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痕迹”写作指导与佳作示例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bow_q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拟金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痕迹
  约翰·罗斯金
  把每一个黎明看作生命的开始
  把每一个黄昏看作生命的小结
  让每一个这样短短的生命
  都为自己留下一点儿可爱的脚印
  也为你的心灵得到实质的痕迹
  请以“痕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思路导引】
  作为实实在在的“物”,“痕迹”可以是一叠叠的证书和漂亮的成绩单,它们是你求学路上充实的痕迹;可以是手上一个厚厚的茧和纸篓里无数张稿纸,它们是你漫漫写作路上的痕迹;可以是跑道上流下的滴滴汗水和手上擦伤留下的伤疤,它们是你体能训练中进步的痕迹……它们见证了你由懵懂无知到沉静成熟,由低落迷茫到坚定信念的过程。成长路上,总有这样的“痕迹”,可写“痕迹”带给生活、学习哪些启发,对自己有何意义,在未来道路上还应留下什么样的痕迹,以及怎样才能留下让自己最满意的痕迹,等等。
  “痕迹”这道文题,也可以写“虚”。比如,可以是关爱、善良、包容、诚信等美好情感带给自己的心灵触动,这些情感在“我”的心里留下痕迹;也可以是某种情境带来的愉悦感在“我”心里留下痕迹。可以选择陌生人的帮助、理解,表现大爱带给自己的感动;可以选择与大自然神交,表现美好景色带给自己的心灵触动。行文中要有扣题意识,适时表达心理感受,表现心灵的波动,点明这些情感在“我”心里的影响力。
  【佳作示例】
  痕迹
  王雨璐
  一清早从学校回家,就急急地冲进曾祖父房中,两星期没见,甚是想念。
  屋子里静悄悄地,我心里偷偷地笑:曾祖父都八十多岁的人了,生物钟还挺晚的。我心中升腾起一丝好奇:不知道曾祖父睡相怎么样?会不会流口水呢?我蹑手蹑脚走到床边,脚被什么东西轻轻绊了一下,转头一看,原来是曾祖父的拐杖。溜进房间的一缕朝阳落在上面,黄色的拐杖上布满并无规律的划痕。
  我的心如爵士鼓般跳動,那划痕不就是……
  曾祖父中年得了白内障,在我出生前两年就与光明无缘了。据妈妈说,儿时,我是和曾祖父成天粘在一起的。后来为了上学方便,从旧宅搬了出去,当时我还哭着要带曾祖父一起走。
  上小学后,每个周末我必回老家一次,回家必飞进曾祖父屋中,跟他聊起这一周学校里的趣事。曾祖父总是听着,笑着,不住地点头。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用他那半人高的拐杖给我量身高。
  曾祖父身材高大,每每给我量身高时,他总是坐在小矮凳上,把拐杖竖在脚边,拉着我让我紧靠拐杖。他那早已空茫的双眸,此刻却仿佛在细细打量着我一般。他用粗糙的左手轻轻抚摸我的脑袋,然后,尽量把手撑开、撑平。他用右手扶住拐杖,并不断地摸索着左手的位置。曾祖父的表情,此时专注得像正在考试的学生,一丝不苟。他双手不断调节着,不知是什么牵引着他,让他把拐杖竖得那么正。靠曾祖父双手量出来的身高,可比在医院里量的还准呢!
  确定我的身高后,曾祖父就用右手牢牢捏紧那个位置,再用左手在周围摸索着,一步一顿地回房。在抽屉里翻腾半天,寻出一把剪刀;将剪刀打开,轻轻地夹住拐杖,再慢慢移动剪刀,当与右手的位置准确无误地吻合后,他才将右手放下,拿着剪刀先夹出一个浅浅的凹槽,再用剪刀头在上面用力地划几下。于是,拐杖上又多了一道加工好的刻痕。
  曾祖父摸着新刻的那一痕,再摸一摸上次刻下的,脸上笑意更深,深深的皱纹好似全都舒展开。“阿宝啊,又长高了。阿宝,你看,又长出一截……”说着,还用手指比划比划。
  年复一年,那根拐杖变“短”了,再也不容许多添一道刻痕。曾祖父就把自己当成拐杖,与我量身高。每次他都会告诉我上次我有多高,这回又长了多少。都说老人记性不好,但曾祖父却清晰地记着我每一公分的增高,实在难为他了,也着实让我惊讶……
  曾祖父的拐杖已经用了几十年,爸爸重新给他买了一根金黄色的手杖,手握处是一个龙头,龙嘴里还含了颗珠子,拐杖手感也比旧的好多了。不过,曾祖父一直不愿意换,他总说旧的用顺手了,不舍得换。在我想来,想必是因为拐杖上的那些刻痕吧。
  那些痕迹深深地、深深地刻在拐杖上,如旋律,将昔日的快乐温馨一遍一遍地演奏着。同时刻在我心里的,还有那隔了两代人、刻在骨子里的深深的爱……
其他文献
十八大以来,在我党持续高压反腐、从严治党的大背景、新常态下,一些党员干部思想动摇了,认识模糊了。有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宁可不做事,也不做错事,终日“平平安安混日子、庸庸碌碌占位子”。省委书记李鸿忠曾为为官不为的人画了像,归结为“四类先生”,即“两不先生”“南郭先生”“撞钟先生”“好好先生”。这些问题,无论是不想为、不会为,还是不敢为,归根到底是不作为、不担当的表现。  针对这些问题,中央颁布
鳴门漩涡  两位小伙驾驶小木舟在湍急的入海口河流里来回躲避暗礁,眼看就要跌落尽头的瀑布,但娴熟的操作让他们成功化险为夷,安然驶入平静的大海……等等!怎么小船开始自己加速了?原来,不远处的海面上有一个巨大的漩涡,小船不自主地滑向漩涡中心,越来越快!此时两位小伙就算再怎么身怀绝技,也无计可施,只能眼睁睁看着大漩涡张开地狱之门一般的血盆大口,将他们连人带船卷入海底……  以上让人绝望的场景往往只会出现在
第一朵花儿,从枝头悄然落下,静静地落在翻开的扉页上,我沉醉于花儿散发的芳香里,享受着这份难得的静谧与安宁,不知不觉一个下午悄悄过去了。  从小到大,已不记得多少次靠着树干看书而忘记时间的流逝了。  对书的热爱记不清是何时开始的了。也许是源于我的那满柜书籍;也许是源于摘抄的一段段美文佳句;也许是源于那一句“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赞誉……  一朵花开的温柔,是席慕蓉用心等待的热情;一句如夢的话语,是冰心梦
缓缓推开木门,一道阳光直入心扉。眼前,金黄的油菜花在阳光下舞蹈,身后,阴冷的小巷已无踪迹。心中的那道木门轻启,原来门的另一面,是灿烂阳光……  生活就像迷宫,每一道困难之门背后,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美丽花园。  已是暮春,我随父母去乡下小住几日。驱车行在路上,过眼的葱郁风光尽数泛了黄,风似乎已褪去温度,让我的心中一片清冷。心中似乎被这暮春之景感染,阴暗得仿佛渗出水来。是啊,怎么高兴得起来?耳畔,似乎
摘要:本文在梳理地方性写作谱系的基础上,分析周恺的长篇小说《苔》的文本价值。作品在运用方言、民间风俗、仪轨等地方性知识塑造四川乐山一地的地方感的同时,建构了一种可以被“异乡人”所认识、理解的“地方生活”,寻绎一个地方的文化表情与性格。以讲述革命如何发生为主题,让“地方”与“世界”充分互动,《苔》缝合了“地方”与“国家”、特殊与普遍以及具体与抽象之间的裂隙,为以方志面貌出现的小说叙事赋予了抽象、普遍
正如歌词里唱的那样:成长是一場冒险,迷途的人先上路,年少时处处风景,不想回头。就像《少年哀歌》里住在濑户内海无名小岛上的打渔少年,他随父亲在轮船的主航道上撒网捕鱼,为了避免与客轮相撞,夜色浓重时,便点亮一组红灯。这一排灯的光芒,似乎隔绝开了两个世界——小小渔船在波涛中颠簸的小岛渔民的平淡生活,和避开的客船上光鲜华丽的都市摩登生活。  本来是没有交集的,直至那一日与客船打了照面,他与红男绿女之间短促
建服务平台助精准帮扶  今年以来,猇亭区建立一站式“党建帮扶”综合服务平台,围绕推进都市生态农业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根据困难群众需求开展家政服务、物业管理、电工、焊工、厨师等技能培训;加大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对象的帮扶力度,对因病、因残致贫的困难家庭实施减免挂号费,住院费等医疗费用的减免;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全区共投入22.4万元,投放垃圾桶150个,勾臂车厢15台,垃圾车1台,积极
最好是在暖意和花香交织在清风中的夜晚,如水般澄澈透亮的月光就那么轻轻柔柔地洒落在你的肩上,略带冷清却又毫不落寞。惬意地斜倚阑干,翻动早已熟记于心的书页,让那些早已作古的诗歌伴着一缕柔柔的茶香,和着一段浅浅的歌声,穿过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眼前重新汇成一出动人心弦、辗转反侧的好戏。一个无伤人生、只关风月的老故事,就这么犹抱琵琶半遮面地款款而来,幽幽地走进你的梦,缓缓地打动你的心,直叫人忆起那些缱绻千年
2016年10月16日,第二十八届金鹰节,捧走最佳表演艺术奖的人,是那个领了无数次奖,仍旧有些腼腆的老爷子李雪健。演员胡歌向着他鞠躬,一旁的女艺人,光是看着他,就开始不自觉地流泪,全场鼓掌向他致敬。  身体不太好的李雪健戴着助听器,走路、说话都有些吃力。他的获奖感言简单质朴却让人感动:“得奖了,我挺激动的,很让我难忘。用角色和观众交朋友是我的选择,我的追求……如果有机会我还想继续和他们合作,认真的
李白永远让人感到惊讶。我过了很久才发现一个秘密,那就是,我们对他的惊讶,恰恰来自于他的惊讶,因此是一种惊讶的传递。他一生都在惊讶山水,惊讶人性,惊讶自己,这使他变得非常天真。正是这种惊讶的天真,或者说天真的惊讶,把大家深深感染了。  我们在他的诗里读到千古蜀道、九曲黄河、瀑布飞流时,还能读到他的眼神,几分惶恐,几分惊叹,几分不解,几分发呆。首先打动读者的,是这种眼神,而不是景物。然后随着他的眼神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