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人文教育的渗透小议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ywzc21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现代的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师应试化的教育思想影响,导致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缺失。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渗透人文教育,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构建人文教育的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人文教育;必要性;对策
  语文学科是一门富有人文性的综合性学科,语文课程因其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而与人文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高中阶段作为学生人格逐渐成型的关键时期,人文教育的渗透,对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语文课程情感丰富,学生可以通过语文课程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语文课程蕴含着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语文课程是提高学生精神境界的载体。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当积极渗透人文教育,落实新课改“情感、教育和价值观”的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 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渗透的必要性
  (一) 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需要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普及素质教育,力求通过素质教育的实施,改变过去应试化的教育现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高中语文的教育,不仅仅体现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上,更多的是通过语文知识丰富的情感内涵、人文内涵,培养出富有人性的现代学子。人文教育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渗透,有助于教师在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内在气质、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让学生拥有更加健全的人格和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二) 是促进高中语文教育改革的需要
  教育改革是现代教育的目标和方向。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的教育应当摆脱过去只注重“工具性”而忽视“人文性”的教育现状,而应当通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同步发展,促近高中语文教育改革。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育中,应试化的语文教育现状普遍存在,尤其是在高考压力的影响下,以考试为唯一目标的教育模式,直接影响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情感内涵的丰富,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而人文教育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渗透,有利于改变这样的教育现状,促使教师将认知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整合起来,有效地促进语文教育改革。
  二、 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现状
  人文教育与高中语文教育的整合,可以说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人文教育是促进现代语文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然而,在当前的高中語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现状不容乐观。
  (一) 教师忽视人文教育
  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人文性”的双重功能,在语文教育中,唯有同时重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功能,方能促进语文学科的全面发展。然而,当下的语文教育,过度重视了学科的工具性而忽视了人文性功能,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被无限夸大,而人文性被不断削弱,最终使得语文的教育因缺乏人文性而色彩暗淡,学生无法得到文化熏陶,导致学生的思想文化品位低下,最终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 应试成为核心的教育思想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断改革创新应试化的教育体制,促进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实际的教学是:所谓的教育改革,不过是流于形式,应试依然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尤其是对于高中阶段的教育而言,高考指挥棒,决定了教师难以摆脱应试的束缚,并将持续性地进行应试教育,以期学生获得好的高考成绩。正是这样的教育思想影响,导致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缺失,影响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 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渗透的对策
  (一) 转变教师应试化的教育思想,积极渗透人文教育
  所谓:“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需要教师积极转变应试化的教育理念,充分认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并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积极渗透人文教育。首先,高中语文教师应当结合新课程改革“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目标,积极改变知识唯一的语文教育模式,通过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积极的态度和价值观;其次,高中语文教师应当不断创新教学手段,立足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营造人文教育的氛围,为实现良好的人文教育效果奠定基础。
  (二) 挖掘语文教材人文教育因素,渗透人文教育
  语文学科本就是一门富有人文性的综合性学科。在高中语文的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内容。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人文教育的内容,强化人文教育,丰富语文教育内涵,使高中语文的教育“有血有肉”。例如,在学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课中,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内涵,渗透生命教育,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让学生珍惜当下,放眼未来,能够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中对一些挫折和困难,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三) 整合信息技术手段,营造人文教育的环境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结合音频、视频、图片等教育资源,丰富高中语文教育的内容、形式,营造人文教育的环境,为取得好的人文教育效果奠定基础。例如,在《荷塘月色》一文的讲解中,为了渗透人文教育,实现良好的美育效果,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优势,将荷塘月色之美通过图片 音频的方式展现出来,即播放有关荷塘月色之美的图片,通过背景音乐,营造一种美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能够用审美的眼光看待身边美的事物,实现良好的审美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人文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有利于丰富语文教育的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高中语文教育改革。而在现代的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师应试化的教育思想影响,导致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缺失。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渗透人文教育,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构建人文教育的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字海.浅论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J].求知导刊,2014(9).
  [2]李晓玲.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J].俪人:教师,2015(12).
  作者简介:
  黄能啟,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市第十三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部分中职学校的招生质量不高,且部分中职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知识储备较少。因此,课堂提问时往往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甚至部分学生出现“怯场”问题,例如害怕、口吃等。从专业角度来说,“怯场”属于焦虑性障碍,如果这现象长期持续,则容易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本文主要讲述导致中职生在课堂提问时产生“怯场”的因素,并深入探究解决怯场的方案。  关键词:中职生;怯场;学习  一、 中职生课堂怯场的常见原因
摘 要:在整个中职院校的教学环节中,实驗实训是最重要一环。本文设计系统主要采用Asp.net和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界面友好,使用方便,操作人员使用舒适、流畅。前台的应用程序开发和后台数据库的创建与维护是本开发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实验实训;管理;数据库  一、 实验实训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一) 实验实训系统业务流程  1. 仓储管理员统计库存信息,对库存不足设备申请购买填写申请表,
摘 要: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对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本文在简要分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重要性的基础上,重点就如何更有效地开展阅读教学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阅读教学;教学模式  在我国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特别是在我国对语文教育越来越重视的新形势下,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引起广大初中语文教师的重视。在
摘 要:教育是一种启迪智慧的行为,无论是在个人的学习成长,还是未来发展中都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活动,尤其是在课程实施中,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最需要做些什么?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理应关注核心素养的要求,以核心素养為指导,在优化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课程体系的一部分,语文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既是难点也是重点,只有通过不断教学改革和创新,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使阅读教学上新台阶。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着眼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既分析了小學语文阅读教学对培养核心素养的作用,也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阅读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教学方法  对于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至关重要,特别是通过卓有成效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