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施高三化学专题复习的方法初探

来源 :数理化学习·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tou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展高考化学专题复习的目的在于:一是让学生对已学过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纳、梳理、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二是要求学生学会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长期以来,中学化学教学普遍以“传授式”课堂教学模式为中心,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这使得许多教师在开展高三化学专题复习时囿于专而不专、眉毛胡髭一把抓的“怪圈”之中,其结果陷于复习耗时长、效率低的尴尬境地。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我们如果能够选择适宜的专题复习方法,不但能提高复习效率,而且能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较好地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下面我就专题复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谈几点看法,以求得与同仁的共识。
  
  一、以专题模块为载体。设置问题新情景,构建知识的体系与框架
  
  从师生双边活动看必须解决的问题是:课堂教学中应防止教师既做导演,又兼演员的“传授式”的课堂教学,而应该在教师所设计的导向性信息的引领下,设置问题新情景,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主动竞争、愉快协作的学习氛围。从衔接模块知识点的某个环节着手拓展、延伸,寻求知识的生长点。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体系与框架,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贯彻问题化原则,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问题化)、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如对电化学部分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情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一设置原电池、电解池一对比分析两池的原理(电极、电极反应、电子及电解液中阴阳离子的移动方向)一拓展、延伸至实际应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燃料电池、蓄电池、电镀及铜的精炼)。
  
  二、以高考热点为主体,突出、突破模块重、难点,把握高考新动态
  
  从复习内容看必须解决的问题是:防止知识面面俱到,没有知识的重点、疑点、难点、高考热点、生长点之分,知识拓展不到位,能力得不到培养。应突出重点知识复习与关键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选择能够提高学生素质的重点、难点、疑点、常考点和生长点的知识进行专题编排和设计。将化学高考中常考的知识热点设计成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辩析等方式,找准重点、突破难点、消除疑点、拓展生长点。归纳整理变成学生易接受方法,启迪学生思维,培养能力。如在处理酸碱稀释问题可归纳为:酸是酸、碱是碱、无限稀释7为限。这样的归纳可以避免学生在酸碱稀释过程中错误地将酸稀释成碱,或将碱稀释成酸时必须要考虑水的电离。在处理化学平衡图像问题时可归纳为:温高压大、先拐先平;定一议二看两次。前者可以通过图像判断温度高低、压强大小,后者可以分析当图像中三个量同时出现时的处理方法。简明扼要,切中难点,便于学生掌握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
  
  三、以同类变式训练为平台。集思广益,查漏补缺,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从复习方法上看必须解决的问题是:脱离“题海”,防止出现“常规、常见、常讲、常练,甚至常考的知识点,学生仍然常错”的怪现象,重视能力品质的培养。应精选或设计有代表性的同类变式训练题目,教会学生审题,形成解题思路,总结规律和技巧的方法。编写同类变式训练题应贯彻参与化、方法化、层次化相结合的原则。为保证质量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以专题知识为主,重视知识的综合应用。②多种题型合理搭配,题次由易到难。③控制习题数量,以课堂完成为宜。④练习中可适当给出提示。⑤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编拟一些选做题。在处理练习时可让学生先尝试解题(可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题汇报中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放手让学生寻找错误所在,分析错误的原因,在教师导向性信息的引领下,让学生同类变式,设置问题新情景,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最后经教师对解题思维、方法、技巧的归纳总结,形成规律性东西。
  
  四、以专题大模块为依托。分解、整合知识点,各个击破,强化学生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复习过程上看必须解决的问题是:避免机械地按课本章节顺序或知识点进行重复,防止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应贯彻知识梳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在专题模块的基础上将大专题可划分为若干小专题,突出重点、疑点、难点、高考热点的小专题。加强授课的针对性、计划性,较好的实现课时目标,提高专题复习质量。如电解质溶液部分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PH的计算。对知识结构进行调整、组编,层层递进,从而形成知识的系统性。然后对知识点相互渗透、整合归纳,设计相应的综合专题练习,力求做到知识点的分解、整合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以化学用语、化学概念为素材。填充、完善知识点。加深学生识记、辨析问题的能力
  
  从学科性质上看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只注重知识的理论性、实践性,而忽视作为化学知识载体的化学用语、化学概念。这样的做法如同学习语言学科不记字、词、句、单词而无法甩语言去准确、形象地去表达所要陈述意境一样糟糕。应将基本概念部分也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加以强化,要求学生熟记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氧化还原反应等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设置形式不同的辨析练习,消除“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困惑。这一块我们采取了这样处理方法:以中学化学重要的化学方程式汇编、无机推断常用规律归纳、有机推断与合成的梳理与突破等材料为素材,填充、完善知识点。作为文理兼备性质的学科一味地只去强调从理性的角度去认识,忽视“识记”的必要性。很难达到一定的学科境界。而应该是“识记”、“理解”、“会用”、“综合”的和谐统一。
  总而言之,学科专题复习方法的探讨是高考永恒的主题之一,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师,甚至不同的学生的理解都不尽相同。所以,我们不可能用一个固定的模式去套用。以上只是我个人专题复习的一点体会,很难形成体系,仅供与各位同仁商榷。
其他文献
同学们在解答有关等腰三角形的问题中,当所给的诸如边、角等条件不明确时。常因忽视分情况讨论而造成漏解甚至出现错解,下面举例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