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导向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探析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en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主要特点是具有鲜明的就业导向性。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要考虑结合人才培养特点,紧紧围绕职业特色开发体育课程体系,积极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服务。根据学生就业岗位特点,可将学生职业体能分为流动对外交往、静态站姿、静态坐姿、工场操作四种类型。根据高职学制和教学安排特点可采用渗入式、“基础 选项”体育俱乐部等课程模式。
  关键词 就业导向;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探析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26-0021-03
  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且体育课程设置一直以来延续本科院校模式,因此高职院校目前还缺乏明确的体育教育指导性目标[1]。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2007]7号文件)和教育部([2006]16号文件)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相关精神,以“学生本位、健康第一、就业导向、职业实用”为指导思想,加强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把学生自主锻炼和学生职业岗位体能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具有“职业体育能力”,适应社会岗位需求为目标的课程体系,既符合高职学生未来需要,也是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2]。高职院校应紧紧围绕职业岗位身体素质特征元素开发体育课程体系,积极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服务,主动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课程目标定位
  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各种不同岗位对其体能提出不同要求,即要求劳动者不仅具有较高的职业专项技术操作能力,而且还应当具有较高的职业体能,两者有机结合才能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要求,因此高职体育课程改革除了考虑健康属性外,还要考虑职业属性。高职院校体育既要完成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良好运动习惯的目标任务,又要考虑职业院校培养目标的导向性、实用性特色,增强融入对未来职业相适应的特色职业体能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树立职业体育意识,增强学生适应未来岗位所需的相关体育能力。
  二、课程改革实施
  (一)科学定位
  回顾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课程改革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9-2008)为统一阶段:“三统一”,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学内容、统一考核项目。主要开设田径(短跑、长跑、跳远等)、篮球(运球、行进间投篮等)、足球(运球、传球等)、民族传统体育(24式太极拳)等项目。第二阶段(2008-2009年)统分改革阶段:一年级体育课程仍然是“三统一”,二年级是选修项目,分篮球、足球、排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艺术体操、传统养生等8门选修项目。由于新校区启用,体育场馆、田径场地等硬件设施逐步完善,从客观上促进了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步伐。第三阶段(2009-至今)为稳定进行阶段:学校体育工作稳步前进,但是与其他学科建设相比落后很多。
  考虑到学校体育教育现状和师资情况及地理环境等诸多要素,以及各专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学校对体育课程和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创新,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多类体育课,把素质拓展训练逐步引入课堂,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探索职业体能新思路,实现体育与工作及生活三位一体化融合[3]。
  (二)合理分类
  高职专业门类繁多,考虑每一类岗位对体能的要求是不现实的。笔者在2012年暑假到学生实习基地集中的苏锡常等企业,面对面接触调查近200人,并通过电话连线的形式了解学生约30人,在取得大量资料信息的基础上统计分析,提出“体能素质型”的概念。这是在研究职业岗位对体能特点的要求基础上提炼出来的,根据各专业特点及对学生体能素质要求分成四大类,详见表1。
  (三)课程模式
  为实现就业导向下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提出配套的模块化教学思路。阶段一: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基础理论为主(含理论知识、基本体能、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健康的心理素质等);阶段二:以培养学生的准职业身心体能素质为主,结合本专业培养方案要求,选择与准职业素质密切相关的体能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以提高岗位职业体育能力为主要目标,同时兼顾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根据高职院校的学制和教学周期安排及教学时数的特点,体育教学拟主要采用以下三种课程设置模式。
  “渗入式”模式。教师在完成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提高学生体育技能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准职业”岗位工作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与未来职业密切相关的特殊身体素质要求和岗位实用性体育理论的培养。教学模式是一节基础课、一节选项课,这样合起来正好是一次体育课。如文秘专业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对外交往能力,最适宜开展乒乓球、羽毛球、体育舞蹈、形体、游泳等运动。这种教学模式,比较适合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
  “基础 选项”模式。一年级体育课为“基础课”(按大纲规定内容),二年级为“选项课”,以同一专业或同类专业为基础,结合个人的兴趣爱好,选修体育课程。“基础”是指第一阶段的基础性技能和知识,所有学生(特殊身体缺陷的学生除外)都必修此课,体育锻炼的原则、基本锻炼方法、体育保健等知识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这些内容全部安排在一年级。基本体能是“跑跳投”:“跑”为50米跑、男子1000米跑(女子800米跑);“跳”为跳高、跳远、三级跳远、立定跳远中任选一项;“投”为铅球、标枪、铁饼、链球中任选一项。二年级以“准职业”为导向,结合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项目。基础理论和基本体能放在一年级,基本体能和基础理论的储备,有利于二年级选修课的顺利开展。这种模式比较适合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
  不论是“基础 选项”模式还是“渗入式”模式,学生应达到的考核要求都没有变,标准是统一的,只是所学的内容有“时间”分配差异。
  “体育俱乐部”模式。这种模式适合身体素质很好的学生,起点高,融合快,是一种以校际同一专业或相近专业为基础的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模式。如建筑工程学院的学生,除具备动作速度、反应速度、协调性等能力外,还应具备适应艰苦的工作环境,这对体能的要求也很高。对于这些特殊群体,平时要注重加强平衡能力练习,尤其是要加强前庭功能的适应性训练,最适宜开爬楼梯、篮球、爬绳、足球、摔跤、爬杆、单双杠等运动。这种模式能调动学生团结协作、自主练习、发挥主观能动性,产生归属感和成就感。   对于模式选择,建议新生进校一个月后,进行基本素质测试,直接达标的,按“体育俱乐部”模式教学;中等的按“基础 选项”模式教学;剩下的按“渗入式”模式教学。这样因材施教,易于解决分层教学问题。对于选项,先职业导向,再兴趣导向,要结合学生自身特点,教师的主导地位要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王晖,曹素琴,徐欣.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院校体育改革[J].成人教育,2012(1):111-112.
  [2]盛立强.基于行动导向的经管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0(15):19-22
  [3]曾永忠,董伦红,赵苏 .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模块化设计构想[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4):124-128.
  Analysis on Occupation-oriented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Case of Lianyung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ZHANG Xing-sheng
  (Lianyung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Lianyungang Jiangsu 222006, 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bjectiv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mainly characterized with a distinct employment-oriented consider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in gener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consid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elements, develop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closely centering around the occup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actively promote the career service for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employment post, students’ vocational fitness can be divided into dynamic external exchanges, static standing posture, static sitting posture and factory operation. In light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ing and teaching arrangement, it is feasible to adopt the following curriculum modes, like the infiltration mode, the “base option” sports club.
  Key words employment-oriente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exploration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亲身示范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教师在示范过程中出现的“偶尔失误”是不可避免的,事实证明不管你拥有多少教学经验,体育基本功如何扎实也不能保证你在教学过程中会万无一失,因此面对“偶尔失误”教师应如何应对,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把失误变成教学的另一“亮点”,使师生都能从中获得经验和知识,以提高教师示范的有效性。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正确面对这些“偶尔失误”呢?通过借错发挥、变错为对;将错就
摘 要 贵州省经济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需要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支撑,全省高职院校必须服务于贵州区域经济的发展,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调整好专业布局,形成分工明确的专业体系,同时推进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贵州经济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区域经济;贵州省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32-0009-0
摘 要 “双部门”高校作为澳大利亚的重要机构,其学术治理整合可以解决澳大利亚高校“双部门”中出现的资源配置不当问题。巴里迪大学作为澳大利亚“双部门”高校的典型代表,其整合学术治理组织、对学术委员会的成员任命条件和构成进行调整、设立新的质量标准和管理框架、重置新的学术候选委员会机构等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澳大利亚;高等学校;双部门;学术治理结构;整合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9.3 文
摘 要 长期以来,校企合作普遍存在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双方往往站在学校角度来思考问题。从企业需求视角出发,在政府、行业、学校等不同层面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其中政府行为是动用多元杠杆,统筹各方利益;行业行为是积极指导合作,制定标准;学校行为是主动开展合作,适应企业需要。  关键词 职业教育;建筑企业;校企合作;机制;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摘 要 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培训,使其带技能转移,有助于促进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制造业水平的提升。对河南省四市的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技能欠缺成为其找工作的最大困难,他们对培训持积极态度,但实际参与政府公共培训及自费培训的状况不佳,个人自费培训意愿支付额度较低。因素分析结果认为,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培训的因素包括培训质量低、培训可及性差、培训预期收益低等,因此,应健全完善其背后的制度性障碍——职业
摘 要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建设注重与产业发展相适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依托行业建专业”的办学思路,强调岗位能力的培养,并兼顾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目前,已为轨道交通企业输送大批优秀毕业生,有效面向产业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产业发展;专业设置;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 G71
摘 要 相对于我国酒店业的飞速发展,专业人才缺口却越来越大。尽管近年来高职酒店管理及相关专业毕业生在职业选择上表现出高就业率、高专业对口率等特点,但同时也存在毕业生离职率居高不下,对工作满意度低、对职业发展普遍缺乏信心等问题。在造成学生离职的诸多因素中,心理问题往往是其他问题出现的源头。基于学生离职心理解决流失问题,关键是酒店要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通道,完善酒店员工的绩效考核方法和报酬体系,
摘 要 探索与高职教育相适应的成人教育模式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课题。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宗旨,充分发挥现有的高职教育综合优势,高职院校应坚持多渠道、多门类、多形式、多层次、多规格的成人教育发展思路。松原职业技术学院在实践中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统筹发展高职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强与行业部门的联系,配合组织部门轮流培训乡村干部,开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技能培训,拓宽了办学功能,增强了服务能力。  关键词 高
摘 要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办学过程中着眼于校企双主体深度融合路径的实践探索,提出“双主体、四融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机制,即学校在育人过程中促进企业主体的介入,在办学体制中努力达成管理融合、产教融合、科技融合、文化融合。  关键词 双主体;四融合;人才培养机制;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32-0020-03  收稿日期:201
本刊于2012年最后一期,用专题报告的形式,以“品质职教”为题对宁波外事学校的办学作了全面的总结和报道。这所学校几十年坚持用“品质职教”定位自己,在职业教育如何实现现代转型上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文章发表后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宁波外事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实践启迪人们从多个角度思考在新的历史时期职业教育发展和变革的方向和路径,许多同仁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研究这种办学现象。作为回应,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