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品德课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fubaguo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个时期对学生实施良好教育,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品德课的主要任务不仅是让学生明白事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道德情操、健全人格,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将良好的行为习惯运用于生活学习等领域中。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情境创设,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主动获取基本知识、主动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是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的主渠道。对学生的情感,教师应用感情去激发,唤起学生的情感。在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设置生动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互动、探究中,让学生得到思想上的碰撞,提升学生认知的能力。为此,在教学中,可设计引起学生共鸣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如第八册《我们都是一样》一课,课堂上用多媒体出示了一些肢体不健全的儿童和生活贫困儿童的事例、图片,有意识地让学生体验被人轻视、忽略的感受,然后教师再通过“大山的回应”,让学生讨论、探究,让学生明白尊重是相互的,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应该尊重别人。整个活动从学生生活出发,呈现的情境均源自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产生具有情感色彩的道德行为,使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学会沟通与理解、宽容和同情,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事例启发,体现情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课程标准提出,将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行为、价值与态度综合为一体,通过展现不同的学习角度和问题角度,为学生提供认识社会的整体视野,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中,学会正确、合理地判断和选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三维目标之一,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事例启发中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目标实现,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听和讲的参与过程中得到启示。如沉迷游戏网络、扰乱课堂纪行为、打架、粗言烂语、乱丢纸屑、排队不守秩序、逃学、偷东西、夜不归家等。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从抽象的课文知识和深奥的道德知识转变为活生生的直观教材,使品德课生活化,让学生明白不良的行为习惯会发展成为违法犯罪的行为,好的行为习惯终身受益的道理,激发学生积极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高尚品质。
  三、开展活动,重视实践,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主体互动——自主发展”作为课程实施的基本模式。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生活逻辑,体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主体互动探究,突出学生在互动探究过程中的自主发展,同时要注重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不断扩展和提升。所以课堂教学要敢于还原生活的本来面目,让课堂洋溢着生活的气息。这就是让学生走出课堂,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的、实践的、感性的、可操作的、亲身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现良好行为习惯。
  1. 可通过参观、调查、采访等形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生活,用自己方式去研究生活,将知识、能力与情感加以整合,将“言”和“行”统一起来。
  2. 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特别是充分利用身边现有的资源优势开展实践活动,如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校史陈列室、周围的人文环境,以及校园的各类文化活动,优美的校园绿化环境等。
  四、问题辨析,探究讨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辨析是对事物的现象、表面联系进行分析,通过深入的思考,把握和理解事物的本质,分析、摒弃错误的观点,综合、升华出正确的思想,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如在教育学生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中,教师设置“学生抄作业”的问题辨析,让学生置于一定情境和位置中去思考,让学生认识抄与被抄都是错误的行为。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通过“设疑、质疑、析疑、释疑”的课堂结构,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探究,探析问题所在,深化学生的道德认知,指导良好的道德行为的形成,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勤思考的良好习惯,实现道德认识的内化,并进一步落实到行动中去。
  责任编辑 罗 峰
其他文献
一、合理使用拦网战术提高防守有效性  1. 拦网中单人拦网  单人拦网是比赛中使用得比较多的一种防守形式,一个人使用各种不同的拦网技术,单人独立完成拦网任务的技术动作。  (1)原地拦网。这种拦网方式初学者使用得比较多,一般使用在对方攻手只会击打直线球,不会变路线和找落点的时候使用,拦网者在拦这种球的时候就在原地直接起跳进行拦网。  (2)移动拦网。这种拦网方式是目前毽球队打比赛时使用得最多,效果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在为学生“减负”的要求下,“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已成为广大思品课教师必须面对
一、数学课堂要让学生亲身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启示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还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耳
绘画情境教学是情境教学的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法,它是借助图画再现绘本情境。学生通过吸收、消化美术的内容后再通过画笔,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线条和色彩表现自己对绘本的理解和感悟。绘画情境教学是教师以绘画为工具,帮助学生将绘本的内容直接具体化、形象化。学生通过画笔,理解美术课,在此过程中主动参与课堂,积极完成学习任务。  目前国内外关于小学美术引进绘画情境教学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关于绘画手段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