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周1550m亚高原训练对优秀青年男子越野滑雪运动员生理机能和身体成分影响研究

来源 :中国体育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to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3周海拔1550 m亚高原训练对优秀青年男子越野滑雪运动员生理机能和身体成分的影响,并且提出针对性的备战训练建议.方法:国家越野滑雪集训队10名优秀青年男子越野滑雪运动员[年龄(18.7±1.5)岁,身高(78.5±5.8)cm,体质量(66.6±4.7)kg]在亚高原(海拔1550 m)进行3周训练,并在亚高原训练前后对运动员的生理机能和身体成分进行系列测试.使用重复方差分析对运动员数据进行自身比较.结果:运动员由平原初上亚高原时,乳酸阈测试血乳酸浓度显著提升(P<0.05),最大摄氧量和红细胞浓度显著降低(P<0.05).经过3周训练后,运动员的乳酸阈测试血乳酸浓度和最大摄氧量显著下降(P<0.05),全身总质量、上肢肌肉质量和下肢脂肪质量显著提升(P<0.05).结论:由平原初上亚高原时,运动员乳酸阈能力和最大摄氧能力显著降低.3周亚高原训练后,运动员的乳酸阈能力和上肢肌肉水平显著提升,最大摄氧能力下降幅度明显.建议:在进行亚高原训练时,我国优秀青年越野滑雪运动员应当注重对心肺摄氧能力的训练,并且注意提升周平均高强度训练(high intensity training,HIT)训练总时间,以维持和提升最大摄氧能力.
其他文献
生态翻译学是一种新兴的翻译理论,其所倡导的“三维”转换的翻译方法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新的方向和角度.《乌衣巷》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诗中包含许多与历史有关的人名、地名,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沧桑的感慨.文章以《乌衣巷》的英译为例,通过对比分析蔡廷干、龚景浩和许渊冲的译本,探讨“三维”转换的翻译方法在唐诗英译中的应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