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工具应用与真实盈余管理

来源 :财会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9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2009~201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考察衍生工具应用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应用衍生工具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更大,特别是在衍生工具经济复杂性较高时;衍生工具应用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的正向关系在非国有企业和财务风险低的公司中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应用衍生工具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程度更小,且在衍生工具经济复杂性较高的公司中更明显.这一结论从侧面验证了应用衍生工具的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更高.
其他文献
数据是经济发展的新型生产要素,更是智能财务发挥作用的基础.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的加快,智能财务背景下企业财务数据由“小”变得无限“大”,财务大数据需要在价值网内有条件地“多向”流动,海量数据构成的大数据世界使得传统治理已然无效,企业财务大数据治理问题变得相当突出.在此背景下,依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从数据贡献和数据利益两个维度出发,剖析企业财务大数据治理中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并分析不同数据利益关系在企业财务大数据“建”“治”“用”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而重点论述财务数据采集建设、数据价值开发、数据高效应用的数
“科学知识如何形成”是困扰人类至今且未能真正解决的“知识论难题”.与所有科学知识相比,作为面向未来会计,管理会计有强“不在场”特征,“管理会计理论如何形成”则是管理会计理论必须解决的“管理会计知识论难题”.想象力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殊的心智品质,能够解决“不在场”形成知识的问题;因果思维又能够解决想象力中脱离现场的幻想、虚构等负面消极问题.本文以企业作为管理会计知识的生长点,借鉴社会学想象力成果,特别是社会学想象力中反事实思维与反事实推理,提出管理会计想象力中超事实思维与超事实推理,综合构成管理会计的方法
作为会计的分支,管理会计不仅没有财务会计的准则约束,甚至还有“不同目的、不同成本”的特征,其准确性比财务会计更低,更应具有“魔术”的性质.判断管理会计是否是一门科学,不应以管理会计的准确性、是否有人为因素及不确定性作为判断标准,而应遵循“理论内洽、可检验”的“逻辑是真、实践是真”的科学判断标准.管理会计要应用价值尺度反映企业资源配置与利用的价格信号机制(价值量化规律),旨在为决策者提供以机会成本为核心的企业未发生的各种信息,揭示经济主体价值运动的数量规律(因果关系而不是相关关系).科学性是管理会计的第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