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施《新课程标准》后,我市全面启动高中体育“选项教学”,部分教师认为多次选项后组内学生体育基础差距较大,难以组织教学,笔者列举了多种组织教学的方法,同质、异质分组、小组(小群体,小集团)学习等组织形式供教师教学选择,只要教师制定课时计划时根据课时目标和所确定的教学内容选择合理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从而完成体育与健康的课程目标。
关键词:体育教学;组织形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07-029-01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已成为课程实施方案的重要环节。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差异性,尊重学生对体育学习的选择化,努力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学习环境,这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每一位体育教师在实施新课时,不仅要了解和掌握“选项教学”的基本理念和实施办法,而且要求体育教师要根据课程目标和课时目标及所选教学内容合理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以便更好的完成课程目标。
一、体育“选项教学”分班后,不同阶段的选项造成项目组内水平参差不齐
1.按《课程标准》精神,学生在高中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有多次选择学习运动项目的机会。可能会有部分学生由于对某项运动情有独钟而始终选择同一项目,而部分学生可能会不止一次地改变他们的选择,这样就会带来问题,先选择这个项目学习的学生和后选择这个项目学习的学生可能会混合在一起,这必然造成同一教学组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给教师组织教学带来困难。
2.此问题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早就存在了,由于学生的运动基础的差异。学生在运动技能水平方面也同样不同程度的存在差异。而在学生自愿选择运动项目和多次选择,混合编班的情况下,这种问题更为突出,如何合理科学的组织教学,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值得我们体育教学工作者思考和研究。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1.方法之一:同质分组。
同质分组是体育教学中运用较多的一种形式,即按照学生的体能或运动技能水平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学习,这种分组形式也叫分层次教学。在我省第四届教学能手赛课中,就有这个案例,老师在学生学习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动作技术时,课堂上有多种练习形式:(1)原地徒手练习;(2)两人相距2~3米跳起对投;(3)篮下跳起投篮;(4)距篮4~5米跳起投篮;(5)三分线处跳投。这样使得所有学生均有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内容和练习方法,也使所有学生感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确保了所有学生均有所得。体育教学工作只有而且必须考虑学生的学力水平,才能真正作到因材施教,只有作到因材施教,才能保证全体学生的发展。学力是指以知识、技能为核心而形成的种种能力,其基本要素包括兴趣、爱好、态度的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等,由于学生的学力水平不尽相同,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为学生拟定个性化的目标,实施个性化的教学。在教学整体目标之下,调整教学目标,并赋予教学目标一定的自由度,这样能确保处于不同学力水平的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为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2.方法之二:异质分组。
异质分组是以运动技术水平,体能水平差异,作为分组依据。有目的的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在同一组,从而缩小各小组之间的差距,以利于开展游戏。如在进行接力跑游戏前,教师将跑得较快和较慢的学生合理的分配到各小组,以便各小组整体实力均衡。其特点是各小组学习水平较为平均,利于在各小组之间开展各种丰富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活动兴趣。
3.方法之三:小组、小群体、小集团学习。
(1)合作型分组:合作分组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有的是教师有意识的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也有的是学生自由组合,旨在发挥小组各成员的优点。达到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勉励,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为目标。例如在高中技巧动作直腿后滚翻,头手倒立等动作的教学中,教师示范,讲解者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几个小组,让他们在练习中通过保护和帮助以及相互探讨动作要领,来提高和完成动作,最后比较各组掌握动作的人数和质量,从而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2)帮教型分组:指体育教师有目的的把体育学习,体能和运动技能等较弱的学生合理搭配。例如在武术,健美操教学中,先会做的学生可以辅导不会的学生,男女同学也可以互相辅导,这种同伴辅导分组教学形式比教师一人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教学效果好,也是主体学习的一种体现,采用这种分组时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互帮互学的氛围,对帮助者和被帮助者提出一定的帮教要求,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友伴型分组:指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同学间的友情选择与自己关系较密切的同学在一起进行练习而形成的学习小组。尽可能将这些学生分在一小组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体验体育学习的乐趣。例如一个不会打乒乓球的学生,处在打乒乓球的友伴群体中,其同伴以好的态度,热情的鼓励,带他(她)一起打球,并给予指导,这样他(她)会很放松的与友伴一起活动,技术水平不断进步,学习兴趣也会不断提高。
教师应根据本体育教学的目标和所选的教学内容合理的选择组织教学的方法,以便于激发学生学习和练习的兴趣,从而更好的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完成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
关键词:体育教学;组织形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07-029-01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已成为课程实施方案的重要环节。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差异性,尊重学生对体育学习的选择化,努力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学习环境,这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每一位体育教师在实施新课时,不仅要了解和掌握“选项教学”的基本理念和实施办法,而且要求体育教师要根据课程目标和课时目标及所选教学内容合理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以便更好的完成课程目标。
一、体育“选项教学”分班后,不同阶段的选项造成项目组内水平参差不齐
1.按《课程标准》精神,学生在高中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有多次选择学习运动项目的机会。可能会有部分学生由于对某项运动情有独钟而始终选择同一项目,而部分学生可能会不止一次地改变他们的选择,这样就会带来问题,先选择这个项目学习的学生和后选择这个项目学习的学生可能会混合在一起,这必然造成同一教学组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给教师组织教学带来困难。
2.此问题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早就存在了,由于学生的运动基础的差异。学生在运动技能水平方面也同样不同程度的存在差异。而在学生自愿选择运动项目和多次选择,混合编班的情况下,这种问题更为突出,如何合理科学的组织教学,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值得我们体育教学工作者思考和研究。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1.方法之一:同质分组。
同质分组是体育教学中运用较多的一种形式,即按照学生的体能或运动技能水平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学习,这种分组形式也叫分层次教学。在我省第四届教学能手赛课中,就有这个案例,老师在学生学习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动作技术时,课堂上有多种练习形式:(1)原地徒手练习;(2)两人相距2~3米跳起对投;(3)篮下跳起投篮;(4)距篮4~5米跳起投篮;(5)三分线处跳投。这样使得所有学生均有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内容和练习方法,也使所有学生感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确保了所有学生均有所得。体育教学工作只有而且必须考虑学生的学力水平,才能真正作到因材施教,只有作到因材施教,才能保证全体学生的发展。学力是指以知识、技能为核心而形成的种种能力,其基本要素包括兴趣、爱好、态度的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等,由于学生的学力水平不尽相同,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为学生拟定个性化的目标,实施个性化的教学。在教学整体目标之下,调整教学目标,并赋予教学目标一定的自由度,这样能确保处于不同学力水平的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为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2.方法之二:异质分组。
异质分组是以运动技术水平,体能水平差异,作为分组依据。有目的的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在同一组,从而缩小各小组之间的差距,以利于开展游戏。如在进行接力跑游戏前,教师将跑得较快和较慢的学生合理的分配到各小组,以便各小组整体实力均衡。其特点是各小组学习水平较为平均,利于在各小组之间开展各种丰富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活动兴趣。
3.方法之三:小组、小群体、小集团学习。
(1)合作型分组:合作分组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有的是教师有意识的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也有的是学生自由组合,旨在发挥小组各成员的优点。达到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勉励,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为目标。例如在高中技巧动作直腿后滚翻,头手倒立等动作的教学中,教师示范,讲解者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几个小组,让他们在练习中通过保护和帮助以及相互探讨动作要领,来提高和完成动作,最后比较各组掌握动作的人数和质量,从而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2)帮教型分组:指体育教师有目的的把体育学习,体能和运动技能等较弱的学生合理搭配。例如在武术,健美操教学中,先会做的学生可以辅导不会的学生,男女同学也可以互相辅导,这种同伴辅导分组教学形式比教师一人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教学效果好,也是主体学习的一种体现,采用这种分组时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互帮互学的氛围,对帮助者和被帮助者提出一定的帮教要求,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友伴型分组:指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同学间的友情选择与自己关系较密切的同学在一起进行练习而形成的学习小组。尽可能将这些学生分在一小组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体验体育学习的乐趣。例如一个不会打乒乓球的学生,处在打乒乓球的友伴群体中,其同伴以好的态度,热情的鼓励,带他(她)一起打球,并给予指导,这样他(她)会很放松的与友伴一起活动,技术水平不断进步,学习兴趣也会不断提高。
教师应根据本体育教学的目标和所选的教学内容合理的选择组织教学的方法,以便于激发学生学习和练习的兴趣,从而更好的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完成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