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的种子发芽

来源 :幼儿教育·家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ns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亲子阅读,不仅仅是父母读给孩子听,还意味着大人在孩子的引领下重新拾回赤子之心。
  美国诗人惠特曼有一首诗:“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梅子涵先生在引用这首诗时指出:孩子要阅读经典,走向优秀。我觉得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大人们也要每天向前走,沿着孩子的目光走,那目光也成了大人的一部分。
  我与女儿一起读《快乐王子》。看到小燕子上天堂那一段时,她倒在我怀里,失声痛哭。这眼泪告诉我什么是朴素的感动。
  我们又一起读《月亮,生日快乐》。女儿上蹿下跳,学小熊蹚过小河,穿过树林,爬上高山。看着孩子那高兴的模样儿,我明白:让别人快乐,自己就会快乐。
  女儿5岁,可我们一起读过的书却不计其数。书名和内容很多已经淡忘,但书的灵魂已经长在她的心里。
  一次,路遇一个乞丐,我拿出硬币让女儿给他。她静静地走到那乞丐面前,伸出紧拽着硬币的手。固执地要亲手将硬币放到乞丐那蜷缩的手中,而不是地上的破碗里。乞丐一脸愕然,女儿静静地坚持。我明白,这是一个孩子的尊重。她读过的书告诉她应该这么做。
  一次,我禁不住想要摘那火红的枫叶来玩赏时,小家伙嘟着小嘴,反问道:“那我摘你头发,你不疼吗?”是啊,叶子不就是树的头发吗?怎么能无缘无故摘一个人的头发呢?我汗颜。
  孩子身上有种与生俱来的对抗世俗的东西,阅读就是呵护那纯洁美好的种子。
  “爸爸,你乱扔垃圾,你不爱地球了吗?”
  “妈妈,小鱼儿好可怜啊,你把小鱼儿烧了,它妈妈会来找它吗?”
  女儿的问题总是让我们检视内心的纯洁度。而她之所以能提出这么多问题,是因为阅读的种子渐次发芽、开花。所谓亲子阅读,不仅仅是父母读给孩子听,还意味着大人在孩子的引领下重新拾回赤子之心。
  的确,若不是女儿,我不会去关注维尼小熊的乐观开朗,更不知道那个一定有办法的爷爷,还有会煮一锅美味石头汤的聪明的士兵们。
  不仅如此,我开始大量涉猎科普小故事、动物百科类书籍。孩子的目光又何尝不是大人每天向前的动力呢?每个周末我都和孩子一起去图书馆,看着她穿梭在书架间的身影。我很欣慰,但又时时提醒自己:加油!
其他文献
勤,劳也。无论劳心劳力,竭尽所能黾勉从事,就叫做勤。各行各业,凡是勤奋不怠者必定有所成就,出人头地。即使是出家和尚,息迹岩穴,徜徉于山水之间,勘破红尘,与世无争,他们也自有一番精进的功夫要做,于读经礼拜之外还要勤行善法不自放逸。且举两个实例:  一个是唐朝开元间的百丈怀海禅师,亲近马祖时得传心印,精勤不休。他制定了“百丈清规”,他自己笃实奉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一面修行,一面劳作。“出坡”的
可爱毛球一家亲  张恺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