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神灵伦理缺位现象探源

来源 :古代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encegrr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从历史文化角度看,希腊神灵伦理缺位现象产生于操希腊语的游牧印欧人征服土著农业民族之后,是多种异质宗教文化冲突融合的结果。在融合过程中,被征服者信奉的神灵被剔除、降格或吸纳。同时作为宗教文化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一方,被征服者所信奉的神灵被征服者强加以诸多伦理缺陷,嫉妒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方面。
  关键词:神妒观念 宗教文化冲突与融合 伦理缺位
  
  一般认为,希腊诸神有别于东方神灵。他们既不像在罗马人心中那样表现为赤裸裸的法权关系和现实国家,也不像在基督徒心中那样显得威严可怖和高不可及,更不似中国神话中的道德偶像,而体现出与凡人一样的复杂性格特征。“他们的品行颇为不端,他们的尊严也并非没有问题。他们互相欺骗;他们和凡人打交道的时候狡诈多变;他们有的时候像是叛逆者,有的时候是淘气的孩子,只有其父宙斯的威吓才能使他们循规蹈矩。”即便是宙斯,从权位上讲,他与其手中的雷电一样威严;但作为丈夫和父亲,他甚至不及所统治的凡夫俗子。所以有学者评论道:“从伦理道德角度上看,希腊诸神没有一个比得上奥德修斯的牧猪奴欧迈俄斯”。学界常将希腊诸神高度本能性特征称为诸神的伦理缺位现象。对于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学者力图从地理环境、民族特性等视角阐释。‘毫无疑问,环境在宗教信仰和民族生活习惯的发展变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古代各民族特性的形成总是与历史文化发展与宗教信仰密切相关,仅从地理环境及民族特性来分析说明宗教现象,似乎难以把握内在本质。当代德国著名政治家、极具权威的批评家哈拉米尔·米勒指出:“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类遗产”,“各种文化是在不断地交汇前行,它们不断发展,不断改变各自突出的特征一我们可以将它们理解为文化的重构和重建,这是一种自我完善的发展过程”。本文循着这一思路,从历史文化视角探讨希腊人对土著民族宗教观念的继承、革新及产生的结果,进而说明任何一种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其特性是不断变化的,正是这种可变性,促进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共存。
  
  一
  
  希腊诸神伦理缺位最为突出的表现之一是他们对他神或凡人怀着强烈的嫉妒之心。由于人类表达嫉妒之情的方式各异,研究者很难就“嫉妒”的科学定义达统一。大致看来,“嫉妒”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嫉妒通常也被称为性嫉妒,是指当施事者因感知某种真实或潜在的他者对其性伙伴产生吸引力,从而对其自尊、存在或性关系质量构成威胁时,在思想、情感或行为上的变态反应。从心理学的角度,广义嫉妒是指人因为自身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被他人超越、彼此距离缩短或形体外貌不如别人等因素所产生的一种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多种情绪体验。嫉妒带有明显的敌意,会产生攻击诋毁他人的行为,更有甚者会背后利用某种情境攻击他人,以达到自我发泄的目的。简单地说,所谓“神妒”就是指神对神或人的嫉妒。按希腊人的观念,希腊诸神会对企图觊觎其荣耀和特权,幻想与其平起平坐,甚至一争高下的凡人心生嫉妒。
  古典文献中不乏神妒的事例。德尔菲阿波罗神庙两条座右铭“认识你自己”和“切忌过度”警示人们清醒认识自己与神的界限;希罗多德借波斯人阿塔班努斯之口解释了弱小希腊为何能打败强大波斯:“人们看到,神祗是怎样用雷霆打击那些高大的动物,不许它们作威作福的……你可曾看到神祗的雷霆是如何击中那最高的房屋、最高大的树木吗?原因很清楚,那就是神祗喜欢所有高傲自大的东西。因此,一支人数众多的大军常常会败在一支人数较少的军队的手下,原因就在于心生嫉妒的神祗会从天降下灾难,或是降下风暴,结果就使他们以不相称的方式被毁灭了。原来,神祗除了他自己以外,是不容许任何人妄自尊大的。”在希罗多德看来,神妒是波斯人失败的主要原因。
  希腊神话更是神妒现象泛滥之所。在此,神灵不但会因爱而妒;也会因凡人对其能力怀疑而进行严厉报复;甚至会因凡人的幸福、美貌或能力超群而心生嫉妒。
  爱与被爱本应是神人精神世界最高境界的升华。但翻开希腊神话,我们会发现因爱生妒的事例比比皆是,神灵会因爱而不能得或第三者插足而心生报复,其手段之残忍甚至令凡人发指。赫拉对宙斯所珍爱的凡间女子及其子女的迫害是众所周知的,她曾把卡利斯托化为熊,把伽兰提斯变成蜥蜴,把伊俄化为母牛,谋害塞墨勒,报复阿尔克墨涅,唆使提坦将狄奥尼索斯撕成碎片,她也曾多次企图谋害赫拉克勒斯。除“善妒的赫拉”外,其他的神灵也大都有过因爱生妒的经历。嫉妒的赫淮斯托斯或阿瑞斯变成野猪撞死阿弗罗狄忒深爱的阿多尼斯;宙斯因美少年恩底弥翁爱上赫拉而罚其终生永睡不醒;自然女神厄刻娜伊斯因达佛尼斯的不忠而弄瞎他的双眼;女神明托和琉刻因被哈德斯所爱而被佩耳塞福涅化成薄荷草和白杨;女神卡尔克因得不到皮枯斯的爱而怒其变成啄木鸟;阿波罗因得不到卡珊德拉的爱,让她的预言永不为人所信。
  如果说婚姻的排他性可作为诸神残忍行为借口,那么他们对于凡人的幸福、美貌或能力超群而产生的嫉妒只能说明他们确实存在严重的伦理缺陷。阿波罗与阿耳忒弥斯在幸福骄傲的母亲尼俄柏面前将其12个英俊儿子和俏丽女儿逐一射杀;刻伊克斯和阿尔库俄涅因婚姻美满堪比宙斯和赫拉而被化为翠鸟;客俄涅因同阿耳忒弥斯比美而被杀死;埃斯枯拉皮俄斯因医术太过高超,有起死回生的能力而被宙斯用闪电击死:马耳叙阿斯因在音乐比赛中胜过阿波罗而被剥皮,裁判弥达斯也长出一对驴耳朵;塔米里斯和皮厄罗斯的九个女儿因同缪斯女神比赛而失明或化为鸟;萨尔摩纽斯企图同宙斯比排场而被其轰死并在地狱受惩罚;人间女子普叙刻美貌非凡,出于嫉妒,爱神阿弗罗蒂忒让她爱上一个最穷苦、最奸恶、最丑陋的人,即便在她的儿子厄洛斯爱上了普叙刻后,爱神也不放手,仍对她百般折磨,最后让她长眠不起;俄耳浦斯因高超的音乐技艺而被狄奥尼索斯杀死;史诗中的歌手皆因善歌而失明:提瑞西阿因善预言而变盲。类似事例很多,不一一列举。
  
  二
  
  神话故事引人入胜,但弄清故事所包含的历史内核更为重要。除地理环境及民族特性外,诸神强烈的嫉妒心与希腊历史和宗教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为解释某些宗教现象,为调和不同种族移民在融合过程中宗教信仰的矛盾,作为征服者的希腊人把伦理道德缺陷强加于某些土著神灵身上,从而为神妒观念的产生提供了历史依据。
  希腊宗教发展早期历史的考古材料相当匮乏,而且“没有任何一种崇拜活动能从迈锡尼时代起,从未终断持续至古典时代。黑暗时代初期,任何宗教活动证据都完全是一片空白”。鉴于此,借助考古成果,批判地借鉴神话故事,探究宗教观念如神妒观产生的历史现实是可能的,毕竟“希腊神话是故事,但又它不仅仅只是故事:它是希腊人解释神和宗教范畴内一切现象的标准方法。”19世纪末以来,随着考古学、语言学、文化人类学、宗教和神话学等多学科不断取得丰硕成果,人们对史前希腊社会历史发展轨迹有可能进行比较准确的描述和分析,从而为人们对神话中的某些观点做出历史性研究提供了理论论据。
  早在石器时代末期(公元前2000年前),希腊地区形成了3个文化中心,即希腊大陆地区的早期希 腊底文化(Early Helladic)、爱琴海诸岛的基克拉底文化(Cyclades,即配罗斯山洞时期、凯罗斯一叙罗斯时期及菲拉可比第一期)和克里特的早期米诺斯文化(Early Minoan)。考古材料充分表明,该时段土著文化为农耕文明。因为他们的产品主要是农产品。在马拉松附近的尼阿·马克瑞(NeaMakri)发现的一尊新石器早期的陶猪,猪身装饰着若干谷粒;人们提供的祭品以绵羊、牛、山羊和猪为主,而驴和马(分别在公元前3千纪和公元前2千纪被引进希腊)被排除在外;威里弗里德·兰博女士在列斯堡特尔米的考古发掘也证明,早在公元前2600-2400年,此地居民就已经种植谷物,建造烤炉,烤制面包;居住在奥科美纳斯的土著居民甚至有可能在公元前3000年就修建粮仓,保存他们的谷物:从居所上看,人们过着定居的生活,甚至还修建围墙保护城市;特米尔城有着发达的城市规划,人们修建长方形的大厅,室内设施也很齐备,有长凳、祭坛、小卧室、烤炉和水井;在阿尔哥斯湾附近的弗朗切提山洞里,美国的考古学家发现早在公元前19530年至前4300年之间,人类就已经生产并食用蔬菜、大麦、二粒小麦;勒姆诺斯岛的波里奥赤里、色萨利的塞斯克陆、迪米里等地也获得类似的考古成果。这些考古发掘成果充分证明,居住在希腊地区的土著居民,不论是皮拉斯吉人(Pelasgian)、米尼安人(MiIlyan)、德里奥皮斯人(Drypes)、克里特人,抑或种群,大概都应划归农业民族的范畴,过着安定祥和的定居生活。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伯克特的论断:“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初期,迈锡尼时期的文化中心,无论是玻奥提亚、埃陀利亚、阿提卡、阿耳哥利斯、优罗塔斯平原或美塞尼亚,都有人定居,其文化属于早期农耕文明的范畴。”美国考古学家保罗·麦克金德里克甚至用比较文学化的语言来描绘土著民族的生活,说他们“是一个和平的农业民族……富有人情味……富足而发扶……”
  然而,从公元前1900左右起,即早期希腊底第三期前后,大批原始希腊人及其他民族相续移民到现在被称为希腊的地区。尽管学者们认为其移民方式存在着和平迁入的可能性,但考古成果看,特洛伊II被毁,优玻亚的优特瑞西斯和列那花砖房被洗劫等材料证实这批操印欧语的原始希腊人更多地是通过暴力手段迁入的。大约在公元前1900年或稍晚,史前非希腊民族所创造的文明,“就像考古学所揭示的那样,被消灭了”。在征服过程中,土著居民要么同他们战斗被杀,要么被其征服,要么被其驱逐。获得胜利后,征服者逐渐改变原来生活方式,在该地区定居下来。然而,征服者除武力更强大外,其他方面都无法与被征服者相比拟。因此他们只能通过维持其野蛮性来保持其优势。当其优势丧失殆尽时,只能与当地人进行融合。在融合过程中,呈现出两种并行的态势。一方面,在征服者的强势影响下,整个社会的分工,价值结构及宗教观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表现为父系大家庭成为社会的基本单位:人们尽管知道农业,但养牛养马的游牧业似乎更为重要。另一方面,被征服者先进的思想观念和原有的宗教习俗也被纳入社会体系中。伯克特认为,尚武的游牧或半游牧部落已经统治了该地,将征服者的游牧文化置于主导地位,而把土著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置于了次要地位。但事实上情形却并非如此整齐划一,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段,两种信仰分别占据不同的地位。经过与当地文明程度更高的被征服土著人接触,伯罗奔尼撒的多利斯人严格的纪律与毋庸置疑的忠诚逐渐消磨殆尽,而正是这两点使得他们强大无比。公元前9世纪,其中两个城邦已经被当地人同化,即阿尔果斯和美塞尼亚。类似的融合过程在其他三个城邦中也在进行中。在比较偏僻的地区,如阿提卡、列姆诺斯等地,土著居民直接“消化”了外来的希腊语民族,但外来者的神祗也保留了下来。“总之,两种原本特色鲜明的信仰逐渐求得某种折衷和妥协,最终融合在一起。
  融合过程中,作为被征服者,土著民的神灵的命运也发生了变化:其一,降格为地方神、次要神灵或主神的配偶、仆从,甚至被希腊人从万神殿中完全剔除,其崇拜被希腊人的奥林玻斯神取代。盛行于多利斯城邦的许阿铿托斯节是祭祀阿波罗的节日,但该词本是一个前希腊语名词,被斯巴达人吞并前,他被当作一位阴间神来崇拜,多利斯人的阿波罗崇拜吸纳这一崇拜的主要因素,在神话中,许阿铿托斯在与阿波罗游戏时被误杀。以俄克阿诺斯为首的海神是土著非希腊人古老神灵,但在希腊神谱中却地位低下。海洋女神忒提斯居然被凡人抓获,并被迫与其结婚生子。海洋神祗低下的地位正是土著神地位降格的具体表现。类似事例还反映在风神和各地宁芙(nimph)女神及提坦诸神如普罗米修斯的地位中。其二,与宙斯、阿波罗、波塞冬等奥林玻斯神灵融合,其权能、特征被吸收,土著神灵之名转化为奥林玻斯神灵的绰号。阿耳忒弥斯崇拜是最具希腊特征的崇拜之一,但在色萨利、优玻亚、弗基亚、阿卡狄亚等地,又明显表现出对前希腊宗教信仰的继承。阿波罗崇拜中揉合多利斯人、赫梯人、克里特人的宗教传统。赫耳墨斯显然与前希腊词汇中表示界碑的hemla一词有着密切联系。赫淮伊斯托斯最初也是非希腊人的神灵,他的起源与列姆诺斯岛土著居民泰尔舍诺伊人(Tyrsenoi)原始信仰相关。即便对宙斯崇拜中,既包含着代表农业文明的克里特因素,也包含着人祭、狼图腾等游牧部落的习俗。宗教现实中他们都有若干绰号或仆从,这是不同宗教文化融合的具体表现。
  然而在融合过程中传统很难消散的。正如某种思想一旦深入脑海,便会在那里根深蒂固,生生不息,并不断有更新的思想源源涌现。大部分民族会更倾向于保留下自己独有的传统,而不致被后引进的文化所完全同化。由于传统的强大作用,理性的神话体系不能彻底建立,所以就出现吉尔伯托·穆雷所描述的状况:“奥林玻斯神系的目标是形成更完美的道德规范,声讨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制,但不幸的是,(为了融合的需要)每位主神身边都有了一大群配偶,这使所罗门国王也自惭形秽”。显然伦理缺位与庞杂的宗教文化思想体系密切关联。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被征服者更高的社会发展水平,融合是必然的。但出于维持优越地位的需要,作为征服者的希腊人把自己无奈之情发泄到被征服者的神灵之中,把嫉妒成性、争风吃醋、背信弃义、不负责任等伦理缺陷强加到那些具有更多土著特征神灵身上。
  
  三
  
  希腊诸神中,嫉妒心最强的是赫拉。宙斯与赫拉各为天庭的王与后,但他们却有着诸多不体面的冲突。探究其原因,从人的角度来看答案清楚简明。宙斯风流成性,所以作为其配偶的赫拉爱嫉妒是再自然不过。但从文化的发展来看,原因却并非如此,神话反映出来的冲突是现实中不同宗教文化体系冲突的反映。
  宙斯是来自北方的印欧人传统神灵,多多那大概是印欧人侵入希腊后的第一个据点,这里有宙斯最古老的神庙。宙斯神庙的祭司被称为tomouri活Selloi,他们认为宙斯住在树上,因此人们根据树叶发出的声音来发表神谕。这似乎可以说明,宙斯所代表的民族大概并非如爱琴文明的创造者一样,建有固定的居所、粮仓、城池,他们很有可能是一个居无定所的民族,至多有巢居的习惯。在多多那, 宙斯是大地女神狄奥涅(Dione)的丈夫。这里的狄奥涅显然并非赫拉,其功能更接近于阿弗洛蒂,也有若干酒神狄奥尼索斯的成分。此时的宙斯显然是一个游牧部落首领的化身。与大地女神的结合表明,可能原始希腊人已经与当地土著居民开始融合。
  从词源和宗教崇拜活动上看,赫拉则很有可能是一位土著农业民族的神灵。在阿耳哥斯人们有时将其称为“掌轭女神”(Zeutela,the goddess of the yoke),将谷穗称为“赫拉的花儿”(the flowers of Hera)。在普拉提亚、萨莫斯、阿耳哥斯等地,人们对赫拉的崇拜远早于宙斯,如奥林匹亚赫拉圣殿建造年代就远早于宙斯圣殿。但最初她大概与宙斯并没有任何联系。因为在多多那,宙斯的配偶是狄奥涅;在奥林匹亚,赫拉圣殿与与宙斯圣殿并不相接。在阿耳哥斯等地的神庙中总有一位男性神灵陪伴其身旁,这大概就是作为土著神灵的赫拉的配偶。哈里森认为她最初的丈夫是倍受其迫害的赫拉克勒斯、百眼怪兽阿耳工或太阳神赫利俄斯,且她享有对其丈夫完全控制权。显然,这与后世神话中赫拉形象是大相径庭。
  后世神话中宙斯与赫拉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原始希腊人南下征服希腊各地的情形。尚武的希腊武士从北到南征服各地,强娶被征服者妻女为妻。宗教上表现为宙斯遗弃原来的妻子狄奥涅,与被征服的本土女神赫拉结合,从此两种宗教文化逐渐融合。为解释某些社会现象,也为了表示对被征服者抵抗的报复,融合过程中作为征服者的原始希腊人把伦理缺陷强加于土著神灵或综合本土成分更多的神灵身上。这一点在赫拉身上表现得最明显。一方面,她不像其他神灵一样有一个明确的管辖领域,主要职责就是充当宙斯的伴侣;另一方面,她被塑造成一位爱嫉妒、好争吵的妻子。但事实上,她或许是一位桀骜不驯土著女王,尽管被征服,但却永不屈服。
  综上所述,从历史文化角度审视,希腊奥林玻斯宗教体系既继承了土著民族的宗教文化传统,又保留着原始希腊人本民族的宗教传统,同时也吸收了其他新的宗教文化。在此基础上最终使奥林玻斯宗教成为一个文化内涵多元的新宗教。希腊宗教观念中一种突出现象一诸神的伦理缺位现象就是这一融合过程的一个副产品,产生于操希腊语的民族对土著民族征服过程中,是多种异质宗教文化冲突融合的结果。被征服者的主要神灵常常被冠以种种恶名,“嫉妒”不过是其伦理缺位中表现最为突出的一个方面。早在2000多年前,伊索格拉底就己经对此进行过描述:“人们将那些带来利好的神灵冠以奥林玻斯神的名号;而将那些以引发灾难和实施惩罚为职责的神灵冠以恶名;对前者个人和城邦为其建立庙堂;对后者人们不是通过祈祷或焚烧牺牲来祭拜,而是通过各种仪式将其驱逐。”或许伊索格拉底没有意识到种族冲突的问题,但他却道明了不同信仰冲突与融合过程及各类神灵的不同境遇。
  古代世界其他文化体系的发展又何尝不是如此?阿莫利人、胡里特人、加喜特人与两河流域居民的融合,赫梯人与哈提人的同化,都是人类文化交汇前行的典型事例。在这过程中,新的语言逐渐形成、新的神灵被人崇拜、新的习俗不断产生。同时旧有的语言逐渐没落、旧有的习俗遭人摒弃,旧有的神灵往往成为神界的异端,成为神界恶的代表。但无论如何,新旧两种文化都在改变和重构,正是这种融会与磨合,以及由此产生的互动与互补,使人类文明得以不断向前发展。
  
  (责任编辑:张 强)
其他文献
提要:秦汉时期,法律对和奸的论罪区分为亲属与非亲属两类,处罚轻重差别较大。和奸罪的审理程序包括:以“诣告”的形式对犯奸者提起诉讼;受理机关以县廷为主,疑难案例依次向郡国守相及廷尉府疑谳,王侯的和奸罪则交由中央受理;和奸罪的认定必须满足“必案之校上”的条件。对和奸罪的有关规定和处理从维护家族联姻关系、维护家长权力及保证家族“财不出户”等3个方面维护家族秩序和社会等级名份。  关键词:和奸罪 简牍 秦
专栏作家,资深媒体人,在省级党报、党刊从事评论工作,两次获中国新闻奖。  这是一组足以让人惊叹的数据:一个国家用40年时间让8亿多人脱贫,最近7年每年平均减贫人数在1300万人以上,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对全世界减贫的贡献率超过了70%。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减贫壮举,也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惠及人口最多的减贫奇迹。  “完成非凡之事,要有非凡之精神和行动
周总理一生有两张照片流传最广:一张是意大利摄影师洛蒂拍摄的周总理坐在沙发上的半身照,另一张就是由特级摄影师姚经才拍摄,1956年至1976年一直挂在中南海西花厅周总理家中的标准照。这张标准照至今仍不断在国内外媒体上出现。  1956年10月的一天,周总理在警卫人员和秘书的陪同下突访中国照相馆。馆内,姚经才正在给一位解放军和两位大学生照相。姚经才忙对周总理说:“请您先照吧!”周总理笑答:“按次序来吧
“文化大革命”是中国现代史上不堪回首,荒诞的一段历史,但细想又何尝不是痛苦悲壮的一段历史呢?它的发生有着深刻的文化、人性根源。近读陈立群《忏悔的缺欠》(《读书》一九九四年第十期)一文,提到某些“文革”中的成年人至今仍认为十年浩劫是“某些有权势的个人或集团直接设计的结果”,颇有些感慨。正像我们所知道的,任何历史事件的产生都不是一两个人、一群人甚至于整个人类所能左右的,它的背后必然有着深层次的社会历史
在北京某事业单位工作的汪雪一直保持着规律的生活。“我从学生时代就一直保持着规律的作息,通常晚上十点半之前就会睡觉,第二天七点起床。”  在甘肃上学的“95后”大学生覃彦觉得自己的生物钟不太规律。“如果上午有课就起得比较早,如果整个上午都没课就可能一直赖床,晚上也会熬夜。”  调查显示,77.2%的受访者大致了解人体机能运转的时间规律,17.1%的受访者了解程度一般,5.7%的受访者对此毫无了解。7
一九五三年五月,偏远闭塞的江西余江乡下来了一批专注“污秽之事”的怪异陌生人。他们据说是来解决困扰当地已久的“大肚子病”,但却总是在逐户征集粪便样本,提各种让人羞于回答的问题,打听如厕和处理排泄物的方式,还用科学仪器仔细观察这些本不应见人的东西。为避免尴尬,也为了不给农忙增加负担,群众甚至干部纷纷借口“没空”避开了。的确,这里没有固定厕所,农民们白天下田劳动,就地解决,随身携带样本盒相当不便;晚上全
关键词:刘家和;中国史学;历史理性;通史精神;求真致用  中国历史学源远流长,至20世纪初,因东西文化社会碰撞交融而与西方历史学汇流,遂发生梁启超等人倡导的“史学革命”,形成后来研究者所说的“新史学”或“现代历史学”。中国现代历史学家由中国传统史学与西方现代史学及社会思潮会通而兴起,兼容并蓄,逐渐成为人类历史知识探索中一支庞大力量。新史学百年以迄于今,新史家在文献、目录、版本、考据性研究方面,依然
The article in Time on Mar 2nd 2020 “How South Korea’s Coronavirus Outbreak Got so Quickly out of Control” mentions that the center of the outbreak is Shincheonji Church of Jesus. More than half of So
提起文艺复兴,人们首先会想到“艺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会想到意大利俗语文学的“三顶桂冠”——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还会想到哲学家马尔西利奥·费奇诺、皮科·德拉·米兰多拉,当然,还有马基雅维里、弗朗切斯科·圭恰迪尼。他们都是佛罗伦萨人或者至少在佛罗伦萨成名,而不要忘记,文艺复兴时代佛罗伦萨的总人口仅在五万至十万人之间。  列奥纳多·达·芬奇出生于一四五二年,比尼科洛·马基雅维里
如今,每逢大考,常有考试舞弊的新闻爆出,且舞弊方式花样百出,并且动用起高科技来,诸如接收器、感应器、针孔摄像机等等,不一而足,日新月异。  不过,考试舞弊,古今皆然。在古代,科场舞弊层出不穷,处罚也相当严厉。明代唐伯虎受科场舞弊案牵连,下狱受刑,削除仕籍,从此与宦途无缘;鲁迅的祖父周福清也因科场舞弊遭重罚,鲁迅一家也就此败落。如今,尽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禁止作弊,但作弊行为还是屡禁不绝。这就不能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