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因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社会悲剧越来越多,大学生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不仅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而且关系到高校合格人才的培养及全面素质的提高。因此,高校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因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典型案例
1.1校园暴力
不久前北京某医科大学发生学生被砍死事件,事件的起因是因为两名男同学同时爱上一名女同学,为追求这名女同学两名男同学大打出手,最后导致一名男生被利器砍死。
1.2自杀倾向
北京某高校一个月内连续发生两起学生跳楼事件,两次跳楼事件仅相隔15天,事后经了解,两名学生跳楼的原因只是因为不能很好的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1.3情绪抑郁
大学生王某以优异成绩考入某重点高校,因家庭困难,他一直渴望获取奖学金,但第一学期期末,因考试发挥不好他未能如愿获取奖学金,从此以后他一直情绪不好,郁郁寡欢,无心学习,也不能和班里同学处理好关系,整天失眠,最后发展为抑郁症。
1.4减压无术
梁某很幸运的考上一所电影学院导演专业,经过几年的学习,他一直没取得什么成绩,因此渐渐产生了很悲观的想法:他觉得做导演必须要出名,但是要想出名的话必须有资金支持和人际关系,自己两方面都不行,根本不可能取得成功,但内心深处他又十分渴望成为一名知名的导演,因此感觉压力越来越大,压的都喘不过气来,最终,办理了退学手续。
1.5焦虑症
大学生李某从一个贫穷的小山村考进某知名大学,其父母整天叮嘱他要好好学习从而改变全家人长期贫困的现状,李某从入学开始就给自己订下目标学习要进入班级前五名,但因为大学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计算机,大一学年她的计算机成绩是班上的倒数几名,从此以后她总觉得计算机基础没有别人好,一定赶不上其他同学,觉得对不起父母,整天难过,焦虑不安,从而影响了其他课程的成绩。
以上就是因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社会现实,我们在为校园暴力事件的的发生为之震惊的同时,不禁会想起平息很长时间了的“马加爵事件”,这一系列伤害自己和伤害他人的事件,不由得让我们深思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危机。据全国心理卫生协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专家调查统计,当前,有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的大学生占全国总大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最高时期竟达到34%以上。尤其是最近几年,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已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和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
2.在思政教育中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2.1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任务
大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整个大学生活阶段,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产生的困惑,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果对这些形成的心理问题不进行及时的疏导,那势必会造成一系列悲剧事件的发生。当前大学生因心理疾病、心理障碍等原因自杀或致伤、致死他人的案例时有发生,并且有上升的趋势,这不得不让我们深刻的反思。因此,高校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任務。
2.2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是祖国培养的高素质人才,他们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我们可以从身边许多的成功人士身上看到,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不仅是因为拥有扎实的知识素养,较强的专业技能,关键其实还在于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而那些事业失败、人生遭受挫折的人,也往往是因为情感意志比较脆弱,经不起困难、挫折和打击。所以,大学生心理问题以及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他们的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新时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
2.3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当前在校大学生基本都是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出生和成长的,他们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承载了整个社会和家庭的期望,因此他们都有着非常强烈的成才欲望,但是因为社会经济等客观环境的影响,他们普遍面临着学习、就业、情感、成才等方面的压力,各种矛盾、压力综合在一起,不可避免地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急需采取措施进行疏导和调节。因此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3.在思政教育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3.1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3.1.1建立组织领导工作机制
高校要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摆在思政教育工作的突出位置,设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常设机构,并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考核体系,从形式上和制度上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3.1.2建立全程心理教育工作机制
高校应从学生入学起就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根据年级,有的放矢、系统地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指导。
3.1.3建立普遍联系,重点跟踪的工作机制
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中,要尽力了解每位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于思想上波动比较大,或者学习、生活中有困难、有各种困惑的学生要重点跟踪,时刻保持密切联系,及时进行疏导。
3.1.4及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及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一月或者一季度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3.1.5定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高校可以通过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校报、板报等宣传媒体,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宣传月、专题讲座、心理健康座谈等活动,定期在校园内营造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良好氛围。
3.1.6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高校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举行健康的、文明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健康、高雅的育人氛围。通过活动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使其自觉融入集体之中,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3.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障体系建设
3.2.1人员保障
高校应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按照规定的比例配备专职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教师,并定期选送教师前往专门的心理教育机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
3.2.2经费保障
高校应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要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专款,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3.2.3硬件保障
高校要设立个体心理咨询室、心理宣泄室、团体心理辅导室、心理测评室等基本的心理健康工作开展的活动场所,以便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为全体学生提供主动、便捷、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赵景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D].东北师范大学,2007 .
[2]李雪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途径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3]赵丽静.浅谈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J].长春大学学报,2005,(04).
[4]何会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05).
[5]王海霞.高校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探析.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因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典型案例
1.1校园暴力
不久前北京某医科大学发生学生被砍死事件,事件的起因是因为两名男同学同时爱上一名女同学,为追求这名女同学两名男同学大打出手,最后导致一名男生被利器砍死。
1.2自杀倾向
北京某高校一个月内连续发生两起学生跳楼事件,两次跳楼事件仅相隔15天,事后经了解,两名学生跳楼的原因只是因为不能很好的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1.3情绪抑郁
大学生王某以优异成绩考入某重点高校,因家庭困难,他一直渴望获取奖学金,但第一学期期末,因考试发挥不好他未能如愿获取奖学金,从此以后他一直情绪不好,郁郁寡欢,无心学习,也不能和班里同学处理好关系,整天失眠,最后发展为抑郁症。
1.4减压无术
梁某很幸运的考上一所电影学院导演专业,经过几年的学习,他一直没取得什么成绩,因此渐渐产生了很悲观的想法:他觉得做导演必须要出名,但是要想出名的话必须有资金支持和人际关系,自己两方面都不行,根本不可能取得成功,但内心深处他又十分渴望成为一名知名的导演,因此感觉压力越来越大,压的都喘不过气来,最终,办理了退学手续。
1.5焦虑症
大学生李某从一个贫穷的小山村考进某知名大学,其父母整天叮嘱他要好好学习从而改变全家人长期贫困的现状,李某从入学开始就给自己订下目标学习要进入班级前五名,但因为大学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计算机,大一学年她的计算机成绩是班上的倒数几名,从此以后她总觉得计算机基础没有别人好,一定赶不上其他同学,觉得对不起父母,整天难过,焦虑不安,从而影响了其他课程的成绩。
以上就是因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社会现实,我们在为校园暴力事件的的发生为之震惊的同时,不禁会想起平息很长时间了的“马加爵事件”,这一系列伤害自己和伤害他人的事件,不由得让我们深思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危机。据全国心理卫生协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专家调查统计,当前,有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的大学生占全国总大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最高时期竟达到34%以上。尤其是最近几年,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已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和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
2.在思政教育中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2.1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任务
大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整个大学生活阶段,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产生的困惑,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果对这些形成的心理问题不进行及时的疏导,那势必会造成一系列悲剧事件的发生。当前大学生因心理疾病、心理障碍等原因自杀或致伤、致死他人的案例时有发生,并且有上升的趋势,这不得不让我们深刻的反思。因此,高校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任務。
2.2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是祖国培养的高素质人才,他们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我们可以从身边许多的成功人士身上看到,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不仅是因为拥有扎实的知识素养,较强的专业技能,关键其实还在于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而那些事业失败、人生遭受挫折的人,也往往是因为情感意志比较脆弱,经不起困难、挫折和打击。所以,大学生心理问题以及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他们的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新时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
2.3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当前在校大学生基本都是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出生和成长的,他们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承载了整个社会和家庭的期望,因此他们都有着非常强烈的成才欲望,但是因为社会经济等客观环境的影响,他们普遍面临着学习、就业、情感、成才等方面的压力,各种矛盾、压力综合在一起,不可避免地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急需采取措施进行疏导和调节。因此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3.在思政教育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3.1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3.1.1建立组织领导工作机制
高校要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摆在思政教育工作的突出位置,设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常设机构,并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考核体系,从形式上和制度上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3.1.2建立全程心理教育工作机制
高校应从学生入学起就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根据年级,有的放矢、系统地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指导。
3.1.3建立普遍联系,重点跟踪的工作机制
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中,要尽力了解每位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于思想上波动比较大,或者学习、生活中有困难、有各种困惑的学生要重点跟踪,时刻保持密切联系,及时进行疏导。
3.1.4及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及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一月或者一季度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3.1.5定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高校可以通过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校报、板报等宣传媒体,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宣传月、专题讲座、心理健康座谈等活动,定期在校园内营造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良好氛围。
3.1.6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高校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举行健康的、文明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健康、高雅的育人氛围。通过活动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使其自觉融入集体之中,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3.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障体系建设
3.2.1人员保障
高校应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按照规定的比例配备专职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教师,并定期选送教师前往专门的心理教育机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
3.2.2经费保障
高校应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要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专款,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3.2.3硬件保障
高校要设立个体心理咨询室、心理宣泄室、团体心理辅导室、心理测评室等基本的心理健康工作开展的活动场所,以便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为全体学生提供主动、便捷、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赵景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D].东北师范大学,2007 .
[2]李雪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途径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3]赵丽静.浅谈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J].长春大学学报,2005,(04).
[4]何会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05).
[5]王海霞.高校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探析.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