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非凡专家建言放大消博会溢出效应

来源 :中国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551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消博会)的举办,无论是对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还是对外贸结构的优化,抑或会展业的跨越式发展等,都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与会嘉宾和专家学者纷纷建言海南要放大此次盛会的溢出效应,让其成为海南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共襄盛举充满期待
  “消博会不仅是海南的盛事,也是国家的盛事,同时为全球战胜新冠肺炎疫情再添信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说。消博会的举办,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标志性成就,给人们提供了交流思想、讨论问题的平台。同时,消博会也是促进优质消费品和服务“引进来”“走出去”的新平台,期待消博会持续办下去,并且一届比一届好,成为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的新名片。
  “把消博会打造成国际窗口、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表示,“我们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那么扩大消费肯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海南正在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消博会对此意义非凡。
  在商务部消费司司长朱小良看来,消博会联通国内国际市场,汇聚国内外优质消费品资源和全球买家卖家,不仅有利于优化国内市场结构布局、改善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畅通国内大循环,而且有利于推动全球消费资源和要素生产流动、高效共享,实现内需和外需、出口和进口协调发展,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教授顾清扬说:“消博会的举办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提振了人们对战胜新冠肺炎疫情和恢复正常生活的信心,也展现出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心。”他认为,海南自贸港是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平台,消博会可以成为海南对外开放的新品牌和交流窗口。海南应利用好这一新平台,促进海南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大发展,将海南打造成国际旅游消费中心。还要把消博会品牌延伸出去,进一步促进会展经济的发展。同时,通过消博会可以把全世界的优质消费品引入中国内地,同时把中国内地的优质产品介绍给世界。因此,消博会可以在中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扮演交汇点和通道平台作用,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将全世界优质资源引进中国,也让中国为全球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涂刚鹏表示,消博会传递出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的信息,彰显了中国致力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决心和信心,以及推动全球发展的合作共赢之道。
  丝路研究院(海口)首席专家、院长张湧指出,消博会的举办,充分体现了世界变局中的中国担当,让大家进一步认识到举办首届消博会就是要通过全球名品、消费精品、终端产品、未来“样品”等集中展示,推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的互通融合,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的相辅相成,对贸易便利化、零关税清单、海南制造原产地规则等制度创新开展多维度的压力测试,进而实现我国高新技术的突破、现代服务业的进步、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
  他认为,消博会将有助于我国实现从“买全球、卖全球”到“全球买、全球卖”的转变,是我国从生产大国、制造大国、出口大国向消费大国、供应链管理大国,特别是全球资源配置大国转变的重要标志。海南要提升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前提是风险可控条件下尽可能实现“经济自由”,而海南只有真正实现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才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最高、成本最低、多方共赢。
  建言献策谋划未来
  如何进一步办好消博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张磊楠表示,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消博会基于“最高水平开放政策”,通过“一个全球消费精品交易平台”,实现了“三个有利于”,进而能够“共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消博会是在“经济全球化潮流不可逆转”的论断基础上,“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的又一创举,为受疫情冲击的全球经济复苏提供了新的动力。
  张磊楠认为,办好消博会关键要做好两件事,一是打造全球精品展示交易平台,二是用活海南自贸港开放政策。一方面,“全球消费精品”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然需求,也是我国企业在全球竞争的舞台上致力打造精品化国际品牌的必然要求,为我国企业通过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在全球化价值链中的地位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依托海南自贸港的最高水平开放政策,消博会可以最大力度地将全球极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吸引到这个全球展示交易平台上来,造福国内国外企业和消费者,同时也为中国企业在自由贸易的制度环境下展开充分竞争提供了一块试验田。借助消博会这个平台,海南自由贸易港全面深化改革和试验最高水平开放政策的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让提升海南自贸港国际影响力多了一个重要抓手,有助于中国深化双边、多边、区域合作,促进生产要素自由便利流动。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指出,中国消费潜力的释放与市场的开放,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大利好。自贸港政策加上消博会,海南未来或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免税商品基地之一。
  受多重利好影响,海南离岛免税市场销售持续火热,引得境外消费持续回流。数据显示,去年海南离岛免税店销售额超300亿元,今年第一季度离岛免税收入超过150亿元。迟福林说:“这就要求海南不仅要有高水平的制度性开放,还应加快建立免税消费的服务体系。”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称,今后贸易投资的机遇在服务贸易、数字贸易以及绿色贸易方面,这些都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点。
  在此基础上,海南如何发挥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满足新生代高质量的消费需求?张燕生认为,海南要成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市场开放需要走在全国前列,制度规则、管理、标准的现代化要和国际高标准规则相衔接,推动“互联网+服务”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的快速增长。同时,還要引进全球英才,打造“世界大脑”。
  “在新发展格局下,海南还可以深耕西部陆海新通道、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美欧第三方合作,以此来培育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张燕生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表示,海南自贸港作为中国对标国际标准的试验田,需要积累一些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发展的改革开放新经验。海南要突出国内国际双循环连接点的定位,做整体消费的“全能冠军”。
  专家们普遍认为,本届消博会聚焦“高、新、优、特”消费精品,既为各国家和地区消费精品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展示、交易机会,也为中国商品销往世界各地创造了商机,期待下届会更好。
其他文献
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饮茶是中国人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古代交通不便,中国南方和北部边疆靠茶马古道形成了紧密的贸易连接。中国和欧洲经济文化往来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输出的主要就是中国的丝绸、瓷器还有茶叶。  还未实现品牌化的战略突破  中国是全球茶产量、茶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一年产茶量高达261万吨,是第二名印度的2倍,也是唯一一个可以生产六大茶类的国家。中国是茶的故乡和茶文化的发源地,但是在国内外都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央视《朗读者》节目上,作家梁晓声说:“人要读书。读书可以让人长精神,可以让人营造自己的精神家园。”主持人董卿由此感慨道:“是的,人要有精神。有了物质,这叫生存;有了精神,这才是生活。”诚哉斯言!  人活着,是需要物质与精神合一的。有了物质,人才能生存。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餐不吃饿得慌。”物质乃是人类生存的坚实基础,但人活着没有一点精神,那也是不行的。伟人
1935年抗日战争爆发,学生的抗日情绪高涨,各地都有集会游行的学生队伍,清华学子也不例外。这引起了当政者的恐慌,有一天,一队士兵闯入清华园,叫嚣着要对清华园进行大清查。为此清华学子很不满意,在清查过程中与士兵发生冲撞,有几个学生竟然把士兵给缴械了,掀翻了运输车辆还扣留了带头团长。  结果,当晚有一师军人荷枪实弹,带着大刀队再次闖入清华园,扬言要抓捕几个闹事学生。为了保护学生的抗日激情,梅贻琦连夜把
王国维是首位融入全球悲剧话语的中国学者,其美学视角主要源于19世纪德国的唯意志论。虽然在细节阐述。上稍有出入,但他对悲剧的价值、功用、文类特征等重大问题的看法与叔本华基本一致。首先,王国维遵循叔本华的悲剧成因三分法,把艺术评论的焦点转向道德上普普通通的人群。其次,他反对“诗的正义”,认为这有悖于众生皆苦的人生真谛。再次,他把苦中有乐的特殊审美体验纳入“壮美”范畴,对应于叔本华提出的“崇高”概念。最后,王国维和叔本华把人间苦难都归咎于盲目扩张、永不满足的生存意志,这一审关立场虽然不分青红皂白,但在客观上仍然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1934年春,面对第五次反围剿时财政困难,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启耀等干部带头不要公家伙食费,“自带干粮去办公”。在江西省兴国县一带,有一首山歌唱道:“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穿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  当时条件艰苦,环境异常复杂,如果不是有一大批像刘启耀这样把规矩看得比命还重的干部,群众工作很难做下去。在刘启耀看来,定了规矩,就得执行,就得干部带头执行
直言需仗义  是仪在孙权手下任职时,典校郎吕壹诬告原江夏太守刁嘉诽谤国家大政,孙权便将刁嘉关进监狱。审问那天,孙权问在场的大臣们:“你们曾听到過刁嘉的诽谤之言吗?”大臣们害怕吕壹的权势,便违心地说:“我们听到过!”孙权刚要点头,是仪却大声说道:“我从来没有听到刁嘉诽谤朝廷的话!”吕壹气得拿眼睛直瞪他。孙权见是仪提出不同意见,就让手下重新审查。  于是,吕壹便利用手中的权力追查是仪,想逼他就范,审问
《当你老了》问世以来,在进入世界文学的流通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从龙萨法语诗、叶芝英语诗到中文译诗的跨语言转换,再到赵照中文歌曲以及多语种翻唱歌曲的跨艺术转换。学界多关注叶芝对龙萨的改写以及叶芝诗作的中文译介。本文聚焦叶芝诗作在中国文化流通语境中的跨艺术转换和主题嬗变,重点分析从爱尔兰诗人叶芝到中国歌手赵照之间的“艺格符换”现象,分析其发生原因及意义生成,探讨此个案对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的意义,为新媒体时代的文艺创作与传播提供借鉴。
不忘初心的努力,叫信念  崔琦出生在农村,10岁前一直放羊,直到10岁后才有機会上小学。或许应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体肤”这句话的作用,崔琦进入学校后,就刻苦读书。后来,他到香港培正中学读书,并考上美国伊利诺伊州奥古斯塔纳学院,正式开启了他的科研之路。  不平凡人自有不平凡之处。在美国的高科技实验室,从事最前沿领域研究的他,因为不会用计算机,在科研过程中,所有的仪器设计、图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