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加快复苏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chaoe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十一”8天长假,由于中国国内疫情控制有效,消费者对国内旅游的信心快速提升。中国共有6.37亿人次国内出行,按可比口径较去年同比恢复79%,并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同比恢复69.9%。
  相比全球旅游行业现状,尤其在新一波疫情重现的当下,中国国内游的复苏可谓是希望之光。
  我们对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成都、西安、厦门和武汉8个城市约2000名受访者的调查也显示,国庆至年末中国消费者旅游出行意愿持续增强,对安全的信心和实际出行的积极程度已逐渐恢复到疫前水平。
  具体来看,有70%的受访者表示在未来数月有出游计划, 年轻已婚和退休人群的出游意愿尤为强烈。
  从目的地来看,中国西部省份和海南快速兴起,出行热度最高。某领先旅行预定平台的数据显示,“十一”期间,西藏、青海、海南、甘肃、云南的出行预订量增幅最为领先。
  与此同时,中国消费者对国内短途、长途旅行和商务出行的安全信心已基本恢复到疫前水平。在被问及对未来的预期时,约75%的受访者认为工作和生活将恢复正常。
  调查结果还揭示了中国人出游的三大新趋势。

  首先是新興旅游信息获取渠道崭露头角。
  受访者中,获取旅游信息最主要的渠道依次是:亲朋好友的介绍(50%)、出现了目的地的电视节目和电影书籍(31%)、旅游相关文章和评论(29%)。
  在“旅游相关文章和评论”中,表示受到博主等意见领袖和微信公号微博文章影响的比例分别高达57%和46%,显示出传统的口口相传和电视节目等渠道之外,新媒体渠道对于消费者日益强大的影响力。
  其次是团队游复苏势头明显。
  在疫情期间,团队旅游和邮轮受冲击较为严重,但目前复苏的势头明朗。虽然自驾游和自由行还是受访者更偏爱的旅游方式,但他们对团队游和邮轮游的出行意愿已经出现了回升。
  此外,中国消费者对境外游也积攒了一定程度的出行意愿。
  调查显示,希望下一次旅游目的地可以去境外的受访者达到了31%,其中东南亚和韩国等亚洲目的地最受期待。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的数据也表明,从中国出发国际机票的搜索量从4月的每天约5000次,上升到了8月的近4.3万次,反映了中国消费者对境外游的意愿也在逐渐上升。
  可以说,在全球疫情发展的非常时期,中国国内游强劲反弹,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旅游市场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中国旅游消费者的偏好变化将推动疫后中国旅游业进入更高质量的发展时代。
其他文献
1月16日,由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红十字会、上海市老年基金会、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主办,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上海广播电视台承办的“蓝天下的至爱——2010爱心大放送”在申城暖意融融地“登场”,“慈善·世博·和谐”是活动的主题。  上午10∶10,在世博园中国馆前隆重举行了爱心大放送启动仪式。市政协主席、市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冯国勤致辞。200名
清光绪年间,海外华侨的慈善义举也是于自身的万难之中做出的,因而更加显得可贵。当时清政府念沿海各省人多地少,百姓生活维艰,经各省督抚奏准允许沿海各省民人出海,到南洋自谋生计。一时间一批又一批渔民罄其所有,背井离乡,搭乘片板出海。  大海喜怒无常,渔帆出海势弱如片叶,海浪滔天,小船被从几米高的浪尖上,忽地抛入浪谷,全船的人命悬一线,穷人们仍然乐此不疲,传说中的南洋似乎是极乐世界。海上的路程要走几天,在
时间就像一个筛子,漏掉了我们曾经以为重要的浮华,留下了满满的爱心和付出。分享也未必要在危难时才能体现,就在平时,我们也可以与他人分享快乐和幸福。让更多的人学会分享、传递分享。让我们从身边做起,和身边的人分享快乐、分享爱心。  ——何佳雯  慈善也是一种心灵的寄托。  ——边浩宇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走过了,再度回首,有多少亲切的眼神曾经温暖过我们寒冷的心。唯有感叹,永藏心中,凝作佳忆
世界各国大多有自己的慈善事业,只是有的发达,有的处于发展中。卓有成效地开展自己慈善事业的国家所采取的政策和方式往往是尽可能适应本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以及自己特定的历史的和现实的社会条件。我国的慈善事业的发展也应从实际出发,即使参照借鉴他国的经验,也要以本国的国情作基础。笔者浅薄的看法是,我国的慈善事业要走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具体而言,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鼓励民间社团组织的渐次的、健康的发展,另一方
四月的大凉山深处,春寒料峭,春雪飘飞。  汽车在蜿蜒的山道上蛇行,掠过车窗的是一片片丛林、星星点点的羊群和墨绿逶迤的群山。间或闪过成片的彝族村落和色彩鲜亮的彝风民居,还有三三两两的衣着察尔瓦或站、或蹲、或坐的彝族同胞。我们陪同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徐建中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儿童福利示范项目官员从亚热带的西昌市前往严寒的高原腹地布拖县调研。  从2008年起,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民政部
朋友从北京归来,相约一起去喝咖啡。  她一直是我羡慕的对象,我们俩同一年入职的,我如今还是个普通职员,而她已是主管销售的副总了。  “你的生活很滋润吧,整天免费的游山玩水、吃香的喝辣的,你看看我,至今還在贫困线上。”我一直为自己微薄的薪水耿耿于怀。  “你看到的只是我的表象,其实你比我幸福,你想想:我和老公两地分居,虽说这没影响我们的感情,但不能朝夕相处,独守相思的滋味也不好受的;还有孩子,我不能
记得那是1992年的秋天,上小学三年级的我正伏在桌旁写作业时,突然有个人冲进门来,上气不接下气地对奶奶说出了一个无情的事实:婶婶因患胃癌晚期不久前已经在医院去世了。听到这一噩耗时家人都惊呆了,不敢也不愿相信那是真的,仿佛婶婶往日的音容笑貌就浮现在眼前。  婶婶去世那年,她的女儿刚满三周岁。在为婶婶办丧事期间,父亲跑前跑后,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妥善处理后事。那时我已经9岁了,看到还不懂事的妹妹失去母亲,
被医学判处死刑的9岁小女孩黄金美,中国农村最不起眼的小女孩,一夜之间拨动了中美两国千百个母亲和谐共振的心律。  2007年5月9日,一位叫雪莉的美国太太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广西南宁市良庆镇,手中还牵着一头健壮的黄牛。黄金美手持一束康乃馨鲜花奔跑着迎上前,叫了一声“妈妈”,情不自禁地一头扑在雪莉怀里……这是一个跨国“心”情故事。    天降亲人:洋太太跨国拯救“干女儿”    黄金美出生于广西南宁市良庆
前几天,上高二的表弟给我发了条短信,说请我吃饭。我想,这小子平时做事鬼精,更何况现在他学习也很忙,怎么会无缘无故请我吃饭?不过他的短信说得有模有样,不像是骗人,所以我也就揣着疑惑去了。  刚刚坐稳,表弟便对我嘘寒问暖:“二哥,工作顺心吗?”  “还可以。”  “最近天冷,感冒的特别多,要多注意身体呀!”  “是呀,不过你二哥身体还行。你也一样注意!”  表弟看时机成熟,扶了扶眼镜,试探性的问了句:
5月23日,安徽蚌埠张公山动物园一饲养员在打扫笼舍时被老虎攻击身亡;25日,河南南阳淅川县丹江孔雀谷景区,一饲养员在工作时被老虎咬伤后不治身亡,两只老虎外逃,后被击毙。  三天两起猛兽伤人致死事件,加上此前的杭州野生动物世界“瞒豹”事件,将动物园行业再次推到舆论质疑的风口浪尖。  一些动物园盲目追求動物种类和数量,同质化现象严重;有的不考虑动物对环境要求,大量引进动物,给动物造成伤害;有的开展违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