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化学发光法检测的影响及消除方法初探

来源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zhong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以成人高胆红素血症为参照,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化学发光法检测的影响及消除方法。

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对2015年7月至2016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住院,并且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超过200 μmol/L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200例,进行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检测,将阳性血清进一步经16 200×g高速离心或蓝光照射8 h后平行上机检测,记录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复测结果。其中复测阳性的血清进行血清乙肝病毒DNA载量测定并查询患儿母亲乙肝病毒检测结果。同期留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超过200 μmol/L的成人血清标本136例作为参照,观察成人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测定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

结果

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中位数水平259.0 μmol/L(226.5,312.5);间接胆红素中位数水平244.1 μmol/L(212.5,295.8)。成人血清总胆红素中位数水平356.4 μmol/L(295.9,435.1),间接胆红素中位数水平137.1 μmol/L(107.8,172.7)。测定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成人均为阴性;新生儿有11例(5.5%)阳性,测定其血清乙肝病毒DNA载量均<100 IU/ml,其中9例接种了乙肝病毒疫苗,2例接种情况不详。11例阳性新生儿中有10例患儿的母亲既往身体健康,1例为乙肝小三阳患者。新生儿11例阳性标本中有2例经高速离心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即转为阴性,4例经高速离心并且蓝光照射后转为阴性,5例经高速离心和蓝光照射后仍保持阳性。

结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不同于成人,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是造成新生儿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化学发光法检测假阳性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高速离心和蓝光照射的方法可以最大程度上消除血清间接胆红素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检测的影响。

其他文献
椎管内分娩镇痛作为一种有效的镇痛方式,虽然已被医护人员和产妇所接受,但分娩镇痛在减轻分娩疼痛的同时,有关其对分娩过程和分娩结局是否存在不良影响的争议始终存在。随着分娩镇痛技术的日趋成熟,大量临床研究提出局部麻醉药物使用方案、剂量及镇痛方式均可对产程进展及分娩结局产生影响,探索更优化的麻醉药物方案和镇痛方式将受到临床和科研工作的持续关注。
期刊
目的总结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麻醉实施的经验,为分娩镇痛中转剖宫产麻醉的有效安全实施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的58例单胎妊娠产妇。所有产妇均行腰硬联合阻滞镇痛,决定中转剖宫产后,先于硬膜外给予0.125%罗哌卡因10 ml,入手术室后给予1%利多卡因5 ml作为试验量,观察
期刊
循环肿瘤细胞(CTCs)和循环肿瘤DNA(ctDNA)是肿瘤脱落到循环系统或其他体液中的成分,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治疗和预后评估中都有较好的应用。CTCs和ctDNA的检测技术快速发展,各种检测技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有较大的提高。目前CTCs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细胞计数法、免疫荧光标记法以及基因检测法,ctDNA的检测方法主要是基于PCR技术和以二代测序为基础的检测技术等。针对CTCs和ctDNA
癌症患者血浆或血清中的循环肿瘤DNA(ctDNA)为肿瘤的非侵入性取样提供了机会。这种"液体活检"允许对DNA进行拷贝数变异、特异性突变以及表观遗传改变的检测,并可以进行病情实时"跟踪",从而指导和改善癌症患者的整个诊疗过程。与检测肿瘤特异性突变相比,ctDNA在特定基因区域的异常甲基化具有高度一致的特征,使得ctDNA甲基化检测更广泛地适用于肿瘤的诊断、监测,预测治疗反应和预后判断。因此,ctD
目的测定扩张型心肌病(DCM)心衰患者血清可溶性ST2(sST2)及半乳凝集素(gal-3)水平,探讨其在扩张型心肌病心衰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2017年6月至12月住院的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60例作为疾病组,收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性心力衰竭患者52例作为疾病对照,健康体检患者7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将DCM患者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定植菌群结构和组分变化,分析肠道定植菌群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院行胃肠外科手术的乙状结肠28份位置匹配的组织样本为结直肠癌组,同期收集12份健康体检者正常肠黏膜组织样本为对照组。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进行细菌16S rRNA基因V3-V4区测序,分析并比较正常肠黏膜组织和癌组织定
环状RNA(circRNA)是自然形成的广泛且多样的存在于生物体中的一种共价闭合环状结构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分子,不具有5′端帽子和3′端poly(A)尾巴结构,具有广泛性、保守性、组织特异性以及稳定性等特性。circRNA参与多种生物学功能,除了微小RNA(miRNA)海绵吸附功能,更多新的功能正逐渐被发现,如调节基因转录和剪切以及翻译蛋白质等。多项研究表明circRNA与卵巢上皮肿瘤以及子痫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