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首先必须着眼于在保证数量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这支队伍的结构,形成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坚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队伍。同时也要不断完善对这支队伍的选拔、培养和考核机制,把真正有工作能力的人才选拔到队伍中来,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和考核,切实提高他们的能力和水平,使他们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专兼职结合
作者简介:张勇(1976-),男,湖北荆门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讲师,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近现代中国史。(湖南 长沙 410004)李拥军(1967-),男,湖南祁阳人,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部,讲师,历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湖南 长沙 410208)
一、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体系
1.加强专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融理论性与实践性于一体,在整个大学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建立一支高效精干的专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对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专职队伍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有长期从事这一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思想觉悟高、组织纪律性强,专业知识过硬。这支队伍应该包括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院两级党政领导、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共青团干部和年级辅导员、班主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的整体素质,将直接影响关系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此,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专职队伍必须按规定的编制配齐,要明确工作职责;精心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辅导员队伍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不断增强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对专职人员日常学习、生活真心关怀,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方面为其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让其在内心真正树立起对这项工作的崇高使命感,不断自觉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率;为专职队伍从事专业学术研究积极创造条件,使其能以专业的视角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尽快形成丰富多样、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工作理论体系,并使之科学化、专业化、系统化,充分利用相关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有效地对实际工作加以指导,切实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强兼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
一般而言,兼职工作队伍是指广大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他们在完成各自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应担负起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部分任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专业性、系统性很强的工作,贯穿于整个高等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离不开广大教师的共同参与。专职教师应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崇高的使命感,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自己所任教的课程,恰当利用多种方式和教学手段,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学校各部门的行政管理人员,虽然平时和学生接触相对较少较浅,但在学生眼中他们的言行举止也直接或间接代表着学校整体形象。因此,他们也应以身作则,在为学生提供服务时热情周到、细心关怀,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感染学生。
3.加强大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高校的学生干部主要包括党支部干事、团干部、学生会干部、班级干部以及社团干部等,这六个群体在高校学生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一般而言,学生干部都是在德、智、体、美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他们有着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和较好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一个优秀的学生干部就是一个榜样、一面旗帜,对周围的学生起着其他方式所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他们从学生中来,平常和周围的同学生活在一起,往往会成为普通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高校应定期举办学生干部培训班,加强对学生干部有效地培养和引导,利用这个群体自身的特有优势,协助辅导员、班主任有针对性地对广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4.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习惯等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网络也随之成为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相关管理部门应牢牢把握网络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用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并结合大学生心理特点,不断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信息化时代,要切实增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通过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在工作中增强大学生辨别网络错误信息的能力,争取占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二、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选拔、培养和考核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有其特定的本质和规律,必须有一批人专门研究和建设,并成为这一学科的专家。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项教育人、培养人的系统工程,必须有一批人去组织和实施,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必须重视对这支队伍的选拔、培养和考核,并逐步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和制度。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选拔
选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要考虑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又要着眼于未来,充分考虑优化整个教职工队伍,尤其要利于优化师资和干部队伍结构,满足于学校长远发展要求。首先,要严格考察标准,按照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以及队伍整体结构优化需要,对拟选人员进行综合考察。同时,要科学公正地制定严格的选拔机制,建立一个多方参与的选聘小组,采用灵活多样的各种形式广募良才,保证工作能力突出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2.加大培养力度,完善培养体系,形成一支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和工作任务,决定了他们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辅助知识。这些知识的获得,除了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自学和实际工作锻炼外,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和方法,就是要重视和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和提高。第一是加强中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岗前培训。高等学校里中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直接相关。而提高中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尤其要注重充分发挥老同志的传帮带作用。同时,学工处要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对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分批分期进行有计划的在岗培训,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对其进行教育,另外,还要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大众传媒学、社会学、管理学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坚定他们的政治立场,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增强他们的组织能力。第二是加强中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脱产培训。目前我国不少高校都开设有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部分学校拥有这一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因此应充分发挥这些高校的专业优势,使之成为中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长期培训基地,同时各类高校应制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脱产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划和计划,鼓励他们努力专心学习,争取在两至三年的时间里获得相应学位,建立起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学成后回校继续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便整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理论水平。第三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中积极营造学习和交流的氛围,使之成为一种长期的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就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国内外时事、党和国家重大政策等方面的内容,以学校或学院为单位,邀请该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做专题报告,会后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谈感想与体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相互交流经验心得,互相查找缺点与不足,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也应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协作,由学工处牵头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跨校互访,高校同行之间互派交流,上下交流,岗位互换。这种做法能极大地开阔他们的视野,展拓他们的工作思路,增强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工作水平,提升队伍的综合素质。
3.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管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和发展,人才在各个行业、领域内的流动明显加快,要想将真正具备良好素质的人才留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并使这支队伍不断扩大和提高,高校应采取必要的措施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管理。首先应制定切实可行的量化管理标准。当前某些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管理方法落后,还停留在计划经济年代的“大锅饭”模式,缺乏激励机制,很大程度上束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等学校应在充分考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工作强度、工作难度等前提下,综合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建立起较为科学而合理的量化指标考核体系和针对每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考核档案,定期或不定期地分别对他们在工作能力、工作愿望、工作效果等方面进行量化考评,然后严格根据评定结果适当拉开收入分配差距,对其中的优秀分子给予奖励,树立起标兵、模范,以此促进、激励其他工作者改进工作,提高工作的实效性。此外,还要建立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准入体制,严格把关,对于思想道德败坏、工作能力欠缺的不合格者应予以坚决的清退。其次,还要尽可能地对其他相关的管理配套措施进行完善。目前,高校中存在不少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稳定的因素,如工资收入与专业课教师有不小差距且有日渐拉大的趋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高校中往往地位低于一般专任教师,其工作成绩经常不被重视等。为此,高等学校应在诸如工资福利待遇、职称晋升、住房分配等方面的政策制定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给予适当照顾,通过提高待遇的方式肯定其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打消他们的顾虑,使他们真心实意地将自己奉献于思想政治教育这项伟大的事业。同时,这种做法还可以将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吸引到这支队伍中来,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人才荟萃,兴旺发达。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R].中发[2004]16号文件.
[2]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N].中国教育报,2008-10-8.
[3]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苏宇嵬)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专兼职结合
作者简介:张勇(1976-),男,湖北荆门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讲师,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近现代中国史。(湖南 长沙 410004)李拥军(1967-),男,湖南祁阳人,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部,讲师,历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湖南 长沙 410208)
一、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体系
1.加强专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融理论性与实践性于一体,在整个大学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建立一支高效精干的专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对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专职队伍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有长期从事这一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思想觉悟高、组织纪律性强,专业知识过硬。这支队伍应该包括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院两级党政领导、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共青团干部和年级辅导员、班主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的整体素质,将直接影响关系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此,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专职队伍必须按规定的编制配齐,要明确工作职责;精心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辅导员队伍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不断增强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对专职人员日常学习、生活真心关怀,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方面为其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让其在内心真正树立起对这项工作的崇高使命感,不断自觉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率;为专职队伍从事专业学术研究积极创造条件,使其能以专业的视角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尽快形成丰富多样、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工作理论体系,并使之科学化、专业化、系统化,充分利用相关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有效地对实际工作加以指导,切实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强兼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
一般而言,兼职工作队伍是指广大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他们在完成各自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应担负起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部分任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专业性、系统性很强的工作,贯穿于整个高等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离不开广大教师的共同参与。专职教师应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崇高的使命感,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自己所任教的课程,恰当利用多种方式和教学手段,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学校各部门的行政管理人员,虽然平时和学生接触相对较少较浅,但在学生眼中他们的言行举止也直接或间接代表着学校整体形象。因此,他们也应以身作则,在为学生提供服务时热情周到、细心关怀,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感染学生。
3.加强大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高校的学生干部主要包括党支部干事、团干部、学生会干部、班级干部以及社团干部等,这六个群体在高校学生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一般而言,学生干部都是在德、智、体、美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他们有着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和较好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一个优秀的学生干部就是一个榜样、一面旗帜,对周围的学生起着其他方式所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他们从学生中来,平常和周围的同学生活在一起,往往会成为普通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高校应定期举办学生干部培训班,加强对学生干部有效地培养和引导,利用这个群体自身的特有优势,协助辅导员、班主任有针对性地对广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4.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习惯等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网络也随之成为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相关管理部门应牢牢把握网络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用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并结合大学生心理特点,不断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信息化时代,要切实增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通过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在工作中增强大学生辨别网络错误信息的能力,争取占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二、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选拔、培养和考核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有其特定的本质和规律,必须有一批人专门研究和建设,并成为这一学科的专家。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项教育人、培养人的系统工程,必须有一批人去组织和实施,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必须重视对这支队伍的选拔、培养和考核,并逐步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和制度。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选拔
选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要考虑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又要着眼于未来,充分考虑优化整个教职工队伍,尤其要利于优化师资和干部队伍结构,满足于学校长远发展要求。首先,要严格考察标准,按照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以及队伍整体结构优化需要,对拟选人员进行综合考察。同时,要科学公正地制定严格的选拔机制,建立一个多方参与的选聘小组,采用灵活多样的各种形式广募良才,保证工作能力突出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2.加大培养力度,完善培养体系,形成一支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和工作任务,决定了他们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辅助知识。这些知识的获得,除了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自学和实际工作锻炼外,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和方法,就是要重视和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和提高。第一是加强中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岗前培训。高等学校里中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直接相关。而提高中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尤其要注重充分发挥老同志的传帮带作用。同时,学工处要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对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分批分期进行有计划的在岗培训,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对其进行教育,另外,还要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大众传媒学、社会学、管理学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坚定他们的政治立场,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增强他们的组织能力。第二是加强中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脱产培训。目前我国不少高校都开设有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部分学校拥有这一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因此应充分发挥这些高校的专业优势,使之成为中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长期培训基地,同时各类高校应制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脱产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划和计划,鼓励他们努力专心学习,争取在两至三年的时间里获得相应学位,建立起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学成后回校继续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便整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理论水平。第三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中积极营造学习和交流的氛围,使之成为一种长期的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就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国内外时事、党和国家重大政策等方面的内容,以学校或学院为单位,邀请该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做专题报告,会后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谈感想与体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相互交流经验心得,互相查找缺点与不足,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也应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协作,由学工处牵头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跨校互访,高校同行之间互派交流,上下交流,岗位互换。这种做法能极大地开阔他们的视野,展拓他们的工作思路,增强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工作水平,提升队伍的综合素质。
3.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管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和发展,人才在各个行业、领域内的流动明显加快,要想将真正具备良好素质的人才留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并使这支队伍不断扩大和提高,高校应采取必要的措施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管理。首先应制定切实可行的量化管理标准。当前某些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管理方法落后,还停留在计划经济年代的“大锅饭”模式,缺乏激励机制,很大程度上束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等学校应在充分考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工作强度、工作难度等前提下,综合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建立起较为科学而合理的量化指标考核体系和针对每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考核档案,定期或不定期地分别对他们在工作能力、工作愿望、工作效果等方面进行量化考评,然后严格根据评定结果适当拉开收入分配差距,对其中的优秀分子给予奖励,树立起标兵、模范,以此促进、激励其他工作者改进工作,提高工作的实效性。此外,还要建立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准入体制,严格把关,对于思想道德败坏、工作能力欠缺的不合格者应予以坚决的清退。其次,还要尽可能地对其他相关的管理配套措施进行完善。目前,高校中存在不少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稳定的因素,如工资收入与专业课教师有不小差距且有日渐拉大的趋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高校中往往地位低于一般专任教师,其工作成绩经常不被重视等。为此,高等学校应在诸如工资福利待遇、职称晋升、住房分配等方面的政策制定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给予适当照顾,通过提高待遇的方式肯定其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打消他们的顾虑,使他们真心实意地将自己奉献于思想政治教育这项伟大的事业。同时,这种做法还可以将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吸引到这支队伍中来,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人才荟萃,兴旺发达。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R].中发[2004]16号文件.
[2]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N].中国教育报,2008-10-8.
[3]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苏宇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