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祛瘀通脉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heng20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化痰祛瘀通脉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8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4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化痰祛瘀通脉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45%(P<0.05);观察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指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祛瘀通脉汤联合西药可提高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改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化痰祛瘀通脉汤;西药;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8)01-0096-02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常见的冠心病急性事件,发病原因较多,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主,临床症状表现为持续性心绞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既往临床通常单用西药治疗,但治疗效果一般,近年来临床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2-3]。笔者采用化痰祛瘀通脉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较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88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其中男26例,女18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4.36±4.65)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15.68±2.03)年。观察组44例,其中男24例,女20例;年龄39~71岁,平均年龄(54.42±4.70)岁,病程2~11年,平均病程(5.72±2.05)年。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符合西医《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分册》[5]中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家属及患者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研究药物无过敏史。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江西南昌济生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33021,生产批号:160213)25mg,单硝酸异山梨酯片(伊索曼,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125)20mg,盐酸地尔硫缓释胶囊(上海爱的发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711,生产批号:151227)90mg,2次/d;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介宁,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396,生产批号:160209)100mg及阿托伐他汀钙片(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258,生产批号:160120)20mg,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化痰祛瘀通脉汤治疗,药方组成:丹参、桂枝、薤白、赤芍、枳实各9g,瓜蒌、陈皮各15g,半夏12g。每日取1剂,加水煎煮取200mL药液于早晚温服。4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估,评价标准为: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心电图范围接近正常范围;有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心电图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无效:不符合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分别于治疗前、后采取患者空腹5mL静脉血液,采用ZL9000P型全自动血流变测试仪检测两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纤维蛋白原;采用国产BS-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4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G、TC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较低,组间相比,观察组水平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死率和致残率,患者若不及时接受治疗可引起不良心脏事件发生,危害患者生命安全。該病属于中医学中的“心痛”、“胸痹”等范畴,发病机制为气滞痰浊、血瘀寒凝,导致脉络阻滞,进而引起心痛,故临床治疗需以活血化瘀、理气化痰为主[6]。
  西药中阿托伐他汀钙片通过选择性地抑制胆固醇及HMG-CoA还原酶的合成,从而减低血脂水平[7];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通过对血小板的聚集起到不可逆的抑制作用[8],盐酸地尔硫缓释胶囊对钙离子的内流起到抑制作用从而减少细胞钙离子的浓度,对血管起到舒张作用,而单硝酸异山梨酯片通过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从而起到松弛血管平滑肌的作用,从而改变血液流变学[9]。化痰祛瘀通脉汤中丹参可凉血消痈、活血祛瘀;桂枝温通经脉、通阳化气;薤白温中补阳、理气散结;赤芍活血祛瘀、清热凉血[10-11];枳实破气消积、化痰除痞;瓜蒌利气宽胸、散结消肿;陈皮理气降逆、燥湿化痰;半夏燥湿化痰、消痞散结、降逆止呕;多种中药联合使用,共奏祛痰化瘀、通阳散结、活血利气之功。现代药理表明[12],薤白、枳实、瓜蒌及半夏可有效改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脂水平,对血管内皮功能起到保护作用;赤芍、丹参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笔者采用化痰祛瘀通脉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指标较低(P<0.05)。   综上所述,化痰祛瘀通脉汤联合西药可提高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改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相关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基础研究学组,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女性心脏健康学组,等.冠狀动脉微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循环杂志,2017,32(5):421-430.
  [2]赵振霞,贾奎,王进,等.冠心通脉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心肾阳虚型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1):1144-1146.
  [3]王小渠,李伯庆.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成都医学院学 报,2015,10(4):473-474.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19.
  [5]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7-71.
  [6]殷红光,吴华,冯晓芬,等.自拟祛痰通脉汤联合普伐他汀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管内 皮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3(6):677-678.
  [7]谢学渊,王丽华,曾倩,等.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分析[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4,30(2):174-176.
  [8]杨崇贵.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7,44(1):56-57.
  [9]张清芬,袁华兵,倪艳辉.尼可地尔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治疗老年顽固性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研究[J].河北医药,2015,37(24):3767-3769.
  [10]洪敬党.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 23(9):1736-1737.
  [11]刘振,王昕.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25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 2014,46(7):42-43.
  [12]袁华,胡国恒,陈亚.自拟化痰祛瘀通脉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11):2042-2044.
  (收稿日期:2017-11-15 编辑:邓佳丽)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观察化浊行血汤联合西药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TIA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5例。给予对照组西药综合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化浊行血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脑血管血流动力学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
【摘要】目的:觀察瑶医脐药疗法在产妇产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顺产产妇204例及剖腹产产妇183例作为研究。随机分为正常分娩对照组和观察组,剖腹产对照组和观察组。正常分娩观察组114例,正常分娩对照组90例;剖腹产观察组92例,剖腹产对照组91例。对照组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还采取瑶医脐疗干预,对比两组产妇产后康复情况。结果:通过对比产后7天宫底高度、恶露总量、血性恶露持续时间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早期肢体肿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骨折后肢体肿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静滴七叶皂苷钠、抬高患肢等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双柏散外敷及桃红四物汤口服,对两组肢体肿胀改善程度、疼痛改善情况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肢体肿胀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疼痛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腰痛是临床常见疾病,常病势较重,迁延不愈,刘公望教授认为腰痛的基本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禀赋不足,肾中精气亏虚为本,风、寒、湿诸邪或跌扑损伤为标,治宜活血化瘀止痛,补肾强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缺血型中风患者采用灵龟八法联合辨证取穴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辨证取穴治疗,观察组进行灵龟八法开穴联合中医脏腑辨证及经络学说取穴治疗,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并对比治疗前后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
【摘 要】 目的:观察归脾汤联合阿托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40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阿托品片治疗,观察组在對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归脾汤治疗,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6%,优于对照组6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 诊断标准:所
【摘 要】 目的:观察补骨丸联合雷火灸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股骨头坏死患者10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髓芯减压术治疗,术后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骨丸联合雷火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和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