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hao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重点,提高文字的理解能力,进而提升写作技巧,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根据已有的教学案例分析,小学中段年级的写作教学一直都是让教师非常头疼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推进思维导图在其中的实践应用,从而在明确实践应用意义的基础上,为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打好基础。
  【关键词】思维导图 小学语文 中段年级 习作教学 实践 应用
  思维导图通常由图标、图形以及文字组成,是一种简单高效的学习工具。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给学生讲解清楚文章的主旨、脉络,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积累下的素材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准。总体来说,思维导图在这一阶段习作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为学生搭建了从宏观层面把控写作技巧与知识点的渠道,因此,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准。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最早是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提出的,又被称为“心智图”,最早是一种记笔记的方法。实践应用中,它可以将代表发散性思维的图形进行具象化、统一化处理,并反映组成整体的各部分和各级主题间的关系,通过图形和数字相结合的方式,着重突出重点知识,最终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上过程,实现了人脑思维过程的可视化,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的重点,发散学生思维。如果说写作是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过程,思维导图则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左右脑机能,让其在短时间内梳理、汇总分散于课本或课外阅读中的素材和知识点,从中选出最适合自己的要素。之后,再配合相应的习作教学措施便可以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准。实践证明,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学生再也不会遇到“无话可写”的尴尬局面。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中的意义
  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分析,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中的意义主要体現在以下方面:(1)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帮助其提高学习效率。写作是一件需要付出情感、投入耐心的事,首先要激发起学生的写作热情和表达欲望,这样在讲解写作技巧时才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过去,以被动灌输为主的习作教学模式虽说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却无法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或观点。长此以往,学生最终会对写作产生厌烦情绪。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这一僵局正在逐渐被打破,今后,教师需要创造出全新的习作教学格局。(2)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自主选材能力。从逻辑上来说,思维导图是仿照人脑思维模式对各类图形或要素进行排布,其中心点是一个关键词。在此基础上,层层扩散、递进延伸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分支,这种“由点到面,再到整体”的思维模式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而在思维导图指导下,小学中段年级写作教学的重点则主要体现在“指导学生围绕着关键词进行写作练习”之上,重点在于给学生留出足够地发挥空间,以拓展其思维、避免长期思维僵化造成的影响。搜集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关键,这也是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体现。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着重锻炼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析自己在语文及习作教学中存在的短板,再配合思维导图的完成查漏补缺。以此为起点,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做好积累,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读好书,并用自己的方式做好素材的积累,这些都能够成为写作的“干货”。如果情况允许,还可以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编制写作思维导图,以提高学习效率。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1.依托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做好选材
  小学中段的学生正处在从“写话”向“写作”过渡的关键时期,所以,选材是实现教学活动有序推进的关键,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摆脱“无话可写”的尴尬局面。对学生来说,外在环境因素是导致“无话可写”的主要原因。学生的生活环境及活动空间相对封闭,对客观现实世界缺少系统全面的认知,因此,写出来的文章大都成为了流水账。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做好作文选材,首先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反思的习惯,再根据特定的写作主题让学生从“人”“事”“物”三个角度进行探究,找到写作的最佳切入点。以“可爱的校园”这一写作主题为例,教学中我们首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观察分析并记录发生在身边的新鲜事、景物或人物特征,之后让学生回顾经历这类事件时自己的主观感受,最后再将两部分内容整合在一起,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点便可以开始动笔写作。期间,教师要明确习作教学的目标,并教给学生正确、高效的素材观察及分析汇总技巧,从而突出写作主题。为保证指导效果,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地交流,鼓励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自由表达自己对于写作主题的认识,最终完成对于现有素材的分类。经过梳理,学生最终将适合该主题的素材分成了“校园最美景色系列”“校园最美流行事件系列”以及“校园最美人物系列”三大类,之后他们也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素材,并按要求完成了写作。综上,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以提高其作文的内涵。
  2.依靠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进行作文构思
  选材完成后,教师还需要指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构思,期间同样会用到思维导图。这一环节指导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把事件或素材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并理清文章的层次。具体来说,可以让学生写出文章的立意,并用画图的形式写下每一段要表达什么、在文章中承担什么样的作用。经过这样的分解之后,学生就会知道该如何将素材写得更加立体、形象、感人。如果学生找不到写作切入点,或文章结构存在明显的短板,那么,按照上述思路进行指导就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通过思维导图,指导学生自由表达
  完成“分解”后还需要将素材组合成一个整体,这一环节中主要是学生的表达技巧在发挥作用。不少学生都表示自己在写作时经常会遇到思维卡壳的问题,这时,不妨再画一条新的分解线条,围绕着写作主题重新填补内容,便会再次“才思涌动”。这样的小技巧都能够在学生写作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拓展其作文的深度,因此,教师应摆正认识、做好指导。根据已有的教学案例分析,上述技巧要比单纯的素材讲解或文章剖析更有效果。
  四、总结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与过去单纯讲素材、分析范文的教学模式相比效果更好。在新形势下,教师需要正视思维导图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在理清相关理论概念的基础上,推进各项细节的优化指导。以上,笔者对此类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究,希望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优化改革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冯少芳.研究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2019,(05):157.
  [2]窦桂红.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48):87.
  [3]黄文锋.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36):91+93.
  [4]林宝娣.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探索[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8.
  [5]刘垚.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应用的行动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7.
其他文献
N型高效电除尘器通过采用N型芒刺线、进口浓度均布和出口二次除尘等技术,除尘效率可达99.9%以上,解决了一般电除尘器对高比电阻产生反电晕,致使除尘效率低下的问题。它特别适用于
【摘要】 教育部门一 直非常重视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问题。特别是初中时期的未成年人,他们正处于成长和学习的黄金时期,应结合他们的成长特征来因材施教。但目前,初中教育仍存在很多问题。以初中化学为例,重点分析了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存在学生学习不热情、创新教学模式过于形式化、与现实生活脱节、不重视实验教学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重视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化学教师的创新意识、结合日常生活提高课
[摘要] 目的 研究西地那非聯合高频震荡通气(HFOV)治疗近足月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效果。 方法 将42例PPHN患儿分为三组:A组:常频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加西地那非;B组:单纯HFOV;C组:HFOV加西地那非。给药组(A组、C组)予西地那非q 6 h鼻饲,每次1 mg /kg加注射用水1 mL,给药72 h 后症状、肺动脉压力(PAP)、氧合指数无改善则停药。比较三组患
<正>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那么在新时代背景下基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应该如何发展,其重要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具体内涵是什么?基层服务管理中有哪些
电磁感应淬火是曲轴广泛采用的表面强化技术之一。本文在深入研究电磁感应淬火原理和实际淬火工艺的基础上,开展了曲轴电磁感应淬火相关理论分析、数值仿真和实验研究工作。主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部分西方政客却处心积虑造谣生事,企图抹杀中国的抗疫成果及对全球疫情防控的巨大贡献。国际舆论场中杂音不断,污名化言论甚嚣尘上。客观来说,这对全人类抗击疫情百害无利。面对纷繁复杂的舆论生态,如何从“坚持人民生命健康重于一切”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出发,立足自身特色优势,加强国际传播,牢牢掌握舆论主导权,积极引导舆论走向,对负面舆论进行纠偏,改善中国国家形象,值得深入思考和
微尺度沸腾传热机理及其强化技术的研究已经成为目前国际传热界关注的热点。汽-液-固三相接触线区域的表面润湿特性(即亲疏水性)是强化微细尺度传热的关键。然而,采用实验方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2020年2月13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创新研究会上,将“信息疫情”(infodemic)列入优先研究议题之中,指出了此次疫情中比疫情传播更快的虚假新闻的严重性。①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集中暴发时,不少国外主流媒体在没有任何科学证据的前提下,将新冠肺炎病毒直称为“武汉病毒”“中国病毒”,②暗示中国是病毒的发源地,这种带有歧视性的不实报道正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