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多媒体课件培养中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针对中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和规律,分析目前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讨论多媒体课件应用于中学数学课程的作用和意义,并以“旅游中的数学”为例,介绍多媒体课件在培养中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中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得出研究结论:多媒体课件能为中学数学教学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协作意识。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中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多媒体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04-0101-03
  
  中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层次有3个[1],首先,多媒体课件通过媒体把抽象的知识变为具体、形象的知识,然后展示给学生,使其能从中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其次,多媒体课件和数字化学习资源能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探索,唤起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最后,信息技术可作为中学生认知的工具,学生利用它们可以获取知识、解决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多种问题,在问题解决中发展自身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目前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许多教学内容涉及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学生无法直接看到,一些问题没有直观、形象的数学模型作为想象的支架,因而成为教学中的难点[2]。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教师要花费大量的课堂时间讲解这些教学难点,但学生还是很难掌握这些内容,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另外,与中学其它课程相比,数学课内容比较抽象,文字内容静止而单调。而中学生对运动变化或是新鲜有趣的事物比较敏感,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以把理论和事例制成多媒体课件。教师在课堂上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动态特性,将教学内容由静止变为动态,创设生动的学习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教学的效果。
  
  1 文献分析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常用的软件工具有Word、几何画板、PowerPoint软件系统及CSC教学备课系统软件等[3]。概括说来,这些工具能协助中学数学教师解决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1 多媒体课件能改变中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脑中构建模型”的现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部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1]。教师运用传统教学中的方法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尽量“迎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兴趣爱好,想方设法把课讲得生动易懂,但是结果总难遂人愿。而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可根据学生兴趣和认知水平,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学生爱听爱看的诸如图形、动画、视频等。在多媒体课件的支持下,教师的主导作用较好地体现出来,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在愉快的欣赏和参与中接受新知识[4]。
  1.2 教师由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监督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者,集教学内容的传播者、教学策略的设计者、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者等多种角色为一体。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况下,借助于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媒体,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1]。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导教育的手段和工具被引入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要求学生有更高的学习策略和学习能力,教师不能再把传递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要着重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的中心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也由主导者转变为监督者、指导者和促进,以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4]。
  
  2 案例研究
  
  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根本目标是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下面作者引用长春市天津路中学姚晓婷教师设计的“旅游中的数学”为例,介绍中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分析、设计和实施应用多媒体课件的数学教学[2,5]。
  2.1 教学目标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优化策略意识;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及思维的敏捷性。
  2.2 学习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有关路程时间的计算,会计算简单的乘、除法的问题,能够收集生活中的数据,借助数、图形、统计图表等表述有关的信息,并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此基础上进行本节课的教学。
  2.3 教学内容分析教材结合学生的具体经验,创设了一系列的“旅游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经历观察、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用数学。同时这些问题都有一定的挑战性,鼓励学生依靠集体的智慧来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提高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与人合作交流的技能。
  2.4 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学生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2.5 教学策略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教师在教授这部分内容时首先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旅游的信息和资料,通过搜集、交流、了解一些旅游景点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想要去旅游的欲望。然后教师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教材主题图的引导作用,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通过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6]。并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交流。通过合作交流的过程,总结归纳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与人合作。
  2.6 教学结构设计(图1)
  2.7 教学过程(表1)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
  [2]彭立.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学资源应用[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
  [3]陈彩芬,陈文汇.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小学电教,2007(7-8):42-45
  [4]白瑞星.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整合[J].中国电化教育,2007(4):30-34
  [5]彭立.有效教学——信息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
  [6]朱光,韩影,肖娜.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整合案例及其引发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7(11):120-121
其他文献
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对江西省上栗中学成立70周年及成功举办这样一个捐赠活动表示祝贺!对各位领导和同行们能够在百忙之中出席今天的仪式,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天的捐赠仪式,我认为有着重要的意义。刚才,我们聆听了柳斌主任的一番带有深厚情谊的、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这对我们后来人都会产生心灵上的震撼,这是一次非常好的、非常深刻的教育。  柳斌主任终身从事教
在英语中,音标所起的作用也类似于汉语中的拼音。在小学英语教学阶段,音标教学一直是一个令人困扰的话题。由于学生年龄小,对音标的接触不是太多,所以大多数学生对音标感到比较陌生。但学好音标对学生以后流利地说英语、使用英语有很大帮助,学好音标能教授学生正确发音,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但学生刚刚接触到26个字母,再让他们接受48个音标,本身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音标教学应该化难为易,让学生感受到英语的快乐
三盈三虚,可以说是教师追求的较高境界。要达到这一境界,教师不但是要教知识也应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内驱动力,化抽象为具体,从而掌握方法,激发兴趣,形成能力。学习的方法很多,笔者就以下3个方面略述管见。    一以贯之    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圣人,学富五车,学识渊博。这虽与他韦编三绝的刻苦努力分不开,但与他的学法不无关系。在《孔子世家》中,曾经记述这样一段他与弟子的对话,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多识
摘要 提出卓越交通经管人才培养目标,介绍“干线——可变支线”互通模式及其实现途径、管理与运行机制创新。  关键词 交通行业;经济管理;卓越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0)24-0012-04  Innovation on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Excellence Economic Management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教育要发展,教育装备事业要发展,必须要加强理论建设。教育装备发展史研究是教育装备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教育装备发展史》(以下称《装备史》)的编写尤为重要,它将直接影响到教育装备事业的发展。  当前,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正在逐步加大,2008年全国教育经费为14 500.74亿元,比上年的12 148.07亿元增长19.37%。今年5月
水下地形测量包括2部分:定位和水深测量。就目前的水下地形测量的主流技术而言,定位采用的是GPS卫星定位法,而水深测量采用的是回声测深仪的方法。本文结合某桥梁工程测量的实践,阐述GPS RTK技术应用于大范围水下地形测量的基本原理、作业流程和技术要求。  RTK技术基本原理: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和流动站保持同时跟踪至少5颗以上的卫星,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已知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
摘要 通过网络实现远程教学已成为当今网络教育的热点问题。通过对GNG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并总结反思,目的是期望国内的教师和学习者能对GNG投以更多的关注。  关键词 GNG;远程协作学习;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21-0120-02    Primary Research of Teaching with GNG//Wang Meir
引言    教育是保障美国经济增长、国家繁荣,保证我们在全球领域内竞争力领先的前提;它是美国人获得良好的职业和高收入的内在动力和源泉,是保证民主机制运作的必要条件。当代社会面临许多最具挑战性的难题,这些难题大多需要通过跨国界、文化、传统的合作来解决,而教育是促进这一合作的基础因素。  因此,美国需要建立一种广泛的公共教育体系。这一体系可为所有学生提供有吸引力的、可行的学习经验,帮助他们制定目标,帮
摘要 试从伊里奇对学校教育的批判入手,分析伊里奇有关学习网络的理论主张,指出学习网络是对学校教育制度的革新,是实现非学校化教育的重要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在万维网中的实现。  关键词 伊里奇;学习网络;万维网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0)18-0029-02  Effects of Learning Web in Non-school-base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师爱,又是师德的灵魂。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的爱,我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这个境界。”这是全国优秀教师张思明关于教育的一句名言,体现了教育工作必须用一颗爱心去做。  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人们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教师的言行举止。据报道,在某个学校,有个学生上课时违反纪律,该课教师就把他抱进垃圾桶,以此作为批评。家长对此极其不满,结果那位教师被辞退。看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