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震过程中重力位、重力、重力梯度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 :地震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jack_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要介绍了为探索和解释地震前后重力变化的各种孕震模式 ,推导了由孕震引起的密度变化和位移与地面重力位、重力、重力梯度之间的变化关系。摸拟计算了孕震位移和密度变化引起的重力位、重力、重力梯度变化的空间分布并分析了重力位、重力、重力梯度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此同时 ,采用广义司托克斯云积分和有限差分方法对云南丽江 7.0级地震前重力位、重力、重力水平梯度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 ,强震前重力位、重力、重力梯度有其自身的变化特征 ,这对预测强震有实际意义。
其他文献
Blade算法的产生是根据地震点的分布寻找地震断层,其优势在于能从较稀疏的点分布中找出线型条带模式,但不足的是完全不考虑地震的震级属性。针对Blade算法的几个不足之处逐步改进,提出了震级加权四指标Blade算法。算法主要的改进体现在:①引入以震级为变量的权重函数,体现了高震级地震的控制作用,通过模拟与实例比较了三种权重函数的效果;②改进原方法中所挑出的Blade中心必须有地震点,引入四指标评价体
对1971年后中国大陆发生的5级以上地震进行了时空成组特征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997~2001年我国大陆5级以上地震时空成组数所占比例较高;在空间分布上,1997年后我国大陆105°以西地区5级以上地震的时空成组性较好。以上研究结果有助对于我国西部5级以上地震的中短期预测。
摘 要:培养学生在探索、研究、创新的实践训练过程中,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在《砌体结构》课程的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采用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砌体结构教学改革任务驱动法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5(a)-0172-01  在当前我国不断深化教育改
本文以重庆图书馆馆藏的抗战文献资源为例,论述了研究与利用抗战文献的重要作用,介绍了重庆图书馆通过多渠道征集、整理抗战文献并加以系统研究所取得的成效以及利用现状,阐
详细阐述了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中心技术系统的组成部分与地震数据流程.计算机网络系统和地震数据硬件系统是整个台网中心技术系统的基础;地震数据接收与自动定位系统、人机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