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网络环境下任务型学习的构建模式

来源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eixiao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实施英语任务型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完成知识意义的构建。本文基于Willis提出的任务型学习三步骤,将其理论框架运用于网络学习的模式中,探讨其实践过程中的不足,提出外语网络环境下任务型学习的循环模式,即创设任务→自主学习分解、实践任务→网络探索、协作学习→完成任务→创设新任务。
  一、任务型学习的假想
  1.任务型学习和网络学习。任务型学习是基于教师指定学习任务以及学习者主动承担学习责任的学习活动。Willis(1996)提出任务型学习三步骤:前任务、任务环和语言聚焦。前任务即教师介绍主题和任务;任务环是指学生执行任务,计划、汇报任务,它是任务型学习的核心部分;语言聚焦是学生主动自我分析任务,在教师指导下探究语言难点[1]。
  網络学习是指学习者在由现代信息技术所创设的全新沟通机制与资源库的学习环境中开展的远程自主学习活动,其主体有网络环境、教学指导者、教学资源和学习者。网络环境是这一学习活动的基本保证,其中教学指导者的导学作用是关键;学习者是主动实施目标与计划的核心;教学资源是这两者的调节剂,这四个因素相辅相成,构成了网络学习环境。
  2.网络学习环境下的任务型学习。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者不受时间和空间支配,不受资源条件限制,不受资源运行方式限制,广泛进行网络英语教学,这一空前的“开放性”特点为任务型学习提供了良好的运行环境和技术支持。
  任务型学习将知识隐含于任务之中,通过任务的完成来达到学习目标,从而产生学习的动机和动力,利用网络主动地获取无限的相关知识。这一过程可以表现为:创设任务→分析任务→执行任务→反馈任务→完成任务。这个过程都是在网络环境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以“任务”要求激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实施。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有四个主要的因素:学习者、教师、任务和环境[2]。
  3.网络环境下任务型学习的假设。我们将Willis设计的实施任务型学习的框架运用于外语网络学习的模式,如图1所示:
  在这个基于任务的学习模式系统中,学习者是网络学习的核心。他们不是被动接受学习任务,而是通过对创设任务的探究,利用可得的沟通机制与资源库,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教学指导者在这个完成学习目标的网络循环中始终起着提供反馈和引导的作用。他们可设学习专题,也可以和学生进行远程交流、在线答疑。
  网络环境是这个学习模式的保证。在这个基于任务的丰富的资源和空间里,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师生之间相互沟通交流都需要有稳定的网络学习平台的支持。
  学习资源是经过数字化处理,能在计算机和网络上运行的信息资源。根据学习任务,可以对这些资源进行优化设计,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放在专题学习网站,供师生学习和借鉴。
  然而,在实践验证中,我们发现了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并非如当初所愿。首先,这个模式下的学习者并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约束,达不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其次,这个模式没有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更没有通过使用网络工具进行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第三,在这个模式下,现代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学生对任务的完成失去兴趣,教学指导者也对创设新的任务失去信心。
  二、网络环境下任务型学习的设计原则
  1.任务设计要由准确的数据操作系统支持。网络系统必须准确及时地记录在线学习者的相关信息,只有这样,才能为系统分析学习者行为特征、优化学习模式提供数据依据,真实反映学习者的完成网络学习任务的情况[3]。
  2.任务设计要呈阶梯式。任务型学习中的任务,不是单一的或孤立的,而是循环的、连续的。任务可能出现在多个层次,如分解任务、协商任务、反馈任务、实现任务等,在这任务链中前一个任务的成功是完成后续任务的前提或共同完成目标的必要条件。
  3.任务设计要具有真实性、开放性。设计任务用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将学科中具有联系的知识点与社会情境有机结合,完成这样的任务才能有助于学习者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4]。
  4.任务设计要强调教学指导者的支架作用。学习者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互动讨论、交流任务,同时贯穿情感交流。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每位学习者包括教学指导者的思维与智慧会被整个群体共享,顺利完成任务,从而对新的任务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完成任务的真正意义所在。
  三、网络环境下任务型学习的构建模式
  根据以上研究成果,在将Willis设计的实施任务型学习的框架运用于网络学习模式进行改进的基础上,我们建构了一个暂新的网络环境下任务型学习模式。如图2所示。
  该模型中,以网络信息技术和网络交互工具对学习者的任务型学习给予管理维护和信息支持,并以教学指导者给予学习者的情感支持和对他们网络行为的评价为载体,以任务型学习为过程,以学习者、教学指导者形成的交流沟通平台为支架的自主性和协作性学习模式。本模式包括以下五个主要的环节。
  1.创设任务。创设任务时,教学指导者将学习主题置于网络环境之中,如可以利用搜索引擎收集和查阅大量有关资料,选取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英文网站、网址、文本和图片等提供给学生,或辅以热身运动以创设英语学习情境,为学习者提供完成任务必需的资源和方法。
  2.自主学习分解、实践任务。明确具体学习任务后,就可进入Learning process,学习者可根据教师制作的网页和所提供的相关链接,设计恰当的学习策略,组织行之有效的学习活动,学习者动手将自己查找到并重组的信息发到网站或主题网页上,供大家共享。
  3.网络搜索、协作学习。学习者利用网络平台提供的多种学习资源,或在寝室内互相交流,或根据各自的任务上网查询,然后在班级的公共邮箱或BBS上进行师生之间、协作小组之间的全面互动协商,开展一系列学习活动。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英语学习,既能听到,又能看到,经过同学间的结对练习或小组活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非常有利于英语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4.完成任务。由教学指导者或学习小组对所完成的任务进程逐项评价,以便学习者及时进行修正和再学习,同时还可以通过Internet,及时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在整个网络学习过程中,教学指导者所起的作用始终是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成果的评价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以及学习者的情感激励者,来积极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
  5.确立新的学习目标、创设新任务。学习者因教师平等协商并完成任务产生兴趣,因兴趣产生动力,并在此基础上创设新的任务,形成一个循环模式。网络环境下任务型学习就是这样最终完成知识意义的构建,达到学习目标。
  总之,任务型学习是指学习中通过履行一系列的任务来完成或达到学习目的。网络学习平台构建的信息使成员间的沟通变得快捷、简单。这一学习模式既为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提供了理想的场所,也可以不断激励学习者主动探索知识的动力,更好地完成网络学习的目标。当然,不存在能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学习模式,所以,在运用信息技术实施这一模式的过程中还需不断探索、反思、评估实验的效果,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和独特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Willis,J
其他文献
本文以美国、日本、加拿大和韩国为例论述了国外校车的安全措施,以期对我国的校车安全问题有所启示。  一、国外校车安全的措施  1.美国  美国校车的安全性非常高。美国校车平均每年大约要行驶69亿公里的路程,基本没有发生过校车事故。美国校车的事故发生率是所有交通工具中最低的,校车的安全系数是家庭轿车和公共汽车的40倍。据美国校车委员会介绍,美国中小学生的一半以上都坐校车上下学,大约全美有48万辆校车。
人类社会通过惩罚的运用来维护秩序、自由和安全,换言之,惩罚的最终目的是保证人类社会的生存,但前提必须是理性地运用惩罚。因为惩罚是一把双刃剑,一旦运用不当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安定和秩序。有鉴于此,惩罚问题历来是哲学、法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一、教育惩罚的内涵    教育惩罚属于惩罚的范畴,但因为它有着教育的特性,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惩罚。由于视角不同,人们对教育惩罚的内涵的界定也存在着一些
一、学校体育场地现状对课内体育教学的影响  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经过大量的身体练习,而学生从事各种身体练习,都必须有一定的物质设备与条件作保证,需要一定的体育场地、器材、专门设备及运动服装等。它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学生主要在教室里单纯从书本上学习掌握知识。学生单靠看书、听讲是不能学会运动技能的,更无法达到锻炼身体、健康的体育教学的目的;也不能像人们一般锻炼身体那样,对体育场地可以因地制宜而活动健身。
纪念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传承、传播和启迪、影响作用已经充分展现出来,特别是免费开放环境下,纪念馆特色教育资源已蓬勃开发和利用起来,逐渐影响和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经历百余年的曲折发展,克服重重困难,获得了蓬勃的生机,成为当今世界参与范围最广、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文化体育运动。作为现代文明生活的一个显著标志,奥林匹克运动受到世界人民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    一、解读奥林匹克文化    1.奥林匹克文化的涵义  奥林匹克文化是以体育运动为主要载体,以奥林匹克主义为核心,并结合多种文化形式的一种世界文化,它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奥林
区域发展战略是针对区域发展的高层次谋划,也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部分。自建国以来,我国针对不同历史时期形势发展需要,不断调整优化区域发展战略,推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