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与灵”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lang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傣族剪纸是傣族民间流传久远的一门手工技艺,具有浓郁的傣族风情,在中国剪纸艺术中独具一格。而广灵剪纸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中国剪纸艺苑的一道绚丽风景线。随着艺术理念的更新繁衍,传统剪纸艺术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为傣族剪纸与广灵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崭新视角与有力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傣族剪纸;广灵剪纸;装饰元素
  作者简介:闫佳,女,汉族,云南艺术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共艺术(装饰艺术)。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8--03
  剪纸艺术承载着我国民间丰富的人文精神与内涵,拥有独特的文化风貌和无穷的艺术魅力。虽然,傣族剪纸艺术与广灵剪纸艺术皆是精致的、传神的、多姿多彩的。然而,由于各自的历史底蕴不同,所以,两者所呈现的艺术气象迥然有别。而通过对比两者的文化差异,我们可以体会到各自所裹挟的文化意蕴的不同。
  一、傣族剪纸与广灵剪纸的文化背景
  傣族历史悠久,民俗文化内容丰富。傣族人民的生活受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文化影响较大,在傣族的文学作品中多有表现,这从作品的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等层面上均可见一斑,甚至也涉及当地人民重大的传统年节文化。傣族的剪纸在佛寺中的展现颇多,常见的有佛幡和金水漏印。傣族的金水漏印是南传上座部佛教中常见的建筑装饰纹样,常被装饰于墙壁和柱子上,折射出南传上座部佛教在傣族人民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傣族剪纸还被运用到人生礼仪中。傣族家庭用品中的枕、帽、包、鞋等物品也普遍使用剪纸图案。傣族剪纸的广泛应用,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张多堂、张栋在《中国广灵剪纸》一书中提到:“山西剪纸在桐叶“玉圭”出现在三晋大地之后的汉代就已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剪纸源于魏晋,到唐宋已广泛流传。”[1]由此可见广灵剪纸的出现也很早,广灵剪纸以家族和师徒渠道传承下来,由于展现当地的风土人情而深受人们喜爱,流传区域更为广泛,并日益受到国内外人士的普遍关注。
  李光华在《傣族民间剪纸》中提到:“傣族的剪纸同国内其他地区的剪纸特征有明显的不同,如:陕西剪纸以质朴、豪放为特征,江南剪纸以精致、秀丽见长,而云南的傣族剪纸,因地处西南边陲,深受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的影响,因此,在表现内容和形式上与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密不可分。”[2]由此可见,傣族剪纸在功能上更偏向于宗教信仰与祭祀,而广灵剪纸则多用于生活多层面的表达。虽然两者的功能各异,但所形成的影响却有相媲美之处。随着时光的推移,它们各自在不同区域茁壮成长,形成了独具本民族文化特质的艺术风格。
  二、傣族剪纸与广灵剪纸的艺术装饰元素
  (一)造型
  傣族剪纸和广灵剪纸因它们都蕴涵绚丽多彩的文化内涵以及造型特色独特鲜明而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傣族剪纸的大多数题材均来源于生活中的寻常事物,在造型方面极为灵动自由、简洁、粗犷有力,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传递出宗教情怀。构图上,傣族剪纸较多使用组合的手法,使事物形象变形夸张,可以同时将自然物象和地面上的建筑物、动物、人物出现在同一画面中。在傣族地区的南传上座部佛教寺院中常见的金水漏印图案,造型饱满,线条明快。
  此外,对比广灵剪纸艺术,傣族剪纸艺术在造型设计上主观创造性更强。广灵剪纸则更注重写实,运用多层结合的方式,体现了三维立体的效果,拓展了表现空间。以实物为原型,把物体的主体特征筛选出来,用以表现物体的美,以求神似。剪纸造型将所要表现的物体放在同一平面上且相互不遮挡。造型以简单形态,预示着丰富的生活内容。于是,广灵剪纸比与傣族剪纸更为重视形态和神韵的表达。
  (二)色彩
  傣族剪纸与广灵剪纸均凭借作者的主观意识运用色彩,依据实际需求,在写实基础上加以大胆想象与夸张表现,从而展现了本民族的地域特色。
  傣族剪纸分为单色、套色、多色组合等。在喜庆节日中剪纸多用金、红、绿、黄色。多色组合时,作品分别加入黑色、金色,用以协调多种色彩间搭配。金色的剪纸运用非常广泛,在傣族佛教用品或其他物件中常见。在色彩上,金水漏印运用红、金二色形成强烈的对比关系,不同类型的金色图案在暗红的墙面上显得金碧辉煌,使建筑物更加庄严,也营造出了浓郁的宗教氛围,显示出他们对宗教的虔诚与对生活的热爱。
  在色彩呈现方面,广灵剪纸有单色剪纸、多色剪纸、染色剪纸。套色剪纸根据图案需求,套色剪纸所套颜色层次也不尽相同。而多色剪纸具有绘画与剪纸的双重效果。染色剪纸是广灵剪纸中比较独特的一种剪纸方式。在广灵地区的日常生活或是大型节日中会看到剪纸色彩多以红色为主,红色寓意喜庆与吉祥。
  (三)图案
  图案是展现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也为现代设计提供了多重崭新的视觉元素。傣族剪纸与广灵剪纸的图案装饰性意味浓烈,蕴藏了本民族多种独特的文化视觉元素。
  剪纸在傣族地区较为常见。傣族剪纸题材广泛,剪纸内容多与傣族信仰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有关,也有反映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对象,展现地域特色,也有宗教故事与民间传说,风情民俗浓郁。剪纸常见的图案有佛像、孔雀、大象、菩提树、佛塔等。剪纸的动物图案有大象、孔雀、麒麟、狮子、游鱼等各种奇兽异鸟。然而,动物图案大多寄寓了一定的思想内涵与文化意义。例如傣族孔雀象征吉祥如意与美丽。人物图案一般与佛教精神息息相关,有佛像、歌舞、伎乐等僧俗活动。植物图案常见有菩提树、莲花、芭蕉、荷花、茶花、杜鹃等植物花卉,其中菩提树在佛教中有着觉悟的意思,傣族人民把它奉为神树。建筑图案还有亭台楼阁、佛塔寺庙、房屋建筑等。傣族的图案构成有单独纹样、适合纹样、连续纹样、综合纹样等。最简单的几何图案剪纸由折叠剪纸方法剪成,常见的有三角纹、圆点纹、菱形纹等。复杂的剪纸图案则以一个主题为中心,配以花纹与自由图案。金水漏印图案在佛寺柱上常见的有花卉、藤萝、几何纹等图案。寺内的墙壁上有大象、孔雀、佛塔、仙女等图案。这些图案造型精美,装饰性强,具有考究的价值。傣族剪纸造型优美、风格独特,具有浓厚的地域风情与民族特色。对比广灵剪纸,傣族剪纸在图案表现上更倾向于传扬佛教文化。   傣族剪纸图案(图案来源:调研采集)
  广灵剪纸突破了狭窄的传统题材,表现题材日趋多样,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塑造现代名人形象也是剪纸艺术发展史上的一大突破。广灵剪纸造型图案尽现三晋大地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传达出当地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热爱自己家园。于是,在对生活领域的关注方面,广灵剪纸比傣族剪纸更为全面深入。
  (四)技艺
  由于剪纸材料和使用工具的不同,不同地方的剪纸形成了独具本区域特色的造型魅力,从而,引发出异常独立的个性审美感受。
  傣族剪纸常用的制作方法是剪和凿。工具有特制的剪刀、刻刀、凿子。一幅作品可同时采用阳纹和阴纹的手法。在傣族佛寺中也能见到用布、金箔、银箔、金属片镂刻剪纸图案等常用材料。傣族剪纸的金水漏印制作方法也是一门独特的技艺,采用剪纸的阴刻法。制作工艺是用厚纸剪出各种图案,根据装饰部位需要,先刷黑漆作底,再刷红漆,把图案贴于红色的柱子或墙壁上,再用金粉漆漏印在剪纸图案的镂空部位,最后取下剪纸图案,这样在红底上会出现金色的金水漏印图案。
  在艺术表现上,广灵剪纸相比傣族剪纸有更进一步的突破,它把剪纸、绘画与书法艺术相结合,展现出中国传统艺术所具有的自然情愫与人文情怀。虽然,在制作工艺方面,广灵剪纸比傣族剪纸要复杂许多。然而,广灵剪纸的制作工具却十分普通,剪纸的常用纸以宣纸为主。此外,对于傣族剪纸,广灵剪纸的点染技艺格外特别,这表现在它染色时会运用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素进行科学调配。同时,它采用对比手法,强调冷暖相配、明暗相间。广灵剪纸还会应用组合精装法装裱年历、挂历与台历。采用新型粘贴技术,使剪纸作品提升至礼品、纪念品与收藏品的新高度。于是,一扇呈现本民族民俗民风文化的窗口由此被打开。
  三、傣族剪纸、广灵剪纸的发展与传承
  傣族剪纸艺术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地位不容小觑。因为傣族剪纸以传统技艺基础为基础,融合了许多独具时代特色的创作题材,呈现内容丰富多彩。在记录生活方面,傣族剪纸增加了农业丰收、节庆、风俗等新内容。此外,功能用途方面,傣族剪纸拓展到家居装饰品、建筑、服饰图案、旅游纪念品等多个领域。剪纸材料也由原来的纸质材料变为铁皮、铜皮等金属材料或驴皮、布等纺织材料。将傣族剪纸图案运用于现代设计,在设计中参入剪纸元素,传统文化符号得以继承与弘扬。例如金水漏印图案可以运用到现代建筑中。保护傣族剪纸,我们应积极保护剪纸赖以生存的环境,加强对剪纸艺人或是这一工艺群体的重视。对傣族剪纸的开发要保护好民族文物资源,对传承人保护,将剪纸以旅游纪念品或艺术品方式呈现给大家。还要将专家学者、企业、高校融合在一起,为剪纸工艺品的开发、创造及保护提供更强有力的保证。从而,将这项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艺术宝库中留下永不褪色的一页篇章。
  广灵剪纸扎根于本土文化,流传于民间,以其独到的技艺赢得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广灵剪纸注重与时代接轨,使区域文化与科技进步相结合,增添了许多新功能,可用于服饰、寿宴、插图、广告、贺年卡、连环画、封面等方面。由于使用干裱法,剪纸突破了传统技艺的局限,集更多功能为一体。为了对传统的广灵剪纸进行挖掘、保护、传承、创新,相关部门采用多种措施保护广灵剪纸文化,比如建立中国广灵剪纸文化产业园区,开设中国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等,这些措施为广灵剪纸的发展与传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我们应积极传承傣族剪纸与广灵剪纸这两项传统剪纸手工艺,将剪纸图案作为设计元素灵活运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使其功能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从而丰富了人类生活的艺术素质与功能意义。此外,也可将剪纸艺术运用于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等现代设计中。将现代设计与时代接轨,既可满足现代人对良好物质生活的需求,也间接保护与传承了傣族剪纸与广灵剪纸的技艺。
  结语:
  傣族剪纸与广灵剪纸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流淌了数千年,皆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许多民间剪纸艺人与专家、学者专注传承、研究与创作傣族剪纸或广灵剪纸作品,使传统剪纸艺术融入了现当代的先锋观念,从而,为剪纸艺术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注释:
  [1]张多堂,张栋.中国广灵剪纸[C].山西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2009,10,1.
  [2]李光华.傣族民间剪纸[C].云南大学出版社, 2011,8,1.
其他文献
摘 要:曹公通过黛玉葬花的描写,写出了文人对于生死距离的看法,黛玉葬花的方式是选择用土掩埋,这一抔土引发了对于汉文化中土葬习俗的思考,土葬习俗承载着农耕文化下人们对于土的崇拜,也承载着人们对生死距离的看法。  关键词:黛玉葬花;土葬;生与死的距离  作者简介:徐晓林(1993-),女,汉,四川人,西藏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方向:元明清方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东都妙姬,南都石黛,倾国倾城。恁宜笑宜颦,盈盈晚翠,如烟如梦,冉冉春青……”清朝大词人况周颐笔下的樱花如东都妙姬般蕙心纨质,玉貌绛唇,如南都石黛般清澈纯洁,超凡脱俗。  周公把樱花比作貌美心蕙的女子,怜爱她,敬佩她。我又何尝不是呢,我爱樱花,爱她千娇百媚的姿态,爱她绚丽浪漫的色彩,我更敬佩她纯洁高尚、超凡脱俗的情操。  开花了!开花了!每每樱花季节,总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澎湃激荡。很小的时候就嚷
摘 要:《小癞子》一文简洁而朴实,通过描述一个卑贱穷苦孩子的痛苦遭遇,体现出文艺复兴时期以人为本、反封建教会的思想。它是公认的流浪汉小说的开山之作,通过城市底层非英雄人物的视角向世人展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真实反映了中世纪西班牙的社会状况。本文就通过对《小癞子》的品读,剖析它内在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风俗画;现实主义;西班牙现状;小人物  作者简介:甘雨露(1995-),女,重庆璧山人,重庆
摘 要:《二十四诗品》是唐末诗人司空图所写的一部以诗论诗的理论著作,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风貌,也是我国古典文艺理论的一次伟大创造。作者在摹状各类诗歌体貌的同时,将儒、道思想融贯其中,使得全书蒙上了一层神秘的玄学色彩。  关键词: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以诗论诗;人物形象;儒、道思想  作者简介:梁妍宁(1993-),女,汉,江苏泰兴人,苏州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论。  [中
1周 惠,1978-,内蒙古,内蒙古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2王艳华,1981-,黑龙江,鹤城文学艺术研究院秘书长  摘要:近期山水画家崔昊专注于海景题材山水画的研究和创作,成果颇丰。海景山水画题材是传统山水画题材研究及表现方面的短板,对此进行研究和创作不仅可以填补传统山水画题材表现的空白,推动当代山水画艺术探索的步伐,更有助于深化和升华当代山水画艺术的时代主题思想和艺术审美高度,成为“笔墨当
摘 要:《1Q84》是村上春树致敬奥威尔《1984》所写的作品。由“老大哥”推衍至“小小人”隐喻着社会权力的极端持有者,人的自然发展欲望总是受到各种“体制性”的规训,人的主体性逐步丧失。无独有偶,电影作品《看上去很美》则是以“小人物”方枪枪的视角切入,通过叙述其与学校教育秩序的归顺与反抗,表现社会权力、规则对个体的操控与压制。两部作品分别从宏观到微观,探讨社会极权背景下现代人面临主体困境如何探寻突
我喜欢站在这个角度看你:  辽远,空旷,蓝得不像话  云朵自带羽翼盘旋不止  不知去向的小白帆悠荡在水平线上  你听,礁石与浪在对谈  他们比一片霞、一束光甚至一掬笑  还要惊艳  他們比一缕风、一朵莲甚至一颗心  还要从容  那循环往复的澎湃与宁静  诉不尽的沧桑  直抵云、直抵帆的归处  唯有我,在这一片蔚蓝里流浪
摘 要:近些年随着中国加入WTO,开放程度日益加深,引进的美国电影在数量与类型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这些电影中隐藏的美国社会主流价值观也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社会文化。本文力图通过对近日上映的《速度与激情8》进行文本分析,总结其蕴含的美国价值观与意识形态,分析美国商业电影中的文化帝国主义。  关键词:文化帝国主义;《速度与激情8》;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舒婷作为20世纪80年代“朦胧诗”的代表诗人,其诗歌善于运用各种意象抒发内心丰富的情感,诗人以其女性独有的敏感捕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揭示出新时代的自由、平等、爱的新观念。常常通过假设、象征的手法来表达诗歌的主旨。  关键词:舒婷;朦胧诗歌  作者简介:何蔚(1984-),女,硕士研究生,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系语文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
刘邦从渣男到开国之君,是中国政治史中最没天理的事情,但如果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他的买卖有着所有成功的元素。  要说开国皇帝,有史以来恐怕没有比刘邦者更渣的了,隋文帝杨坚、唐高祖李渊都是贵族之后,真刀真枪干出来的;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起身草莽,也是上马将兵、下马管民的真才实干;游牧民族出身的成吉思汗、努尔哈赤也皆是雄才大略之辈。  那么刘邦呢,日常生活习惯还是乡下流氓做派,酷爱在客人面前洗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