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育栋,中学高级教师,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系,深圳市南湾学校副校长;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组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全国教育科研联合体常务理事;先后获省级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省级青年“五四”奖章、全国新课程课堂教学展示说课一等奖、中央教科所教育教学成果评比一等奖、全国高中课堂教学研讨展示课一等奖、教育部第九届全国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二等奖,及教育部课题研究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曾在《中国教师》《新课程研究》《教育》《广东教育》《管理观察》《有效教学的校本研究》《家庭教育》等刊物发表文章多篇。
走进魏育栋的办公室,映入眼帘的就是满书柜的书。多年来,他始终以书为友。他说:学习不仅是教学需要,更重要的是精神追求;教育的管理者要学会反思,善于反思,反思自己的学习与管理,反思自己是不是一名学习者,是不是一名研究者,是不是一名教育的引领者。唯有这样,才无愧于人民教师的称号。
内蒙的优秀教师
魏育栋从1990年走上讲台,先在内蒙古北部边陲县城教书,从一个普通教师到全县名师,再到省级名师。如果按一般人的思路,他也许就在这个边陲县城默默度过一生;但勤奋好学的他,上天似乎没有给他太多安逸与享受。2002年5月,他申报国家“十一五”教育研究课题被批准了,这改变了他以后的道路。
当时,学校决定由他负责国家级课题研究。在接受任务时,他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长期以来的学习、研究终于有了结果;担忧的是对课题比较陌生。他只好暗下决心,努力完成好这个项目。同年10月,中央教科所、中国教育技术协会联合在昆明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议,魏育栋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他结识了许多专家和学者,通过交流,不仅增强研究课题信心,同时,也让他对当下国内外教育研究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思考。
在此期间,他不仅坚守教学一线,承担学校班主任工作与教学,还代表学校参加课题研讨会。为了做好课题,他四处请教,带领课题组成员在学习中做研究。经过不懈的努力,刻苦钻研,他承担的课题成果终于得到了课题专家的重视与赞扬,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魏育栋说,学习也是一种历练,在不同的阶段让我开始品尝作为一个教师的尊严,从此感受到压力,开始琢磨自己的行为,能有机会将自己的思想付诸行动。
几年课题研究,在各种场合结识教育界同仁与专家的同时,也给他带来发展的机遇。2005年,云南某大学附中、呼号浩特市某重点中学以及北京、上海、江苏等地多所重点学校先后向他伸出了“橄榄枝”,最后,他选择了深圳。
当时,选择来深圳需要勇气。毕竟在老家“经营”了15年,他的同事,他的学校,给了他太多期望与不舍;还有年迈的父母,不愿他从稳定生活的地方,再到一个陌生环境。他说,进步就应敢于打拼,从头再来。当时的深圳,不论是教育理念还是学校管理都走在全国前沿,更可贵的是和国际接轨的教育科研以及富有活力的现代教育意识,增强了他对深入进行教育改革的信心。
临走前几天,他还在给父母亲重新装修房子,更换并增加暖气片,储备冬季用的碳块……可喜的是,一家人都支持他的选择,母亲含着泪说:“去吧,我儿子有本事,我就高兴!”
深圳的校长助手
刚到深圳他还是一名聘用教师,两个月后,他凭借自己的学识、勤奋的努力,以及在科研领域的独特思考,成功通过千人竞争的招调考试,成为深圳一名正式编制教师。开始,他在深圳布吉高中当班主任,同时教6个班的历史课,后来又做年级主任,不久就担任教科室主任。此时,正好赶上布吉高级中学向“高级示范高中”迈进,他协助学校完成了迎接“广东省高中教学评估”及“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验收,为学校跨越式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9年8月,深圳市龙岗区面向社会公开选聘副校长。魏育栋以笔试、面试、总分三个第一考取。在南湾学校担任副校长以来,他当好校长的参谋与助手,协助校长建立科学高效的现代学校制度,加强干部队伍和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文化引领办学,特色成就品牌”,协助学校进一步挖掘、提炼和丰富办学思想和文化内涵,主张“从心管理”与“制度管理”相结合,创建家长义工组织,促进家校社区和谐发展。在“科研从实”精神指导下,先后申报立项4项国家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1项区级课题。带领全体教师立足校本、立足课堂、立足学生实际,先后承接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南湾学校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南湾学校国学教育研究》及龙岗区《教师专业成长研究》课题研究。他本人被授予《南湾学校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负责人,是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有效教学的校本研究》一书的副主编。
既要当好校长的助手和参谋,又要指导、支持、服务部门和教师开展教学研究,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困难,这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他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近年来,脊椎酸痛一直困扰着他。回家后,妻子就常帮他按摩保健,缓解他的疲劳与辛苦。不知不觉,刚到中年的他,便被人习惯地称起“老魏”……
“教、学、研、训”四位一体
魏育栋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将课堂视为教育的核心,注重研究学情、教情,面向每一名学生,用爱感染每一位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10年,在南湾学校主抓教学期间,魏育栋主张科研教学双驱动,通过课堂教学来促进师生成长、学校发展。提出“以素质为核心,立足能力发展”来加强教师的课程领导力,鼓励教师挖掘课程资源,创新教育教学手段,提升整合开发课程的前瞻性,优化课程转化方式与手段,以逐步提高课程在教育教学上的主导作用。他主张以人为本,立足课堂,培养学生社会公德、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国际视野,引导教师潜心做“五个研究”(研究学生、研究文本、研究策略、研究过程、研究评价)的有心人。他组织师生自主合作探究,聚焦课堂,实现教学 “同课同构到同课异构”的资源共享方式,组建集体备课“智慧小组”,以学科组为单位,选择好一个课题,在集体研究形成共识基础上,形成精品教案,推广好的课堂设计,促进年轻教师迅速成长。 魏育栋推动教学模式改革,让集体备课形成的教学设计提高转化为精神文化产品,让教师从“教书匠”走向“学习型的研究者”。进行分段走班教学,实践探究学习教学,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兴趣,品尝快乐,健康成长。
在学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上,魏育栋坚持“教、学、研、训”四位一体的指导思想,在完善学校校本培训体制与机制上,结合学校特点,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动性,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空间与展示舞台,为探索教师持续学习和发展的学校文化奠定了基础。近年来,魏育栋不仅在专业成长上帮助青年教师大胆探索思考,同时,在生活上、情感上也细心关怀年轻教师。正如他自己所言:“对青年教师既要重视行为的规范性,又要尊重人的感情;青年教师的行为需要激励,但在生活上、情感上更需要关注和关怀。这样,不仅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还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的人生价值充分实现。”他经常说:如果把学校比作草原,青年教师就是一匹匹骏马,让他们自由驰骋、快乐成长,是每一名学校领导不可推卸的责任。
师者的儒雅与博爱
在魏育栋的具体指导下,数学教师王芳、徐峥娜,语文教师涂丹妮、张武进,英语教师庄该、魏紫萱先后在国家级课堂教学比赛中获奖;历史教师高蕊、辛爽、胡宏霞分别在市级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获奖。
多年来,魏育栋没有因行政职务而耽误研究与教学。他本人也积极投入多个学科的教学竞赛活动中,先后荣获多个全国新课程课堂教学奖,他的课,生动活泼,给青年教师评课也很中肯。青年教师说他的讲座是精彩幽默的“好教材”。他以自身人格力量感染学生,引领教师。他的座右铭是:帮助别人就是成就自己。正如他的学生在博客上留言:“我一直觉得在我的人生历史中,高中3年是最不堪回首的一个阶段;如果说再来一次的话,我决不会如此度过。但是事实求实地讲,如果说这3年有什么深远意义的话,那就是包括在未来若干年都不能忘记的一个人——我的魏老师!”
有人问:您希望在师生心中成为什么样的教师?他毫不犹豫地说:做一名爱学习、善于研究的教师。从北疆到南疆,从教学一线到学校管理者,不管身份如何变化,地域如何的变更,他始终坚持读书的习惯。
学校教师这样评价他:学者的思辨,教授的风范。同事赞赏他:不折腾、不盲从、不浮躁。说他在观念上与时俱进,善于沟通,勇于创新;在为人上以身作则、高度忠诚、为人师表;在业务上乐于学习、勤于思考、精于管理。而他,则笑称自己充其量只是一名“草根研究者”。与人交流时,他只说自己喜欢读点书,喜欢思考一点问题。而学校师生从他身上感受到的是:师者的儒雅与博爱。
走进魏育栋的办公室,映入眼帘的就是满书柜的书。多年来,他始终以书为友。他说:学习不仅是教学需要,更重要的是精神追求;教育的管理者要学会反思,善于反思,反思自己的学习与管理,反思自己是不是一名学习者,是不是一名研究者,是不是一名教育的引领者。唯有这样,才无愧于人民教师的称号。
内蒙的优秀教师
魏育栋从1990年走上讲台,先在内蒙古北部边陲县城教书,从一个普通教师到全县名师,再到省级名师。如果按一般人的思路,他也许就在这个边陲县城默默度过一生;但勤奋好学的他,上天似乎没有给他太多安逸与享受。2002年5月,他申报国家“十一五”教育研究课题被批准了,这改变了他以后的道路。
当时,学校决定由他负责国家级课题研究。在接受任务时,他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长期以来的学习、研究终于有了结果;担忧的是对课题比较陌生。他只好暗下决心,努力完成好这个项目。同年10月,中央教科所、中国教育技术协会联合在昆明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议,魏育栋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他结识了许多专家和学者,通过交流,不仅增强研究课题信心,同时,也让他对当下国内外教育研究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思考。
在此期间,他不仅坚守教学一线,承担学校班主任工作与教学,还代表学校参加课题研讨会。为了做好课题,他四处请教,带领课题组成员在学习中做研究。经过不懈的努力,刻苦钻研,他承担的课题成果终于得到了课题专家的重视与赞扬,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魏育栋说,学习也是一种历练,在不同的阶段让我开始品尝作为一个教师的尊严,从此感受到压力,开始琢磨自己的行为,能有机会将自己的思想付诸行动。
几年课题研究,在各种场合结识教育界同仁与专家的同时,也给他带来发展的机遇。2005年,云南某大学附中、呼号浩特市某重点中学以及北京、上海、江苏等地多所重点学校先后向他伸出了“橄榄枝”,最后,他选择了深圳。
当时,选择来深圳需要勇气。毕竟在老家“经营”了15年,他的同事,他的学校,给了他太多期望与不舍;还有年迈的父母,不愿他从稳定生活的地方,再到一个陌生环境。他说,进步就应敢于打拼,从头再来。当时的深圳,不论是教育理念还是学校管理都走在全国前沿,更可贵的是和国际接轨的教育科研以及富有活力的现代教育意识,增强了他对深入进行教育改革的信心。
临走前几天,他还在给父母亲重新装修房子,更换并增加暖气片,储备冬季用的碳块……可喜的是,一家人都支持他的选择,母亲含着泪说:“去吧,我儿子有本事,我就高兴!”
深圳的校长助手
刚到深圳他还是一名聘用教师,两个月后,他凭借自己的学识、勤奋的努力,以及在科研领域的独特思考,成功通过千人竞争的招调考试,成为深圳一名正式编制教师。开始,他在深圳布吉高中当班主任,同时教6个班的历史课,后来又做年级主任,不久就担任教科室主任。此时,正好赶上布吉高级中学向“高级示范高中”迈进,他协助学校完成了迎接“广东省高中教学评估”及“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验收,为学校跨越式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9年8月,深圳市龙岗区面向社会公开选聘副校长。魏育栋以笔试、面试、总分三个第一考取。在南湾学校担任副校长以来,他当好校长的参谋与助手,协助校长建立科学高效的现代学校制度,加强干部队伍和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文化引领办学,特色成就品牌”,协助学校进一步挖掘、提炼和丰富办学思想和文化内涵,主张“从心管理”与“制度管理”相结合,创建家长义工组织,促进家校社区和谐发展。在“科研从实”精神指导下,先后申报立项4项国家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1项区级课题。带领全体教师立足校本、立足课堂、立足学生实际,先后承接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南湾学校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南湾学校国学教育研究》及龙岗区《教师专业成长研究》课题研究。他本人被授予《南湾学校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负责人,是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有效教学的校本研究》一书的副主编。
既要当好校长的助手和参谋,又要指导、支持、服务部门和教师开展教学研究,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困难,这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他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近年来,脊椎酸痛一直困扰着他。回家后,妻子就常帮他按摩保健,缓解他的疲劳与辛苦。不知不觉,刚到中年的他,便被人习惯地称起“老魏”……
“教、学、研、训”四位一体
魏育栋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将课堂视为教育的核心,注重研究学情、教情,面向每一名学生,用爱感染每一位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10年,在南湾学校主抓教学期间,魏育栋主张科研教学双驱动,通过课堂教学来促进师生成长、学校发展。提出“以素质为核心,立足能力发展”来加强教师的课程领导力,鼓励教师挖掘课程资源,创新教育教学手段,提升整合开发课程的前瞻性,优化课程转化方式与手段,以逐步提高课程在教育教学上的主导作用。他主张以人为本,立足课堂,培养学生社会公德、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国际视野,引导教师潜心做“五个研究”(研究学生、研究文本、研究策略、研究过程、研究评价)的有心人。他组织师生自主合作探究,聚焦课堂,实现教学 “同课同构到同课异构”的资源共享方式,组建集体备课“智慧小组”,以学科组为单位,选择好一个课题,在集体研究形成共识基础上,形成精品教案,推广好的课堂设计,促进年轻教师迅速成长。 魏育栋推动教学模式改革,让集体备课形成的教学设计提高转化为精神文化产品,让教师从“教书匠”走向“学习型的研究者”。进行分段走班教学,实践探究学习教学,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兴趣,品尝快乐,健康成长。
在学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上,魏育栋坚持“教、学、研、训”四位一体的指导思想,在完善学校校本培训体制与机制上,结合学校特点,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动性,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空间与展示舞台,为探索教师持续学习和发展的学校文化奠定了基础。近年来,魏育栋不仅在专业成长上帮助青年教师大胆探索思考,同时,在生活上、情感上也细心关怀年轻教师。正如他自己所言:“对青年教师既要重视行为的规范性,又要尊重人的感情;青年教师的行为需要激励,但在生活上、情感上更需要关注和关怀。这样,不仅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还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的人生价值充分实现。”他经常说:如果把学校比作草原,青年教师就是一匹匹骏马,让他们自由驰骋、快乐成长,是每一名学校领导不可推卸的责任。
师者的儒雅与博爱
在魏育栋的具体指导下,数学教师王芳、徐峥娜,语文教师涂丹妮、张武进,英语教师庄该、魏紫萱先后在国家级课堂教学比赛中获奖;历史教师高蕊、辛爽、胡宏霞分别在市级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获奖。
多年来,魏育栋没有因行政职务而耽误研究与教学。他本人也积极投入多个学科的教学竞赛活动中,先后荣获多个全国新课程课堂教学奖,他的课,生动活泼,给青年教师评课也很中肯。青年教师说他的讲座是精彩幽默的“好教材”。他以自身人格力量感染学生,引领教师。他的座右铭是:帮助别人就是成就自己。正如他的学生在博客上留言:“我一直觉得在我的人生历史中,高中3年是最不堪回首的一个阶段;如果说再来一次的话,我决不会如此度过。但是事实求实地讲,如果说这3年有什么深远意义的话,那就是包括在未来若干年都不能忘记的一个人——我的魏老师!”
有人问:您希望在师生心中成为什么样的教师?他毫不犹豫地说:做一名爱学习、善于研究的教师。从北疆到南疆,从教学一线到学校管理者,不管身份如何变化,地域如何的变更,他始终坚持读书的习惯。
学校教师这样评价他:学者的思辨,教授的风范。同事赞赏他:不折腾、不盲从、不浮躁。说他在观念上与时俱进,善于沟通,勇于创新;在为人上以身作则、高度忠诚、为人师表;在业务上乐于学习、勤于思考、精于管理。而他,则笑称自己充其量只是一名“草根研究者”。与人交流时,他只说自己喜欢读点书,喜欢思考一点问题。而学校师生从他身上感受到的是:师者的儒雅与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