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扫兴变成高兴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bird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11月8日,在从美国纽约飞往法国巴黎的一架波音747客机上,坐满了乘客。其中有不少的美女模特,各地的服装商,一些珠光宝气的贵妇,还有……大多数人是为即将开幕的巴黎服装节而去的。她们一路上谈论着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再过一个多小时,旅途就将结束,飞机就要降落在巴黎机场上了。乘客们开始兴奋起来,整个机舱里显得有些热闹。有的在整理杂志、报纸、毛毯,有的在整理自己的衣服,有的在为自己精心地补妆……每个人都希望能以干净利索、漂亮妩媚的形象进入巴黎。
  就在这时候,机长接到了巴黎机场的紧急通知:“由于机场拥挤,飞机暂时无法降落,着陆时间很可能推迟一小时,但机场将尽最大努力争取飞机接近正点时间着陆。”
  机长想,如果将这个通知原原本本地广播出去,一定会引起乘客的不满。于是,他想到了坐在头等舱里的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决定请心理学家帮助妥善处理这个棘手的问题。
  机长接受了心理学家的建议,让乘务人员向大家报告:“由于巴黎机场拥挤,飞机暂时无法降落,着陆时间很可能推迟近两小时。因此,给大家带来了不便,请各位谅解。”
  乘客们听到广播后感到十分惊讶与气愤:“太不像话了!”“着陆时间怎么能推迟近两小时?太不准时了!”顿时,机舱里一片抱怨声。
  可是,刚刚过了5分钟,机长按照心理学家的建议,让乘务人员又向大家报告:“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本班飞机的晚点时间将由两小时缩短到一个小时。”
  听到这个消息,几乎所有的乘客尽管怒气难消,但都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觉得熬一个小时要比熬两个小时好多了。
  又过了半个小时,机长又接到了巴黎机场的紧急通知:“飞机基本可以准时着陆了,只晚点8分钟。”
  机长与心理学家商量后,又按其建议,让乘务人员向大家报告:“再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本班飞机的晚点时间将由一个小时缩短到半个小时。”
  听到这个消息,所有的乘客全都感到轻松了许多,觉得晚半个小时总要比晚一个小时好多了。
  又过了几分钟,机长按照心理学家的建议,让乘务人员再次向大家报告:“再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本班飞机的晚点时间将由半个小时缩短到8分钟。”乘客们听后,几乎个个喜出望外,拍手称快。虽然飞机晚点了8分钟,但乘客们却感到非常庆幸和满意,简直比正点着陆还要高兴……
  心理学家要离机的时候,机长代表全体机组人员向他表示感谢,并向他请教:“为什么这样做竟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心理學家微笑着说:“如果乘客对正点到达的期望越高,对晚点到达的失望也就越大。如果乘客对正点到达的期望越低,对晚点到达的失望也就越小。我们先将乘客对正点到达的期望降下来,然后再不断地满足他们的期望。这样一来,他们的抱怨就变成了宽容,失望就变成了期望,扫兴就变成了庆幸,甚至是高兴了。”
   (编辑 静林)
其他文献
一  春风对野草许诺绿色,雨水对旱地许诺滋润,夕阳对黄昏许诺彩霞……  对痛苦许诺欢乐,对寒冷许诺温暖,对饥饿许诺佳肴,对弱小许诺安全……  哪里有关注,哪里有挚爱,哪里有真、善、美,哪里就有许诺。没有人不需要别人的许诺,也没有人从不向他人许诺什么。许诺和接受许诺,是人生的一道风景线。  二  没有许诺,也就不会有期待,也正因为有期待,才会有许诺。假如没有人愿意等待,谁会凭空许诺什么?假如人生没有
从小,我就比同龄孩子慢一拍,诸般事物都是后知后觉。三十而立,盘点这段人生,虽是后知后觉,毕竟没吃过大亏。  上小学,字总也写不好,像鸡爪刨出来的,至今见不得人。字不好,考试就很吃亏,文科成绩上不去,作文常挂红灯。于是,渐渐偏向理科,考上一所名牌大学,之后学会用电脑、敲键盘,重新燃起写字的欲望。回头再看,那些字迹飘逸、课堂念作文的同学,不曾写出印出半点文字。  再说打电子游戏,起初羡慕同学身手不凡,
八月的一天,我们班的同学在操场军训。教官是武警中队的班长。列队时,教官走到某位同学面前,仔细打量了他一番,厉声道:“把衣服上没扣的扣子扣好。”  那位同学十分紧张,结巴地问道:“教官,马上吗?”  “对,立刻!”  于是,那位同学小心翼翼地伸出双手,把教官军装口袋上的扣子扣上了。  教官一眼就看出了那位同学衣服上的问题,却未曾留意自己衣服的问题。  缺点,每个人都会有。但很多时候,自己的缺点总是难
那天傍晚,我准备穿越一条小巷去公园散步。进巷口时,一辆小车在我身后鸣喇叭。我皱起眉头,还是侧身让出道来。  那车开进巷子不到200米,却突然慢了下来。那种慢,于车而言,简直是蜗牛蠕动,以至于我这个无事踱步的人,都失去了耐心,就从车后绕到了前面。这时,我才注意到,车子的前面,有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正在蹒跚前行。显然耳背的老人,并没有留意身后的动静,他一直按照自己的节奏,缓缓举步,悠然自得。  小巷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