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eb20的个人知识管理研究

来源 :现代情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a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Web2.0作为新一代互联网的统称,以其技术优越性被广泛应用。本文探讨了个人知识管理的运行机制,从知识获取、知识加工、知识交流与共享3个方面总结了Web20平台为个人知识管理提供的技术支持,提出并论证了个人知识管理的流程,并且论述了基于Web20个人知识管理的优越性以及Web20时代个人知识管理需要注意的3个问题。
  [关键词]Web20;个人知识管理;知识管理
  [中图分类号]F062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0821(2010)05-0170-04
  Research of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Based on Web20Wei Bailian Zheng Jianming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93,China)
  
  [Abstract]As a new generation of the Internet,Web20 has been widely used with its technical superiority.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has been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Technical support for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of Web20 platform has been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from the knowledge acquisition,knowledge processing,knowledge exchange and sharing aspects.A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process has been proposed and demonstrated,the superiority of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based on Web20 and the attention which needs to be paid to three issues of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Web20 era have also been discussed.
  [Keywords]Web20;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knowledge management
  
  1 Web20与个人知识管理的关系概述
  11 个人知识管理内涵
  丹麦图书与信息科学皇家学院的Trine Schreiber教授指出,个人知识管理是创建信息结构的过程,这个过程支持个体的学习。个人知识管理还是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减少信息过载带来的不便,同时又不减少个体学习的机会[1]。简单来讲,个人知识管理是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知识创新为目标,将知识看做一种可开发资源的管理思想。它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帮助个人有效地管理飞速增长的信息,把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且将成为个人知识库的信息进行整合,为那些零散的、随机的信息转换成可系统利用的以及可扩展的个人知识提供了一种策略[2]。
  个人知识管理包括三层含义:其一,对个人已经获得的知识进行管理;其二,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新知识,吸取和借鉴别人的经验、优点和长处,弥补自身思维和知识缺陷,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特色;其三,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观点和思想再加上别人的思想精华,去伪存真,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激发创新出新的知识[3]。
  12 Web20与个人知识管理
  Web20最大的特征是以个人为中心注重用户参与,更具开放性、去中心化,信息传播以微内容为基础,它为个人知识管理提供了一系列有效的技术与平台:通过RSS信息推送服务、网络书签的信息推荐服务、网络标签的定制、博客专业搜索引擎等手段来实现个人知识的获取;通过互动标签TAG来进行知识组织;通过博客、WIKI等实现知识的创新与交流;通过简易信息聚合、社会性网络软件以及网摘等技术与平台实现知识的共享。Web20这个新的互联网模式与个人知识管理相融合,可以使得Web20的优势充分发挥,个人知识管理发挥最大的效益。
  13 知识分类
  个人知识以显性和隐性两种形式存在。隐性知识根植于个人的内心世界,它源于个人的经历,体现在其行为、世界观、价值观和情感之中,它是知识创新中最为基础性的,它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个性特征,并且往往很难被以某种方式表达出来,因此这种形态的知识很难被交流和传递。显性知识是在对待某个具体问题上所采用和体现出来的知识[4]。个人显性知识是指个人可以有效利用的外在知识,包括因特网上的各种信息、个人所在组织的知识库、书籍报刊等包含的信息等等,相对于个人来说,这些显性知识属于社会知识。本文重点研究个人显性知识的管理。
  2010年5月第30卷第5期基于Web20的个人知识管理研究May,2010Vol30 No52 个人知识管理的运行机制
  个人知识管理可分为4个部分:知识获取、知识存储、知识共享和知识利用。其具体运行可以描述为:明确自己的信息需求,制定一个知识获取战略;搜集信息并对其进行整理加工;管理个人已有的显性知识,使其条理化、系统化;将获得的信息进行筛选、梳理,并与自己原有知识体系进行融合,重新建构知识体系;评估/评价所存储信息和目录的价值,与他人交流共享;知识创新,知识利用。用下图1表示如下:图1 个人知识管理运行机制图
   个人知识管理是个人与社会不断交互的过程,个人为了满足自身的信息需求,需要不断的从社会环境中获取信息完善重构自身知识体系;个人提高了自身知识水平,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给社会贡献新知识,两者相互依存。我们可以从个人和社会两个角度来研究个人知识管理,从个人角度来看,个人进行知识管理是个人为了满足自身信息需求而进行学习、获取知识,其结果是个人不断满足自身的信息需求并创造新知识;从社会角度来看,个人进行知识管理使得社会知识不断被利用,从而实现知识的价值,同时,社会总知识在不断的增加。
  21 知识获取机制
  知识有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种,对于不同的知识类别,其获取机制不同。隐性知识深藏于个人的头脑、经验中,难以用与语言表达、传播,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隐性知识只能被演示、证明它的存在,学习这种知识的惟一方法是领悟和练习。因此,可以通过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并学习从而获取其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根据记录方式、记录载体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类别。对于网络上的知识资源,可以通过访问站点、搜索引擎搜索等方式获取;对于个人所在组织知识库的信息,可以通过查找知识数据库获取所需知识信息;对于发表在书刊、报纸上的文章,可以通过购买图书、订阅报纸而获取相关知识。
  22 知识共享机制
  知识共享要通过一定的平台进行。对于个人已成系统的知识,可以以论文、著作等学术性成果公开发行的方式供他人参阅,将个人知识与他人、社会分享;对于一些个人经验、价值观之类的隐形知识,可以通过召开座谈会或者写博客等方式与他人沟通交流,将经验与他人分享从而促进知识的转移和学习。Web20为知识共享提供了丰富的平台,比如Blog、SNS、P2P、Wiki等,这些技术平台加速了知识共享的进行。
  3 基于Web20的个人知识管理
  31 Web20为个人知识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311 知识获取
  Web20平台下的RSS、BLOG、WIKI等为个人知识获取提供了便利的渠道。RSS,也叫简易信息聚合,是快速获取信息的一种有效方式。它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自动浏览和监控某些指定网站的内容,将预定的内容推送给用户并自动更新。有了RSS,用户再也不用一个网站一个网站,一个网页一个网页去搜集信息,只要将所需要的内容订阅在一个RSS阅读器中,一旦有了更新,RSS阅读器会自动更新,给用户节省了很多时间。BLOG是个人或群体以时间为顺序所作的各种纪录,并且不断更新。BLOG有很多种,比如个人博客、企业博客、产品博客、知识库博客、公共社区博客等等,个人可以根据自己学习或者生活的需要,针对某一特定类型或者综合几种博客类型搜集自己所需的信息。WIKI站点一般都围绕一个严格的主题进行写作,站点的内容要求着高度相关性,问题讨论得很充分、深入。每个主题的信息充分、完整、权威。维基是个人知识管理的一个关键工具,易于使用,它的协作式写作方式节省个人的时间和成本[6]。
  312 知识加工
  Web20为个人知识加工提供的工具有TAG、网摘等。TAG是Web20环境下形成的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其对象是日益丰富的网络信息,其功能是以关键字的形式进行内容分类。互联网上的信息海量繁杂,只有对其进行归类整理才能为自己所用。TAG提供的关键词分类与以往的关键词有所不同,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选定关键词,而不需一定用文中某个词作为关键词,这一特征有利于个人对自身知识进行个性管理。各个TAG之间形成平行的关系,个人可以对TAG进行相关性分析,产生相关性的分类,可以有效管理关联信息。网摘是一种互联网服务,提供收藏、分类、排序、分享互联网信息资源的方式,它可以提供很多本地收藏夹所不具有的功能,它的核心价值已经从保存浏览的网页,发展成为新的信息共享中心,能够真正做到“共享中收藏,收藏中分享”。网摘对网址的汇集、索引功能,为个人进行知识管理提供了重要手段。
  313 知识交流与共享
  Web20汇集了大量支持交流的平台,人们利用这些平台,可以进行畅通的交流与探讨。博客以其知识性与互动性的特征,可以促进具有相同兴趣爱好或者具有相同专业背景的人及时地进行沟通与交流,实现知识的共享[7]。除此之外,IM、P2P等也是信息交流共享工具。IM是一种可以让使用者在网络上建立聊天联系的实时通讯服务,目前在互联网上受欢迎的实时通讯软件包括QQ、MSN Messenger、Yahoo!Messenger、NET Messenger Service、ICQ等。利用P2P技术,个人可以直接连接到其他用户的计算机进行文件交换,而不用像过去那样连接到服务器去浏览与下载,P2P让个人与个人之间直接联系起来,交流与共享更加方便与快捷。
  32 基于Web20个人知识管理的流程
  321 知识获取——个体知识更新——个人发展
  获取知识是个人进行知识管理的第一步,Web20环境下,知识来源更加丰富、知识获取途径更加快捷。网络上大量的BLOG为个人知识获取提供丰富的知识来源,个人只需去BLOG站点访问即可获取所需知识。一般,BLOG都提供RSS服务,更加节省个人知识获取时间。WIKI以提供专业、权威的知识被广泛关注,个人可以从WIKI站点获取所需的专业知识。Web20环境下的知识提供形式,大大提高了个人获取知识的效率,为个人知识管理提供了优质平台。
  322 知识发布——社会总知识增加——社会发展
  知识发布是与知识交流共享同步的过程,个人通过BLOG、BBS等平台与他人交流、共享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个人发布了自己的认识与经验,其他人通过交流平台可以共享其知识成果。社会总知识的增加由所有个体共同贡献,每个人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人人参与是Web20的一大特色。
  323 知识循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是促进社会知识不断循环的过程,个人知识与社会知识相互转化,社会知识为个人知识的更新提供知识源,个人为社会总知识增加贡献力量,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3 基于Web20个人知识管理的优势
  331 统一的管理平台
  Web20为个人知识管理提供了统一的管理平台,个人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交流经验、发表观点,有利于知识的共享与传递,以及新知识的创新。用图2来表示个人在Web20平台下如何管理自身知识,从图中可以看出,Web20平台让个人与社会联系起来,通过这个集中统一的管理平台,个人可以顺畅的获取外界信息,并将其有效的内化为自身知识,最终创造出新的知识并发布出去,为社会知识的创造贡献力量,Web20环境下,每个人都是知识的贡献者。
  332 高效的信息获取能力
  Web20环境下,个人获取信息不再需要一个个网站、一张张网页去搜集,RSS的信息推送使得用户只要被动接收,各种博客也包含大量的高质信息。Web20平台有一系列组织、加工网络信息资源的软件,这些软件的存在使得纷繁芜杂的网络信息变得有序、可控,个人可以高效、快捷、精确地获取所需信息,大大节省了个人的时间。
  333 加速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
  Web20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交流平台,通过知识的交图2 基于Web20个人知识管理流程图
   流与共享,个人可以获取到他人的隐性知识并内化为自身隐性知识,最终个人将自己的感想或所得通过共享平台发布,实现了他人隐性知识——个人显性知识的转化。个人将自己的经验等隐性知识记录在博客上,也是隐性知识的显性化。通过阅读他人的博客,去伪存真,学习消化,最终内化为自身的隐性知识,从而又达到了显性知识隐性化[8]。
  334 专家级协助
  博客是Web20时代的一大主流产品,很多领域专家都有个人博客,他们在博客上会发布对专业问题的见解,通过阅读专家们的博文,我们间接的获得了专家级帮助。博客除了发布信息的功能以外,还支持留言/评论,我们可以通过博客的留言栏与专家进行互动,在专业问题上寻求他们的帮助。
  34 Web20时代个人知识管理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41 个人隐私保护问题
  Web20为个人知识的存储提供了平台,比如个人在微博上记录生活经历,对于个人而言,是一种知识的存储,同时,这些记录里难免会包含一些个人隐私知识,他人通过访问微博主页可以获取这些隐私知识。因此,Web20网络模式下,个人需要注意隐私保护问题。
  342 知识正确性问题
  Web20提供给用户的是自由的信息交互空间,基本或者很少有内容的审核和控制。因此个人进行知识管理时需要注意知识的正确性,以确保个人知识管理的有效进行。
  343 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共享问题
  Web20的一些应用及技术,典型的如p2p软件等,因为缺乏监控的人员和机制,无法有效的控制盗版软件、书籍、音乐、电影等的发布及下载,因此,Web20在为知识共享提供便利的时候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也随即凸显出来。
  4 结束语
  Web20以其丰富的技术与平台为个人知识管理提供支持,在Web20环境下,个人知识管理更加高效、快捷,个人知识与社会知识不断循环更新,个人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Schreiber,T,& Harbo,K.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the Nord I&D,Knowledge and Change,12th Nordic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2004.
  [2]史新伟.个人门户30下的个人知识管理[J].情报资料工作,2009,(2):61-62.
  [3]孔德超.论个人知识管理[J].图书馆建设,2003,(19):17-18.
  [4]邱均平.论知识管理与知识创新[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3):5-11.
  [5]Jones,Rachel.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through communicating[J].Online Information Review,2009,(33):225-236.
  [6]Lyn Grace,Tay Pei.Wikis as a Knowledge Management Tool[J].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09,(13):64-74.
  [7]Ward,Ruth.Blogs and wikis:a personal journey[J].Business Information Review,2006,(23):235-240.
  [8]李志宏,吴鹏飞,何济乐.基于博客的企业知识管理应用模式[J].科技管理研究,2007,(12):205-207.
其他文献
公共服务体系可以作为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活动的一种重要支撑机制,促进和加强相关各方的合作,其内容包括公共服务项目和公共服务组织。
文章论述了通用楔形环空间线路拟合特点、控制因素和拟合方法,并着重对线路拟合中的难点:曲线拟合原理和线路纠偏原理进行了详细的叙述,根据拟合原理编制了计算软件,结合工程
目的: 探讨补肾活血方防治DM性ED大鼠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的作用机理。方法: 以链脲佐菌素建立DM性ED模型,造模成功后予以补肾活血方(大、小剂量组),达美康和达美康加安雄,对照观
本文阐述了在网络环境下,文献信息工作走向了网络化,国际化,个性化。提出要加强文献信息的开发、管理工作和加强文献信息数据库建设,提出信息人才的培养与网络建设一样重要,提出在
在分析复合型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复合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几种主要模式。
结合工程的实践状况,本文拟就影响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混凝土质量、耐久性及预应力张拉质量等方面进行讨论和分析,浅析有关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
目的观察天王补心丹加减治疗更年期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更年期抑郁症(阴虚内热证)患者共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及对照组57例,对照组
本报讯(记者 潘燕)“数字郑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的招标工作已全部结束,预计5月底可全部完成建设任务。昨日上午,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测绘局局长徐德明来到我市,重点考察“
报纸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在子宫腺肌病微无创治疗中的效果以及对SAS、SDS评分的影响。方法以我院妇科收治的6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为参考研究主体,依据电脑随机抽选方式划分成两组,分别
<正>上海世博园中被喻为"东方之冠"的中国馆作为世博园中最引人注目的场馆,被每一位关注世博会的人深深记在心中,这是因为除了它那巍峨的造型引人注目,它那醒目的"中国红"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