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总结分析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合并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疗结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总结2007年3月—2014年5月,北京世纪坛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7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不同手术方式的结果。其中男10例,女17例,年龄25~73岁,平均49岁。甲状腺乳头状癌23例,滤泡状癌1例,髓样癌3例。甲状旁腺瘤24例,甲状旁腺癌2例,甲状旁腺增生1例。非同期手术者8
【机 构】
:
100038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首都医科大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00038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首都医科大学耳鼻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分析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合并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疗结果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总结2007年3月—2014年5月,北京世纪坛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7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不同手术方式的结果。其中男10例,女17例,年龄25~73岁,平均49岁。甲状腺乳头状癌23例,滤泡状癌1例,髓样癌3例。甲状旁腺瘤24例,甲状旁腺癌2例,甲状旁腺增生1例。非同期手术者8例,其中7例在行甲状腺癌手术时已存在高钙血(2.7~3.1mmol/L),在甲状腺癌术后3~26个月实施甲状旁腺手术,1例甲状旁腺癌术后复发合并甲状腺癌。19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同期实施甲状旁腺和甲状腺癌手术,在实施甲状旁腺手术时常规术中快速检测外周血甲状旁腺激素动态变化,甲状旁腺手术标本切除5分钟后甲状旁腺激素降幅均不低于50%。
结果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者26例,长期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者4例,均发生于分次手术者。暂时性喉返神经不全麻痹者4例。无新发永久性喉返神经麻痹者。随访11~43个月均未见甲状腺癌或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复发。
结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患者一期手术可降低术后长期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风险,甲状腺癌患者术前应尽可能检查血钙和甲状旁腺激素。
其他文献
目的回顾性研究不同人群血清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2型特异性IgG和IgM抗体并分析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08至2015年北京地区妊娠妇女2 661例、不育症患者324例、孕史不良患者2 492例、近期异常妊娠者623例、胎儿宫内生长异常及新生儿疾病患儿261例、孕前检查人群170名、女性健康体检人群702名。采用商业酶免试剂盒检测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
母血血浆中胎儿游离DNA(cffDNA)的发现为无创产前检测提供了新思路。虽然目前已经发现多种胎儿DNA标志物,但是如何准确地从母血血浆总游离DNA中区分出cffDNA对我们来说仍然是个难题。目前,基于cffDNA的无创产前检测已被用于多种疾病的检测和研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它将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将从cffDNA的生物学特征、标志物,cffDNA的无创产前检测的临床应用及其现阶段存
目的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检测在原发性肝癌(HCC)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上海市同仁医院介入科住院的84例HCC患者作为HCC组、64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86例慢性肝炎患者(慢性肝炎组)及120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
微量元素在体内含量很低,是代谢的重要辅助和调节因子。常用的元素检测为钙、镁(常量元素)和铁、锌、铜(微量元素),其缺乏、比例失调会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等。因其含量甚微,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可重复性很重要;不同检测方法的生物参考区间不能替代,实验室需要建立或验证相关参考区间。临床检测微量元素需明确适应证,良好的质量控制保证检测的准确度、灵敏度,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中华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导致全球非感染性疾病死亡的首要原因。高密度脂蛋白(HDL)在抗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作用。近年发现,HDL可以携带微小RNA,并通过转运微小RNA实现抗内皮细胞炎症功能。不同HDL亚型在抗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具体功能开始逐渐被认识。逆向转运胆固醇、抗氧化、抗炎症及内皮细胞保护等一系列传统HDL抗动脉粥样硬化功能也都有了新的研究进展,为HDL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依据。
目的探讨全血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CD14-ST)在儿童脓毒症早期诊断和疗效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检测2013年8月至2015年3月期间福建省龙岩市第一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237例脓毒症[即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其中细菌性SIRS 120例,非细菌性SIRS 117例]、89例非感染性SIRS,156名体检健康患儿sCD14-ST、WBC、CR
目的探讨从医院污水中分离出针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宽宿主谱噬菌体,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2013年12月至2014年7月在上海多家医院检验科收集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为宿主菌,采用双层琼脂法从这些医院收集的污水中分离噬菌体,对宽宿主谱噬菌体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包括电镜形态的观察,温度、pH稳定性及最佳MOI(感染复数)的测定,吸附性曲线、一步生长曲线和感染曲线的绘制,以及噬菌体基因组DNA的
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高毒力荚膜血清型的构成以及毒力和耐药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至8月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175株肺炎克雷伯菌,从中筛查6种常见高毒力荚膜血清型,并对其展开多位点序列分析,检测其8种毒力基因和17种常见耐药基因,黏液丝试验确定菌株的高黏液性(HM)表型。毒力分数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率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检验。结果175株肺炎克雷伯菌中
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问世,为基因组研究带来了极大便利,目前已应用于解决许多微生物方面的问题。本文对微生物全基因组测序技术进行了简要概述,主要从病原微生物的发现和培养诊断、病原体特性的快速鉴定、疫情暴发监测及流行病学溯源、疫苗开发及变异监测、宏基因组学以及单细胞测序6个方面,总结归纳了新一代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在病原学检测中的作用,并对该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回顾总结。全基因组测序具有快速、准确及相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