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寓教于乐”是指通过教师形象、生动、幽默、诙谐的讲授以及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配合,师生共同营造一种自由快乐的氛围,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教育的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快乐是手段,兴趣是关键,接受是目的。它能够变枯燥无味为生动有趣,引起学生长时间有意注意,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实施和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要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成功地运用“寓教于乐”的方法,需要明确以下几个观念:
一、转变观念,是“寓教于乐”的前提条件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如果不随时代的变化、形势的发展而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观、教育观、师生观等,那就很难适应现代的教育教学环境。因此,只有抛弃那些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不合拍的陈腐观念,才能大胆地改革和创新,寻求新的时代背景下师生情感的最佳契合点,形成共识。例如: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中学生身体和心理特点的变化,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人生观和价值观已初步形成,如果我们还以过去的眼光和标准来衡量和看待现在的学生,势必会引起学生的误解和抵触情绪,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再也不该是学究气十足的“教书先生”,而应该是他们学识上的导师、做人上的表率、心理上的医生、生活中的朋友。所有这些变化要求我们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建立这一关系,则要求我们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切实把学生看成是平等的学习主体和合作者,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赢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而后“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会相应地对教师所教授的课程产生兴趣,为“寓教于乐”创造前提条件。因为人们的行动是受观念支配的,有了正确的观念做指导,教师和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及时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兴趣的培养是“寓教于乐”的核心内容
同一教学内容,用不同的方法教授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寓教于乐”可使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在同样多的时间内更好地掌握知识,更多地培养能力,更高地提高觉悟。其实质就是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而持久的兴趣,进而采取积极的学习态度,自觉地接受教育。正如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的那样,“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三、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寓教于乐”的基础
这种教育环境包括教学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通过环境的陶冶来进行教育教学是一种隐性的教学手段。为了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我们必须优化思想品德教育和教学的环境。只有在自由舒畅的环境中,师生才可能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进而促进乐教乐学。因此,教学中教师不应局限于讲台、黑板及教室,可以走入学生中间,也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接受生活的洗礼。
总之,“寓教于乐”以转变观念为前提,以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核心内容,以融洽的师生关系为重要保证,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为目的。“寓教于乐”不仅是我们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方法,而且应该成为今后教学改革的方向。
要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成功地运用“寓教于乐”的方法,需要明确以下几个观念:
一、转变观念,是“寓教于乐”的前提条件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如果不随时代的变化、形势的发展而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观、教育观、师生观等,那就很难适应现代的教育教学环境。因此,只有抛弃那些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不合拍的陈腐观念,才能大胆地改革和创新,寻求新的时代背景下师生情感的最佳契合点,形成共识。例如: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中学生身体和心理特点的变化,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人生观和价值观已初步形成,如果我们还以过去的眼光和标准来衡量和看待现在的学生,势必会引起学生的误解和抵触情绪,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再也不该是学究气十足的“教书先生”,而应该是他们学识上的导师、做人上的表率、心理上的医生、生活中的朋友。所有这些变化要求我们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建立这一关系,则要求我们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切实把学生看成是平等的学习主体和合作者,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赢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而后“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会相应地对教师所教授的课程产生兴趣,为“寓教于乐”创造前提条件。因为人们的行动是受观念支配的,有了正确的观念做指导,教师和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及时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兴趣的培养是“寓教于乐”的核心内容
同一教学内容,用不同的方法教授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寓教于乐”可使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在同样多的时间内更好地掌握知识,更多地培养能力,更高地提高觉悟。其实质就是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而持久的兴趣,进而采取积极的学习态度,自觉地接受教育。正如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的那样,“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三、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寓教于乐”的基础
这种教育环境包括教学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通过环境的陶冶来进行教育教学是一种隐性的教学手段。为了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我们必须优化思想品德教育和教学的环境。只有在自由舒畅的环境中,师生才可能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进而促进乐教乐学。因此,教学中教师不应局限于讲台、黑板及教室,可以走入学生中间,也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接受生活的洗礼。
总之,“寓教于乐”以转变观念为前提,以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核心内容,以融洽的师生关系为重要保证,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为目的。“寓教于乐”不仅是我们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方法,而且应该成为今后教学改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