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院就诊人群阴道微生态状况调查

来源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sky6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中国妇产科门诊就诊患者的阴道微生态状况。

方法

通过多中心断面研究的方法,全国9家协作医院参加,每家医院收集妇科门诊就诊的连续200余例患者,进行阴道微生态检查,分析她们的阴道微生态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标本2 093例,临床诊断滴虫阴道炎5.5%(115/2 093);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15.9%(333/2 093),另可见单独孢子检出4.1%(86/2 093);细菌性阴道病18.8%(394/2 093)。阴道菌群的分布为菌群正常患者仅占571/2 093,27.3%,菌群正常但功能下降480/2 093,23%,菌群抑制79/2 093,3.8%,菌群异常(非BⅤ型)312/2 093,14.9%,菌群异常(BV中间型)280/2 093,13.4%,菌群异常(BⅤ型)369/2 093,17.6%。阴道分泌物平均pH值4.58±0.495。滴虫和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率长江南北无显著差异,但真菌假菌丝的检出南方地区明显增高,并且南方地区单独检出真菌孢子的几率显著高于北方。对微生态影响因素的分析显示年龄和避孕方式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菌群抑制组年龄(49.64±16.68)岁,显著高于其他微生态表现组;口服避孕药组发生菌群异常的比例为20/50,40%,使用宫内节育器组发生菌群异常的比例为63/172,36.6%,与使用安全套者91/327,27.8%比较,显著升高。发现菌群正常组白带异常的发生率37.7%,显著低于其他菌群异常组别。

结论

本研究展示了中国医院就诊人群的阴道微生态表现,发现阴道微生态与年龄、地域、避孕方式相关。微生态异常的典型表现为白带增多。(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8, 41:287-291)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由于宫颈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宫颈上皮不可避免地受到阴道微生态的影响。阴道微生态失平衡不仅引起阴道炎,还与HPV感染和宫颈癌相关。目前宫颈癌和癌前病变主要与少数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相关,其中HPV16、18引起全世界70%的宫颈癌,因此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及治疗后随访中意义重大,而临床上HPV检测的目的在于检出宫颈癌和癌前病变,故要求HPV检测方法应设立以CIN2+病变为终点的HPV阳性阈值。综上,
期刊
期刊
目的评估改良的碳青霉烯类灭活法(mCIM)筛选产碳青霉烯酶菌株的能力。方法以革兰阴性杆菌为研究对象,PCR技术检测菌株携带碳青霉烯酶编码基因结果为金标准,CLSI最新推荐的mCIM作为产碳青霉烯酶菌株的表型筛选方法,同时增加不同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厄他培南作为药物底物进行筛选能力的研究。结果112株耐碳青霉烯类药物革兰阴性杆菌检测到碳青霉烯酶编码基因阳性菌株70株,mCIM采用不同药物底物
目的评价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假丝酵母菌鉴定的准确性。方法应用分子方法包括PCR基因扩增和测序分析鉴定WC的假丝酵母菌,应用MALDI-TOF-MS鉴定分子方法确认的假丝酵母菌,建立白假丝酵母菌复合体鉴定数据库。结果从VVC标本中应用分子方法鉴定出包括白假丝酵母菌、非洲假丝酵母菌、都柏林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C.br
母婴传播是艾滋病、梅毒及乙型肝炎传播的重要途径,妊娠期艾滋病、梅毒及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可以导致许多不良的妊娠后果,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十分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妊娠期艾滋病、梅毒及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与孕妇妊娠时期及是否进行及时干预有关,妊娠期艾滋病、梅毒及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防控十分重要。本文将从妊娠期艾滋病、梅毒及乙型肝炎的感染现状、诊断、母婴影响及母婴传播阻断方案进行阐述,为妊娠期艾滋病、梅
目的分析阴道微生态检测在评价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探索影响单纯性VVC治愈的微生态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单纯性VVC患者75例,取阴道分泌物行微生态检测,并用克霉唑单次治疗。分析微生态相关因素与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研究结果显示,pH、白细胞数、密集度、多样性、小杆菌计数及球菌计数与治疗效果无关(P>0.05)。乳杆菌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