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情境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irytalezo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考起于问题,学习源于情境。不可否认,新课改为数学教学改革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全新的教育理念给教师的活动注入了新的动力,许多数学课因为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原有单调而又枯燥的课堂变得有吸引力了。
  但同时也会发现,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在“情境”一统课堂的今天,由于诸多原因,过滥、过度、过于花哨的情境充斥着课堂,情境创设 “变味”、“走调”,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存在着不少误区,值得冷静思考,让人深深地感触“情境创设,让我欢喜让我忧,想说爱你不容易”。
  失信于民的虚假情境
  失信于民的虚假情境,是指教师不经意的一些小小谎言,随意编造的自认为是美丽的、善意的虚假情境。美丽的谎言最终破灭,给学生造成负面效应。
  案例再现
  小学数学第六册《旅游中的数学——设计旅游计划》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啊?
  生:春天(春季)。
  师:春天的季节里,你们最想干什么?
  同学们齐答:春游啊。
  师:是啊!不但你们喜欢春游,老师也很喜欢春游,老师也知道同学们的心声,所以学校少队部下星期要组织同学们去春游。今天就想请同学们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份活动方案。大家想不想试一试啊?
  同学们又一次大声齐答:想!
  顿时,教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师:为了让大家玩得开心,同时要节省开支,学校交给我一个任务:设计最合理的租车方案。大家愿意帮我这个忙吗?
  生(异口同声):我愿意!
  整堂课,学生们都非常活跃,学习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也相当不错。
  下课铃响了,许多学生围上老师来,七嘴八舌地问:“老师,老师,下周几去春游啊?”“老师,去哪春游吗?”当时老师愣了一下,随口说了句“等以后再说吧!” “啊?!” 顿时,孩子们脸上流露出因上当受骗而不满的神情。
  透析反思
  这类例子很多。教师为了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数学价值所在,挖空心思编造了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景。本意是为了让数学学习更加生动、有趣,可往往是有了精彩的开头,结局却是无言的。当孩子们一旦明白这是老师的“说说而已”时,就会产生一种被愚弄的感觉。在今后的教学中,他们再面对老师创设的教学情景,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也不会像今天一样充满激情了,这种投其所好的虚假情境只会降低学生对老师的亲近感、期望感、信任感。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如果连老师都“做假”, “欺骗”学生,这样的行为将严重侵害孩子们的思想,毒害学生的灵魂。那么,教师还传什么样的“道”?解的是什么样的“惑”?所以,那种伪造、虚假的情境,我们要坚决摒弃,要呼唤一个“求真”的教学情境。我们设计的情境要真实诚恳,不得有半点虚假,更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不能舍本逐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我们要教书,更要育人!
  五光十色的大型情境
  五光十色的大型情境是指创设的情境过了头,走向了形式化趋向的豪华型。多媒体的充分介入,让学生眼花缭乱,视觉疲劳。尽管情境设计蕴含数学价值,但是“乱花迷人眼”,让人摸不着边,孩子是兴奋不已,但却不能很好地进行数学思考。
  案例再现
  数学第一册第74页《有几棵树》(8加几)教学片断。
  上课伊始,教师就问:“同学们想去欢乐园玩玩吗?”点击课件,出现了多彩的画面和活泼热闹的几分钟视频:
  老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踊跃发言:
  生1:我发现欢乐园里的人真多。
  生2:我发现欢乐园里有房子、河流、大树、小桥、白云、红花。
  生3:我发现小河里还有鱼儿在游呢。
  生4:我发现玩过山车的人真多!
  生5:我发现这里的碰碰车和我在公园里玩的不一样
  生6:我发现地上有小草,有毛毛虫。
  生7:我发现树上的小鸟在唱歌,好像在欢迎我们呢!
  ……
  十多分钟过去了,孩子们海阔天空的说,并且不断有新的发现。课堂气氛之热烈是空前的,可是,课的性质却变了,丢掉了数学的本味,原本应该体现的数学信息却是“千呼万唤不出来。”
  透析反思
  课堂成了舞台,声、光、电轮番搬上讲台,课堂成了精美的课件展示课,课堂成了“先进教育手段的展销会”。教师误以为只有动用“先进的教育设备”的“武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现代化教学手段就无法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一切尽由鼠标说了算,师生双方都显得十分被动,课堂也因此缺少了应有的灵气与活力。
  不可否认,生动、直观、形象的课件能给学生提供多方面的直观感受,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然而,悦耳的歌声和多彩的动画让学生“流连忘返”, 却离题万里,学生一直纠缠于情境中的非数学信息,作为教学灵魂的“数学训练”却被“打入冷宫”。
  苍白无力的空泛情境
  苍白无力的空泛情境是指那些没有内涵,只是为了给传统教学“包装”一下,仅满足于展示图片,做做游戏,讲讲故事等。出现了过多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信息,冲淡了情境的主题和主要的教学目标。不能真正起到优化教学的效果,所设计的情境只能成为课堂的装饰或摆设罢了。而教学情境的实际运作挤占了过多的课堂时间,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下降。
  教学情境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创设的。是使学生更快、更全面的、更深刻的理解数学知识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而并不是数学课堂所追求的最终目的。我们在运用情境教学时,应该摒弃假、大、空,创设一些能促进学生快乐、有效学习的情境。应致力于学生对知识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以思维为核心,不然,情境的创设就会变成空中楼阁。总之,教师在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时,既要抱着务实的态度,避免教条的、形而上学的东西,又要具有创新的意识,做到“到位而不越位”。数学情境的创设无定法,贵在得法。
  (河北省涿州市西城坊中心校)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要借助语言和实物等来传递信息,而语言又是教学信息的主要载体。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数学课堂语言必须做到以下四性:   一、语言要有准确性   准确、简明是教学信息传递中一条最基本的要求,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精炼,使教学信息体现明了化。    1、读音要准确。作为教师要坚持并且要
期刊
幼儿对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力较易集中,但不易持久。因此,根据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有意注意。  一、精心设计教育活动,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  幼儿园的集中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有意注意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设计教育活动时,应根据幼儿注意的特点,精心设计教育环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将幼儿的注意吸引到活动中来。如综合主题活动“帮助小白兔”的活动,目的是通过帮助小盲兔,激
期刊
传统意义上的对“样板课或优质课或公开课”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初中物理的教学工作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倘若用新课程所倡导的新教育理念来衡量,其中的一些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如教学过程表演化,教学手段形式化,教学主体错位化,主讲代表指定化,评价环节僵死化,有的甚至评价结果内定化等等。  因此,用老的套路章法来评价如今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教师的教学能力,就犹如穿着古装跳迪斯科──不伦不类,是万万行不通的
期刊
初中历史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历史教师围绕新课标认真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并进行积极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各种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历史教学改革的主战场是其教学实施,理念的体现、课标的落实以及新教材的运用都是通过教学形式展现出来的,历史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教师们积极探索多种教学形式,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
期刊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通过创新学校教学管理文化建设和创新教学管理实践活动,推动校本教研工作。  关键词:教学管理管理文化 管理活动 校本教研  新课程背景下,怎样创新教学管理,推动校本教研工作?对此,我们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创新学校教学管理,为校本教研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氛围  (一)创新学校教学管理文化建设,为校本教研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人文环境  1.增强学校群体成员新
期刊
创造性阅读是指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以课文为依据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想象,提出新的见解的一种阅读方法。创造性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表现。我在语文课堂中一般采取“逆读法,标新立异法,读看思创法,未读先思法”等方式,充分挖掘教材,多角度改变教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收到很好效果。  一、逆读法  逆读法是指导用反向思维的方式进行读书的方法。一
期刊
由于家庭、社会以及成长经历等方面的原因,不少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存在明显偏差,这些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存在不仅不利于学生本人的发展,也不利于班级管理和学校稳定。再加上我校地处县城城郊,生源复杂,绝大多数学生又来自农村。而随着大批农民进城务工,一个个“空巢”家庭带来的留守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我们的高度关注。如何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有效地化解学生内心的困惑,真诚地与学生达到内心的沟通,一直是我们德育工
期刊
作文是表达和交流的需要,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地位举足轻重。可提起作文,学生一点也不喜欢。作为教师,我们怎样才能帮助他们走出这一困境,让我们的作文课充满乐趣,让学生能够快乐的写作呢?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说过 “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们要激发潜藏在孩子身上的情感元素,抓住他们的兴趣点,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引领他们轻松快乐的习作。  一、研读质疑,深入思考 
期刊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德育工作是学校整个教育工作中的统帅,是灵魂。无论是小学和初中的素质教育,还是高中的新课程的实施,都有一个不变的主题,就是教书重在育人,“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是摆在新时期教育工作者的一个新课题。探索和完善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是时代赋予给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其首要任务是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对社会、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才,培养成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
期刊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学生识了字,并且牢固地掌握字的音、形、义,就能理解词句的意思,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顺利地阅读书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就能运用所识的字词叙述事情,表情达意。识字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拿识记字形来说,学生利用偏旁部首和独体字来分析合体字时,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不但便于学生掌握汉字的结构规律,加快识字的速度,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一、教给方法、自主识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