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的科学巨匠,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ik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题:《轮椅上的霍金》
  教材简析:
  《轮椅上的霍金》是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介绍了的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非凡的科学家霍金及名著《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要人物——顽强不屈、具有大无畏冒险精神、善于创造性劳动的鲁滨逊。这一单元的课文既让学生识名人、塑品格、传精神,又给予了学生更多写作方法的指导。
  《轮椅上的霍金》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作者精心选择了事例,通过典型事例反映了人物的品质。全篇集描写、叙述、议论于一体,展现了霍金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
  目标预设:
  一、自学本课生字新词,辨析“折”的读音、字形,理解生字词意。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过渡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并练习用过渡段梳理文章脉络,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紧扣语言文字,体会霍金既是一位物理天才,又是一位生活强者,感受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
  重点、难点:
  紧扣语言文字,体会霍金既是一位物理天才,又是一位生活强者,感受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
  设计理念:
  借助于文本中的过渡段“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安排第一课时的两大块面教学。在块面教学中顺应文本内容表现出来的特点,紧抓“霍金命运的坎坷”与“霍金非凡的成就”进行对比,衬托霍金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凸显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再抓住“女记者认为霍金失去很多”与“霍金认为自己拥有很多”进行对比,表现霍金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体现霍金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以多样化的朗读贯穿教学始终,为学生提供读中揣摩、读中感悟、读中体会、读中生成、读中表达的平台,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对比发现能力、揣摩文意的能力等。
  设计思路:
  一、启用现代小诗,激发探究兴趣,引入新课学习。
  二、课前预习反馈,辨析巩固字词,梳理文章脉络。
  三、刻画物理天才形象,感悟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
  (一)感受命运残酷,为人物增添传奇色彩。
  (二)对比凸显科学精神,塑造物理天才形象。
  (三)点面结合锻铸不屈品质,彰显乐观天性。
  四、展现生活强者风范,传递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小诗导入:身蜷轮椅又如何?心飞乾坤揭秘多。宇宙之王非妄誉,咧嘴一笑倾全球。
  (二)教师描述:他被禁锢在轮椅之上,但思想却飞向了宇宙的深处,飞向了神秘莫测的黑洞,他被誉为“宇宙之王”,“龇牙咧嘴”的笑容成为他标志性的形象,他就是——(板书)轮椅上的霍金。
  三、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一首小诗既叙述了霍金命运的坎坷,又揭示了他在科学领域卓越的成就与贡献,同时还用他那标志性的咧嘴微笑向全世界展示了他的乐观顽强。小诗拉近了学生与他的距离,激发了学生走近伟人、探究伟人的兴趣。
  二、预习反馈。
  (一)字词反馈,相机正音辨形。
  1.读音辨析。
  折(zhé)服?摇?摇?摇?摇折(shé)本?摇?摇?摇?摇?摇折(zhē)腾
  宁(nìng)愿?摇?摇?摇?摇安宁(níng)?摇?摇?摇?摇打扰(rǎo)
  2.比较字形,指导书写。
  折—拆?摇?摇?摇?摇撰?摇?摇?摇?摇牌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概括内容。
  1.浏览课文,用一句话概括霍金是个怎么样的人,并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2.教师指导学生用上句式“霍金是一个的人,我从知道的”交流。
  3.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文中高度概括、赞扬霍金的段落,并思考它在文中的作用。
  4.交流出示第8自然段,小结过渡段在文中的作用。((1)梳理文章结构,了解主要内容。(2)借此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5.指导学生用过渡段给全文分段并用分解过渡段的方法概括段落大意。
  设计意图:高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培养下,逐步养成了自主预习的好习惯,故教者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只进行重点词语读音和字形的辨析和纠正。
  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教者只设计了:“霍金是一个的人,我从知道的。”这一问题,提领而顿,让学生在畅所欲言中尽收全篇内容。这样的设计既有效检查了学生预习时对文本内容的把握,对人物的初步感知,又锻炼了他们规范口头表达的能力。为了结合零星散落的内容,教者顺势推出了全篇高度凝练的过渡段,借助此段让文章的结构越发分明,让文章的脉络越发清晰。
  三、学习第3~7自然段,刻画物理天才形象,感悟霍金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
  (一)感受命运残酷,为人物增添传奇色彩。
  1.自读第3自然段,画出本段中心句。
  2.出示中心句:命运对霍金十分残酷。思考:从哪些地方感受命运对霍金的残酷?圈画批注。
  3.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感悟、交流、练读。
  (1)1963年,21岁的霍金完全瘫痪,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
  (2)1985年,43岁的霍金彻底被剥夺说话能力。
  (3)40年过去了,疾病让他的身体彻底变形。
  4.教师小结。本段用上了总分的构段方式,按时间顺序选取要点介绍了霍金悲惨的遭遇。
  5.填空。命运对霍金十分残酷,他不能,不能,不能,也不能。
  (二)对比凸显人物科学精神,塑造物理天才。
  1.过渡:命运让霍金拥有了诸多的不能,命运注定他将成为一名弱者,而他却——导读第五自然段。
  2.出示填空,口头交流。霍金的身体一点也没有离开过轮椅,但是他能,能,能,还能。
  3.出示两组填空进行对比。
  霍金的命运十分坎坷。他不能,但是他能,
  不能,能,
  不能,能,
  也不能,还能。
  此时,我不禁想对霍金说:。
  4.有感情地再读,由衷赞叹霍金不断求索的精神。
  (三)由面及点,锻铸人物不屈品质,彰显乐观天性。
  1.过渡:霍金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不仅在一组组的排比句中呈现,还在生活工作的细节中。默读第5~7自然段画句子圈关键词,写批注。
  2.交流。
  (1)好几个小时不断求索
  (2)咧嘴笑容积极乐观
  (3)木牌淡泊名利
  (4)三个孩子的照片父爱如山
  3.小结:是啊,霍金就是这样一位不断求索、乐观豁达的物理天才。
  设计意图:这一块面的教学设计,教者将课文第3和4自然段有机地整合。从命运的残酷感受到霍金的诸多“不能”;而从他伟大的成就中感受到数不胜数的“能”,两相对比衬托,让学生心灵受到震撼,无不为霍金非凡的成就叫好,无不为他顽强探索的精神称绝,无不为他身残志坚的品格称颂。这种情感是学生在随文学习中逐步萌芽、升温、凝聚、升华的,伴随着这种情,这些赞,学生自然地走近霍金,走近课文,自主地积极学习文本内容,探究人物,想对霍金说的话也就自然地流淌出来。这种对比避免了生硬的设问,机械的作答,自然流畅地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勾勒人物形象,盘点人物品格,聚焦人物特征。
  为了进一步鲜明人物特征,教者循着点面结合、详略搭配的表达规律,在细致描摹了霍金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后,又对人物的淡泊名利、积极乐观的品质作了粗线条的勾画。这一块面的教学就如一幅优美的中国画,精致工笔与形象写意有机融合,让教学游刃有余,张弛有度。
  四、学习第9~12自然段,展现生活强者风范,传递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
  (一)过渡: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二)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借助朗读评价,感悟霍金的人格力量。
  1.出示女记者的话语:“霍金先生,病魔已将您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了太多了吗?”
  理解:不无悲悯指名练读。
  2.出示霍金回答的文字:我的手指还能活动,
  我的大脑还能思维;
  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
  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
  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紧扣语言文字,生成对人物的评价,指导朗读。
  (1)恬靜的微笑——淡定从容的霍金——练读。
  (2)艰难的叩击、缓慢而醒目——坚强乐观的霍金——练读。
  (3)能……能……有……有……还有……——知足感恩的霍金——练读。
  (四)集体分角色朗读,再现当时的场景,表达由衷的敬意。
  (五)总结: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物理天才,更是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感动了众人。
  设计意图:这一块面教者以读促评,以评代说,以朗读呈感悟,朗读贯穿这一教学块面。不同的评价引发人们从不同视角发现霍金的不同特征,不同层次的朗读再现人们对霍金不同的认识,环环相扣,逐渐深入,让霍金的人格力量震撼人心。
其他文献
学案作为课堂教学的常见媒介,在思想品德学科中具有广泛影响力。纵观当前思想品德学科的复习教学和新课教学,基于学案的教学都是常用的教学范式之一。优质学案是当下课堂教学中最紧俏的教学资源,让很多教师趋之若鹜。从学案制作的普及性和个性化等特征来说,“优质学案的‘优质点’到底在何处”,不仅是当下教师应着重思考的问题,还是教师专业发展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笔者认为初中思想品德学科优质学案的“优质点”是预思的铺垫
摘 要: 文章认为,数学素质教育是数学教育的灵魂,数学建模的教学和竞赛是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素质教育 数学建模 实施途径  数学是科学技术人才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科技与计算机的发展与普及,数学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高技术本质上是一种数学技术”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科学计算和模拟与理论分析和科学实验并列,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三大途径,任何高新技术的进步或突破都往往与数学在某一
摘 要: 斯蒂芬·克莱恩的小说和诗歌都呈现出强烈的自然主义色彩,国内对其诗歌的研究和译介相对较少。本文着重赏析克莱恩的两首诗歌:“A God in Wrath”和“A Man Said to the Universe”,分析自然主义的特点。  关键词: 自然主义 反讽 冷漠  斯蒂芬·克莱恩(1871—1900)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先驱,他的小说和诗歌都呈现出强烈的自然主义色彩。自然主义者认为遗传和
摘 要: 阅读对于人的发展至关重要,农村初中语文阅读存在较大发展空间,特别值得教育者关注。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农村教育教学经历,借助调查分析了农村初中生的阅读现状,并总结经验及教训,提出了走出困境的若干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农村中学 语文阅读教学 现状 对策 流动图书角  根据近十年的农村中学任教经历,笔者观察到我校每天坚持阅读课外书籍超过半小时的学生人数在逐年减少。另据笔者调查,我校大部分学生
摘要: 本研究借助问卷与访谈,调查了北京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大一年级和大三年级本科生自我效能感水平和词汇学习策略的相关性。研究表明:(1)大一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整体水平高于大三学生;(2)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与词汇学习策略有显著相关性;(3)大一学生偏好使用认知策略中的查字典、死记硬背、联系上下文、笔记,以及元认知策略中的选择性注意,但自我效能感水平高的学生偏好使用元认知策略中的计划、评估和情感策略。大三
摘 要: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在思想上、行动上实现三个转变: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转变功能,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活动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的课堂教学模式,把握好循环复习必不可少,新知导入异彩纷呈;要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步骤;精讲多练;保持最佳心态,注重个人形象,提高自我魅力,把教育当事业,把课堂当舞台,教与学齐头并进,师与生共同提高,为高效课堂下的农村英语教学再创一
随着社会的进步,心理健康教育备受关注,作为基础教育之基础的幼儿教育更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在幼儿期就应该注意培养幼儿积极、健康、向上的情感,塑造完整人格(王彦波,2006)①。幼儿社会性情感培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内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中多处提到了“利用、借助故事和图书”的教育建议。目
摘 要: 幼儿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起始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学前阶段教育,是一个人从“原始家庭”进入“复合家庭”最后迈向“社会家庭”的第一步。教育心理学研究和实验表明,4~6周岁幼儿的心理可塑性极强,此时正处于教育启蒙的第一黄金期。然而在现实中,许多家庭甚至幼教工作者为了赢得孩子在未来学习上的起步优势,往往注重对他们进行文化知识(如儿歌、古诗词等)和素质技能(如音体美等)的引导灌输,而普遍忽视了对其
摘 要: 英语课堂教学要创新,必须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必须研究新的教材教法,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教学的创新。要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在学科中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英语学习效率。教师应在英语课堂中点亮精彩、留住精彩、呈现精彩,使课堂
摘 要: 新课标实施以来,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对小学数学教育教学问题与对策这一课题进行探讨,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同时借鉴参考重庆部分地区关于小学教育教学方面实施的一些先进做法,针对现状,提出建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存在问题 建议 重庆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