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考起于问题,学习源于情境。不可否认,新课改为数学教学改革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全新的教育理念给教师的活动注入了新的动力,许多数学课因为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原有单调而又枯燥的课堂变得有吸引力了。
但同时也会发现,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在“情境”一统课堂的今天,由于诸多原因,过滥、过度、过于花哨的情境充斥着课堂,情境创设 “变味”、“走调”,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存在着不少误区,值得冷静思考,让人深深地感触“情境创设,让我欢喜让我忧,想说爱你不容易”。
失信于民的虚假情境
失信于民的虚假情境,是指教师不经意的一些小小谎言,随意编造的自认为是美丽的、善意的虚假情境。美丽的谎言最终破灭,给学生造成负面效应。
案例再现
小学数学第六册《旅游中的数学——设计旅游计划》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啊?
生:春天(春季)。
师:春天的季节里,你们最想干什么?
同学们齐答:春游啊。
师:是啊!不但你们喜欢春游,老师也很喜欢春游,老师也知道同学们的心声,所以学校少队部下星期要组织同学们去春游。今天就想请同学们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份活动方案。大家想不想试一试啊?
同学们又一次大声齐答:想!
顿时,教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师:为了让大家玩得开心,同时要节省开支,学校交给我一个任务:设计最合理的租车方案。大家愿意帮我这个忙吗?
生(异口同声):我愿意!
整堂课,学生们都非常活跃,学习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也相当不错。
下课铃响了,许多学生围上老师来,七嘴八舌地问:“老师,老师,下周几去春游啊?”“老师,去哪春游吗?”当时老师愣了一下,随口说了句“等以后再说吧!” “啊?!” 顿时,孩子们脸上流露出因上当受骗而不满的神情。
透析反思
这类例子很多。教师为了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数学价值所在,挖空心思编造了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景。本意是为了让数学学习更加生动、有趣,可往往是有了精彩的开头,结局却是无言的。当孩子们一旦明白这是老师的“说说而已”时,就会产生一种被愚弄的感觉。在今后的教学中,他们再面对老师创设的教学情景,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也不会像今天一样充满激情了,这种投其所好的虚假情境只会降低学生对老师的亲近感、期望感、信任感。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如果连老师都“做假”, “欺骗”学生,这样的行为将严重侵害孩子们的思想,毒害学生的灵魂。那么,教师还传什么样的“道”?解的是什么样的“惑”?所以,那种伪造、虚假的情境,我们要坚决摒弃,要呼唤一个“求真”的教学情境。我们设计的情境要真实诚恳,不得有半点虚假,更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不能舍本逐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我们要教书,更要育人!
五光十色的大型情境
五光十色的大型情境是指创设的情境过了头,走向了形式化趋向的豪华型。多媒体的充分介入,让学生眼花缭乱,视觉疲劳。尽管情境设计蕴含数学价值,但是“乱花迷人眼”,让人摸不着边,孩子是兴奋不已,但却不能很好地进行数学思考。
案例再现
数学第一册第74页《有几棵树》(8加几)教学片断。
上课伊始,教师就问:“同学们想去欢乐园玩玩吗?”点击课件,出现了多彩的画面和活泼热闹的几分钟视频:
老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踊跃发言:
生1:我发现欢乐园里的人真多。
生2:我发现欢乐园里有房子、河流、大树、小桥、白云、红花。
生3:我发现小河里还有鱼儿在游呢。
生4:我发现玩过山车的人真多!
生5:我发现这里的碰碰车和我在公园里玩的不一样
生6:我发现地上有小草,有毛毛虫。
生7:我发现树上的小鸟在唱歌,好像在欢迎我们呢!
……
十多分钟过去了,孩子们海阔天空的说,并且不断有新的发现。课堂气氛之热烈是空前的,可是,课的性质却变了,丢掉了数学的本味,原本应该体现的数学信息却是“千呼万唤不出来。”
透析反思
课堂成了舞台,声、光、电轮番搬上讲台,课堂成了精美的课件展示课,课堂成了“先进教育手段的展销会”。教师误以为只有动用“先进的教育设备”的“武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现代化教学手段就无法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一切尽由鼠标说了算,师生双方都显得十分被动,课堂也因此缺少了应有的灵气与活力。
不可否认,生动、直观、形象的课件能给学生提供多方面的直观感受,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然而,悦耳的歌声和多彩的动画让学生“流连忘返”, 却离题万里,学生一直纠缠于情境中的非数学信息,作为教学灵魂的“数学训练”却被“打入冷宫”。
苍白无力的空泛情境
苍白无力的空泛情境是指那些没有内涵,只是为了给传统教学“包装”一下,仅满足于展示图片,做做游戏,讲讲故事等。出现了过多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信息,冲淡了情境的主题和主要的教学目标。不能真正起到优化教学的效果,所设计的情境只能成为课堂的装饰或摆设罢了。而教学情境的实际运作挤占了过多的课堂时间,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下降。
教学情境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创设的。是使学生更快、更全面的、更深刻的理解数学知识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而并不是数学课堂所追求的最终目的。我们在运用情境教学时,应该摒弃假、大、空,创设一些能促进学生快乐、有效学习的情境。应致力于学生对知识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以思维为核心,不然,情境的创设就会变成空中楼阁。总之,教师在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时,既要抱着务实的态度,避免教条的、形而上学的东西,又要具有创新的意识,做到“到位而不越位”。数学情境的创设无定法,贵在得法。
(河北省涿州市西城坊中心校)
但同时也会发现,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在“情境”一统课堂的今天,由于诸多原因,过滥、过度、过于花哨的情境充斥着课堂,情境创设 “变味”、“走调”,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存在着不少误区,值得冷静思考,让人深深地感触“情境创设,让我欢喜让我忧,想说爱你不容易”。
失信于民的虚假情境
失信于民的虚假情境,是指教师不经意的一些小小谎言,随意编造的自认为是美丽的、善意的虚假情境。美丽的谎言最终破灭,给学生造成负面效应。
案例再现
小学数学第六册《旅游中的数学——设计旅游计划》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啊?
生:春天(春季)。
师:春天的季节里,你们最想干什么?
同学们齐答:春游啊。
师:是啊!不但你们喜欢春游,老师也很喜欢春游,老师也知道同学们的心声,所以学校少队部下星期要组织同学们去春游。今天就想请同学们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份活动方案。大家想不想试一试啊?
同学们又一次大声齐答:想!
顿时,教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师:为了让大家玩得开心,同时要节省开支,学校交给我一个任务:设计最合理的租车方案。大家愿意帮我这个忙吗?
生(异口同声):我愿意!
整堂课,学生们都非常活跃,学习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也相当不错。
下课铃响了,许多学生围上老师来,七嘴八舌地问:“老师,老师,下周几去春游啊?”“老师,去哪春游吗?”当时老师愣了一下,随口说了句“等以后再说吧!” “啊?!” 顿时,孩子们脸上流露出因上当受骗而不满的神情。
透析反思
这类例子很多。教师为了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数学价值所在,挖空心思编造了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景。本意是为了让数学学习更加生动、有趣,可往往是有了精彩的开头,结局却是无言的。当孩子们一旦明白这是老师的“说说而已”时,就会产生一种被愚弄的感觉。在今后的教学中,他们再面对老师创设的教学情景,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也不会像今天一样充满激情了,这种投其所好的虚假情境只会降低学生对老师的亲近感、期望感、信任感。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如果连老师都“做假”, “欺骗”学生,这样的行为将严重侵害孩子们的思想,毒害学生的灵魂。那么,教师还传什么样的“道”?解的是什么样的“惑”?所以,那种伪造、虚假的情境,我们要坚决摒弃,要呼唤一个“求真”的教学情境。我们设计的情境要真实诚恳,不得有半点虚假,更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不能舍本逐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我们要教书,更要育人!
五光十色的大型情境
五光十色的大型情境是指创设的情境过了头,走向了形式化趋向的豪华型。多媒体的充分介入,让学生眼花缭乱,视觉疲劳。尽管情境设计蕴含数学价值,但是“乱花迷人眼”,让人摸不着边,孩子是兴奋不已,但却不能很好地进行数学思考。
案例再现
数学第一册第74页《有几棵树》(8加几)教学片断。
上课伊始,教师就问:“同学们想去欢乐园玩玩吗?”点击课件,出现了多彩的画面和活泼热闹的几分钟视频:
老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踊跃发言:
生1:我发现欢乐园里的人真多。
生2:我发现欢乐园里有房子、河流、大树、小桥、白云、红花。
生3:我发现小河里还有鱼儿在游呢。
生4:我发现玩过山车的人真多!
生5:我发现这里的碰碰车和我在公园里玩的不一样
生6:我发现地上有小草,有毛毛虫。
生7:我发现树上的小鸟在唱歌,好像在欢迎我们呢!
……
十多分钟过去了,孩子们海阔天空的说,并且不断有新的发现。课堂气氛之热烈是空前的,可是,课的性质却变了,丢掉了数学的本味,原本应该体现的数学信息却是“千呼万唤不出来。”
透析反思
课堂成了舞台,声、光、电轮番搬上讲台,课堂成了精美的课件展示课,课堂成了“先进教育手段的展销会”。教师误以为只有动用“先进的教育设备”的“武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现代化教学手段就无法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一切尽由鼠标说了算,师生双方都显得十分被动,课堂也因此缺少了应有的灵气与活力。
不可否认,生动、直观、形象的课件能给学生提供多方面的直观感受,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然而,悦耳的歌声和多彩的动画让学生“流连忘返”, 却离题万里,学生一直纠缠于情境中的非数学信息,作为教学灵魂的“数学训练”却被“打入冷宫”。
苍白无力的空泛情境
苍白无力的空泛情境是指那些没有内涵,只是为了给传统教学“包装”一下,仅满足于展示图片,做做游戏,讲讲故事等。出现了过多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信息,冲淡了情境的主题和主要的教学目标。不能真正起到优化教学的效果,所设计的情境只能成为课堂的装饰或摆设罢了。而教学情境的实际运作挤占了过多的课堂时间,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下降。
教学情境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创设的。是使学生更快、更全面的、更深刻的理解数学知识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而并不是数学课堂所追求的最终目的。我们在运用情境教学时,应该摒弃假、大、空,创设一些能促进学生快乐、有效学习的情境。应致力于学生对知识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以思维为核心,不然,情境的创设就会变成空中楼阁。总之,教师在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时,既要抱着务实的态度,避免教条的、形而上学的东西,又要具有创新的意识,做到“到位而不越位”。数学情境的创设无定法,贵在得法。
(河北省涿州市西城坊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