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中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来源 :房地产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dehuwe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施工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经常会出现渗漏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对水利工程防渗技术的研究,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本文将对水利工程建设中防渗施工技术进行探讨,为同行业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防渗;技术
  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提高,但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亟需解决,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渗漏问题,影响到国家的安全建设,更重要的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十分严重的威胁。所以,对堤坝防渗施工技术的研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防渗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重要性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做好防渗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水利工程建设要求水利工程的质量除了要具有一定的抗震性和稳定性,还要防止渗漏现象的发生,同时,对于已经出现的渗漏现象要及时进行处理,做好应对措施。如果出现渗漏现象却没有处理好,将会对企业和社会的经济效益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防渗技术的重要性表现在:做好防渗工作可以节约大量的水资源,可以提高水利工程的稳定性,防止水利结构遭到破坏。
  2.水利工程出现渗水的因素
  2.1施工因素
  由于现在的水利工程施工工程的规模一般比较大,因而现在的水利工程施工中经常存在分包的现象。因此,在采用分包的方式进行水利工程施工的时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的效率,但是,不同施工单位之间的技术水平和防渗技术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从而导致水利工程各个工序之间不能进行很好的衔接,以导致水利工程施工至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质量问题,这样就会给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埋下很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水利工程施工中由于模板结合的不够牢固而使得水利工程出现不紧密等问题,从而导致水利工程施工中出现大范围的渗水现象。
  2.2水利工程结构改变
  在水利工程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由于管理问题和施工材料等因素经常会导致水利工程的结构改变。因此,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出现施工材料的变形是很常见的现象。然而,水利工程整体结构的改变,从而就会导致渗水现象出现。同时,一旦水利工程出现微小的结构变形,就会进一步造成严重的渗水问题。
  2.3水利工程大面积渗水
  由于很多水利工程施工都没有达到设计的要求,从而导致水利工程出现大面积的渗水问题。当然,造成水利工程施工中出现大面积渗水的因素很多,一般主要包括水利工程施工单位的施工水平、水利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和水利工程施工的工艺等。
  3.防渗施工技术
  3.1灌浆施工技术
  1)高压喷射灌浆技术。高压喷射灌浆施工技术的大致方法是首先用机械钻在地基或岩层表面打洞至想要的深度,接着将钻杆顶部喷嘴附近的土固化,这一步骤的实现需要用高压泥浆泵持续喷射才可以实现,固化后的泥土便可以加大土石的密实度,使得防渗目的得以达到。喷射浆液的时候,喷嘴顶部的土体受到喷嘴里水泥浆的强大的冲击力的作用,使得被冲破的土体可以大范围的填满周围土体并且与洞内土石进行搅拌。当喷嘴离开泥浆时,由于温度的下降,压力的减小,洞内的泥浆短时间内凝固,形成牢固的凝结体。这些凝结体与地基牢固、稳定的凝结在一起,最终形成更加牢固的凝结壁。这一方法从渗漏土体的内在结构入手,使渗漏土体的内在结构通过外力而变得更加的牢固,从而长久地解决了堤坝的渗漏问题。虽然高压喷射灌浆技术能够十分有效的解决渗漏问题,但是这种技术的实施受到土壤环境的限制,只能够在粘性土或者是沙性土中使用。而且,过高的压力对土体周围的土孔壁造成破坏,使水泥浆无法与土体凝结。另外,用于钻孔的机械钻的提速时间不能够太长以防浪费水泥和喷射不充分现象的发生。尽管有这些缺点,高压喷射技术仍凭借着其原料种类的多样性、设备的简易备受欢迎。
  2)土坝坝体劈裂灌浆施工技术。当筑坝时填土不密实就会产生在坝体后面出现管涌流土等现象。劈裂灌浆技术便是解决这样一些有过大变形、塌陷、裂缝的坝体。此项技术的原理是利用水泥浆的滚入来切断软弱层,填补孔洞和裂缝形成新的防渗层。但是,在劈裂坝体后,灌浆压力没有那么好确定,需要对坝体的内部应力进行研究才能够确定。土坝坝体劈裂灌浆技术的运用也有一定的外部条件,坝体土质质量差、泥墙的厚度太薄、造孔的深度不够都会直接影响防渗质量。土坝坝体劈裂灌浆技术中的灌浆方法大致采用帷幕灌浆法,在运用这个方法的时候要随时观察坝体,以免发生意外。但是帷幕灌浆只适合小范围渗水,当遇上上下游是连续的裂缝的时候帷幕灌浆法也失去作用,应当使用全线劈裂灌浆法。土坝坝体劈裂灌浆技术的优点继承了一般灌浆技术的优点,从坝体本身的内部应力结构入手达到了理想的防渗效果,提高坝体变形稳定性。同时,该技术的施工时间不长,材料的选择多样,经济实惠,也是最常见的防渗技术之一。
  3.2防渗墙施工技术
  和灌浆施工技术一样,防渗墙施工技术也有经济实惠、工期短,用工量少等优点。与此同时,使用该项技术修补的大坝无论是在耐久性还是其整体性能方面都明显优于其他技术,加之墙体薄、渗透系数小的优点,防渗墙技术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其大致方法是直接在坝体上按照设计好的尺寸进行打槽造孔,并同时往槽孔里注满泥浆以成连续的墙体。常用的防渗墙技术有:
  1)振动成墙技术。此项技术的优点在于对外界环境的要求不高,适合不同的外界条件。振动防渗墙技术原理简单,就是利用振动大锤的振动把两块互为导板的插板带入指定深度,然后在插板形成的槽内注入浆液形成连续的防渗墙。该项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能够达到防渗墙的最大高度为17m,墙厚却只有15~18cm。
  2)塑性混凝土成墙技术。该项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建成的坝体地基上使用专用的钻孔机开槽钻孔,然后往槽壁和槽孔内注入泥浆混凝土以达到加固的目的。具体方法是:用高压泵往已开好的槽孔中注入合适浓度的泥浆将槽底的岩渣清除出槽孔,然后用直升导管往槽孔内注入混凝土。利用导管内外泥浆的压力差使混凝土充满整个槽孔,经过短时间的护理便形成连续的防渗墙。
  3)冲击成槽法成墙技术。冲击成槽法成墙技术比较适合大面积渗水的坝体,其原理是:首先在坝体表面用冲击钻冲击至设计深度,形成孔洞;接着清理出泥渣,在已有的孔洞周边开孔形成一段槽,向这段槽内浇筑混凝土形成第一道防渗墙。然后再利用相同的方法形成第三道混凝土墙。再在第一道、第三道混凝土墙之间加注第二道混凝土墙。这三道混凝土墙连接在一起便形成连续的防渗墙。不断重复上述方法便可以形成大面积的防渗墙。
  4)抓斗成槽法成墙技术。在各种防渗墙形成的技术工具中除了冲击钻,液压抓斗机也常出现,抓斗成槽技术的原理更加的简单,就是一直使用液压抓斗机在坝体直接挖槽,然后及时将挖出的土运到其他位置。当挖槽工作完成后就注入泥浆,然后再浇筑水下混凝土形成防渗墙。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堤坝的防渗施工技术种类繁多,并且运用广泛,但是为了堤坝防渗技术更加成熟、完善,能够应对各种各样的渗漏问题,需要对防渗技术的不断创新。在运用各种防渗技术时,我们要仔细斟酌,结合土壤质量、损坏原因等诸多实际情况来选择最为有效最为合理的防渗施工技术。建议国家加大对堤坝防渗工作的重视,为堤坝防渗技术的研究提供充足的人力与物力,使得堤坝防渗工作在已有的成果上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张桂东,韩啸,赵.浅谈水利工程防渗施工处理技术应用[J].科技资讯,2011(14):15-20.
  [2]李冰.防渗处理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1(17):5-12.
  [3]郑国强.水利工程中堤坝防渗施工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6).
其他文献
从强化领导意识、精神文明建设、党员模范作用、典型教育、针对性教育、完善制度6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加强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教育,以达提高医务工作者道德素质的目的.
2014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环保法修订案》.新环境保护法在很多方面都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建立了对经济技术政策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强化了
【摘要】近年来,随着光伏电站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在光伏电站并网环节中,受配电网架制约,并网难度不断加大,本文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一些实用解决方案,并对光伏产业发展提出一些设想。  【关键词】光伏电站 ;接入电网;光伏扶贫  1.概述  近年来,受国内外政策、经济形势影响,我国启动了大范围光伏电站建设的高潮。从早期的金太阳工程到近期的政府电价补贴政策,极大地推动了光伏产业发展。在光伏电站开发热情高涨的同
第九届工业工程与工程管理国际学术会议(IE&EM2002)暨第二届电子商务工程会议(ICECE2002)将于2002年9月19日-21日在北京清华大学举行.会议的目的在于交流数字化时代企业的运
当今是一个知识拥挤的年代,信息技术正在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如何正确、高效的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是当下教育人面临
本文着眼于姚斯的接受美学理论,通过对其产生的背景、理论结构和核心概念的分析,强调了文学接受历史性的方法论意义和理论价值.
我国的传统法律拥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自近代以来,我国在向现代化进军的过程中,原来的文化受到了来自外来文化的冲击,同时传统的法律文化和法律制度也受到冲击.费孝通先生的
对于燃用强结渣倾向煤的锅炉 ,在选型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如何防止炉内结渣。本文介绍了台山电厂 2×660 MW超临界锅炉国际招标过程中 ,从询价书的编制到评标、谈判过程中的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为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既有助于高校管理者更好地认清如何办好大学和培养人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