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我的朋友叫秦可卿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2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刻画得最成功的人物之一,曾有评语说,《红楼梦》中如果没有凤姐,其文学魅力就减少了一半,更有“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之评,足见王熙凤在读者中的地位。她像一条夺目的金链子,耀眼地贯穿《红楼梦》始终,其杀伐决断、弄权贪婪、八面玲珑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那么,像王熙凤这样心中时刻装着谋略和算计的人,会有真正的朋友吗?或者说,她有付出真心的友谊吗?细细读来,答案是肯定的。这得先从她的眼泪说起。
  王熙凤的眼泪与普通人的眼泪不同,那是堪比戏骨级别、教科书般的演技派之泪,几乎每次都肩负着精明狡黠、审时度势、斡旋计谋等种种使命。
  比如,王熙凤初见林黛玉那一幕,就展现了她绝妙的哭戏:从朗朗大笑到瞬间忧伤,再到拭泪,再到收住眼泪转为笑容……转换游刃有余,且这泪水完全是雷声大雨点小,其节奏随着贾母的脸色神情而变换自如,简直精彩绝伦。
  后来贾琏出轨尤二姐那次,王熙凤找到宁国府兴师问罪,又一次将哭的演技发挥到了极致,那些情节读来简直如临其境,且有几分莫名的喜感。王熙凤滚到尤氏怀里,哭天喊地,大放悲声……说了又哭,哭了又骂,哭完祖宗哭爹妈,又要寻思撞头又是满口粗话……衣服上全是眼泪鼻涕。这份浑然天成的撒泼哭闹,让人又一次见识了她眼泪的威力。
  而王熙凤生日那天,因为贾琏在家厮混,她更是把哭戏发挥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先是声色俱厉,后来看到贾琏提剑,便一路哭着往贾母处跑,然后画风突变,从一个声震山林的母老虎瞬间变成了柔弱待宰的小白兔,这份演技真让人折服不已……
  但奇妙的是,这些演技王熙凤唯独没有在一个人面前施展过,那就是秦可卿。为什么会这样呢?
  看看王熙凤身边的人,贾母、王夫人是她使出全部心思来讨好逢迎的,邢夫人、薛姨妈之类是维持表面的客气和尊重,宝玉、黛玉及一帮子姐妹是玩闹可以,却难以交心,其余丫鬟仆从自不必说。
  独有秦可卿与她的关系,被人视作厚密。这个人就是她身边的平儿。那次,因为要赠送秦可卿的弟弟秦钟一些礼物,王熙凤又在宁府,又没有交代送什么礼物好,平儿想着凤姐素与秦氏厚密,立马自作主张选了一份厚重的礼物给秦钟。王熙凤看了平儿的安排,甚是高兴。大家也就知道,平儿的猜测果然不错。
  那么,王熙凤不在秦可卿面前表演的答案就不言自明了。哪个人会在自己交心的朋友面前进行虚伪的表演呢?
  再看,王熙凤来到宁府,听尤氏说秦可卿病重时,她的反应是:眼圈红了一圈又一圈,半天说不出话来。虽寥寥几个字,却力重千钧,完全可以看出她是真的难过。
  最真的情谊莫过于此,她那些眼泪方面的演技在秦可卿面前神奇地消失了,让人忍不住慨叹:戏骨级别的凤辣子竟也有真实的眼泪。
  接下来,大家都在院子里热闹时,王熙凤提出“先瞧瞧蓉哥儿媳妇”,到室内看到秦可卿挣扎起身,王熙凤说“快别起身,看起猛了头晕”,这句话何等贴心!并紧走了两步,抓住秦可卿的手,和她说了半天的衷肠话,尤氏打发人请了两三遍,王熙凤才同秦可卿道别。当听到秦可卿说,希望她多来看看自己,多说几遭话,王熙凤又是眼圈一紅……这就是一份真正的牵挂,不需要王熙凤拿一点点演技来凑数。
  很多人都觉得,王熙凤有气势、有气场、雷厉风行,秦可卿却是一副柔弱孤独、暗自神伤的模样,这样的两个人不可能成为闺密。然而,世上的事情就是这么奇怪,外人看起来截然相反的两个人却偏偏成了知己。
  而且,最懂王熙凤的恰恰也是看起来柔弱的秦可卿。那一句“脂粉堆里的英雄”就是秦可卿对王熙凤最精妙的注释。此外,王熙凤与秦可卿,一个是荣国府的首席执行官,一个是宁国府的首席执行官,其间的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大同小异,所以不难想象,两个人可以共同切磋的地方太多了。
  只是一个高调一个低调,但说不定王熙凤的某些治理策略就来自秦可卿,从秦可卿临终托付王熙凤的那些话里,可以看出,秦可卿才是活得最清醒的那个。
  她才华卓识,一点都不低于王熙凤,她把一生所思所想而又未尽的事业都托付给了王熙凤。在她心中,王熙凤是脂粉堆里的英雄,是一位能担当托付的女强人。
  从这个细节里,我们读出了一种独特的、惺惺相惜的味道,这可能也是她们俩能成为知己的深层原因。
  再看看王熙凤在秦可卿葬礼上的表现:“待到凤姐驱步灵前,一见了棺材,那眼泪恰似断线珍珠滚将下来”,这份断线的珍珠是王熙凤发自真心的眼泪,可以说王熙凤身上的真性情,在秦可卿身上已经用尽了。
  其实,这样的关系我们的生活里随处可见,表面性格迥异而骨子里相通的两个人成为知己,而曹公就是最懂俗世百态的那类作家,王熙凤和秦可卿在他笔下成了知己,一点也不奇怪。
  编辑/夏涵
其他文献
“我在亚历山大港,得知了庞培的死讯。”当52岁的恺撒写下这句话,准备结束《内战记》的写作时,可谓“如释重负”。就在这时,上天赐予这位胜利者一件小礼物——裹在一床大毯子中的克莱奥帕特拉,即埃及艳后。  当初,伟大的庞培帮助托勒密十二获取王位,把埃及变成了罗马的同盟国。托勒密十二死后,遗嘱只有两条:一是埃及由长公主克莱奥帕特拉和大王子托勒密十三共同统治;二是埃及今后继续作为罗马的友好盟邦。此后三年,托
道光年间,一名旗人任两淮转运使,其妻子与扬州知府的妻子时常往来,关系非常好。一天,知府的妻子想邀请转运使的妻子参加家宴,由于不懂满人的礼仪,就想找一个满族的妇女作陪,免得到时出丑。于是,她找遍了扬州城的官员女眷,只有军中守备的妻子是满人,而且是名门世家之女,遂上门求见,守备的妻子满口应承。  到了宴会的日子,守备的妻子很早就来了。不久,转运使的妻子也来了。可是,邀来作陪的守备妻子却面南而坐,也不站
高翔是“扬州八怪”中为数不多的扬州本地人,他家就在扬州大东门桥的小秦淮河边。高家是世代书香之家,他的曾祖父、父亲都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诗人。父亲为他取名高翔、字凤岗,取自《诗经》“凤凰鸣矣,于彼高冈”之句,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品格高洁的人,如一只高飞的凤凰一样。高翔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自幼头脑聪慧、性格沉稳安静,是一块读书的好材料。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小小年纪的他就涉猎了大量的经史子集。  高翔十岁那
阴天,傍晚,秋雨刚停。  这是西门庆第N次路过这里,每次路过的时候,他都会不自觉地停下来抬头看一下。当他站在楼下的时候,他会觉得有点难过,因为他感觉站在这里的应该是两个人。就在那根竹竿敲到他头上后的0.1433233秒,她也爱上了他。这就是《金瓶梅》中著名的清河县爱情故事:一见金莲误终生。  从此,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潘金莲出了墙,武大郎喝下了药,武松上了梁山,之后波翻浪涌换了人间,无数人的人生在
1921年,鲁迅回到绍兴搬家。  他们家的祖宅被卖了,合同也签了,而且按照合同的要求,当年必须全部搬走,要不然,罚十倍违约金。鲁迅拼命往回赶,终于在大年初一前到家了。母亲早已把行李收拾好,只剩下一些不方便搬走的桌子、椅子、柜子等大件家具,准备卖给乡亲们。  当他们聊天的时候,门外来了几个人,其中一个女人还被搬到语文课本上,被我们嘲笑多年:“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
中国人爱看古装剧,而古装剧常讲的不过就是那几个朝代的事,有些史上很有存在感的朝代为什么永远上不了电视呢?  历史学家葛兆光认为,历史为人们提供了关于“故乡”的回忆。这种回忆不一定是对村庄位置、房屋田舍、父老乡亲、纵横阡陌的具体再现,而是一种关于故乡的温馨感受,使人们一想起故乡就觉得亲近,使互不相识的人一提到共同的故乡就有“同乡”甚至“同根同源”的感觉。“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即使在很远的地方,
一  “陛下砸了四个茶盏、一对缠丝牡丹花瓶,还有一碗桂花羹,”小桂子战战兢兢地跪在地上, “太后要不要过去看一眼……”  冠卿握着一把银色小剪,“咔擦”一声剪掉旁逸斜出的花枝,清脆的声音听在小桂子的耳朵里仿佛利刃出鞘,惊得他心头一颤。  小桂子用袖子擦了擦额头,想着迈出清思殿时皇帝扔给他的那句“如果请不来太后,你就自投太液池吧”,顿觉挠心挠肺。不知过了多久,官人上前将花搬走。小桂子咬了咬牙,硬着头
提起美国独立战争,很多人脑海中会立刻浮现这样的场景:美国人民在华盛顿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打败了万恶的英国殖民者,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国家。但事实上,这种形象是被人有意无意建构出来的,美国独立战争在很大程度上是被“惯出来”的。  从17世纪开始,形形色色的欧洲人,主要是英国人怀抱着各种各样的目的来到美国,使这里很快形成了13块英属北美殖民地。由于殖民地条件恶劣,英国政府为了鼓励移民,出台了很多
1076年,王安石迫于压力辞去相位,外放为官,过了一段颇为佛系的日子。  开启“佛系”模式的王安石把家安在金陵,重拾年少时的文学梦想,写诗填词成了他的日常功课。有多年阅历垫底,此时他的诗词不再走“小鲜肉”路线,而是展现出“老戏骨”的独特风采。一句“细数落花因久坐,缓寻芳草得迟归”让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这还是我们认识的叱咤风云的老王吗?闲着没事参什么禅!  当然,文坛很乐意收容一个被政坛抛弃的天才,
陈毅元帅戎马一生,不仅战功赫赫,而且襟怀坦荡,始终严谨自律,留下了一段段佳话。  1946年夏天,陈毅率领鲁南八师等部队打响了涟水战役,最终挫败了国民党第七十四师。由于连续作战,加上多日阴雨,陈毅腿上的旧伤复发了,体温也急剧上升,甚至吃不进饭。这可急坏了他身边的警卫员,警卫员决定从百姓家里找些开胃的食物给陈毅吃。  一天,陈毅午睡醒来,突然发现桌上摆着一个洗得干干净净的西瓜。陈毅问警卫员西瓜从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