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文23气田开发后期,地层压力下降,气井积液严重,气井大部分无法正常带液生产。通过对文23气田的积液井排液技术研究, 针对不同区块、不同井况采取相应的排液措施,目的就是有效避免积液井因积液而停产,同时减小打水对气量的负面影响,解决气井积液后携液难的问题,提高采收率和开井时率,实现气井有效带液和气井稳产。
关键词:气井积液;排液采气
一、前言
经过30多年的开发,文23气田随着地层压力进一步降低,边水舌进、底水锥进,地层出水逐渐增多,气井产能递减加快,气井靠自身无法实现带液,结盐井也出现了结盐积液并存的现象,绝大部分气井在打水防盐后靠自身不能恢复,必须进行气举辅助带液。排液采气已经成为文23气田的主要采气方式。
如何做好文23气田开发后期排液采气工作,我主要是对文23气田65口气井(中压井24口,低压井41口),其中低压井占到了总井数的63%,有8口井依靠自身能量已经无法形成连续稳定带液生产,27口井日产气量低于2万方,极易产生积液减停产现象。认真做好积液井分析,进一步优化排液采气技术和方法,发明了小油管排液采气技术等排液采气新技术,并不断进行优化调整,取得了有效带液和气井稳产的最佳效果。
二、排液采气技术应用及优化
1、小油管排液采气技术
1.1技术简介: 小油管排液采气技术基本理论依据是气液两相垂直管流理论。在相同条件下,通过减小油管管径,降低临界带液流量,相当于提高了气井的带液能力,在相同自然递减率下,气井自喷带液采气期大大延长。
1.2适用条件:井口压力与外输很接近,无法自身带液,只能靠减小油管内径来提高气井自身带液能力。
1.3应用情况: 由于该方法必须靠作业施工来完成,每次作业对地层伤害较大,一般情况下都是趁采取作业增产措施时使用该方法。目前地层压力很低,为减少作业对地层的伤害,主要采用泡沫压井液,或进行不压井作业,使气井带液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
2、气举排液采气技术
2.1技术简介:气举是一种人工举升排液采气工艺,主要方法是通过油管(或环空)向井筒注入高压气体,依靠注入高压气的膨胀能及气流携带作用对气井实施排液诱喷或排液采气。
2.2适用条件:只要井筒管柱工况正常,大多数井况条件都适用。
2.3应用情况:我们目前拥有完善的地面气举系统和增压站提供的高压气源,可以方便快捷地采取各种方式的气举。下面我主要谈一下主要的气举方法:
2.3.1优化气举阀的设计,实现措施井的及时气举诱喷复产。
以前气举阀设计时静液深度都是按零来设计的,也就是说液面深度按井口来设计。但目前大多数作业井的地层压力都较低,井筒液面一般较深,这样的设计往往会出现气举阀过多,造成浪费。现在引进了套管液面探测仪,可以探测井筒液面,根据测得的液面高度,准确设计凡尔级数。若液面很深,利用目前的增压管网压力足以举出,可以不下凡尔。这样既有效避免气举阀浪费,又降低了正常生产后气举阀出问题的几率。
2.3.2应用文丘里气咀,注气定量化,提高了气举效率。
现场操作表明,用针阀控制單井注气量,不能保证整个气举系统压力稳定,导致注气量大幅度增加,影响了其它气井的正常气举排液。为此,我们在气举井上引进了文丘里气嘴。该气嘴可根据气举压力限制最大注气量,避免过量气举和卸压。
文丘里气咀的成功应用,提高了气举系统运行效率。未安装气咀之前,一台增压机只能保障3~4口井气举,安装气咀后一台增压机可以满足7~8口井连续气举。气举效率提高了一倍。
3、泡沫排液采气技术
3.1技术简介:向井内注入发泡剂,降低气水表面张力,借助天然气流的搅动,生成大量低密度的气水泡沫,利用发泡剂的泡沫效应、分散效应和减阻效应,改善井筒内气水流态,减少气体滑脱损失,提高气流垂直举液能力。
3.2适用条件:主要适用于产液量不大,以产水为主,有一定天然气产能但不能完全带液而逐渐积液减、停产的气井。棒型泡剂对排除喇叭口以下积液也有一定效果。
3.3应用情况:针对不同气井和油水类型,应用PDPT-7发泡剂和棒型泡剂,解决了文23气田部分井的积液问题。根据现场泡排实施情况,优选泡剂、优化选井、调整泡剂浓度,确定注剂时机、剂量、周期等,减少了无效井次,见效气井逐渐增多。
4、综合运用排液技术,准确分析治理
4.1技术简介:综合运用多种排液采气工艺,主要是针对复杂排液井,发挥多种工艺的优势互补作用。
4.2适用条件:在我们实施前,首先做好认真分析,避免盲目采取无效的排液技术;其次在使用每种排液手段时仔细记录好相关参数的变化和效果,运用逐步分析和现象排除法确认识异常积液井问题,实现高效利用排液技术。
4.3应用情况:目前我们采用的多种排液技术组合方法和对异常积液井的综合分析处理。
4.3.1气举+泡排+(关井激动)组合方法
这些组合方法主要针对地层压力低,正常生产流压相对较低、且产气量很低的井。此类井单纯实施泡排达不到临界流量,难以发挥效果;单纯实施气举又会对井底造成较大的回压,影响地层产能发挥,且耗费高压气源量较大。采取复合工艺,可以使气井在较小的注气量下,复合利用泡排的作用,有效发挥气井产能。
4.3.2准确分析判断,及时采取恰当措施
我们对于每口异常井,都要认真分析各项参数变化,及时正确判断,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高效处理,避免长时间占产和资源的浪费。如一口气井存在结盐积液双重现象,需通过套压变化进行分析判断,采取措施,使气井稳产。
三、结论与建议
1、研究结论
通过对文23气田的积液井排液技术研究, 针对不同区块、不同井况采取相应的排液措施,避免了积液井因积液而停产,同时减小了打水对气量的负面影响,解决了气井积液后携液难的问题,并将成功经验推广到同类积液井中,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因打水对气量造成的影响,提高了气井采收率和开井时率,取得了有效带液和气井稳产的最佳效果。
2、技术创新点
采用小油管排液采气技术可以降低临界带液流量,相当于提高了气井的带液能力;气举排液采气技术,实现井筒稳定带液生产;泡沫排液采气技术,提高气流垂直举液能力;综合运用多种排液采气工艺,发挥多种工艺的优势互补作用。
3、存在问题
3.1随着地层压力的进一步降低,边水舌进、底水锥进,地层出水逐渐增多,气井产能递减加快,越来越多的井靠自身无法实现带液,结盐井也出现了结盐积液并存的现象,绝大部分气井在打水防盐后靠自身不能恢复,必须进行气举辅助带液。
3.2积液井在保持现有生产制度的状况下,能够实现正常生产、平稳带液,若一旦改变其生产制度,像采取关井、打水、打泡剂等措施,就会造成气井气量下降、积液、甚至停产。
3.3气举排液工作随着地层压力的下降,也相应的变化着:连续、间歇注气井气举量增大;部分间歇气举井转为连续气举;间歇气举井增多,还必须兼顾到打水洗盐的复产;作业井返排困难,须坚持长时间气举排液
4、下步建议
4.1进一步研究地层水锥进的速度与地层压力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积液井排液技术提供依据。
4.2加强低产积液井方面的研究。
4.3在正常情况下,管柱下深一般设计在产层顶界15-20m;但管鞋以下套管内同样更易形成积液,并且利用现有气举条件较难将喇叭口以下积液排出,加深部分井管柱,有利于井底积水的顺利产出。
参考文献
【1】杨继盛,采气工艺基础[M].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
【2】郑新欣,排水采气工艺方法优选【D】.中国石油大学,2008.
作者简介:
王树森(1975-),男,采气技师,中原油田优秀培训讲师,主要从事员工技能培训与考核、气井的问题分析与处理、集气站的日常管理工作。
关键词:气井积液;排液采气
一、前言
经过30多年的开发,文23气田随着地层压力进一步降低,边水舌进、底水锥进,地层出水逐渐增多,气井产能递减加快,气井靠自身无法实现带液,结盐井也出现了结盐积液并存的现象,绝大部分气井在打水防盐后靠自身不能恢复,必须进行气举辅助带液。排液采气已经成为文23气田的主要采气方式。
如何做好文23气田开发后期排液采气工作,我主要是对文23气田65口气井(中压井24口,低压井41口),其中低压井占到了总井数的63%,有8口井依靠自身能量已经无法形成连续稳定带液生产,27口井日产气量低于2万方,极易产生积液减停产现象。认真做好积液井分析,进一步优化排液采气技术和方法,发明了小油管排液采气技术等排液采气新技术,并不断进行优化调整,取得了有效带液和气井稳产的最佳效果。
二、排液采气技术应用及优化
1、小油管排液采气技术
1.1技术简介: 小油管排液采气技术基本理论依据是气液两相垂直管流理论。在相同条件下,通过减小油管管径,降低临界带液流量,相当于提高了气井的带液能力,在相同自然递减率下,气井自喷带液采气期大大延长。
1.2适用条件:井口压力与外输很接近,无法自身带液,只能靠减小油管内径来提高气井自身带液能力。
1.3应用情况: 由于该方法必须靠作业施工来完成,每次作业对地层伤害较大,一般情况下都是趁采取作业增产措施时使用该方法。目前地层压力很低,为减少作业对地层的伤害,主要采用泡沫压井液,或进行不压井作业,使气井带液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
2、气举排液采气技术
2.1技术简介:气举是一种人工举升排液采气工艺,主要方法是通过油管(或环空)向井筒注入高压气体,依靠注入高压气的膨胀能及气流携带作用对气井实施排液诱喷或排液采气。
2.2适用条件:只要井筒管柱工况正常,大多数井况条件都适用。
2.3应用情况:我们目前拥有完善的地面气举系统和增压站提供的高压气源,可以方便快捷地采取各种方式的气举。下面我主要谈一下主要的气举方法:
2.3.1优化气举阀的设计,实现措施井的及时气举诱喷复产。
以前气举阀设计时静液深度都是按零来设计的,也就是说液面深度按井口来设计。但目前大多数作业井的地层压力都较低,井筒液面一般较深,这样的设计往往会出现气举阀过多,造成浪费。现在引进了套管液面探测仪,可以探测井筒液面,根据测得的液面高度,准确设计凡尔级数。若液面很深,利用目前的增压管网压力足以举出,可以不下凡尔。这样既有效避免气举阀浪费,又降低了正常生产后气举阀出问题的几率。
2.3.2应用文丘里气咀,注气定量化,提高了气举效率。
现场操作表明,用针阀控制單井注气量,不能保证整个气举系统压力稳定,导致注气量大幅度增加,影响了其它气井的正常气举排液。为此,我们在气举井上引进了文丘里气嘴。该气嘴可根据气举压力限制最大注气量,避免过量气举和卸压。
文丘里气咀的成功应用,提高了气举系统运行效率。未安装气咀之前,一台增压机只能保障3~4口井气举,安装气咀后一台增压机可以满足7~8口井连续气举。气举效率提高了一倍。
3、泡沫排液采气技术
3.1技术简介:向井内注入发泡剂,降低气水表面张力,借助天然气流的搅动,生成大量低密度的气水泡沫,利用发泡剂的泡沫效应、分散效应和减阻效应,改善井筒内气水流态,减少气体滑脱损失,提高气流垂直举液能力。
3.2适用条件:主要适用于产液量不大,以产水为主,有一定天然气产能但不能完全带液而逐渐积液减、停产的气井。棒型泡剂对排除喇叭口以下积液也有一定效果。
3.3应用情况:针对不同气井和油水类型,应用PDPT-7发泡剂和棒型泡剂,解决了文23气田部分井的积液问题。根据现场泡排实施情况,优选泡剂、优化选井、调整泡剂浓度,确定注剂时机、剂量、周期等,减少了无效井次,见效气井逐渐增多。
4、综合运用排液技术,准确分析治理
4.1技术简介:综合运用多种排液采气工艺,主要是针对复杂排液井,发挥多种工艺的优势互补作用。
4.2适用条件:在我们实施前,首先做好认真分析,避免盲目采取无效的排液技术;其次在使用每种排液手段时仔细记录好相关参数的变化和效果,运用逐步分析和现象排除法确认识异常积液井问题,实现高效利用排液技术。
4.3应用情况:目前我们采用的多种排液技术组合方法和对异常积液井的综合分析处理。
4.3.1气举+泡排+(关井激动)组合方法
这些组合方法主要针对地层压力低,正常生产流压相对较低、且产气量很低的井。此类井单纯实施泡排达不到临界流量,难以发挥效果;单纯实施气举又会对井底造成较大的回压,影响地层产能发挥,且耗费高压气源量较大。采取复合工艺,可以使气井在较小的注气量下,复合利用泡排的作用,有效发挥气井产能。
4.3.2准确分析判断,及时采取恰当措施
我们对于每口异常井,都要认真分析各项参数变化,及时正确判断,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高效处理,避免长时间占产和资源的浪费。如一口气井存在结盐积液双重现象,需通过套压变化进行分析判断,采取措施,使气井稳产。
三、结论与建议
1、研究结论
通过对文23气田的积液井排液技术研究, 针对不同区块、不同井况采取相应的排液措施,避免了积液井因积液而停产,同时减小了打水对气量的负面影响,解决了气井积液后携液难的问题,并将成功经验推广到同类积液井中,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因打水对气量造成的影响,提高了气井采收率和开井时率,取得了有效带液和气井稳产的最佳效果。
2、技术创新点
采用小油管排液采气技术可以降低临界带液流量,相当于提高了气井的带液能力;气举排液采气技术,实现井筒稳定带液生产;泡沫排液采气技术,提高气流垂直举液能力;综合运用多种排液采气工艺,发挥多种工艺的优势互补作用。
3、存在问题
3.1随着地层压力的进一步降低,边水舌进、底水锥进,地层出水逐渐增多,气井产能递减加快,越来越多的井靠自身无法实现带液,结盐井也出现了结盐积液并存的现象,绝大部分气井在打水防盐后靠自身不能恢复,必须进行气举辅助带液。
3.2积液井在保持现有生产制度的状况下,能够实现正常生产、平稳带液,若一旦改变其生产制度,像采取关井、打水、打泡剂等措施,就会造成气井气量下降、积液、甚至停产。
3.3气举排液工作随着地层压力的下降,也相应的变化着:连续、间歇注气井气举量增大;部分间歇气举井转为连续气举;间歇气举井增多,还必须兼顾到打水洗盐的复产;作业井返排困难,须坚持长时间气举排液
4、下步建议
4.1进一步研究地层水锥进的速度与地层压力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积液井排液技术提供依据。
4.2加强低产积液井方面的研究。
4.3在正常情况下,管柱下深一般设计在产层顶界15-20m;但管鞋以下套管内同样更易形成积液,并且利用现有气举条件较难将喇叭口以下积液排出,加深部分井管柱,有利于井底积水的顺利产出。
参考文献
【1】杨继盛,采气工艺基础[M].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
【2】郑新欣,排水采气工艺方法优选【D】.中国石油大学,2008.
作者简介:
王树森(1975-),男,采气技师,中原油田优秀培训讲师,主要从事员工技能培训与考核、气井的问题分析与处理、集气站的日常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