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文教学中农村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d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好奇心是萌芽、创造性是关键、质疑问难是钥匙、丰富想象是突破、求异思维是灵魂等方面,阐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农村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关键词:好奇心;创造性思维;质疑问难;丰富想象;求异思维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在当今日益强大的中国尤其显得更为重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语文课程教学承担的任务就是“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潜能。”针对当前农村小学生的实际,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好奇心是萌芽
  好奇心是推动人们主动积极地观察世界,展开创造思维的内部动力。爱因斯坦说“我没有创造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可见好奇心对创造才能的发展的重要性。要让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孩子们喜欢语文,喜欢学习语文。
  如在教学《蜜蜂引路》一课时,当我一出示课题,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就驱使他们纷纷发问:“蜜蜂怎么会带路呢?是经过训练的吗?”“蜜蜂给谁带路?”“蜜蜂为什么要给他带路?”“蜜蜂带的路对吗?”……这些问题都是好奇心的表现,其实也是创新的萌芽。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我并不急于解答,而是鼓励学生积极去读课文,从中找出有关的答案,获取知识,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实践告诉我们,好奇心总是与求知、探索、发现、获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在主动去探究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因为创新不仅指物质上的发明创造,但也必须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处于萌芽状态的创新意识。
  二、创新性思维是关键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还强调,在语文学习中,要突破只强调听说读写的局限性,把发展思维能力放在重要地位。思维是能力的核心,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只有思维发展了,创造性潜能才会被激发起来。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学生对未知的知识和经验,或是未接触过的事物,通过思考而得到新的认识,就包含创造性因素。因此,我们要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如在识字教学中,记住字形是难点。于是我便常常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这一来,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想出了种种令人欣喜的好办法。由此可见,一个教师如果完全把学生当作自己强装硬灌的知识容器,不注意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那么就不可能培养出有创造精神、富有竞争能力的人。
  三、质疑问难是钥匙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
  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而“质疑”则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明确提出:语文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它包括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养成勇于质疑问难、积极参与讨论和争辩、善于倾听别人发言、努力解决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的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小学生的好学、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
  如教学《找骆驼》一课时,围绕题目,我让学生提问,学生们纷纷提出:①什么是“骆驼”?②“骆驼”长什么样?在那里生活?③谁找骆驼?④他为什么要找骆驼,怎样找的,最后找到了吗?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然后再让学生逐步理解,排疑解难,这种训练时间久了,学生质疑问难能力也就会大大增加。
  四、丰富想象是突破
  想象是在原有表象的基础上加工造成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整个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如教学完《狐狸和乌鸦》后,针对结尾:“狐狸叼起肉,钻到洞里去。”我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进行续编故事,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兴致特别高。一个学生说:“乌鸦站在树枝上,大哭起来,还骂狐狸是个大坏蛋。”另一个学生说:“乌鸦立刻想了一个办法,在洞口大叫:狐狸先生,狐狸先生,那块肉是有毒的,难道你不知道吗?狐狸信以为真,赶紧把肉还给了乌鸦。”还有一个学生说:“第二天乌鸦又叼了一块肉,狐狸又想骗肉吃,可这次乌鸦吸取教训再也不上当了。”又一个学生说:“第二天,乌鸦悄悄在窝边准备了一块大石头,又故意块肉,狐狸又来骗肉,乌鸦假装上当。当狐狸张开嘴准备接肉时,乌鸦赶紧推下大石头,结果大石头砸伤了狐狸的脑袋,它再也不敢骗你了……由些可见,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五、求异思维是灵魂
  求异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科学史上的许多发明创造,常常是从求异开始的。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激发学生创造能力。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要尽量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问题,鼓励学生不师云亦云,邯郸学步。
  如教学《司马光》和《乌鸦喝水》这样的课文后,我引导学生广开思路,说一说:如果你遇到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办?你能帮司马光想出别的好办法吗?你还能帮乌鸦想出别的好办法吗?学生们纷纷发言,争辩激烈,于是,我又引导他们进行比较。这样,既鼓励求异,又重视求佳,可大大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经常进行这样的求异训练,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创新精神的熏陶,会变得更聪明,更富于创造力。
  总之,创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它的威力将在知识经济时代变得更加巨大和不可替代。作为教师,我们只要在教学中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那么,埋在孩子们心底的智慧种子,就一定能生根、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小学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出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实现我们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综合性、多样性,改变了单一的、枯燥的教学方式,使我们的教学更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更有兴趣,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对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数学教学  1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
摘 要:初中化学是初中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及生活影响深远。教学过程中,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意义不言自明。也只有让学生对化学学习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学习效率。文章结合教学经验,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习兴趣;策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甜蜜的牵引。
摘 要:现阶段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能对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行改变,同时还能全面加强小学数学教学的全面性,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利于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同时还能增长见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所以本文主要探究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进而提出以下内容,希望能够为同行业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摘 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适度朗读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及效率,并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朗读情境,并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及方法,此外,还要丰富学生的朗读途径,唯其如此,方能有效达到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初中英语;朗读;教学  朗读有助于学生记忆词汇。通过朗读学生可以积累大量的英语素材,从而达到记忆和积累的效果。科学实验表明,大声朗读比默读或不读更
摘 要: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创造力是良好的助学剂,是学习的基础。创造力是人类重要的思想活动,是一种综合的能力,创造性的思维是各种思维的核心,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可以通过创设出良好的条件,营造积极的氛围,使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方法去引导和教学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其创新意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创造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