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新课程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它要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结合知识、技能、过程和方法四个方面的内容,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中,按照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理念来执行。本文从高中生物教学出发,先分析了目前生物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然后提出了对高中生物教学的方式和创新方法,旨在为高中生物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方式;教学方法
中国分类号;G633.91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社会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直接影响着老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在新课程标准下,生物教师应该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专业性,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理论方面的学习,而且还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新课改的指导下,老师在生物教学中,应该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保障课堂教学的高效。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
生物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要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但是,就目前高中生物教学来看,很多老师往往忽视实践教学,大多是关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很少甚至没有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
(二)教学方式单一落后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还是存在很多“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整个课堂教学都是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则在下面听。老师没有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参与性较弱,而且课堂教学气氛沉闷,课堂效率低。
(三)学生科学素养的缺乏
新课程理念要求老师在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很多生物老师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一般比较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较少甚至没有培养学生养成较好的科学素养。
二、高中生物教学方式的建议
针对目前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老师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进一步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率。
(一)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
在生物教学中,老师在充分重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这就要求老师注重生物实验课程的教学。因此,老师在教学中注意遵循知识的规律性,注意先从感性材料入手,然后逐渐引导学生通过生物实验的操作,进一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加深知识的理解,这就需要学生完成认识——实践——再认识的飞跃。这里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最终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老师在讲解光合作用章节时,有的学生认为植物生长中需要的有机物是来自土壤,这是学生的认识,那么老师就可以进行实验,进行实验教学,做一个“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进行观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完成再认识,即真正理解植物生长中需要的有机物实际上来自有机物的光合作用。这样在教学中,就将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采取主动学习的态度进行学习。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生物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而言,老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探究式教学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老师在教学中可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老师还要在探究式教学中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同样是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中,老师要注意设计问题,激发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地思考,一般来讲,这个实验需要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另外,在实验中还需要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遮挡起来,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这里没有将叶子全部遮挡起来?然后让学生在实验中进行思考。
2、情境教学法
在教学中,老师还可以根据具体的内容采取情景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里就需要老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情景。比如在讲解“人體免疫调节”知识时,老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些伤口化脓、大面积烧伤等方面的图片,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情景中,让学生直观感受人体的免疫系统,然后进行思考,这样让学生加深这方面知识的理解。
3、多媒体教学法
在生物学科中,很多的知识比较抽象且逻辑性较强,学生在理解这方面的知识时比较困难,久而久之,学生可能就会产生厌学心理。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采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中丰富的图文信息和动画效果,将知识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教学效果。比如老师在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这一课时,学生在“主动运输”的理解上比较困难,在这个环节中,如果老师只是依靠理论讲解,学生还是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老师就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的优势,先展示一些相关的视频,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再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这方面的内容。另外,老师可以根据课本内容适当扩充一些相关的知识,从而进一步扩展学生的视野,同时它还具有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的作用。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因此,在具体的生物教学活动中,老师必须要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的时候养成科学的认识,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老师应该紧跟新课程理念,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重视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比如探究式教学、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最后还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岗楼.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3)
[2]王曜东.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教师,2013(10)
[3]周晓兰.创新教学模式搞好高中生物教学[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3(10)
[4]赵亚娜.浅谈高中生物创新教学方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4(7)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方式;教学方法
中国分类号;G633.91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社会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直接影响着老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在新课程标准下,生物教师应该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专业性,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理论方面的学习,而且还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新课改的指导下,老师在生物教学中,应该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保障课堂教学的高效。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
生物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要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但是,就目前高中生物教学来看,很多老师往往忽视实践教学,大多是关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很少甚至没有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
(二)教学方式单一落后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还是存在很多“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整个课堂教学都是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则在下面听。老师没有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参与性较弱,而且课堂教学气氛沉闷,课堂效率低。
(三)学生科学素养的缺乏
新课程理念要求老师在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很多生物老师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一般比较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较少甚至没有培养学生养成较好的科学素养。
二、高中生物教学方式的建议
针对目前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老师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进一步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率。
(一)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
在生物教学中,老师在充分重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这就要求老师注重生物实验课程的教学。因此,老师在教学中注意遵循知识的规律性,注意先从感性材料入手,然后逐渐引导学生通过生物实验的操作,进一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加深知识的理解,这就需要学生完成认识——实践——再认识的飞跃。这里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最终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老师在讲解光合作用章节时,有的学生认为植物生长中需要的有机物是来自土壤,这是学生的认识,那么老师就可以进行实验,进行实验教学,做一个“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进行观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完成再认识,即真正理解植物生长中需要的有机物实际上来自有机物的光合作用。这样在教学中,就将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采取主动学习的态度进行学习。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生物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而言,老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探究式教学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老师在教学中可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老师还要在探究式教学中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同样是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中,老师要注意设计问题,激发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地思考,一般来讲,这个实验需要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另外,在实验中还需要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遮挡起来,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这里没有将叶子全部遮挡起来?然后让学生在实验中进行思考。
2、情境教学法
在教学中,老师还可以根据具体的内容采取情景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里就需要老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情景。比如在讲解“人體免疫调节”知识时,老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些伤口化脓、大面积烧伤等方面的图片,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情景中,让学生直观感受人体的免疫系统,然后进行思考,这样让学生加深这方面知识的理解。
3、多媒体教学法
在生物学科中,很多的知识比较抽象且逻辑性较强,学生在理解这方面的知识时比较困难,久而久之,学生可能就会产生厌学心理。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采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中丰富的图文信息和动画效果,将知识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教学效果。比如老师在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这一课时,学生在“主动运输”的理解上比较困难,在这个环节中,如果老师只是依靠理论讲解,学生还是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老师就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的优势,先展示一些相关的视频,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再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这方面的内容。另外,老师可以根据课本内容适当扩充一些相关的知识,从而进一步扩展学生的视野,同时它还具有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的作用。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因此,在具体的生物教学活动中,老师必须要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的时候养成科学的认识,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老师应该紧跟新课程理念,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重视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比如探究式教学、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最后还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岗楼.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3)
[2]王曜东.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教师,2013(10)
[3]周晓兰.创新教学模式搞好高中生物教学[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3(10)
[4]赵亚娜.浅谈高中生物创新教学方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