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的债券市场利空不断,7月5日正式实施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13日发行了500亿定向央票,7月21日央行再次宣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受到这一系列紧缩政策的打击,加上新股的密集发行,交易所国债指数连续下跌,7月24日,上证国债指数跌至109.24点的低位。
短期利空出尽市场弱势上涨
但随着短期内利空出尽,市场看空力量削弱,之后美联储暂停加息步伐、二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及7月份宏观数据均给了市场利好的信息,债市获得了喘息的机会。8月以来,债券市场小幅持续上涨,8月15日,上证国债指数收于109.91点。但总体成交仍然清淡,成交金额不到60亿,其中8月1日单日仅为1亿,创下了历史新低。
企业债市场也略有上升,8月15日上证企业债指数收于119.07点,较7月14日的收盘价微涨0.24点。交易量联系两个月大幅下降,全月成交量不足3亿元。
一级市场先紧后松
最近一个月有两只国债发行。7月24日,财政部发行第十一期国债,期限为6个月,发行量300亿元,中标利率2.16%,远远高于此前市场的普遍预期。由于该期国债发行前一周央行刚刚宣布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上7月底新股集中发行,造成市场资金紧张。机构参与投标较为谨慎,投标的资金非常少。根据公告,最终投标倍数为1.03倍,创下今年的新低。
8月14日,财政部发行第十二期国债,期限为5年,发行量300亿元,中标利率为2.72%,较为符合市场的预期。本期国债认购倍数为1.95倍,相对于前几期国债招标的情况,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这反映了近期市场资金较为宽裕的局面。由于5年期的国债期限比较符合银行的资产配置需求,商业银行是本期国债认购的主力,工行、农行和建行位居认购量的前三位。
信贷依旧过热 加息压力减小
8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上月CPI数据。7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增幅较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是今年3月以来的首次回落,CPI增幅小于之前的市场预期,对债市构成一定支撑。
8月上旬,央行公布了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中着重介绍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出该工具在中国是“适量微调”手段。在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部分,基本都在论述运用汇率政策,扩大对外投资、扩大进口和内需等方式缓解国际收支顺差,而没有过于强调运用货币信贷手段。而美联储在8月停止加息,会增加美元贬值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央行在未来短期调控中选择加息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
然而,7月的金融数据仍然较热,M1、M2增速有所抬头,信贷过热进一步严重。7月新增贷款达到1718亿元,创下同期历史新高,1-7月新增贷款累计23482亿元,占央行全年调控目标的94%。同时,在贷款结构上,中长期贷款占比依然较重。
综合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虽然信贷过热的压力依旧存在,但短期内(第三季度)再出台严厉紧缩政策的可能性在减小。对于债券市场,这是一个难得的喘息机会,能否转化为一个拐点,则需要对前期政策效果作进一步深入的观察。
短期利空出尽市场弱势上涨
但随着短期内利空出尽,市场看空力量削弱,之后美联储暂停加息步伐、二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及7月份宏观数据均给了市场利好的信息,债市获得了喘息的机会。8月以来,债券市场小幅持续上涨,8月15日,上证国债指数收于109.91点。但总体成交仍然清淡,成交金额不到60亿,其中8月1日单日仅为1亿,创下了历史新低。
企业债市场也略有上升,8月15日上证企业债指数收于119.07点,较7月14日的收盘价微涨0.24点。交易量联系两个月大幅下降,全月成交量不足3亿元。
一级市场先紧后松
最近一个月有两只国债发行。7月24日,财政部发行第十一期国债,期限为6个月,发行量300亿元,中标利率2.16%,远远高于此前市场的普遍预期。由于该期国债发行前一周央行刚刚宣布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上7月底新股集中发行,造成市场资金紧张。机构参与投标较为谨慎,投标的资金非常少。根据公告,最终投标倍数为1.03倍,创下今年的新低。
8月14日,财政部发行第十二期国债,期限为5年,发行量300亿元,中标利率为2.72%,较为符合市场的预期。本期国债认购倍数为1.95倍,相对于前几期国债招标的情况,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这反映了近期市场资金较为宽裕的局面。由于5年期的国债期限比较符合银行的资产配置需求,商业银行是本期国债认购的主力,工行、农行和建行位居认购量的前三位。

信贷依旧过热 加息压力减小
8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上月CPI数据。7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增幅较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是今年3月以来的首次回落,CPI增幅小于之前的市场预期,对债市构成一定支撑。
8月上旬,央行公布了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中着重介绍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出该工具在中国是“适量微调”手段。在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部分,基本都在论述运用汇率政策,扩大对外投资、扩大进口和内需等方式缓解国际收支顺差,而没有过于强调运用货币信贷手段。而美联储在8月停止加息,会增加美元贬值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央行在未来短期调控中选择加息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
然而,7月的金融数据仍然较热,M1、M2增速有所抬头,信贷过热进一步严重。7月新增贷款达到1718亿元,创下同期历史新高,1-7月新增贷款累计23482亿元,占央行全年调控目标的94%。同时,在贷款结构上,中长期贷款占比依然较重。
综合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虽然信贷过热的压力依旧存在,但短期内(第三季度)再出台严厉紧缩政策的可能性在减小。对于债券市场,这是一个难得的喘息机会,能否转化为一个拐点,则需要对前期政策效果作进一步深入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