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也要思考如何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如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进新的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以期更好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數学教学;问题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6—0107—01
引言
数学这门科目与其他科目有着本质的不同,这就决定了数学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不同,数学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数学知识,还要教会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并帮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和科学学习的习惯和意识。要想做到这些,数学教师就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在引导他们学习的过程中,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导向型的数学教学方法能够很好的完成这项目标,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初中阶段,数学教师运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起到相互促进的功效。如果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想接近,就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讨论与学习之中,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在学生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问题导学法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将其合理有效的运用在教学中。教师在上课之前一定要事先做好备课工作,认真研读教材,选择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和具体需要,并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融入到教师所设置的问题情境中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研究、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以及解决问题之后的成就感。这种教学方式除可以用在新课之中,还能够用在复习以及讲解习题的课程中,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体系,使复杂的知识体系变得清晰、简洁。
2.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创设问题情境。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应该告诉学生下节课要讲的是什么,让学生提前预习,以免上课任务量大,学生不可避免会有听不懂的地方,如果学生在课后认真预习,不仅会提高课上听课的效率,还能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此外,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所提的问题要与教学大纲及教学目标相符,如果超出这个界限就会太难,不易于学生掌握知识,还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就失去了提问的意义,因此,教师要把握好这个尺度。第二,教师所提的问题要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思维价值。第四,所提的内容要具体准确,不能有模凌两可的情况。第五,提问的方式要灵活多变,不拘泥于一种提问方式。比如,教师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可以有效的利用步行时间与路程的关系,创造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2.2引导学生进行思索和研讨。在问题导学法实施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索和研讨是最关键的一步,要想实施好这一步,就要满足以下内容。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详细阅读题目,确保学生对问题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其次,教师要点出问题与所学知识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来掌握所学知识。同时,问题设置的难度和重点要以教科书为基准,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能力。教师要注意的是,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掌握能力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不能以一种难度来衡量所有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使所有水平的学生都有机会讨论和回答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促进全班学生的共同进步。最后,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之后,要让学生自行完成求解过程,在执行这几个步骤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分析探讨问题,提取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引导他们总结量变关系,最终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模型。
2.3拓展和互动。在做完以上步骤之后,教师应该布置一些课后习题以巩固刚学过的知识,并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最好选择书后习题,因为这部分习题既有代表性,又简单基础,适合所有学生,能够使学生得到有效的锻炼。比如,在讲解完新知识之后,教师将书后习题布置给学生,并要求他们独立完成,学生完成之后由教师统一批改,针对学生普遍不会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这样,通过学生的反馈能够使教师重新定位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找到更适合学生需要的教学方式。
2.4采取前后呼应的方法进行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法。问题导学法的实施导致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按照实际的问题来进行提问,这种方式会增加教师在教学中的难度,但是却可以促使学生积极的思考问题,真正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在学习两数之和和两数之差的积知识时,教师可以采用教材之中的例题:有一块长方形菜地,目前要将菜地的长缩短3米,宽伸长4米,那么这时它的面积是多少呢?这是一个与生活相关的实例,教师通过这个例子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要想求出改变后的菜地的面积,就要算出改变后的长和宽,这时就能够引出两数之和与两数之差的乘法的计算,最后将计算出的公式带到实际问题之中,让学生充分理解这样的计算方式。另一种是以教学方法为前提的问题设计,这种方式的目的性更强,可以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而且问题相对比较简单,但是,运用这种方式只能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不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的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最好采取前者,让学生灵活的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结语
问题导学法相比于传统教学法有许多优势,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而且在学生讨论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最关键的是能够使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科学合理的运用这种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數学教学;问题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6—0107—01
引言
数学这门科目与其他科目有着本质的不同,这就决定了数学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不同,数学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数学知识,还要教会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并帮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和科学学习的习惯和意识。要想做到这些,数学教师就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在引导他们学习的过程中,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导向型的数学教学方法能够很好的完成这项目标,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初中阶段,数学教师运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起到相互促进的功效。如果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想接近,就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讨论与学习之中,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在学生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问题导学法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将其合理有效的运用在教学中。教师在上课之前一定要事先做好备课工作,认真研读教材,选择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和具体需要,并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融入到教师所设置的问题情境中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研究、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以及解决问题之后的成就感。这种教学方式除可以用在新课之中,还能够用在复习以及讲解习题的课程中,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体系,使复杂的知识体系变得清晰、简洁。
2.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创设问题情境。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应该告诉学生下节课要讲的是什么,让学生提前预习,以免上课任务量大,学生不可避免会有听不懂的地方,如果学生在课后认真预习,不仅会提高课上听课的效率,还能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此外,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所提的问题要与教学大纲及教学目标相符,如果超出这个界限就会太难,不易于学生掌握知识,还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就失去了提问的意义,因此,教师要把握好这个尺度。第二,教师所提的问题要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思维价值。第四,所提的内容要具体准确,不能有模凌两可的情况。第五,提问的方式要灵活多变,不拘泥于一种提问方式。比如,教师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可以有效的利用步行时间与路程的关系,创造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2.2引导学生进行思索和研讨。在问题导学法实施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索和研讨是最关键的一步,要想实施好这一步,就要满足以下内容。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详细阅读题目,确保学生对问题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其次,教师要点出问题与所学知识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来掌握所学知识。同时,问题设置的难度和重点要以教科书为基准,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能力。教师要注意的是,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掌握能力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不能以一种难度来衡量所有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使所有水平的学生都有机会讨论和回答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促进全班学生的共同进步。最后,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之后,要让学生自行完成求解过程,在执行这几个步骤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分析探讨问题,提取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引导他们总结量变关系,最终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模型。
2.3拓展和互动。在做完以上步骤之后,教师应该布置一些课后习题以巩固刚学过的知识,并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最好选择书后习题,因为这部分习题既有代表性,又简单基础,适合所有学生,能够使学生得到有效的锻炼。比如,在讲解完新知识之后,教师将书后习题布置给学生,并要求他们独立完成,学生完成之后由教师统一批改,针对学生普遍不会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这样,通过学生的反馈能够使教师重新定位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找到更适合学生需要的教学方式。
2.4采取前后呼应的方法进行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法。问题导学法的实施导致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按照实际的问题来进行提问,这种方式会增加教师在教学中的难度,但是却可以促使学生积极的思考问题,真正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在学习两数之和和两数之差的积知识时,教师可以采用教材之中的例题:有一块长方形菜地,目前要将菜地的长缩短3米,宽伸长4米,那么这时它的面积是多少呢?这是一个与生活相关的实例,教师通过这个例子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要想求出改变后的菜地的面积,就要算出改变后的长和宽,这时就能够引出两数之和与两数之差的乘法的计算,最后将计算出的公式带到实际问题之中,让学生充分理解这样的计算方式。另一种是以教学方法为前提的问题设计,这种方式的目的性更强,可以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而且问题相对比较简单,但是,运用这种方式只能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不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的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最好采取前者,让学生灵活的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结语
问题导学法相比于传统教学法有许多优势,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而且在学生讨论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最关键的是能够使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科学合理的运用这种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