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行合作开发《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物流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Man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校企行合作开发理念,在行业协会协调下,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教学与多家相关企业对应岗位工作内容相对接,将多家合作企业的相关案例和典型工作任务加以提炼以形成课程教学内容,并由校企行三方共同考核教学成果,以此探索校企行深度合作开发课程的思路与实践,不断完善和提高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适应现代物流企业相关岗位的人才需求。
  [关键词]校企行合作;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52X(2016)1 1—0166—04
  1前言
  校企行合作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创新,指学校、企业和行业协会在功能和资源优势方面的协同和集成化,以市场为导向,行业协会和企业为主体,高校为依托的战略性、长期性和紧密性的创新体系,实现合作多方的共赢。随着现代物流业的迅速发展,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及要求越来越理性与实际,如何通过校企行合作进行物流人才的培养,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对接,为企业输送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技能型应用人才,是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重大问题。
  多年来,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定位和教学模式改革上,始终坚持“依托行业、服务特区、培养技能型物流人才”理念,依托厦门市物流协会平台,紧盯行业发展趋势,在专业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实现了“产业引领、校企联盟、项目带动、订单培养”的校、企、行三方共赢的合作培养模式。课程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如何基于校企行合作,开发作为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的《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使之体现校企行三方合作的优势,尤为重要。
  2校企行合作课程开发的意义
  课程是有组织有序的教育行为,是完成预定的教育目标及确定教育内容的基础,因此课程是学校教育使学生能够定向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无论什么样的教学理论及教学观念,都必须借助课程这座桥梁才能最终实现。校企行项目着重突出了企业、行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客观上强调校企行产学研的结合。
  仓储配送在物流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切物流活动得以顺利执行的关键点。《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课程综合性及实践性很强,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物流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核心课程,也是培养仓储配送人才的必修技能课程。课程与《供应链管理》、《运输实务》、《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采购管理》等几门课程构成了很多院校物流管理人才必备的专业技能框架。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仓储经营与商务管理能力、仓库作业管理能力、配送中心作业管理能力,与此同时也着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研究《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课程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而校企行合作开发课程为此提供了可行性,既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增加就业,又满足了企业的用人要求和需求。
  3校企行合作课程开发的模式
  校企行合作开发《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课程的模式主要采用“岗位+技能+项目”模块集群式。在当地物流协会的协调组织下,展开当地物流企业的调研,总结仓储与配送管理的具体工作岗位主要有:仓储规划员、货物入库登记检验员、在库商品加工维护员、货物出库管理员、库存管理员、配送作业员,以及仓储配送经理等。对这些岗位所需的知识及技能进行总结,归纳为九个知识模块和九个实训技能模块组成,课程的教学顺序按照各模块在物流环节中的先后次序组织,具体如图1所示。
  4校企行合作课程开发实践
  4.1课程设置和岗位要求无缝对接
  物流行业协会长期以来以服务和协调为工作重点,积极推动产业技术进步,促进校企行深度合作,通过制定发布行业发展规划、指导行业技术创新、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以重大科技活动为平台等促进联盟发展。通过行业协会牵头,专业带头人带队调研本地及周边物流企业如厦门中外运物流公司、京东商城、苏宁电器、顺丰速递等企业仓储及配送的岗位能力要求,让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工作过程。根据企业岗位要求和国内外权威资格等级证书课程设计内容组织教学,实现课程内容与企业最新技术发展一致、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一致、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相互融通。
  4.2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开发课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需要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而職业能力体现出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立开放式课程开发模式,让市场走进校园,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由行业和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对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进行把关,参照行业和企业标准,行业专家、企业骨干、专业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讨论,共同参与制定和设计典型项目工作任务,把职业需要的技能、岗位知识、素质等有机地整合到一起,在培养职业能力的同时培养职业素养。由于课程设置来源于市场需求,课程内容来源于职业岗位需求,所以课程实施以任务来驱动,使学生既掌握做事的能力,又学会做人的本领。
  4.3校企互动教学团队
  以往学校的双师型教师是专任教师通过考取职业资格证或下企业锻炼实践实现,现采用教学团队教学,专人专职,教学团队中校内教师主要负责校内理论课的教学,校外教师主要是企业、行业技术人员,他们有一线的企业实践经验,主要负责校内和校外课程实训教学。做到专兼职教师融合,取长补短;同时双方教师相互合作与交流,做到教学相长,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
  4.4校企行共建共享资源平台,创新开放式教学模式
  通过学校、企业、行业三方合作开发课程资源,利用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契机,基于网络信息平台,建设了集课程学习模块、课程实训软硬件模块、动画视频模块、职业资格培训模块于一体的校企行合作共享教学资源平台。通过该课程平台,校内学生进行课内外学习,校外企业及行业人员通过开放的账户进行理论及技能培训学习。基于该平台,学生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通过联动方式服务社会,实现校企行三赢。物流管理教学团队还摸索出一套系统的基于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一“5S教学法”,通过课程教学实用性的提高,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同时页提高了企业、行业与专业合作的积极性,有效推动了校企行长期合作。   4.5评价体系校企行三方共建共管
  学习的目的不纯粹是为了通过考试,而是希望通过课程的讲授,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综合素质+一技之长”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因此课程的总体评价由学校、企业、行业三方共同设计,共同管理,评价内容包括师资队伍、教学改革与特色,兼顾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职业素养、技能考核方面,形成了全方位、全程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5校企行合作课程实施“五步法”教学实践
  校企行三方在课程内容开发和授课实践中摸索出一套“五步法”教学,该方法主要包括任务引导、模拟实施、知识分享、解决方案和任务总结五个步骤,旨在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由传统的被动式学习变为主动式学习,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来发现问题、寻求知识、设计解决方案,并通过分享活动达到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的目的,同时提高了学生演讲与展示的能力和制作幻灯片的技能,也提高了他们团队合作和语言沟通能力。
  5.1任务引导
  整门课程设计了一个大的任务系统,任务的相关数据和内容主要来源于企业实际案例,通过案例收集、整理和知识点提取,形成教学目的明确的任务系统,由教师在课堂上发布。任务系统包括仓储配送规划、货物入库作业、货物在库作业、订單处理、拣货作业、配送加工作业、送货和退货作业、仓储配送经营等八个子任务,以及一个综合任务和一个模拟竞赛任务。在发布任务的时候,配有任务相关的作业流程和岗位角色信息。
  5.2模拟实施
  在任务下达后,学生在仓储与配送的3D仿真实训软件中,根据任务的相关要求进行模拟操作,他们分团队进行操作,各自扮演自己的角色,在模拟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们不得不从教材、网络、教师等渠道去获取相关知识以解决相关问题。在完成模拟操作之后,学生对仓储与配送的相关流程便有了感性认识并产生兴趣。
  5.3知识分享
  学生在模拟实施以后对仓储与配送的相关业务流程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产生了兴趣,因此他们会更加主动地去查阅相关资料,自主学习更多的知识。如“订单处理”任务中涉及到订单合并的问题,到底要如何合并订单以生成效率更高的拣货单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此时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各种尝试,就能摸索出在特定订单背景下如何合并订单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路,此时,让他们分组上讲台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订单处理经验,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从而取得共识,互相启发,促进更优方案的诞生。同时,这也锻炼了学生个人展示的能力。
  5.4解决方案
  教师根据仓储与配送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一套适合于校内教学的竞赛项目—“物流储配方案设计与实施”,项目提供了入库的商品清单、历史周转数据、储配设备清单、设备租赁价格、客户订单情况、客户基本信息等。学生分团队设计优化操作方案,再按此方案执行,以操作的成本考核任务完成情况。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合理的操作方案,还要根据设计的方案去执行相应的操作。这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实践教学项目,考验的不只是知识和技能,还有学生的职业精神。
  5.5任务总结
  竞赛任务完成之后,每个学生团队都会有各自的经验和教训,此时让他们按团队总结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解决方法,每个团队推选一名代表上讲台辅以制作的幻灯片进行经验分享,团队其他人则作相应的补充;然后,由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之后,学生改善方案以后进行第二次团队比赛;最后,比赛完成之后,学生结合前后两次比赛过程和结果进行对比,以进行总结、交流、提高。
  在方案设计、操作实施和任务总结的各环节,邀请企业和行业相关专家与教师一起打分评定,依此作为学生课堂成绩的过程性考核内容之一。
  6结语
  校企行合作人才培养是解决当前经济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企业急需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校企行合作开发课程,师生企业员工共同参与,多方互利共赢,受企业欢迎,让学校得益,社会效益明显,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其他文献
1试验目的 验证不同用量的5%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对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的防治效果及对作物生长的安全性,为登记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众所周知,微波光谱被广泛应用于在线检测混合颗粒组成、生物医学测量和湿度检测等非食品行业。肉制品具有较高的水分含量,其产品水分含量也就处于较高的范围内,如生鲜肉的水分活度一般高于0.99,干制肉制品的水分活度介于0.92~0.80。水分含量对影响食品货架期的微生物、酶活性和化学活性具有重要意义。挪威科学家认为若是微波光谱能够分析火腿干腌过程中的水分含量,则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有效控制水分含量是控制产
提出一种新型的光分组交换(OPS)节点结构,即OFBFWC(Optical packet switch with Feedback Buffer and Fixed Wavelength Converter)交换结构,它使用固定波长变换器和反馈式的光缓存
对被贴上了“镉米”标签的湖南大米赶尽杀绝,并未能彻底消除广东人舌尖上的恐慌,因为“镉大米”重重迷雾尚未解开,“镉蔬菜”的传闻又得到了广东省农业厅相关官员的证实。  这条消息怎能不令人忧心忡忡?广东历经数十年的工业繁荣过后,砷、镉、铜、汞等制造业用重金属的扩散已经成为了一个地区性的问题,根据近年来对广东省内东莞、从化、番禺等9个蔬菜种植中心区域的大田蔬菜检测结果,蔬菜重金属超标率高达10%至20%,
对医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在多媒体技术日益成熟普及的当前条件下,探讨了多媒体技术在医学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前景,提出一些具体应用的实现方法.认为,伴随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摘要]针对“公司+农户”型供应链中农户的公平关切特征,运用博弈理论构建了农户与公司间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农户与农户间的Cournot博弈模型,以供应链成员都为公平中性时的供应链均衡策略为参照,对比研究农户的双向公平关切对供应链均衡策略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的横向、纵向以及双向公平关切均会使公司提高收购价格;农户的横向公平关切有利于农户提高投资努力水平,但纵向公平关切行为却使农户降低
[摘要]研究了基于供应链视角的企业诚信影响因素及其管控策略问题。基于企业诚信的特征及其潜在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供应链视角下企业诚信影响因素的交互预设模型;研究了影响因素的内涵,并设计了因素的测量变量和问卷题项;通过预调研方法对问卷题项进行了筛选,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和Cronbach’s Alpha系数法进行了问卷的效度和信度分析;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预设模型进行了验证和检验,进而提出基于供应链视角的
目的:观察木瓜粉对缺血性脑梗塞患者总抗氧化能力(TOC)的影响.方法:以60名年龄在50~70岁的缺血性脑梗塞初发病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病例组服用木瓜粉,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