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柴红梅的《二十世纪日本文学与大连》把日本文学与曾经的日本殖民地都市大连的关系,置于整个二十世纪日本文学的宏大框架之中加以考量,恰如其分地运用了政治地理学和都市空间理论,客观审视和深入探究地缘政治、空间生产、权利博弈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通过尘封已久的史料与文本的发现和挖掘,再现和还原了大连的日本文学创作的历史情境,管窥和透视了日本文学者在大连时的生活状况、文学活动与内心世界,揭示了长期被遗忘和被遮蔽的日本近现代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深入地挖掘、整理、研究和宏观把握了历经近百年的被尘封的大连日本文学,为全面把握和深入理解二十世纪日本文学开辟了一个新的空间。
关键词:空间发现 政治地理学 二十世纪日本文学 大连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回顾和总结二十世纪日本文学的百年历程意义重大,有许多值得重新思考和再次探讨的课题。二十世纪日本文学很重要的一面就是渗透着深刻的战争记忆和殖民体验。
日本评论家川村凑犀利地指出:“极端一点地说,在日本的近代文学中,不可能存在与‘战争’和‘殖民地’无缘的作品。‘战争’与‘殖民地’成为文学作品的主题、素材、舞台和背景。”[1]605二十世纪日本文学不仅有根据战场体验创作的纪实性和记录性的“战记文学”,也有大批“笔部队”作家根据战争体验或战地采访炮制的鼓吹军国主义的“战争文学”,以及战时和战后根据殖民地生活体验创作的“殖民地体验文学”、“返迁体验文学”,还包括很多作家创作的“纪行文学”,也包括战后众多战争体验者和曾经生活在殖民地的日本人创作的回忆录、再访记,以及与那段“战争和殖民”的历史相关的诗歌、戏剧、随笔等各类文学作品。除此之外,即便一直生活在日本本土、从未有过战场体验和殖民地体验的作家们,也不可能脱离近代以来近80年的日本侵略与殖民历史的大背景,他们的文学都会以各种不同的表现与战争和殖民关联。
而柴红梅的《二十世纪日本文学与大连》正是从城市化进程中的大连都市空间与二十世纪日本文学的密切关系入手,运用文化研究理论以及殖民主义批判理论,在战争与文学、都市文化与文学、殖民地空间与文学等诸多相互关联的语境中,再现和还原了大连的日本文学创作的历史情境,管窥和透视了日本文学者在大连时的生活状况、文学活动与内心世界,揭示了长期被遗忘和被遮蔽的日本近现代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深入地挖掘、整理、研究和宏观把握了历经近百年的被尘封的大连日本文学,为全面把握和深入理解二十世纪日本文学开辟了一个新的空间,从而促进和推动了中國的日本文学研究。
著名学者王向远教授这样评述这部专著:柴红梅的《二十世纪日本文学与大连》是“关于日本对华殖民侵略时期中日文学关系的一部重要著作”。“研究日本文学与中国都市之关系,可以从日本文学的中国都市题材中发掘其史学价值、发现其文化价值,弥补传统史料描写记载的不足,促使文学与史学的互溶互渗。同时,矫正一般文学史只记载和分析所谓‘名家名作’的偏颇与不足,将那些用纯文艺学的角度看可以忽略、而用文化学的眼光看却颇为重要的作品,纳入文学研究及文学史研究的视野,因而也有重要的文艺学与美学的价值。在这个意义上说,《二十世纪日本文学与大连》具有方法论意义。”[2]87全书从不同角度,通过尘封已久的史料与文本的发现与挖掘,全面揭示了二十世纪日本文学与大连的复杂关联,呈现了中日文学关系中的特殊的一面,产生了一个全新的知识领域。
柴红梅在《二十世纪日本文学与大连》中这样描述大连:“大连,是一个具有特殊历史背景和文化积淀的城市,她虽只有百年历史,但却饱经风霜,历尽沧桑,很多地方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岁月印记和精神遗存,在其本土文化之中浸透着外来殖民统治的历史与文化。一方面她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活生生的‘见证人’,是在帝国主义侵略和殖民统治下,开始走上近代化的道路并与东亚共同走过二十世纪百年史的都市;另一方面,它又是在沙俄、日本外来殖民统治和中外文化的交互撞击和融合中生成和兴盛起来的现代摩登都市。由于殖民统治者和殖民文化不同,也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和都市形成历史的差别,与同样遭受了外来殖民统治的上海、天津、青岛、香港和澳门以及东北的其它城市相比,大连这座城市被赋予了迥异于这些城市的特殊性。”[3]39
正是由于大连这座都市具有其他城市所没有的独特性,因此也凸显了其在研究日本近现代文学与中国都市关系时的历史与文化的价值所在,内在规定了考察日本作家文字所描述的言语都市和这座城市所孕育出的文学现象,以及对战后日本文学格局影响的重要性。正如专著中指出的那样:“二十世纪日本文学与大连的关系研究可以使我们揭开尘封在历史彼岸里无数的记忆,这种记忆并不是政治家、外交家陈述的外交辞令,而是隐藏在教科书和历史学家所阐述的公共认识背后沉睡着的个人体验记忆。脱离这些鲜活的,随着岁月的流逝将会渐渐地模糊、消失、被遗忘的亲历者‘个’的体验,历史将不会体现出一个真实的全貌,日本近代文学也将不会是一个完整的文学组成。”[4]39
柴红梅的《二十世纪日本文学与大连》把日本文学创作与曾经的日本殖民地都市大连的关系,置于整个二十世纪日本文学的宏大框架之中加以考量,穿越时光的隧道,深入解读了中国东北都市大连的文化空间中的二十世纪日本文学,挖掘出许多极为珍贵的史料,探究了那些能够反映日本近现代文学、抑或说具有二十世纪日本文学本质属性的问题,再现和还原了将近一个世纪前的殖民地都市空间中“摩登与落后”、“浮华与破落”、“富贵与贫贱”、“剥削与被剥削”、“幸福与痛苦”、“生存与死亡”等各种矛盾纠缠的真实面影,并深入细致地探究了以这样的矛盾对立的大连都市为舞台和背景创作的日本文学与都市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日本现代主义诗歌的发生、充满“国际野趣”的侦探小说、风格迥异的返迁体验文学、满含故乡与异乡悖论的战后大连“追忆文学”等等。
其次,这部专著紧紧围绕近代城市化进程中的都市大连与二十世纪日本文学的密切关系,不仅把日本文学置放于大的历史背景中,进行纵向的精神辨析与历史把握,而且将其纳入大连这座都市空间和声光电化世界之中,从众多方面,全景的笔触构建了一个言语的大连都市,展现了一个多维、立体的大连,挖掘出日本作家文学创作和大连记忆的情感基础与这座城市割舍不断的精神联系,揭示了日本作家的孕育与成长的风土根基。与此同时,还特别强调指出,在灯红酒绿、光怪陆离的现代摩登背后中国人的生活困境和悲惨命运,透视出繁华背后的压迫、剥削、死亡和痛苦,这无疑也是日本作家作品批判意识的来源。不仅如此,作者深入解析、扣问日本作家个人的情感体验和痛苦记忆与民族罪恶的历史反省纠缠在一起的精神苦痛和多重复杂心理表现,将其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历史和殖民统治紧密相连,使这一时空中产生的日本文学呈现出更加复杂、深刻与沉重的一面,这一充满“心灵辩证法”的挖掘,无疑深化了这一领域的研究。
关键词:空间发现 政治地理学 二十世纪日本文学 大连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回顾和总结二十世纪日本文学的百年历程意义重大,有许多值得重新思考和再次探讨的课题。二十世纪日本文学很重要的一面就是渗透着深刻的战争记忆和殖民体验。
日本评论家川村凑犀利地指出:“极端一点地说,在日本的近代文学中,不可能存在与‘战争’和‘殖民地’无缘的作品。‘战争’与‘殖民地’成为文学作品的主题、素材、舞台和背景。”[1]605二十世纪日本文学不仅有根据战场体验创作的纪实性和记录性的“战记文学”,也有大批“笔部队”作家根据战争体验或战地采访炮制的鼓吹军国主义的“战争文学”,以及战时和战后根据殖民地生活体验创作的“殖民地体验文学”、“返迁体验文学”,还包括很多作家创作的“纪行文学”,也包括战后众多战争体验者和曾经生活在殖民地的日本人创作的回忆录、再访记,以及与那段“战争和殖民”的历史相关的诗歌、戏剧、随笔等各类文学作品。除此之外,即便一直生活在日本本土、从未有过战场体验和殖民地体验的作家们,也不可能脱离近代以来近80年的日本侵略与殖民历史的大背景,他们的文学都会以各种不同的表现与战争和殖民关联。
而柴红梅的《二十世纪日本文学与大连》正是从城市化进程中的大连都市空间与二十世纪日本文学的密切关系入手,运用文化研究理论以及殖民主义批判理论,在战争与文学、都市文化与文学、殖民地空间与文学等诸多相互关联的语境中,再现和还原了大连的日本文学创作的历史情境,管窥和透视了日本文学者在大连时的生活状况、文学活动与内心世界,揭示了长期被遗忘和被遮蔽的日本近现代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深入地挖掘、整理、研究和宏观把握了历经近百年的被尘封的大连日本文学,为全面把握和深入理解二十世纪日本文学开辟了一个新的空间,从而促进和推动了中國的日本文学研究。
著名学者王向远教授这样评述这部专著:柴红梅的《二十世纪日本文学与大连》是“关于日本对华殖民侵略时期中日文学关系的一部重要著作”。“研究日本文学与中国都市之关系,可以从日本文学的中国都市题材中发掘其史学价值、发现其文化价值,弥补传统史料描写记载的不足,促使文学与史学的互溶互渗。同时,矫正一般文学史只记载和分析所谓‘名家名作’的偏颇与不足,将那些用纯文艺学的角度看可以忽略、而用文化学的眼光看却颇为重要的作品,纳入文学研究及文学史研究的视野,因而也有重要的文艺学与美学的价值。在这个意义上说,《二十世纪日本文学与大连》具有方法论意义。”[2]87全书从不同角度,通过尘封已久的史料与文本的发现与挖掘,全面揭示了二十世纪日本文学与大连的复杂关联,呈现了中日文学关系中的特殊的一面,产生了一个全新的知识领域。
柴红梅在《二十世纪日本文学与大连》中这样描述大连:“大连,是一个具有特殊历史背景和文化积淀的城市,她虽只有百年历史,但却饱经风霜,历尽沧桑,很多地方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岁月印记和精神遗存,在其本土文化之中浸透着外来殖民统治的历史与文化。一方面她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活生生的‘见证人’,是在帝国主义侵略和殖民统治下,开始走上近代化的道路并与东亚共同走过二十世纪百年史的都市;另一方面,它又是在沙俄、日本外来殖民统治和中外文化的交互撞击和融合中生成和兴盛起来的现代摩登都市。由于殖民统治者和殖民文化不同,也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和都市形成历史的差别,与同样遭受了外来殖民统治的上海、天津、青岛、香港和澳门以及东北的其它城市相比,大连这座城市被赋予了迥异于这些城市的特殊性。”[3]39
正是由于大连这座都市具有其他城市所没有的独特性,因此也凸显了其在研究日本近现代文学与中国都市关系时的历史与文化的价值所在,内在规定了考察日本作家文字所描述的言语都市和这座城市所孕育出的文学现象,以及对战后日本文学格局影响的重要性。正如专著中指出的那样:“二十世纪日本文学与大连的关系研究可以使我们揭开尘封在历史彼岸里无数的记忆,这种记忆并不是政治家、外交家陈述的外交辞令,而是隐藏在教科书和历史学家所阐述的公共认识背后沉睡着的个人体验记忆。脱离这些鲜活的,随着岁月的流逝将会渐渐地模糊、消失、被遗忘的亲历者‘个’的体验,历史将不会体现出一个真实的全貌,日本近代文学也将不会是一个完整的文学组成。”[4]39
柴红梅的《二十世纪日本文学与大连》把日本文学创作与曾经的日本殖民地都市大连的关系,置于整个二十世纪日本文学的宏大框架之中加以考量,穿越时光的隧道,深入解读了中国东北都市大连的文化空间中的二十世纪日本文学,挖掘出许多极为珍贵的史料,探究了那些能够反映日本近现代文学、抑或说具有二十世纪日本文学本质属性的问题,再现和还原了将近一个世纪前的殖民地都市空间中“摩登与落后”、“浮华与破落”、“富贵与贫贱”、“剥削与被剥削”、“幸福与痛苦”、“生存与死亡”等各种矛盾纠缠的真实面影,并深入细致地探究了以这样的矛盾对立的大连都市为舞台和背景创作的日本文学与都市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日本现代主义诗歌的发生、充满“国际野趣”的侦探小说、风格迥异的返迁体验文学、满含故乡与异乡悖论的战后大连“追忆文学”等等。
其次,这部专著紧紧围绕近代城市化进程中的都市大连与二十世纪日本文学的密切关系,不仅把日本文学置放于大的历史背景中,进行纵向的精神辨析与历史把握,而且将其纳入大连这座都市空间和声光电化世界之中,从众多方面,全景的笔触构建了一个言语的大连都市,展现了一个多维、立体的大连,挖掘出日本作家文学创作和大连记忆的情感基础与这座城市割舍不断的精神联系,揭示了日本作家的孕育与成长的风土根基。与此同时,还特别强调指出,在灯红酒绿、光怪陆离的现代摩登背后中国人的生活困境和悲惨命运,透视出繁华背后的压迫、剥削、死亡和痛苦,这无疑也是日本作家作品批判意识的来源。不仅如此,作者深入解析、扣问日本作家个人的情感体验和痛苦记忆与民族罪恶的历史反省纠缠在一起的精神苦痛和多重复杂心理表现,将其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历史和殖民统治紧密相连,使这一时空中产生的日本文学呈现出更加复杂、深刻与沉重的一面,这一充满“心灵辩证法”的挖掘,无疑深化了这一领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