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决定形式——以《“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为例

来源 :湖北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alista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中的课文。文章节选自《红楼梦》,选入课文时略有改动。笔者梳理近五年来公开发表的关于本文的教学案例,发现作者不约而同地将教学内容聚焦为"人物形象的品析",且品析过程趋于道德审判,即"王熙凤不是一个好人"。笔者对此有以下疑惑——一,通过一篇不足千字的文章品评一部皇皇巨著中的重要人物,合适吗?
其他文献
內容摘要:语感能力是语文素养的决定性因素。强化文言文教学评价,对于发展语感能力、培养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语感培养的文言文教学的评价范畴是,是考察学生感悟文言文语义的能力、感悟文言文语脉的能力、感悟文言文语韵的能力、感悟文言文语势的能力和感悟文言文语势的能力;其评价策略是通过熟读,考察感悟能力,通过研读,考察领悟能力,通过赏读,考察品悟能力,通过泛读,考察体悟能力,通过直觉思维,考察顿悟
不久前,中国青少年信息科学技术应用与创新邀请赛现场,大屏幕上,小猪亨亨逃出了车笼.……
期刊
多年来,荆门市竹园小学通过创建葫芦丝艺术教育、科普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三大办学特色,坚持走“全面发展、优质发展、特色发展”的办学道路,塑造了学校独特的文化品牌,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质,为学校赢得了良好声誉。  一、艺术教育先行,塑造校园文化品牌  2002年起,学校就将葫芦丝教学引入了课堂,开始打造葫芦丝艺术教育品牌。  学校根据小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特点,编写了校本教材《葫芦丝教程》,每个年级一
“语文主题学习”的最大特点就是课内海量阅读。那么,如何处理教材和丛书的关系,从而实现真正的大量阅读呢?以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9课《七颗钻石》以及“语文主题学习”《真情传递》中的两篇文章《爱,有时很简单》和《盲姑娘和她的妈妈》为例,笔者采取“1 X”的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形式,让学生借助一本书了解一个主题,借助一本书读很多篇文章。  一、文本解读  《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
合作是指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相互配合的联合行动。教室里将课桌摆成马蹄形、丁字形、波浪形,课堂上几个脑袋凑在一起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这就是小组合作吗?我认为真正的合作应该是在有尊严、受尊重的和谐氛围中,学生彼此心灵的交流,情感的碰撞,从而培养他们的责任和担当,体验互助的成功和幸福。  小组组建篇——“这是我们的组牌哟!”  “不好了,不好了,小雅和海林同学吵起来了,桌子都被掀翻
通过对近年来发生的重大地质灾害灾难的分析,探究了造成灾难的原因,即包括极端天气时放松警惕、工程建设选址不恰当、防灾预案执行不力、缺乏必要的防灾知识和危机意识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