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对外汉语教学点“颜色”看看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因素是语言和语言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颜色”词属于极其活跃的词汇,在中西民族的生活中起着迥异但又重要的作用。把“颜色”作为一种文化因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研究有助于学习者对中西文化深入的理解以及教学者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颜色;文化因素;对外汉语教学
  
  作为记录文化的符号系统,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如果不了解它的语言,那就像在看无声电影,同样,学习一门语言,如果离开语言存在的文化背景,那就很难真正理解这门语言。对外汉语教学作为语言教学,教学中就不能忽视文化的作用。通过长期的研究和讨论,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内,人民已经达成了这样的共识:文化因素是语言和语言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对于学习者而言学习并理解目的语环境中的文化因素对其语言的学习有着推波助澜的功效。颜色作为一种文化因素,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它不仅具有物理属性。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人们无论是在视觉上还是情感上,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颜色做出反应,并赋予颜色以特定的含义。但由于文化的差异性,不同民族对颜色有着不同的体验和认知,从而形成了大量具有民族文化色彩的颜色文化差异。
  
  一、中西“颜色”文化差异的认知对比。
  
  在最初给颜色命名时,人们只能取像于具体可感的实物,如火红、金黄就是人类借物呈色的典型例子。随着人类认知的发展,人们开始“托义于色”,用颜色去映射、理解和表达其他认知的事物或概念。例如“红色政权”就是从颜色领域到政治领域映射而来。基于人类认知模型的相似性和共同的经验知识,人们能够共同理解、欣赏和使用大部分的文化因素,比如奥运五色环、国际红十字、交通红绿灯等。然而由于取像和映射方式的不同,以及在地理环境、思维方式、历史传统、社会习俗、语言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不同的民族、文化或社会阶层对各种颜色符号有着不同的感知,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文化色彩的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的人们对世界不同的感受、体验与认知,而这些认知又影响着现实世界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下面以红、黄、白三种颜色为例,对中西颜色文化差异的认知进行文化因素的对比。
  “赤”借“火”光,红色在中国取像自熊熊燃烧的大火,有温暖、光明的含义,其映射到社会生活方面就成了幸福、吉祥、喜庆的象征。人们称生意兴隆为“红红火火”,称仕途得意的人为“红人”。结婚、开业、逢年过节等重要时刻,人们会穿上红色的衣服,贴上红色的对联来表示喜庆。当红色映射到政治领域时,则有了正义和光荣的含义,如“红军”、“红色政权”等。革命战争中,“红旗”成了人们奋勇战斗、永不言败的精神动力。至此,“红色”已跳出语言的藩篱,进入了社会生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但红色在西方取像自鲜血的颜色,同时由于不同的意识形态,使得它在大部分西方人的观念里往往与死亡、流血、暴力、危险等有关,是人们不太喜欢的颜色。
  “黄”乃土地之色。在古代中国,拥有土地便拥有帝王之尊,加之中国历来对土地的崇拜,使黄色具有了权力、威严和崇高的象征。成了中华民族的代表颜色。皇袍、宫殿和图腾龙都一律采用金黄色。然而黄色的含义在西方却与崇高、威严和权力相距甚远,而寓意胆小和怯懦。比如某人胆小怕事,人们会说"He isyellow”。
  
  二、“颜色”在汉语学习过程中的教学方法。
  
  外语的学习不是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简单转换。而是涉及到民族文化心理的解读、表达与接受。英国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从跨文化交际和语言功能的角度提出的语义翻译法体现了直译和忠实翻译的长处,而他的交际翻译法则集中了归化和意译的优势。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借助翻译学的方法,将二者相结合是比较理想的教学手段。
  中西语言中的英汉语中存在着由于取像相同、映射相似而具有相同含义的颜色意义,如天蓝(sky—blue)和雪白(snow-white)等。由于两国人民对它们具有相同的体验与认知,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进行教学。而对于由于取像和映射不同而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的颜色意义,尤其是具有多重语义的颜色隐喻,要采取灵活变通的教学方式进行,促进颜色文化因素的跨文化理解与交流,增强人们对异域文化的认知。具体而言,可采取替换、注解和意译等教学方法。下面以“红色”为例来具体说明。
  当目的语中的颜色意义在源语中不存在,但译文中有其他的颜色意义表达相同的意义时,可采用替换的教学方法。比如霍克斯在翻译《红楼梦》中的“怡红公子”时,将“红”归化为西方人喜欢的“绿”,译为“Green Boy”。中国人将嫉妒比作“红眼病”,而英语国家则将其称为"green—eyed monster”。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翻译“得了红眼病”,可直接替换译为“to be green-eyed”。这种归化式翻译,兼顾了颜色内涵意义的传递和语言的形象性表达,可谓“一石二鸟”。
  有的颜色在目的语中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但在源语中却没有相似的联想意义。如果这个隐喻中的颜色意象对于学习者了解整个语篇或目的语文化起着关键性作用,可采取注解的教学方式。比如根据中国的民间习俗,生了小孩会向亲戚朋友送“红蛋”报喜,寓意吉祥。由于西方没有类似的习俗,读者会对“红蛋”(Red egg)产生好奇,同时由于红色在西方有贬义的联想,因此在教学时就要另外说明这一民俗特色就可以有助于学习者很好的理解目的语文化,还能增加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的兴趣。
  
  三、结语。
  
  颜色作为一种文化因素具有认知作用。各民族语言中的颜色含义既有共性,也存在差异,反映了各民族对外部世界不同的体验和认知。在跨文化教学中把“颜色”作为一种文化因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研究有助于中西文化深入的理解以及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异域文化的理解,增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传播。
  
  参考文献
  [1]林国立《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定性、定位与定量问题刍议》,《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1期。
  [2]李泉《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思考》,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42-45页。
  [3]李燕《汉语基本颜色词之认知研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64-67页。
  [4]刘佐艳《从认知角度看多义现象》外语研究,2002年。第21-25页。
  [5]肖海燕《英汉颜色词的隐喻文化认知对比与翻译》纺织教育,2009年,第60-61页。
其他文献
古人云,世易时移,变法宜矣;今人也日,变则通,通则久。课改,正是一种顺应时势顺应潮流的做法。课改,不仅仅改的是表层的方法,而且更重要的是把课教活,把学生教会,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只有把课教活了,学生才欢迎,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斗志,才能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激活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教活才能学活,活教才能活学。过去“一言堂”式的教学方法就像是紧箍咒把鲜活的学生套死了,把鲜活的知识套
[关键词]科学观点 归纳法 积累素材 理论联系实际 学科动态 巩固学法    古人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无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知识的传授,教给学生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对学生以后独立地获得知识和探索问题都是大有益处的。  现在教学论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引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
一、问题的提出    1、长期以来,课间体育活动仅限于学生做操,并且多年来同做一套广播体操,其内容单一、乏,形式机械、呆板,学生早巳厌倦,绝大数学生只是敷衍了事,应付形式而已,不仅体育锻炼的效益低下,而且还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改革传统的课间操活动形式势在必行。  2、大课间体育活动打破传统的课间操活动形式,开辟舞蹈、健美操、游戏、传统项目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全体学生在自编自练自创中得到全面发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重要性,有效教学因此成为现今研究课堂教学领域的热点问题。这就迫切要求改革体育课教学模式,从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出发,一线体育教师越发感到快乐体育课堂的构建与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分不开。体育课是学生体验性较强的学习活动过程,怎样能够有效的引导、激发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体育运动学练活动中,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平台,是每一个体
【摘要】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十分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教学管理一起构成了学校管理的核心。时代的发展给中专学生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首先反思了新形势下中专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专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新形势;中专学生;管理;创新    新时期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管理面临着很多突出问题,给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中专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者们在抱怨随之而来的这
【摘要】自语文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广大语文教师积极投身到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新的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但同时,在语文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较为普遍的问题:为了追求形式上的创新,对学习方法的研究超过了对语文本身特点的重视,造成语文主体内容的流失。课堂变得越来越热闹而空洞,笔者针对当前语文课堂存在的“低效、无效”现象做出了一些理性思考,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语文课堂;简约;有效
【摘 要】多元智能理论是以培养学生综合为主要目标的理论,本文结合多元智能理论的特点,对如何利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初中化学教学进行理论探讨和案例分析。本文认为多元智能理论,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和价值。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初中化学 教学    新课堂标准强调初中教学应该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让学生在体验与实践当中学会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懂得如何去用化学知识去认识身边的事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151-01  合作是孩子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呢?    一、为幼儿树立合作的榜样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
不论在哪一个学校或哪一个班,学困生都是客观存在的,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是班级管理中的难点之一。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教学中所谓“学困生”,除极少数受智力因素影响外,绝大多数是受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非智力因素影响。欲转化这些学困生,必须有针对性地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了解学困生献出爱心    通常了解一个学生,是看分数,看表现。其实,可爱不可爱是相对的,优秀不优秀也是相对的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动式参与、虚假性探究、忽视活动主体的主动性现象仍然时有发生。最近两年,我在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发现一些问题。  案例:  小学数学第六册《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教学片段。  师:60÷2=?大家讨论讨论。  生:等于30。  师:606÷2=?大家再讨论讨论。  生:等于303。  师:以上两道题目就是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大家会做吗?  生:会做。  师:下面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