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巧香的梦想“绣”

来源 :现代妇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uuuuuu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栩栩如生的美人、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喜庆祥和的龙凤、鲜艳富贵的云领……一幅幅刺绣作品鲜活灵动,而它们的作者就是已经71岁高龄的甘肃灵台县人李巧香。
  李巧香老人对刺绣的热爱,是从幼年时期开始的。那一年,还是小女孩的她无意中看到了母亲当年的嫁衣,那大红色的云领鲜艳富贵,绣出来的莲花、葡萄、桃树生动逼真,她一下子就被迷住了。在年幼的李巧香看来,母亲的嫁衣就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东西,她也无比憧憬着,等自己出嫁的时候,也能穿上这样一件如梦如幻的衣服。从此,绣出一套美丽的嫁衣便成为李巧香的梦,一个属于少女的羞涩而甜蜜的梦。
  李巧香爱上了刺绣,并一发而不可收拾。在五彩丝线的翻飞中,她渐渐成长为一个温婉贤淑的少女。
  终于到了可以披上嫁衣的年纪,李巧香却不得不把那个美丽的梦想悄悄藏入心底——20世纪60年代,没人再穿云领嫁衣了,但云领的美丽却深深地印在了她的脑海里,也绣在了她的心上。
  1992年春的一天,村里来了一位收民俗物品的货郎,而村民们能拿出来的好东西却寥寥无几。这时,李巧香想到了母亲的那件云领。她意识到,应该把刺绣手艺传承下去,好让后人了解父辈们的生活,也让这种传统而经典的手工艺品被更多的人关注。
  李巧香说干就干!她当年就养了蚕,每天采摘桑叶喂蚕,让蚕儿结茧抽出丝线。她一边买来颜料,将丝线染得五彩缤纷,一边托人从杭州买来上好的丝绸。可云领上的图案该绣什么呢?
  李巧香再一次想到了母亲的云领,想起了那些精美的莲花、葡萄和桃樹。但是刺绣讲究细节,李巧香无法根据自己那些遥远的记忆,复原当年那个美丽的梦。为此,她和老伴找来许多刺绣的图案学习,并请教了村里和乡里的高龄老人,一句一句询问,一点一点琢磨。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点一滴的积累,一针一线的描绘,李巧香最终“复原”了云领刺绣。云领的颜色采用富贵的金色,云头是祥云的形状,上面绣了很多吉祥的图案:石榴、葡萄寓意“多子多福、儿孙满堂”;桃子寓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并蒂莲花,意寓“夫妻恩爱,百年好合”,把对古代女子出嫁时的祝福和期盼表现得淋漓尽致……
  自从第一件云领作品问世,李巧香便将全部精力投入其中。因为蚕丝柔软不易断,绣出来的作品亮度高,耐保存,李巧香就自己养蚕抽丝。有一次,为了采摘桑叶,她不幸从树上摔下来,结果腰部受伤,卧床休息了40多天才有好转,但这些困难并没有影响李巧香做刺绣的信心。在数十年的时间里,她每天坚持刺绣最少8个小时,作品数以千计,有云领、枕顶、荷包、钱包等许多品种。
  凭借着那股韧劲,李巧香的云领、枕顶作品荣获“2014年元宵节平凉市旅游商品大赛刺绣类二等奖”,西安、宝鸡等地的博物馆和民间收藏家慕名前来购买。
  “我想趁着身子还硬朗,再绣一件十二生肖图案的云领。”李巧香说,“我希望在有生之年,绣出更多漂亮的作品,让刺绣艺术流传下去。”
  (供稿单位:平凉市妇联)(责编
其他文献
“推进管理转型升级,就是破除那些僵化、保守、落后的思想观念,改革那些经验式、封闭式、粗放式的管理方式,调整那些陈旧落伍、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管理模式。”  2011年11月,安徽省地税局局长汪建国带队走访长丰县陶楼乡,实地调研考察当地纳税人的所思、所想、所盼。  这可视为安徽省“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的规定动作。但在汪建国与安徽地税系统而言,规定动作之外还有深意——推动安徽地税系统管理转型升级落实。
目的 观察70岁以上卵巢癌患者化疗的情况。方法选择1988年1月至2003年8月间我科初治的年龄≥70岁的卵巢癌化疗患者28例(老年组),年龄〈60岁卵巢癌化疗患者49例(非老年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化疗的耐受性、生存期等。结果老年组和非老年组的化疗率分别为82.4%和98.0%,化疗的平均疗程数分别为5个和9个,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化疗方案和按时化疗率比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