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高专电气类专业毕业设计环节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b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毕业设计是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的最后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以笔者所在学校的供用电技术专业和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作为案例,分析了高职高专电气类专业毕业设计环节的现状和目前还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探讨性建议。
  关键词:电气类专业;毕业设计;质量
  作者简介:廖青华(1978-),女,湖南新化人,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电气工程系,讲师;张锐(1983-),女,河南驻马店人,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电气工程系,助教。(河南 新乡 453002)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30-0187-01
  
  电气类专业的特点是工程性、实践性很强。毕业设计是高职高专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最后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它对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工程实践能力都有很大帮助,为他们适应实际工作或专升本阶段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质量取决于学校对毕业设计的规定和组织、学生的素质和态度、教师的水平与指导情况以及毕业设计环境等多种因素。[1,2]本文以笔者所在学校的供用电技术专业和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为案例,分析近几年来毕业设计课题分布、目前毕业设计环节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以便探讨如何更好地完成电气类专业毕业设计这一教学环节。
  一、现状分析
  对笔者所在学校的供用电技术专业、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课题分布和指导情况进行了分析。
  1.课题分布
  从分析供用电技术专业、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2005级到2008级这四个年级的毕业设计课题来看,指导教师每年选择工程设计型课题所占比例较大,接近60%,实验研究型和软件仿真型以及其它类型所占比例较小,这符合高职高专电气类专业的特点,因为工程设计型课题是该类专业的传统课题。工程设计型对这两个专业主要是进行发电厂、变电站、高压配电网、工厂供电、变压器或输电线路的继电保护等方面的设计,其中以变电站的设计所占比例最大,侧重于电气主接线设计、变压器容量和台数的确定、短路电流的计算、电气设备的选择和校验、配电装置配置、防雷保护设计等,设计成果包括设计说明书、计算书和图纸等。
  2.毕业设计指导情况
  学校的大规模扩招导致了教师资源紧缺,尤其在毕业设计这一教学环节更加显露出师资尚不能满足需求的矛盾。一名指导教师多则指导20多位学生,少则指导10来位学生,毕业设计课题多数是由指导教师拟定,少数是由学生自己选题。一名指导教师每年一般选择6个左右课题,那么就会有3至4位学生选择同一个课题,设计任务相同、原始数据相同或接近相同,选择同一课题的同学之间就会相互依赖,有的甚至偷懒,等同一课题组里面学习认真的同学做完了直接拷贝一份或稍加修改就算完成了任务。另外,指导教师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都比较繁重,造成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
  还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每年的课题与上一年相比较重复率较高。设计要求、原始数据没有变动或者只稍微变动其中的几个数字,有不少学生就会想尽办法去找上一届的学生索取毕业设计电子稿,这样一来,促长了一些学生的懒惰心理,而且会导致毕业设计课题缺乏创新。
  当然,不乏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能够主动地、有目的性地自己选择课题或按照指导老师给定的课题,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也有极少数提前就业的学生,在征得指导教师的同意后,能够在就业单位根据实习内容,收集科技资料,在就业单位的工程师、技术员们的指导下撰写出比较规范的毕业设计论文。
  二、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相应的建议
  笔者通过大量调研发现,高职高专院校电气类专业的毕业设计环节中还普遍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现对其分别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
  最近几年,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态度比较消极,大多数学生认为毕业设计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就是走形式。由于毕业设计几乎都是在毕业前夕进行检查或答辩,毕业设计的好坏对于找工作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因此毕业设计就成了最不受学生重视的环节,对指导教师布置的任务不积极主动完成,多数是处于一种应付状态。从笔者调查本校 2006级供用电技术和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来看,他们在求职过程中,用人单位在面试时基本不涉及有关毕业设计的内容,由此可见企事业单位对学生的毕业设计也不太关心,这就进一步降低了学生对毕业设计环节的重视程度。
  针对这一问题,专业负责人每年在毕业实习前应召开动员会,强调毕业设计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毕业设计既是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又是进行基本工程训练,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2.选题环节存在不足
  通过对往届毕业设计题目的分析,选题环节还存在一些不足。部分学生在选题时避繁就简,只求毕业设计顺利通过,使得题目过于简单,设计内容过窄。另外就是真实课题少,虚拟性题目较多,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选题时,既要保证可行性,又要保证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采取统一安排与让学生根据就业方向自主选题相结合的模式,鼓励学生到就业单位进行毕业设计,这样可以真题真做。指导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爱好和特长选择有一定新意的课题,可以带动学生做毕业设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指导教师也可以尝试着把科研项目与学生毕业设计相结合,这样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3.专业知识、专业英语水平不够扎实
  有些学生面对指导老师下达的设计任务,不知道如何下手。遇到这种情况,需要指导教师引导他们领会任务书、告诉他们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用的重要资料,指导他们自己查阅、搜集资料,培养他们获取知识和对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答辩的时候发现,有些学生不能准确地陈述毕业设计内容,提问简单的专业知识也答不上来,原因在于专业知识不牢固或者毕业设计不是本人亲自做的。另外,毕业设计环节中要求把摘要、关键词的内容翻译成英文,几乎所有学生都是找一些翻译软件来翻译的,根本不管句子结构、专业词汇是否正确。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求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强调课程的重要性并对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的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也有待加强。
  4.学生做毕业设计的花费较多
  学生做毕业设计的花费主要有查找资料的上网费、打印和复印资料费、输入论文的上机费、论文打印费等。现在毕业设计要求交打印稿、电子稿,学生大多数需要上机,图书馆、实验室的机房不可能全天向学生免费开放,只有个别学生有自己的电脑。为了完成毕业设计,多数学生都选择自费去网吧上机。完成整个毕业设计,需要花一笔不小的费用,这是很多高校还普遍存在的问题。学校应当加大硬件条件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以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同时增加毕业设计经费的投入。
  5.毕业设计与其他事情有一些冲突
  毕业设计是高职高专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通常都是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最后一个学期又是学生升入本科院校或走向工作岗位之前的一个特殊时间段。毕业设计在时间上主要与学生找工作、专升本和提前上岗相冲突,工作还没有着落的学生就会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找工作上,而不能专心致志地做毕业设计。打算专升本的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要进行紧张的备考复习,也基本上没有把精力放在毕业设计上。另外,有些用人单位要求学生提前去试用,让签约了的学生提前上岗,使得学生没有时间顾及毕业设计。教师出于无奈也只好降低要求,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下降。
  对于这个客观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将毕业设计开始的时间提前,提前一学期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毕业设计题目、尽早收集资料,利用寒假完成相关的准备工作,为最后一学期的毕业设计节省时间,这样既可以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又不影响学生就业和专升本考试。
  三、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和充分发挥毕业设计的作用,应该严格要求每位学生,按照学校关于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写作要求与格式规范,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按时完成毕业设计。学校和指导教师要多想办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并尽量为学生解决上机问题、提供结合生产实际做毕业设计的机会、解决与毕业设计冲突的一些问题,同时也要求指导教师有更多的责任心和付出。希望高职高专院校能够针对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制定出合理的改革方案,真正做到学生、教师、学校三方面受益。
  
  参考文献:
  [1]潘峰.指导电气类专业毕业设计的几点体会[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2,24(3):111-112.
  [2]李广凯,李庚银,赵成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25(5):101-103.
  [3]宋瑞琳,张治勇.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新的教学模式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6):141.
  (責任责任:麻剑飞)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油库电气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对“油库电气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油库电气技术;教学改革;研究  作者简介:张红玉(1972-),女,江苏武进人,浙江海洋学院石油化工学院,讲师;文建军(1964-),男,甘肃兰州人,浙江海洋学院石油化工学院,实验师。(浙江舟山316000)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摘要:针对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对供用电技术专业人才岗位和能力需求的新变化,高职院校供用电技术专业必须进行课程改革。指出了坚持校企合作、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改革思路,提出了学院在课程改革中的几项具体措施,并对课程改革的成果作了阐述。  关键词:高职院校;供用电技术专业;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苏伯贤(1973-),男,江苏武进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副教授;徐艾(1983-),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