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ther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中职和高职教育脱节、重复、断层,职业院校学生升学和成才渠道不畅等问题,为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要求,加强中高职衔接,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不断完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现状及研究意义分析,探讨改进方法,为构建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中高职一体化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 键 词]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1-0196-02
  教育部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规定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职教体系是我国职教发展的目标之一,政策还规定我国要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这使中高职衔接有了更大的可能性。我国由于文化等原因,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重视学制的衔接,如“3+2”五年一贯制、“3+2”或“3+3”模式。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实现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材等内涵式衔接应该成为我国中高职衔接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加强中高职衔接,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是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现实需求,也是变终结性中职教育为阶段性教育,拉动中等职教发展的改革必然。
  一、宁夏中高职衔接的模式现状分析
  (一)中高职衔接现状分析
  在中高职教育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中,境外中高
  职衔接主要模式:(1)德国采取中职学生升入高职,经过专业补习或一定时间的从业经验等才能获得高职入学资格的模式;(2)美国采取教学大纲与内容的衔接模式;(3)新加坡采取的是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相互兼顾、相互协调模式;(4)以台湾为代表的学制一体化衔接模式。这些模式体现出内涵式衔接,反映出高职教育的一些规律和发展方向,值得我们借鉴。
  目前,宁夏中高职衔接的主要模式有:(1)“3+2”或“3+3”模式分段式衔接模式。指对完成三年中职学习的中专毕业生,通过参加特殊的统一招生考试,进入对口高职院校学习二至三年,使中职毕业生获得进一步深造的机会。这种中高职衔接的模式,由于招收的是专业对口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便于培养高质量的高级技术人才。因而使中职与高职相互衔接起来;(2)五年一贯制模式,职业院校招收初中毕业生举办5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目前宁夏高职院校主要采用“3+2”五年一贯制模式招收的是初中毕业生,这些学生参加统一的初中升高中考試,这种模式的实施主要分前三年是中职教育,后两年是高职教育的分段形式组织教学。基础比较统一,质量较高。这种招生制度为五年制的质量保证提供了前提。使招生数量呈现上升的势头。我校物流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电气自动化、会计电算化等7个专业实施五年一贯制模式。
  (二)宁夏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
  中高职教育作为两个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有机整体。但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因素,我区中高职衔接主要是学制上的衔接,原因是部分职业院校实施中高职衔接是为了吸引更多的生源,没有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据调查分析,我区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1)目的不明确。部分院校实施中高职衔接是为了吸引更多的生源,合作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2)缺乏人才培养方案上的衔接。宁夏对口升学模式由于之前缺乏中高职人才培养上的沟通,教学计划相似,没有统一的培养目标,缺乏中高职贯通的课程体系与教材,存在着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训环节重复等,使教学资源大量浪费;(3)成本增加。由于中职物流中职升入高职的学生数量有限,基础薄弱,对中职来源的学生和高考考入的学生分班教学,会增加办学成本。影响了人才培养的效果。必须以学生实际出发,调整课程设置,有效加强中高职学生的养成和技能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成为一个现实问题。
  二、中高职衔接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中高职衔接对宁夏职业教育发展有特殊意义,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教育规划纲要明确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作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这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实现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实施中高职衔接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教育部关于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中指出,加快建立终身教育理念,建设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变终结性中职教育为阶段性教育,拉动中职教育发展的必然。
  (一)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近年来,由于高职教育开展自主招生和单招,高职生源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有高中阶段在校生、中专与职高毕业的学生、初中毕业生。为使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必须以学生实际出发,调整课程设置,有效加强学生的养成和技能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由于中职毕业生、普通高中毕业生文化基础、专业实践技能、学生心智发展的差异很大,要同时对这几种生源授课,还要培养实践能力、提高职业素养是十分困难的。职业素质的培养不是课程能完成的,需要在职业活动中养成,而职业素质的养成是需要时间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对学生的心智要求也是很高的,心智不成熟会影响到复杂技能的掌握。为此,需要制订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课程体系和内容的衔接、职业养成和技能、学生心智的衔接。我们应当清楚有些技能,特别是高技能是以经验积累才能获得。我们都知道一定的经验积累是技能升成技巧的前提,熟练掌握技能也是形成技术能力的基础。中高职衔接有利于学生从熟手向能手提升。中高职衔接有利于技术人才的培养,这正是产业发展需要的。
  (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在全区高等职业院校实施中高职贯通教育是全面贯彻国家和我区有关文件精神,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鼓励中职毕业生继续学习,完善中职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探索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对拓宽中职生的学习通道,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对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对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标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现阶段提出了用高等职业教育带动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已经不适应新时期产业发展的要求,所以,教育部提出用高等职业教育带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实现中高职协调发展的要求。另外,中职教育内部衔接脱节,导致中职教育成为“终结教育”。据调查表明,近年来,我国平均每年中职生升入高职仅占10.4%。相比之下,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的比例超过了60%。同样,上海以课程衔接和考试制度改革为突破,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构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养成以及培养模式和学制贯通的“立交桥”,打通技能型人才成长发展的渠道。过去我校中职升入高职的学生不到15%,现在改变招生形式,使中职、高职教育有机衔接,拓宽了中职生成长通道。使每年50%多的中职生进入高职深造。目前就物流管理、市场营销专业中职升高职学生占到全班总人数的比例达70%多,提高了就业质量,解决了中职生就业薪酬低等问题。
  三、构建实现中高职衔接的有效模式
  (一)构建基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我校不断探索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改革招生制度,形成“3+2”五年一贯制、“3+2”或“3+3”衔接模式。实现传统的机制衔接模式,使每年50%的中职生进高职深造。如我校物流管理专业从2005年就开始“3+2”五年一贯制,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3年,以岗位操作技能培养为主;在高职院校学习1年,以岗位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在物流企业顶岗实习1年,培养物流管理综合职业能力。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高职物流管理管理专业发展储备生源,保证中职生能够顺利进入高职,接受高等教育,提高学历层次。但还没有实现内涵的衔接,通过对课程体系不连贯、培养目标不对接、招生制度有制约等问题分析,笔者认为内涵的衔接仅仅依靠中高职学校
  是不现实的,有关行政部门应该提供政策性保障机制,高职学校要结合专业发展规划,根据行业企业发展,探索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以“中高职衔接培养方案”为主攻目标,形成一套目标接轨、课程统筹等衔接方法,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
  以致用”为原则,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使中高职能够有效连接,拓宽中职生成长通道的有效路径。
  (二)开发基于知识提升、能力递进、内容衔接的课程体系
  构建能力递进式课程体系,中职阶段以培养学生掌握专业
  (物流管理)一般规律和基本技能为主,高职阶段以培养学生物流职业技术和基本管理能力为主。中高职院校共同按照“知识—单项技能训练—创业岗位技能训练—职业能力训练”的能力递进
  过程安排教学活动,实现学生能力逐步提升。
  目前,我校通过校校联合、校企合作,共同培育中高职衔接专业人才,中高职教育衔接已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构建完善的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项目,以物流管理专业为典型案例,在实践中探索中高职衔接“3+2”“3+3”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衔接等,促进现代教育体系的建设,有利于促进专业的招生和教学改革,推动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满足本地区高技能的人才需求。
  总之,宁夏中高职衔接应以招生制度为突破口,以培养目标为前提,以课程衔接为核心,实現职业能力上的互相衔接,系统地解决培养目标、升学考试、课程设置、教材与方法等问题。为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促进培养目标和课程衔接,共同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整合实训、师资等教育教学资源,以高职院校带动中职学校建设与发展。同时对学院其他专业中高职衔接的建设发挥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带动中职教师的科研与教改工作,提高人才培养效率,为宁夏现代服务业提供高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雪梅.我国中职与高职衔接研究述评[J].职业技术教育,2011(7).
  [2]夏琰,李京泽.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1(22).
  [3]穆炜炜.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专业衔接问题研究[J].办公自动化杂志,2012(12).
  [4]韩永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33).
  编辑 冯永霞
其他文献
2006年8月,国家广电总局和国家工商总局对减肥、丰胸、增高、药品、医疗器械五类电视购物节目实行“禁播”,人们普遍认为这是大快人心之举.
期刊
@@
目的研究失血性休克时全身氧供给(DO2)与氧消耗(VO2)关系的变化.方法按4ml/kg、每隔0.5小时分次从静脉放血,观察大鼠休克过程中DO2、VO2、氧摄取率(ExtO2)等变化.结果失血2.0
期刊
@@
SARS在我国部分地区爆发和流行以来,对我国养殖业和饲料工业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为客观评价SARS对饲料工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应对政策措施,我局(办)于5月初委托中国饲料工业协
《考试说明》(2014年)对本考点的要求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并能准确使用。在考试实践中,成语是重点考查对象,当然也有考查一般词语的,主要采用选择题型,也有在综合修改题型中涉及。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这份报告详实地列举了我国10年来所取得的成果,平铺直叙,毫不夸饰,厚重而大气,客观而准确,读来令人叹服。  B.今天表彰大
吉林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处于产业升级和优化的关键时期.为实现其产业成功转型,实现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吉林省统筹推进具有吉林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
目的为探讨急性感染疾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一氧化氮比色分析方法对126例感染疾病患者及36例正常人血清NO水平进行测定.结果感染组较正常组显著升
在现阶段,课程教育改革使得教师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高中教学中,英语阅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但是,很多学生在面对英语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提不起兴趣,往往存在手足无措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听到低年级学生抱怨说“数学没有语文好学,我不喜欢数学,数学课让我好烦哦!”学生从低年级就对数学课产生了厌学感。作为一位数学老师,当听到学生说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