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物类稿件在工程管理部宣传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通过记述特定人物的模范事迹,探索人物内心世界,宣扬人物美好品质和展现人物魅力,形成一种独特氛围、一种舆论导向;用接地气、有温度的小故事凸显文化内涵,宣传文化理念,帮助员工认知和践行公司新时代文化理念。掌握采写技巧,从细致观察中选取人物采写目标,到深入了解人物事迹、把握人物个性特点等,都应精心准备、真情记述。
关键词:工程管理部;人物类稿件;技巧;体会
“一个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传媒与受众互动于一体的‘融媒体’时代迅速到来。企业宣传已经进入了全媒体时代和全民媒体时代。”[1] 从中核集团第九届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发言中可以看出新形势下企业传播力的时代性与重要性。作为展现企业文化理念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宣传有内聚合力、外树品牌的作用,对推动企业文化践行、企业精神传承有重要意义。其中,人物类宣传稿件独有特点,通过撰写人物的模范事迹体现人物思想、分析时代热点,打造核工业新形象,从而引发读者共鸣。因此,采写编工作更需具备一定的规范策略和特质,对于通讯人员和相关读者而言,摸清和领悟这规范策略和特质,至关重要。
1 精心准备,注重积累,让采写有的放矢
1.1勤于观察,积累采写素材
工程单位大多员工对写作都有着深深的无力感,往往不知该从何下手,其实这就是典型的缺乏素材积累和写作技巧培养的表现。要想弥补写作能力的不足,必须养成勤于观察身边人的习惯,通过细致观察和反复思考可以发现,积累人物类稿件素材其实不难。善于观察是第一步,一切写作都源于我们周围的日常生活,通讯员要坚持正能量,着力让员工声音成为第一信源,掌握议题主导权,引导好舆论;在不断观察中做好知识迁移、储存积累,从工作、生活中的有关哲理入手,探讨更深层次的启示和意义,自然可寻出写作的灵感,提升企业传播力。
1.2主动学习,借鉴优秀写作手法
除日常的管理部工作外,还不能忽略其他方面的认知与学习。员工需快速适应全媒体时代潮流,充分利用网站、报纸、微信公众号等不同媒介形态,增加优秀文章和人物通讯报道的阅读量,注重赏析和深刻感悟,从而提高知识储备和写作能力。
学会借鉴优秀文章的写作手法,在完成一篇稿件时,要切身去体验、去感悟。例如,写景的时候,自己要多走出去,仔细观察路过的风景;写事的时候,具体分析其起因、经过、结果;写人的时候,擦亮眼睛,多多观察周围人的亮点,感受多了,在写作时这些都可自然而然地运用其中,笔下的句子、段落可更加生动形象,且富有感召力。在不断的写作中,可以慢慢培养起个人对生活、对社会、对世界独到的见解,还能达到一定的崇高境界,展现自我独特思想。
1.3了解人物,挖掘背后故事
人物类稿件采写如同行军打仗,讲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2] 进行人物稿件采写前,作者要多方面搜集與写作对象有关的信息,草拟提纲,熟悉其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善于发现“新闻点”,对即将开始的人物采访做到心中有数。此外,还可合理开展多渠道采访,如通话、网络通讯、他人转述等,从第一手、第二手甚至第三手材料出发,揭示更本真的东西。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公司持续深化改革, 巩固提升运营质量,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为此,为激励全员打好复工复产和抗击疫情两场战役,推进新项目稳步建设,公司征集管理部冲锋一线典型人物事迹稿件。选取目标人物后,笔者进行了多次访谈,发现技术经理范凌乘业务能力很强,在春节期间积极配合甲方、街道办等做好防控疫情工作,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敬业、负责的工作者形象,但总觉得题材较为单一,缺少新意。于是,深入挖掘之后,进一步了解到他是放弃了春节回老家的机会,留守现场,讲起亲戚朋友,他表情些许变化,感叹一两年没见到他们了。结合这两个方面,既能表现范凌乘对事业的担当,又表现出不能和亲友团聚的愧疚,皆为真情实感的流露。
2 倾注情感,提取精华,让人物妙笔生花
著名新闻学家穆青先生曾说过:“要把先进人物的报道写得形象感人,不单单是表现技巧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记者对于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先进人物有没有深厚的感情”。[3] 典型人物的传神之处体现在“见事、见人、见思想”之中,在进行人物采写时,需与报道人物坦诚相待、将心比心,才能更好进行换位思考,撷取生动感人的片段,同时使受众也可以融入到这种特定情感氛围。
2.1切身考虑读者阅读需求
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中人物类稿件主要是从宣传正确价值观出发,讲述、分享人物行为事迹来影响、规范其他人的思想行为。为了更好地展现人物形象,带个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整个过程中,作者要切实考虑其普遍阅读需求,在此基础上完成撰稿。
一篇优秀的人物类稿件往往是作者用了丰富的内心去感悟,用了真挚的文字去记述,传递着主题人物美好言行、美好心灵、美好精神,同时还蕴含了作者自身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更能吸引读者阅读。
2.2换位思考,拉近与报道人物距离
为了使人物形象刻画得更加丰满、鲜明,增强文章的渲染力,在进行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作者首先扮演的是“听众”角色,但不能一昧地听和记录。作者应与报道人物换位思考,根据人物述说,将他们的情绪表达融入自己的体验中,用心感受报道人物心中的所思所想,只有这样才能清晰地将人物所思所想传达给读者,而不是以旁观者的姿态“看了场戏”一样,不为所动。对于一些人物稿件,需把握好人物的真实想法和心路历程,要想感动读者,首先得感动自己。
在策划19届优秀新员工“亮相”主题微信推送时,在选定人物对象后,通过多种渠道、多人讲述、个人经历等收取素材。作为同是一批入职员工,直面交流更能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有共同话题,沿着线索主题人物还主动讲了还挖掘出几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作为管理部一名技术员,为什么能不忘赤子之心,继续攻坚克难?为什么能做到一两个月加班,夜以继日赶进度?随着交流的逐渐深入,捋出一条逻辑线,对素材进行层层整理,提取精彩片段,向读者传递无限正能量。 3 选材精细,构思巧妙,让文章别具一格
3.1理性客观,把握人物最大的亮点
人物类稿件要根据主题要求和文章主旨进行精细化选材,截取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故事情节,特别是学会从“典型”、从“亮点”入手,再进行细致创作,提高感染力。
有了好故事,还得学会讲故事,优先选取最能打动人心的细节,才是讲好故事的关键。[4 ] 在采写老华兴彭忠林的“初心”故事时,选取什么样的片段更能表现他的特点成了最大难题。因地域问题,采写时只能通过二手资料来了解人物,得知故事起源于停电的某个夜晚,而那次意外也是因工地刚开不久、相关设备不齐全加剧了暴风雨破坏施工现场的程度。
最初笔者在《建筑用电“守护者”》稿件中只是选取了彭工展现建筑电工技能的场景,而这只能体现一个普通一线工作者的状态,并没有将故事的精彩之处表现出来。再次询问事件经过,才发现“8小时坚持奋战”故事背后蕴含的真正意义,“那段时间里彭工来回奔波,历时8小时,竭力抢修,来电后的那刻他紧锁的眉头才舒展开,疲倦不堪的他没顾上吃晚饭就倒头睡下了。”字里行间不但凸显了特殊时期一线工作者与艰苦恶劣环境做斗争真实情况;同时把老华兴时时刻刻都铭刻初心的优秀品质展露无疑,还原一线员工勇担重责的精神面貌,人物形象瞬间更真实、鲜活。转变写作思路后,用白描式数字表现、环境渲染以及反衬手法凸显了人物特色。
3.2 见微知著,打磨细节描写的火花
细节,是人物通讯稿件的灵魂。我们读过的稿件大多有文学成分,内容却是真实的,在采写过程中,抓住每个小细节,笔下的人物便更显得血肉丰满和生动传神。刻画人物时,学会从细节入手,寻找下笔的突破口。[5] 观察人物要善于从人物的穿着打扮、言语神态、行事作风等去捕捉细节,大多时候人物的内心变化会通过一些看似不经意间的动作展示出来。生动描写能深入人物心境,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笔者在编辑一篇关于展现父爱的亲情稿件时,发现字里行间都是展现主人公儿时简简单单的日常。我原认为单是记录着生活琐碎,读到一半时才意识到稿件里“伏笔”,小小的糖果贯穿全文,开始描述的是儿时画面:父亲给“我”买喜欢的糖果,之后展现父亲离家的不舍及孩子的挂念,“我”发现枕头下的糖果,满心欢喜吃着去找父亲,发现他悄悄离开家了;现在“我”长大了,偶尔回家都能看到桌子上摆着一些糖果,“剥开糖果塞进嘴巴,一股熟悉的顿时充斥着······”有了孩子的“我”更明白父亲这种默默的爱。慢慢品读,发现小小的糖果蕴藏着无限的父爱,平实的语言让行文更加真实细腻,进而也呈现了父亲这一伟大形象的精神内核。不可置疑,细节在整篇稿件中有“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的作用,可以增强画面感与可读性。
4 发散思维,彰显个性,让主题深入人心
4.1适当张扬个性,加强思辨能力
人物稿件講究个性描写,在宣传公司文化理念时,要慢慢培养员工的创造性思维,张扬个性。描写同一个人物时,不同的人写出来效果却大不相同,除去个人应用文字的功力之外,也和对人物的细致采访、生动描写等有关,这就需要讲究人物的个性描写技巧。
学会善于引导真实自我表达,摒弃矫揉造作;注重个体间的差异,加强思辨能力的培养;同时,关注生活、工作中的所见所闻,从中引得启发。比如,诉说青春的故事时,有的人以“青春无悔”、“奋斗追梦”为话题展开,记录青春故事;还有些人以热情似火的化身、美好激情的岁月、鲜亮清晰的回忆等来形容青春,在自我感悟过程中紧扣“青春”的特点,横纵向对比,引领个性思维走向深度,一篇关于青春故事的好文章“信手拈来”。
4.2培养创新意识,深化人物主题
由于个人成长环境、情感经历、学习及工作经验等多方面的制约,往往会对同一故事产生不一样的看法。好似“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稿件编辑创作因个体差异也会有不同解读。学会用鉴赏性眼光进行辨析,不墨守成规,大胆创新激发写作兴趣。
现阶段,人物类稿件需运用走基层、走原生态的写作手法,以积极的价值取向来还原人物最真实的工作状态、生活形态以及性格特征等。[6] 因此,在全面开展宣传工作时,引导管理部员工创新的同时还要对主题人物进行深度思考,捋清行文逻辑结构,转变思维模式,融入个人见解,培养从更多角度、更深层次、更广领域进行发散性思维创作。这样,在写作中既能契合人物主题又能巧妙融入更多自我思考与时代价值理念,可以有效锻炼逻辑思维表达能力,还可使稿件摆脱俗套,展现新意,深化主旨,从而引起读者共鸣,教化人心。
5 结语
综上所述,要写出吸引人、打动人、影响人、感染人的人物类稿件,首先要擦亮眼睛去发现、去探寻,了解目标人物的各方面信息;交谈中要学会换位思考、用心感悟,善于挖掘他们身上实实在在、接地气的亮点;写作时基于客观真实,注重把握细节,加以创新,凸显个性,精细打磨,深化人物主题。只有这样,人物形象才会更加富有亲和力与感召力,采写出的稿件才能激发读者去学习优秀人物身上积极向上、甘于奉献、勇于坚持等品质与精神。
参考文献
[1]郑祖伟.融媒体助力教育媒体转型升级.传媒论坛,2096-5079 (2019) 08-0044-02.
[2]胡明超.采写人物通讯的几点体会———以《共产党员》杂志有关稿件采写为例.DOI:10.16763/j.cnki.1007-4643.2016.10.031.
[3]刘丽萍 . 新闻报道中“同理心”的运用——以《井冈山报》新闻报道为例 [J].中国地市报人,2018,380(10):35-36.
[4]梁剑箫.党媒人物类新闻稿件编辑工作规范浅析.传播力研究.
[5]卢弈如.浅谈人物通讯的写作技巧.山西经济日报,2019 .11 .12 第 007 版.
[6]李鸶.浅谈人物通讯稿件的采写.新闻传播,2014.08.
(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第三工程管理部)
关键词:工程管理部;人物类稿件;技巧;体会
“一个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传媒与受众互动于一体的‘融媒体’时代迅速到来。企业宣传已经进入了全媒体时代和全民媒体时代。”[1] 从中核集团第九届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发言中可以看出新形势下企业传播力的时代性与重要性。作为展现企业文化理念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宣传有内聚合力、外树品牌的作用,对推动企业文化践行、企业精神传承有重要意义。其中,人物类宣传稿件独有特点,通过撰写人物的模范事迹体现人物思想、分析时代热点,打造核工业新形象,从而引发读者共鸣。因此,采写编工作更需具备一定的规范策略和特质,对于通讯人员和相关读者而言,摸清和领悟这规范策略和特质,至关重要。
1 精心准备,注重积累,让采写有的放矢
1.1勤于观察,积累采写素材
工程单位大多员工对写作都有着深深的无力感,往往不知该从何下手,其实这就是典型的缺乏素材积累和写作技巧培养的表现。要想弥补写作能力的不足,必须养成勤于观察身边人的习惯,通过细致观察和反复思考可以发现,积累人物类稿件素材其实不难。善于观察是第一步,一切写作都源于我们周围的日常生活,通讯员要坚持正能量,着力让员工声音成为第一信源,掌握议题主导权,引导好舆论;在不断观察中做好知识迁移、储存积累,从工作、生活中的有关哲理入手,探讨更深层次的启示和意义,自然可寻出写作的灵感,提升企业传播力。
1.2主动学习,借鉴优秀写作手法
除日常的管理部工作外,还不能忽略其他方面的认知与学习。员工需快速适应全媒体时代潮流,充分利用网站、报纸、微信公众号等不同媒介形态,增加优秀文章和人物通讯报道的阅读量,注重赏析和深刻感悟,从而提高知识储备和写作能力。
学会借鉴优秀文章的写作手法,在完成一篇稿件时,要切身去体验、去感悟。例如,写景的时候,自己要多走出去,仔细观察路过的风景;写事的时候,具体分析其起因、经过、结果;写人的时候,擦亮眼睛,多多观察周围人的亮点,感受多了,在写作时这些都可自然而然地运用其中,笔下的句子、段落可更加生动形象,且富有感召力。在不断的写作中,可以慢慢培养起个人对生活、对社会、对世界独到的见解,还能达到一定的崇高境界,展现自我独特思想。
1.3了解人物,挖掘背后故事
人物类稿件采写如同行军打仗,讲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2] 进行人物稿件采写前,作者要多方面搜集與写作对象有关的信息,草拟提纲,熟悉其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善于发现“新闻点”,对即将开始的人物采访做到心中有数。此外,还可合理开展多渠道采访,如通话、网络通讯、他人转述等,从第一手、第二手甚至第三手材料出发,揭示更本真的东西。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公司持续深化改革, 巩固提升运营质量,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为此,为激励全员打好复工复产和抗击疫情两场战役,推进新项目稳步建设,公司征集管理部冲锋一线典型人物事迹稿件。选取目标人物后,笔者进行了多次访谈,发现技术经理范凌乘业务能力很强,在春节期间积极配合甲方、街道办等做好防控疫情工作,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敬业、负责的工作者形象,但总觉得题材较为单一,缺少新意。于是,深入挖掘之后,进一步了解到他是放弃了春节回老家的机会,留守现场,讲起亲戚朋友,他表情些许变化,感叹一两年没见到他们了。结合这两个方面,既能表现范凌乘对事业的担当,又表现出不能和亲友团聚的愧疚,皆为真情实感的流露。
2 倾注情感,提取精华,让人物妙笔生花
著名新闻学家穆青先生曾说过:“要把先进人物的报道写得形象感人,不单单是表现技巧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记者对于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先进人物有没有深厚的感情”。[3] 典型人物的传神之处体现在“见事、见人、见思想”之中,在进行人物采写时,需与报道人物坦诚相待、将心比心,才能更好进行换位思考,撷取生动感人的片段,同时使受众也可以融入到这种特定情感氛围。
2.1切身考虑读者阅读需求
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中人物类稿件主要是从宣传正确价值观出发,讲述、分享人物行为事迹来影响、规范其他人的思想行为。为了更好地展现人物形象,带个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整个过程中,作者要切实考虑其普遍阅读需求,在此基础上完成撰稿。
一篇优秀的人物类稿件往往是作者用了丰富的内心去感悟,用了真挚的文字去记述,传递着主题人物美好言行、美好心灵、美好精神,同时还蕴含了作者自身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更能吸引读者阅读。
2.2换位思考,拉近与报道人物距离
为了使人物形象刻画得更加丰满、鲜明,增强文章的渲染力,在进行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作者首先扮演的是“听众”角色,但不能一昧地听和记录。作者应与报道人物换位思考,根据人物述说,将他们的情绪表达融入自己的体验中,用心感受报道人物心中的所思所想,只有这样才能清晰地将人物所思所想传达给读者,而不是以旁观者的姿态“看了场戏”一样,不为所动。对于一些人物稿件,需把握好人物的真实想法和心路历程,要想感动读者,首先得感动自己。
在策划19届优秀新员工“亮相”主题微信推送时,在选定人物对象后,通过多种渠道、多人讲述、个人经历等收取素材。作为同是一批入职员工,直面交流更能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有共同话题,沿着线索主题人物还主动讲了还挖掘出几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作为管理部一名技术员,为什么能不忘赤子之心,继续攻坚克难?为什么能做到一两个月加班,夜以继日赶进度?随着交流的逐渐深入,捋出一条逻辑线,对素材进行层层整理,提取精彩片段,向读者传递无限正能量。 3 选材精细,构思巧妙,让文章别具一格
3.1理性客观,把握人物最大的亮点
人物类稿件要根据主题要求和文章主旨进行精细化选材,截取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故事情节,特别是学会从“典型”、从“亮点”入手,再进行细致创作,提高感染力。
有了好故事,还得学会讲故事,优先选取最能打动人心的细节,才是讲好故事的关键。[4 ] 在采写老华兴彭忠林的“初心”故事时,选取什么样的片段更能表现他的特点成了最大难题。因地域问题,采写时只能通过二手资料来了解人物,得知故事起源于停电的某个夜晚,而那次意外也是因工地刚开不久、相关设备不齐全加剧了暴风雨破坏施工现场的程度。
最初笔者在《建筑用电“守护者”》稿件中只是选取了彭工展现建筑电工技能的场景,而这只能体现一个普通一线工作者的状态,并没有将故事的精彩之处表现出来。再次询问事件经过,才发现“8小时坚持奋战”故事背后蕴含的真正意义,“那段时间里彭工来回奔波,历时8小时,竭力抢修,来电后的那刻他紧锁的眉头才舒展开,疲倦不堪的他没顾上吃晚饭就倒头睡下了。”字里行间不但凸显了特殊时期一线工作者与艰苦恶劣环境做斗争真实情况;同时把老华兴时时刻刻都铭刻初心的优秀品质展露无疑,还原一线员工勇担重责的精神面貌,人物形象瞬间更真实、鲜活。转变写作思路后,用白描式数字表现、环境渲染以及反衬手法凸显了人物特色。
3.2 见微知著,打磨细节描写的火花
细节,是人物通讯稿件的灵魂。我们读过的稿件大多有文学成分,内容却是真实的,在采写过程中,抓住每个小细节,笔下的人物便更显得血肉丰满和生动传神。刻画人物时,学会从细节入手,寻找下笔的突破口。[5] 观察人物要善于从人物的穿着打扮、言语神态、行事作风等去捕捉细节,大多时候人物的内心变化会通过一些看似不经意间的动作展示出来。生动描写能深入人物心境,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笔者在编辑一篇关于展现父爱的亲情稿件时,发现字里行间都是展现主人公儿时简简单单的日常。我原认为单是记录着生活琐碎,读到一半时才意识到稿件里“伏笔”,小小的糖果贯穿全文,开始描述的是儿时画面:父亲给“我”买喜欢的糖果,之后展现父亲离家的不舍及孩子的挂念,“我”发现枕头下的糖果,满心欢喜吃着去找父亲,发现他悄悄离开家了;现在“我”长大了,偶尔回家都能看到桌子上摆着一些糖果,“剥开糖果塞进嘴巴,一股熟悉的顿时充斥着······”有了孩子的“我”更明白父亲这种默默的爱。慢慢品读,发现小小的糖果蕴藏着无限的父爱,平实的语言让行文更加真实细腻,进而也呈现了父亲这一伟大形象的精神内核。不可置疑,细节在整篇稿件中有“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的作用,可以增强画面感与可读性。
4 发散思维,彰显个性,让主题深入人心
4.1适当张扬个性,加强思辨能力
人物稿件講究个性描写,在宣传公司文化理念时,要慢慢培养员工的创造性思维,张扬个性。描写同一个人物时,不同的人写出来效果却大不相同,除去个人应用文字的功力之外,也和对人物的细致采访、生动描写等有关,这就需要讲究人物的个性描写技巧。
学会善于引导真实自我表达,摒弃矫揉造作;注重个体间的差异,加强思辨能力的培养;同时,关注生活、工作中的所见所闻,从中引得启发。比如,诉说青春的故事时,有的人以“青春无悔”、“奋斗追梦”为话题展开,记录青春故事;还有些人以热情似火的化身、美好激情的岁月、鲜亮清晰的回忆等来形容青春,在自我感悟过程中紧扣“青春”的特点,横纵向对比,引领个性思维走向深度,一篇关于青春故事的好文章“信手拈来”。
4.2培养创新意识,深化人物主题
由于个人成长环境、情感经历、学习及工作经验等多方面的制约,往往会对同一故事产生不一样的看法。好似“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稿件编辑创作因个体差异也会有不同解读。学会用鉴赏性眼光进行辨析,不墨守成规,大胆创新激发写作兴趣。
现阶段,人物类稿件需运用走基层、走原生态的写作手法,以积极的价值取向来还原人物最真实的工作状态、生活形态以及性格特征等。[6] 因此,在全面开展宣传工作时,引导管理部员工创新的同时还要对主题人物进行深度思考,捋清行文逻辑结构,转变思维模式,融入个人见解,培养从更多角度、更深层次、更广领域进行发散性思维创作。这样,在写作中既能契合人物主题又能巧妙融入更多自我思考与时代价值理念,可以有效锻炼逻辑思维表达能力,还可使稿件摆脱俗套,展现新意,深化主旨,从而引起读者共鸣,教化人心。
5 结语
综上所述,要写出吸引人、打动人、影响人、感染人的人物类稿件,首先要擦亮眼睛去发现、去探寻,了解目标人物的各方面信息;交谈中要学会换位思考、用心感悟,善于挖掘他们身上实实在在、接地气的亮点;写作时基于客观真实,注重把握细节,加以创新,凸显个性,精细打磨,深化人物主题。只有这样,人物形象才会更加富有亲和力与感召力,采写出的稿件才能激发读者去学习优秀人物身上积极向上、甘于奉献、勇于坚持等品质与精神。
参考文献
[1]郑祖伟.融媒体助力教育媒体转型升级.传媒论坛,2096-5079 (2019) 08-0044-02.
[2]胡明超.采写人物通讯的几点体会———以《共产党员》杂志有关稿件采写为例.DOI:10.16763/j.cnki.1007-4643.2016.10.031.
[3]刘丽萍 . 新闻报道中“同理心”的运用——以《井冈山报》新闻报道为例 [J].中国地市报人,2018,380(10):35-36.
[4]梁剑箫.党媒人物类新闻稿件编辑工作规范浅析.传播力研究.
[5]卢弈如.浅谈人物通讯的写作技巧.山西经济日报,2019 .11 .12 第 007 版.
[6]李鸶.浅谈人物通讯稿件的采写.新闻传播,2014.08.
(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第三工程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