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创新

来源 :当代体育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under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6.221
  摘 要: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对于各种专业的人才的需求不断的旺盛,对于体育专業人才来说也不例外。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体育运动的需求不断的改变,同时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当前,我国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在人才的培训上,存在一定的固化思维,这种固化思维对于当前的人才需求不相符合,因此该文主要针对我国大学体育专业的培训模式的创新进行探讨。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 创新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6(a)-0221-02
  大学体育训练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我国社会化的发展进程需要,对于我国的体育人才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土壤,创新大学体育人才的培养,对于体育改革成为了当前的当务之急,是当前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1 新时期体育教师专业培养模式改革探讨
  我国体育人才的培养模式中,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是军事化的一种思想,这种思想较为僵化,和我国当前倡导的独立自主的健康目标是不想符合的。当前,我国体育不断的发展,体育教育也在不断的改革,散发着新时代气息,由之前的人才教育以及多技能的教育,转化为符合创新型的教育,最后形成平台和模块等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虽然我国的人才培养不断的改革,这些改革离不开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和体育卫生改革的发展。在一定的指导思想下,体育专业人员的培训模式会有所不同,这都需要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人的需要进行调整。如何处理当前社会环境下教学培养创新,教育者必须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这是当前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只有通过了解体育教育专业所处的社会环境,才能研究学生个人发展的实际需要,从而制定实际的培训方案,选择适当的人才培养模式。如果学生不能很好的创新,就很难适应社会环境中的变化,从而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坚持原则,更好的进行一些行为的分析。如果学生没有很强的社会适应性,在成长中就会受到发展的限制,这样就会使得竞争中对自我位置不能很好的把握,从而避免出现一些就业问题。此外,创新社会适应性对于体育专业学生的培养需要坚实的知识。所以,大学体育管理部门要按照课程和教学内容,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不断提升创新的能力。
  2 新时期高校体育专业培养模式
  2.1 发展和训练模式
  体育老师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确价值观的主导人、领路人,体育老师的个人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在给学生授课时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训练模式以技术理性支配为原则,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目标也是希望学生拥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过硬的技能水平。期望在比较科学的规化里,培养出整体质量高的体育人才。对此,在体育发展的重要模式下,老师的潜能的开发也显得格外重要,老师自身也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背景,注重教师在教学中的用自身的能力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强调通过不断提高教师能力使培训走向专业化。在训练模式中,体育老师是能力的领路人,有具有打造专业体育学生的能力。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通常分为阶段性模式和终生从事体育职业的模式。阶段性的模式和终身从事体育职业的培养模式是根据培养时间的长短来区分的。在阶段性培养模式里,学生通过一个阶段的体育知识学习,在进入到社会时,走到工作岗位上,扮演社会角色。不再接受系统的训练和培养,在此,他们的体育学习生涯就圆满的结束了。相对而言,终身从事体育专业的学生培养模式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不但要重视学生在参加工作,进入到社会,走上岗位之前的教育,对学生参加工作之后的教育也应该一样重视。学习训练的的时间基本包括了工作前在学校接受教育,工作后也不间断的学习体育知识,这两个方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目前,我国大学体育教育学生的培养模式是,实行工作前教育和工作后再教育两者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两个阶段的培养根据学生的需要来进行。学生有自己的选择权利。根据自身的发展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
  2.2 联合培养模式
  大学和中小学联合起来对学习体育专业的学生进行教育的模式,目前国内办学经验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欠缺。这一种教育体系它的优点在于,授课的老师整体素质偏高,他们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学生学习的环境也相对优越的多,学习氛围也好。但也是有比较明显的缺点,老师的知识理论在教学过程中会体现出与学生的实际学习训练会发生严重的脱节,学生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节奏;另一方面,老师也有缺乏实际训练过程中的很多东西,老师自己的能力得不到积极地发挥。所以这种模式往往会导致对社会相应机制的批评和非议。在大学和中小学联合教学过程中,对理论知识教育都各自有各自的义务和职责。学生培养和成长不能分为两部分共同关注的这种混合模式的智能培训教师是一种新鲜的经验,有利于资源的整合,有利于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模式显然有很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的去探索,去一步步实行,最终实现对体育专业学生的教育有个完善的体制。
  2.3 综合培养模式
  复合专业训练是当前体育人才培养的一个重点项目,大学体育中,体育培训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的灌输,而是一个知识的综合实践的结合,因此,在进行大学体育教学中,将整体质量的提升训练模式称之为“合金”训练模式。每种金属都有自己的特点,如硬度,组成,导电性,密度,延展性,膨胀系数等,各种金属在一起,会有一些新的特点,特性的叠加特性的特点,也不是金属的平均总数,复杂的知识结构和相似性的特点。人员培训和培训模式以复合体育教育为主要目标,设计知识教育,能力和质量结构,以此为目标。建立培训体系,课程体系,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完成教学目标,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模式的现实性是培养文化人才的关键。文化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掌握以下问题:正确处理知识,能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注重教学内容,科学精神和人文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作为目标,提高灵活性和适当的教学,突破传统大学体育的局限性,注重跨学科一体化,不断进行渗透和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以及创新能力,不断整合专业性和合作技能。因此,大学体育教育面临高等课程的现状和公共基础课程的比例低,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应注意保证适当的高级课程,使课程结构完整无缺。
  2.4 独立培养模式
  独立培养模式,是一种军事化的训练模式,其核心就是将各种目标以及不同课程以及方法,通过这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大的提升空间,进而指导学生不断的在体育事业上前进。独立人才培养模式,最基本的结构就是进行人才的培养,以及进行专业素质的发展。独立培训模式,主要目的就是提升体育专业的整体素质,其具体要求就是:要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拥有更高的运动技能,产生最好的训练效果。为保证以上的目标的实现,高校应当充分的发挥多种学科的优势,提升体育专业教育水平,同时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更好的丰富自身的体育技能。同时,提供对医疗康复的训练、对科学知识的讲解、对法律相关知识的培训以及英语和计算机等基础知识的训练,从而有助于提升整体的文化专业课程,保证体育教育和的当前文化社会需求是相吻合的。在采用独立培养模式的过程中,要不断的结合世界,提升基础知识,创新教学模式,对于体育内容要不断的完善,保证体育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的保证,最后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以及办学理念。
  3 结语
  体育专业的教学,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条件,结合自己院校的教学环境,调整教学结构。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有良好的规划起到引导作用。并且也要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史立峰,梁培根,邓雷.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3(1):82-85.
  [2] 汪滟.当代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
  [3] 朱爱玲.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平台 模块”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宁波大学,2009.
其他文献
目的综合比较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多频稳态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ASSR)听域与纯音听域测试(pure tone audiometer,PTA)的差距,分析两种听域评估方法的相关
1病例报告患者,男,20岁。1年前发现右面部局部隆起,无疼痛,渐长大,近1年来增长迅速,面部隆起明显,伴右侧鼻塞,无头痛、鼻漏、牙痛及复视等症状,于2012年7月10日入院。查体:面
摘 要:随着社会转型,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健康的需求与日俱增。体育的对外开放使得户外运动这一新兴项目得以进入中国,社会的转变促使人们的意识形态发生变化,因此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体育观念,对户外运动项目的选择也存在差异。户外运动逐渐成为人们改善生活、追求更高的精神世界、提升生活品质的新型方式,被越来越多的的人所喜欢。  关键词:体育观念 户外运动 项目选择  中图分类号:G807.4
通过乒乓球技战术三段技术指标评估法分析2017年乒乓球亚锦赛女子单打丁宁与平野美宇的一场比赛,计算他们的得分率、相关技术的使用率,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丁宁的技术相
1临床资料患者,女,17岁。因右耳廓肿块6年,近期2个月生长较快,于2012年7月入院。患者既往无耳外伤史、手术史、耳疾病史,病程中右耳无疼痛,无溃烂,肿块周围无感觉异常,患者无
摘 要:自然体操、韵律体操和现代舞蹈的有机结合创造了艺术体操,艺术体操是女子专属的运动项目,通过运动体现了人体的形体美和艺术美。本文针对艺术体操美的表现进行分析。  关键词:艺术体操 艺术美 表现  中图分类号:G8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5(c)-0250-02  艺术体操简而言之就是艺术与体操的结合,它的艺术性特质决定了体操这种节奏运动以自然性和韵律性为
任何企业都如同河流中的行船,在动态、不确定的环境中,企业要与之建立“共振曲线”。而能把握这种和谐共振的要素是什么?    一个伟人可以开创一个强大的王朝,却无法克服生命长度的局限;一个明星企业家可以让企业起死回生,却难以让奇迹永远持续。  那么,什么才是持久发展的真谛?沈东军说:是组织智慧。  沈的身份是二元的,既是TESIRO通灵中国区(欧洲在华最大的珠宝零售机构之一)CEO;同时又是一名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