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观察70岁及以上患者真菌血症菌种分布、临床特征、治疗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老年重症监护病房(GICU)70岁以上真菌血症患者病例资料,对菌种分布、肝毒性、卡泊芬净组和唑类药物组(氟康唑+伏立康唑)治疗28 d生存患者用药前后肝肾功能等指标、28 d生存率和死亡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患者72例,中位年龄85.5(83,90)岁。急性生理学与慢
【机 构】
: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保健医疗部 300070,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保健医疗部 300070,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保健医疗部 300070,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科 300070,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保健医疗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70岁及以上患者真菌血症菌种分布、临床特征、治疗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老年重症监护病房(GICU)70岁以上真菌血症患者病例资料,对菌种分布、肝毒性、卡泊芬净组和唑类药物组(氟康唑+伏立康唑)治疗28 d生存患者用药前后肝肾功能等指标、28 d生存率和死亡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共纳入患者72例,中位年龄85.5(83,90)岁。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中位评分25.5(20.3,31.5)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中位评分7(4.0,9.8)分。合并糖尿病者33例(45.8%),血液系统疾病者2例(2.8%),实体肿瘤者44例(61.1%),肾功能不全者18例(25.0%);30例(41.7%)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检出菌种近平滑假丝酵母菌53例(73.6%)、无名假丝酵母菌7例(9.7%)、热带假丝酵母菌4例(5.6%)、白色念珠菌2例(2.8%)、光滑念珠菌2例(2.8%)、其他4例(5.6%)。应用抗真菌治疗后总体肝脏毒性发生率为23.6%。卡泊芬净组42例患者28 d生存29例,唑类药物组30例患者28 d生存16例,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等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实体肿瘤(OR=19.904, 95%CI: 1.944~203.808)和APACHEⅡ中位评分(OR=1.376, 95%CI: 1.077~1.759)是患者死亡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真菌血症在GICU中日益突出,需要临床医生不断关注,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依据。
其他文献
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骨量差、修复慢、内固定稳定性弱且失败率高等特点,常伴有不同程度骨缺损。临床以肱骨近端、桡骨远端、胫骨平台、胫骨远端、跟骨与脊柱骨缺损较为常见,主要以自体骨、异体骨与各种骨替代物进行修复。本共识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流行病学的基础上,依据文献复习和专家调研的结果,对骨缺损特点、骨修复材料、常见部位骨修复策略及康复辅具应用等方面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阐述,期望改善疾病预后,并推进骨质疏松性骨折
笔者比较系统回顾了近三十年来中国现代创伤修复学科体系建设具有标志性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主要学术成果。结果表明,中国现代创伤修复学科建设主要从学术、技术、管理创新与转化应用入手,经过努力,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和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创伤修复学科体系,最终服务于患者需求并获得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
目的探讨改良微创侧方椎间融合术应用于胸腰段骨折合并椎间盘损伤前路支撑与重建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12月— 2018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4例单节段胸腰段骨折合并椎间盘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2例;年龄22~56岁[(37.4±10.2)岁]。损伤节段:L1 9例,L2 5例。病椎上位椎间盘损伤12例,下位椎间盘损伤2例。术前美国脊髓损
目的探讨改良示踪器微创固定方法与常规示踪器固定方法在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7月— 2017年12月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41例胸腰椎新鲜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21例;年龄25~55岁,平均40.6岁。骨折AO分型:A型28例,B型13例。患者均采用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常规组20例(常规示
新中国成立至今70年,骨科的发展是一曲壮丽的乐章!70年来,骨科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得到了长足发展,领军人物不断涌现。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老一辈骨科专家积极学习推广西医骨科开始,到探索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疾病;从改革开放后骨科开始走上发展快轨道,再到新世纪后"跟跑、并跑甚至部分领跑欧美",一代又一代骨科人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曲富有时代特色的骨科强音,为我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健康事业添砖加瓦!根据我
目的探讨颈椎过伸位MRI评估可复型寰枢椎脱位患者在寰枢椎复位后是否行减压手术及寰椎后弓减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5月— 2017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24例寰枢椎脱位患者,其中男10例,女14例;年龄40~74岁,平均52岁。游离齿状突14例,创伤性齿状突骨折4例,寰椎横韧带断裂6例。在过伸位MRI上寰枢椎脱位达到复位的情况下,8例患者脊髓前方受压(A组
外伤引起的肋骨骨折在临床非常多见,部分患者需行内固定手术,准确的体表定位至关重要。笔者通过对收治的需手术肋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探讨在胸部CT三维重建明确病情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超声行骨折部位体表定位的优势,使手术医师能够更加合理地设计手术切口。但是受超声物理学特性的限制,在皮下脂肪较厚、皮下气肿、肩胛骨等遮挡处的肋骨骨折显示欠佳,且增厚的胸膜及软骨钙化可被误认为骨折,所以超声医师
骨科是国人非常熟悉的一个外科专业,但矫形外科作为其非常重要的一个亚专科,甚至连骨科医师都缺乏足够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矫形外科发展经历了兴起期、瓶颈期和21世纪的二次发展期。随着现代医疗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兴起,矫形外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矫形外科事业的曲折发展历史,展望肢体矫形与功能重建的前景,笔者查阅的相关文献并结合40年来矫形外科的临床实践,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矫形外科各
目的探讨移植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PTLD)在儿童肝移植受者中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3例亲属活体肝移植术后患EB病毒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儿童临床表现及诊疗过程。3例受者原发病分别为胆道闭锁、糖原累积症Ⅲ型和鸟氨基酸氨基甲酰转移酶缺乏症。移植后均予他克莫司抗排斥治疗。受者分别于术后7、8、6个月时确诊为PTLD,其临床表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双柱理论分型指导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正常髋关节影像学资料将股骨转子部分为两柱,以髓腔中线为界,中线以外的大转子部作为外侧柱,中线以内的小转子部作为内侧柱;股骨转子间骨折后根据分量原理:由股骨头颈传导下来的负重应力在股骨转子间分为水平和垂直应力,内侧柱主要分担垂直应力,外侧柱主要分担水平应力。将骨折复位后,连续性恢复,且能有效传导应力的柱定义为稳定柱,反之为不稳定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