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制造出先进的机械设备,离不开从事先进的工、量、模具等工艺装备制造和具有从事高技能的装配工人,也离不开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维修的具有专业知识和较高技能的机械维修人员,即工具钳工、装配钳工和机修钳工。不论哪种钳工,都必须从划线、錾削、锯削、锉削、钻孔、攻、套螺纹、刮削、研磨、测量等基本操作技能学习开始,因此,钳工课程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长期以来,钳工的教学模式总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机械单调的训练、缺乏新意的课题难免存在一些教学弊端,总让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没有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要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1.从思想上强化对学生学习目的的教育
学好钳工操作技能是机械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发展及竞争的需要。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激发学生对钳工操作技能的学习热情,促使其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2.对学生进行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
教育学生在实操中不怕苦、不怕累,勤学苦练,扎扎实实地掌握操作技能。在实操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态度不端正的个别学生,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全面提高实操教学质量。
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
1.教学方法要有趣
在钳工实习教学中,运用口诀教学法帮助学生掌握各项操作技能。例如,锉削是钳工专业最基本的操作技能,锉削姿势正确与否,对锉削质量、锉削力的运用和发挥以及操作者的疲劳程度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但是,锉削的操作姿势又很难掌握,于是笔者采用口诀法教学:“两手握锉放件上,左臂小弯横向平;右臂纵向保平行,左手压来右手推;上身倾斜紧跟随,右腿伸直向前倾;重心在左膝弯曲,锉行四三体前停;两臂继续送到头,动作协调节奏准;左腿伸直借反力,体心后移复原位;顺势收锉体前倾,接着再作下一回”。学生记熟了口诀,明确了教师的要求,可按照口诀和教师的示范动作进行练习。如果学生出现错误动作,教师可针对错误,用口诀进行及时纠正,使学生易记易改。
2.实操项目要有趣
如果按照书本上的项目进行实操,训练时间一场,大部分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于是,笔者安排了几个有意思的课题,如錾口锤、螺母、螺杆、摩托车等。这几个工件的加工,既能训练锯割、錾削、锉削、钻孔、攻丝、套丝等多项技能,又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笔者还采用“小制作”、“小发明”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设计并制作多功能工具、家用工具、玩具等。有的学生自己设计并加工了奥运火炬瓶启子,即美观又实用。这样,既能让学生巩固、提高学过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又能培养学生对钳工操作技能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洞察力以及对所学知识变通性的发展和独立创新能力。
三、教师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实行一体化教学
提高钳工教学的质量,师资力量是关键。过去的钳工教学,都是理论与实践分开教学,这种管理形式逐渐暴露出部门独立、多头指挥、工艺课教学和技能训练相互脱节以及工艺、实习课教师无法交叉使用等弊端。学生在学习工艺课时,缺乏与实体的结合,缺少感性认识,常感枯燥无味,难以接受。实习过程中,往往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不利于操作水平的提高。另外,工艺课教师缺乏动手能力,实习课教师理论水平不高。所以,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技能训练的“一体化”新型师资队伍建设,尤为重要。
对工艺课教师和实习课教师进行多种方式的培训,让钳工实习教师也教工艺课,让工艺课教师也教实习课。一个班的钳工实习和工艺课由同一个教师任教,这样既可避免上课内容的重复,又能促进教师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教工艺课的教师在指导实习时,可以向实习教师学习指导学生的方式方法,而实习教师在教钳工工艺课时,也可以向理论教师多学习,以提高自己理论知识水平。同时,还可通过组织理论教师利用节假日进工厂顶岗锻炼、参加技能培训以及让实习老教师传、帮、带,以弥补其操作技能的不足;组织实习指导教师参加成人教育、自学考试以提高其理论水平,使教师都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四、分层次教学
学生素质有差别,体制有强弱,接受能力也有快有慢。因此,应根据学生的体能、素质的不同,加工不同的产品,制订不同的训练考核标准,实施分层次教学,既让体力充沛、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吃得饱”,又让体力不足、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吃得了”,调动和维护好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技师学院)
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1.从思想上强化对学生学习目的的教育
学好钳工操作技能是机械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发展及竞争的需要。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激发学生对钳工操作技能的学习热情,促使其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2.对学生进行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
教育学生在实操中不怕苦、不怕累,勤学苦练,扎扎实实地掌握操作技能。在实操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态度不端正的个别学生,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全面提高实操教学质量。
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
1.教学方法要有趣
在钳工实习教学中,运用口诀教学法帮助学生掌握各项操作技能。例如,锉削是钳工专业最基本的操作技能,锉削姿势正确与否,对锉削质量、锉削力的运用和发挥以及操作者的疲劳程度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但是,锉削的操作姿势又很难掌握,于是笔者采用口诀法教学:“两手握锉放件上,左臂小弯横向平;右臂纵向保平行,左手压来右手推;上身倾斜紧跟随,右腿伸直向前倾;重心在左膝弯曲,锉行四三体前停;两臂继续送到头,动作协调节奏准;左腿伸直借反力,体心后移复原位;顺势收锉体前倾,接着再作下一回”。学生记熟了口诀,明确了教师的要求,可按照口诀和教师的示范动作进行练习。如果学生出现错误动作,教师可针对错误,用口诀进行及时纠正,使学生易记易改。
2.实操项目要有趣
如果按照书本上的项目进行实操,训练时间一场,大部分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于是,笔者安排了几个有意思的课题,如錾口锤、螺母、螺杆、摩托车等。这几个工件的加工,既能训练锯割、錾削、锉削、钻孔、攻丝、套丝等多项技能,又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笔者还采用“小制作”、“小发明”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设计并制作多功能工具、家用工具、玩具等。有的学生自己设计并加工了奥运火炬瓶启子,即美观又实用。这样,既能让学生巩固、提高学过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又能培养学生对钳工操作技能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洞察力以及对所学知识变通性的发展和独立创新能力。
三、教师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实行一体化教学
提高钳工教学的质量,师资力量是关键。过去的钳工教学,都是理论与实践分开教学,这种管理形式逐渐暴露出部门独立、多头指挥、工艺课教学和技能训练相互脱节以及工艺、实习课教师无法交叉使用等弊端。学生在学习工艺课时,缺乏与实体的结合,缺少感性认识,常感枯燥无味,难以接受。实习过程中,往往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不利于操作水平的提高。另外,工艺课教师缺乏动手能力,实习课教师理论水平不高。所以,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技能训练的“一体化”新型师资队伍建设,尤为重要。
对工艺课教师和实习课教师进行多种方式的培训,让钳工实习教师也教工艺课,让工艺课教师也教实习课。一个班的钳工实习和工艺课由同一个教师任教,这样既可避免上课内容的重复,又能促进教师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教工艺课的教师在指导实习时,可以向实习教师学习指导学生的方式方法,而实习教师在教钳工工艺课时,也可以向理论教师多学习,以提高自己理论知识水平。同时,还可通过组织理论教师利用节假日进工厂顶岗锻炼、参加技能培训以及让实习老教师传、帮、带,以弥补其操作技能的不足;组织实习指导教师参加成人教育、自学考试以提高其理论水平,使教师都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四、分层次教学
学生素质有差别,体制有强弱,接受能力也有快有慢。因此,应根据学生的体能、素质的不同,加工不同的产品,制订不同的训练考核标准,实施分层次教学,既让体力充沛、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吃得饱”,又让体力不足、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吃得了”,调动和维护好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