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范仲淹掌政,推行庆历新政的时候,有许多官吏跟他合作,革新政治。欧阳修就是其中的一人。欧阳修,江南吉州人,是地方下级官吏的儿子。四岁时,父亲去世,依附叔父,勤勉读书。他的情况跟范仲淹很相似。三次参加科举,好不容易才被录取。随即任职西京(洛阳),做一名小官,可说是闲差事。因此,他常跟这地方的年轻文人交换诗文或谈论政治,以度过无聊的日子。这時正值范仲淹担任谏官,他写信给范仲淹说:“谏官的地位虽然低,但它的权限足可匹敌宰相。因此,非有才干的贤人,就不能当谏官。当你蒙朝廷召见的时候,洛阳的士大夫都相告说,你一定会当谏官。虽然这责任重大,但是为了革新政治,希望你能不畏权势,说真话,使我们士人的期待不至于落了空。”
他们两人在政治上的密切关系就是这时候建立起来的。没过多久,欧阳修也任职中央,接着被卷入范仲淹跟吕夷简的政争中。范仲淹因违背宰相意思而被左迁的时候,欧阳修也因质问谏官为何不向皇帝表示这处罚不妥当而被认为是“党人”,遭到放逐。
实施庆历新政之前,宋仁宗意图增加谏官人数,来吸收舆论。当时被选任谏官的,有欧阳修、蔡襄、余靖等主张政治改革的新晋官吏。他们批评仰吕夷简鼻息的宰相们,要求把范仲淹这种有人格的人迎接回朝。弹劾当朝宰相,言辞最激烈的要算欧阳修。这时,他写了一篇文章,名叫《朋党论》。他认为君子聚集组成的团体,才是真正的朋党:把反对者所谓的朋党,即恶人互相勾结组成的团体,转过来附以好的意义。欧阳修这种非击倒对方不罢休的态度,当然叫那些被目为小人的保守官吏视为眼中钉,连同党的韩琦都觉得有点过分。
宋英宗即位时,欧阳修跟韩琦同为宰相。在祭祀时,应该如何对待英宗生父濮王,在朝廷里引起了极大的论争,这就是所谓“濮议”。御史台跟谏官认为应该称濮王为伯父,欧阳修等宰相则认为应该称为父亲。于是,欧阳修遭到谏官跟御史的严厉指责,为此他几乎无暇处理政务。当时有人就这件事批评说,这是欧阳修以前攻击宰相所筑起的果报。本来,自称君子的新兴势力希望在政治上能自由议论,因此对谏官极为重视。但是,言论不着实际,漫天发言,反而会使政治动荡不安,政务无法推行。宋代士风终于产生了唯议论是尊的弊端,濮议就是一个好例子。
欧阳修对宋代士风的形成所立下的功绩就是变革文体。当时有人说:“文章的变革通于政治。”欧阳修便主张斥骈体文,以返回能自由表达思想的古文。仁宗末年,他当科举主考官的时候,凡是用旧式文体撰写的答案,他都置之不顾,以贯彻自己的主张。从此以后,土人纷纷使用古文,数年之间,文体为之一变。在他担任主考官的那一年,他录取了唐宋古文八大家中的苏辙、苏轼跟曾巩。不只唐宋八大家,这时代的著名政治家也都是擅长写文章的名家,都有名文留于后世。
(摘自《中国历史的瞬间》,上海三联书店2015年版)
他们两人在政治上的密切关系就是这时候建立起来的。没过多久,欧阳修也任职中央,接着被卷入范仲淹跟吕夷简的政争中。范仲淹因违背宰相意思而被左迁的时候,欧阳修也因质问谏官为何不向皇帝表示这处罚不妥当而被认为是“党人”,遭到放逐。
实施庆历新政之前,宋仁宗意图增加谏官人数,来吸收舆论。当时被选任谏官的,有欧阳修、蔡襄、余靖等主张政治改革的新晋官吏。他们批评仰吕夷简鼻息的宰相们,要求把范仲淹这种有人格的人迎接回朝。弹劾当朝宰相,言辞最激烈的要算欧阳修。这时,他写了一篇文章,名叫《朋党论》。他认为君子聚集组成的团体,才是真正的朋党:把反对者所谓的朋党,即恶人互相勾结组成的团体,转过来附以好的意义。欧阳修这种非击倒对方不罢休的态度,当然叫那些被目为小人的保守官吏视为眼中钉,连同党的韩琦都觉得有点过分。
宋英宗即位时,欧阳修跟韩琦同为宰相。在祭祀时,应该如何对待英宗生父濮王,在朝廷里引起了极大的论争,这就是所谓“濮议”。御史台跟谏官认为应该称濮王为伯父,欧阳修等宰相则认为应该称为父亲。于是,欧阳修遭到谏官跟御史的严厉指责,为此他几乎无暇处理政务。当时有人就这件事批评说,这是欧阳修以前攻击宰相所筑起的果报。本来,自称君子的新兴势力希望在政治上能自由议论,因此对谏官极为重视。但是,言论不着实际,漫天发言,反而会使政治动荡不安,政务无法推行。宋代士风终于产生了唯议论是尊的弊端,濮议就是一个好例子。
欧阳修对宋代士风的形成所立下的功绩就是变革文体。当时有人说:“文章的变革通于政治。”欧阳修便主张斥骈体文,以返回能自由表达思想的古文。仁宗末年,他当科举主考官的时候,凡是用旧式文体撰写的答案,他都置之不顾,以贯彻自己的主张。从此以后,土人纷纷使用古文,数年之间,文体为之一变。在他担任主考官的那一年,他录取了唐宋古文八大家中的苏辙、苏轼跟曾巩。不只唐宋八大家,这时代的著名政治家也都是擅长写文章的名家,都有名文留于后世。
(摘自《中国历史的瞬间》,上海三联书店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