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铁甲狂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453334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3年9月1日,装甲兵工程学院的前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装甲兵工程系在北国冰城哈尔滨建立。“时光荏冉,岁月如梭,风云变幻,地老天荒。”弹指间六十年光阴一瞬而过。装甲兵工程学院校址屡迁,校名多易,但“信念、使命、献身”的办院宗旨依然如故,为“陆战之王”造就精英将才的步伐一刻也没停止。
  在装甲兵工程学院创建六十周年的日子里。本刊记者走进这所光荣院校,所见所闻无不令人振奋。在炮声隆隆的演兵场、安静神秘的试验室、书声朗朗的教学楼里;从白发苍苍、学养深厚的院士专家,年富力强、运筹帷幄的各级领导,再到朝气蓬勃的莘莘学子,全院上下无不闪现着人民军队刻苦学习、努力拼博,“能打仗、打胜仗”的万丈豪情。
  徐航,少将军衔,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院长。幕春的一个上午,记者见到了百忙之中的徐将军他军姿严整、讲话掷地有声,在向记者致以简短欢迎后,谈话就进入正题
  还是先自我介绍一下吧。我是河南省南阳市人,南阳是我魂牵梦绕的故乡,家乡的山水有太多值得回忆的地方。南阳古称宛,东汉时期,南阳是当时全国的第二大城市,与首都洛阳齐名。大科学家、文学家张衡在他的赋中曾有“游戏宛与洛”的名句。南阳曾是医圣张仲景的故乡,他的巨著《伤寒论》至今仍是每一个中医必读的宝典。南阳还是诸葛亮的隐居之地,虽然对孔明先生究竟是在河南南阳还是湖北襄阳隐居历来有争论,但清朝嘉庆年间顾嘉蘅的名对“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早已对此给出了中肯的评述。徐院长一番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透射出这位儒将的博学和赤子之情。
  我是1979年考入装甲兵工程学院的,这也是改革开放后学院首次通过高考从地方应届高中毕业生中录取学员,学制5年。毕业后我留校当了10年教员,然后又选调到机关工作,担任过处长、部长、副院长、总部装甲局长等职务,2009年就任院长。
  记者:徐院长,您可以简略介绍一下学院的历史吗?学院主要承担看哪些教学任务?
  徐:我们学院的前身是1953年在哈尔滨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稗学院”(哈军工)的装甲兵工程系,1961年以该系为基础在西安组建“装甲兵工程学院”,1969年迁到北京卢沟桥畔。这期间校名也几经变化,1986年复名“装甲兵工程学院”,1999年由总参谋部转隶至总装备部。
  我院主要承担本科生、研究生、继续教育和外军留学生四类培训任务。全军装甲机械化部队初级军官的学历教育,主要集中在我们学院培养,同时我们还承担着武器装备科研、部队技术服务、为总部机关决策提供业务咨询等任务。
  建院60年以来,我院为部队培养了大批优秀学员,他们为我军装甲机械化部队的发展壮大、高技术条件下装甲机械化部队的信息化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忠诚和才智。
  记:徐院长,学院被誉为“陆战之王”的摇篮,您能否介绍一下学院的软硬件建设实力?
  徐:从哈军工开始,学院就始终注重人才为本、开放办学;坚持人才兴院和科技强院战略:广纳贤才,攻坚克难,凝心聚力,着力打造名师领衔、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方阵,取得了一批批丰硕的成果。学院现有中国工程院装备再制造工程学科缔造者徐滨士院士和全电化坦克专家臧克茂院士2人,有“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获得者2人,“求是奖”获得者3人,18人被评为全国、全军优秀教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115人。改革开放以来,学院取得了3 000余项教学科研成果,其中国家级奖项、军队级一等奖60余项。学院作为全军首批对外开放单位之一,先后接待了70多个国家300余批军事代表团,派出500余人赴40个国家和地区担任技术专家或联合国军事观察员,分别与波兰、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国际合作关系。同时,我院还注重发挥地缘优势,开办了“名人名家大讲堂”,先后邀请了杨振宁、周光召、徐匡迪、陈至立、周远清、二月河等名人名家来院讲座,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
  学院始终注重办学条件、文化氛围建设。目前,学院辖有3个主营区,占地近7 000亩,总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建有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装备作战仿真中心、装备保障研修中心、装备动力研究中心、陆军高新工程装备培训与实验中心和陆战平台全电化技术实验室等100多个实验室、专业教室和多个专业训练场、实践科目训练基地。隶属于我院的装甲兵某研究所,是目前陆军规模最大的研究所,在装甲装备论证、试验和保障研究领域居国内领先水平。经过60年的建设发展,学院已经全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学科研保障体系和完善的学习工作生活服务体系。现代化的设施、正规化的管理、社会化的保障为广大官兵营造了和谐向上、安全有序的良好环境。“美丽校园”和“数字化校园”工程建设,将进一步提升我院办学育人的信息化水平和生活温馨化质量。
  记:学院在教学实践中有什么鲜明的特色吗?
  徐:1986年中央军委赋予我们学院进行“指技合训”试点任务,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培养复合型人才之路,得到了部队的广泛认可和总部的表彰奖励。
  记:什么是“指技合训”?
  徐:我军“装甲兵之父”许光达大将有句名言:“没有技术就没有装甲兵部队。”从中可以看出装甲兵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兵种。对于现代战争来说,装甲兵不仅对指挥素养要求很高,对技术要求也很高。在以前的教育训练中,指挥员、技术员是分开施教的。这样的结果就是懂指挥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又不懂指挥。事实证明,这种育人模式是不科学的。从装甲部队岗位任职要求看,排、连、营甚至到团级指挥员都要在坦克上指挥作战,而坦克上各个岗位都是有战斗职责的,指挥坦克也要在一线打仗,战时坦克损坏,指挥员也要参与维修任务。只有指挥员、战斗员、技术员三合一的复合型人才,才能适应装甲机械化部队的岗位任职需要。现在我军一线装甲部队的中级指挥员有半数以上都是我们学院“指技合训”培养的复合型人才。   记:军委习近平主席对军队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学院是如何在新的形势要求下着力培养新型人才的?
  徐:习主席对军队建设抓得很紧,多次强调军队是要随时准备打仗的,要能打仗、打胜仗:要坚定不移地把信息化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方向,要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促进部队战斗力不断提升。习主席指示抓住了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本质和核心。我认为信息化建设绝不仅仅是技术或装备问题,而是要通过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与装备的最佳结合,针对不同作战任务构建基于信息系统的新型作战体系,形成基于体系作战的非对称作战能力。因此,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无论是教育思想观念、教学内容体系,还是训练方法,都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为什么这样讲呢?机械化战争,比如二战时期、几次中东战争,指挥员关注的是作战平台(如坦克)的数量和质量。而信息化战争,指挥员面对的是多维一体的信息化战场,指挥的是信息化武器装备,使用的是陆海空一体化的指挥信息系统(如美军在海湾战争中的信息化装备),信息化运用将贯穿战争的全过程、全时空、全领域,而人的信息化素质就是进入信息化战场的“通行证”。换句话说,没有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是驾驭不了也打不赢信息化战争的。而我们学院在学员的学历教育阶段,就着力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和联合意识,夯实他们的系统思维、信息运用、判断决策和指挥控制能力基础,使他们能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完成好谋划、组织和指挥重任。
  说到现代的联合作战,是相比于过去的合同作战而言的。过去机械化的传统作战模式无论我军还是外军都是以“合同作战”为主(如诺曼底登陆作战、朝鲜战争、我军一江山岛登陆作战等),都是以某一军兵种为主,其他军兵种配合的作战模式。而现代战争的基本形态是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也就是联合作战,各军兵种深度融合、密切协同,形成整体战力。培养能够胜任体系作战的新型军事人才,必须打破单一兵种自成体系、单个专业互不交叉等落后观念,培养学员的联合作战意识和信息素养,为培养学员的军事指挥能力打牢思维和技术基础。所以,近些年我院在深化“指技合训”基础上,又扎实推进了“人才模式、教学模式、育人环境”三个转型,旨在构建能够体现陆军部队指挥体系完整性和信息系统完整性的知识体系结构和能力素质要求。
  记:您能否就其中的某一个实际存在的问题,比如体系作战的非对称能力展开讲一下呢?
  徐:我们学院是装甲兵工程学院,我就以被冠以“陆战之王”美誉的坦克为例谈一下你的问题。
  1916年6月,坦克第一次出现在法国索姆河战场上,震惊了世界,从此坦克开始成为名副其实的“陆战之王”。在一战后期尤其是在二战和历次中东战争中,坦克一直是陆战场上制胜的利器,历史上也曾出现了诸如库尔斯克会战、阿拉曼之战等双方动用几千辆坦克在广阔的草原沙漠上厮杀的战争奇观。那时的指挥员看中的是坦克的数量和质量,如苏军的T-34、“斯大林”式重型坦克对德国的“虎”式坦克等。曾几何时,“坦克是反坦克的最好武器”成为至理名言。就坦克本身而言,也从当初的原始状态发展到了今天在机动、火力、防护三大性能都近乎尽善尽美的水平。但是纵观最近几次高技术条件下的现代化战争,“坦克是反坦克的最好武器”这句名言,还灵验吗?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伊拉克损失了3 800辆坦克,而美军才损失了十几辆!客观地讲,伊拉克的T-72坦克虽然比美国的M1A1稍逊一筹,但战技性能差的并不是很多,十辆T-72拼一辆M1A1也不会输那样惨吧?为什么结果是这样呢?因为美军打的是“体系作战”,而体系作战的本质是不对称作战。美军占据了海陆空天所有的战争制高点,伊军坦克在还没有和美军坦克面对面厮杀之前,就已经被取得绝对制空权和掌握伊军坦克全部动向信息的美军用攻击机、“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和各种先进的非对称战争手段打得七零八落了。退一步讲,如果让美第4机步师和伊军共和国卫队的坦克单打独斗,那伊军肯定不会输的这样惨。
  记:徐院长,海湾之战以后,曾经有些国内的专家和军迷们把伊军的惨败归结于伊军的落后战术和士兵的低劣素质。他们断言,如果由我们的解放军或者越军使用伊军的武器,则结果可能完全不一样,您认可这种说法吗?
  徐:我不认可!诚然伊军的战术确实有落后的地方,如把T-72埋在沙堆里充当固定火力点,有些伊军士兵未及开战即弃车逃跑等,但这些都是次要因素,如果换上我军则不可能犯这种低劣的错误。但假如我军从作战观念、技术素养、驾驭现代化信息作战能力上,不能与美军平分秋色、势均力敌的话,再勇敢的士兵流再多的鲜血、付出再多的生命代价,也不可能取得战争胜利。现在已经不是单凭勇敢不怕死就能战胜敌人的冷兵器时代了。正因如此,军委首长才反复强调,要求我军能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什么是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就是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我们的古人说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信息化的高技术武器是打不赢现代化战争的。这和过去经常批判的“唯武器论”完全是两个概念,绝不能混为一谈!
  记:近几次局部战争都大量使用精确制导武嚣,往往没等坦克等陆战兵器登场,战争就结束了,因此产生了“陆军无用,坦克无用”等论调,有些国家如英国甚至停止了其主战坦克“挑战者”的生产
  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徐:首先必须指出,英国停止“挑战者”的生产,主要是由于其国内财政紧张,大幅度压缩军费和国家战略环境的改变造成的。
  “坦克无用论”并不是这几年产生的论点,这种论调是因为反坦克导弹和火箭简等坦克“天敌”的发明与使用,使得“陆战之王”的作用受到严重挑战。经典的战例是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的1973年10月8日,埃及军队使用苏制“萨格尔”AT-3反坦克导弹和RPG火箭筒,仅用3分钟就击毁了以色列王牌军190装甲旅110辆M60坦克中的85辆。这一日被西方军事家称为“坦克败给步兵之日”,为“坦克无用论”作了最好的注脚。但对“坦克无用论”这一问题要做客观的分析和说明。首先,现代战争是装备体系对抗,各种兵器都有其自身的定位和作用。美军在攻占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作战中仍然是由坦克部队首先进入的,如果派步兵可能就会有很大损失。世界上“万能武器”是没有的。洲际弹道导弹厉害吧?但仍有反导手段可以对付。航母是海上“巨无霸”,但仍有反航母导弹可以让它不敢恣意妄为。现代坦克是集中了新材料、自动控制、激光、红外、计算机等诸多当今最新科技的产物,是所有陆战兵器中人们关注度最高、投入研制费用最多的陆军武器,价值也以数百万美元计。但一枚价值只有它几十分之一的反坦克导弹就能摧毁它,能不让其产生某种悲哀吗?但是话又说回来了,未来的战争中,尤其是两个交战国作战体系对等的情况下,在陆地作战中使用什么武器来达到夺占对方地面目标、控制其作战人员、战争资源、掩护己方步兵前进或后退呢?只有坦克能担此重任,虽然它在现代战争中有很多天敌,但也正说明了它的重要。综合各个陆上作战要素的考量,坦克仍是必不可少的。换句话说,目前在陆战武器中还找不出可以替代坦克的武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坦克仍将是陆战场上的重要杀手。
  记:徐院长,现在回到学院的教学实践上来,有一个问题请教您既然学院现在致力于培养复合型的能指挥信息化战争的学员,那么在教学上是如何优化人才培养、推进教学模式转型的呢?
  徐:我们现在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优化重组教学内容。适应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需要,按照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目标,模块化构建基础理论教学内容,专业化构建装备运用教学内容,集成化构建综合演练教学内容,实战化构建实兵实装训练内容。二是深化改革教学方法。改变以往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注重由“基于知识”向“基于能力”转变,倡导“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推行研讨式、案例式、自主式教学方法,加大“模拟化、网络化”集成训练力度,培养学员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能力,推动教学由“知识积累型”向“能力创新型”转变。三是拓展创新培养空间。按照院校教育高于部队、严于部队的要求,从难设置训练科目,从严制定考核标准,以增强创新意识为基础、以激发创新思维为核心、以提高创新能力为重点,大力培养学员创新素养:注重学员的特长发挥,制定实施个性化培养计划,通过组建学员俱乐部、参加各类特长竞赛、开展训练大比武等方式,鼓励学员全面发展、创新发展;坚持开放办学,加强与国内外、军内外相关领域合作交流,推动院校与部队联教联训,提升站位、拓展视野,丰富学员的经验阅历。
  在培养学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同时,我们还以“铁心向党、铁血育人、铁骨砺剑、铁拳打赢”的铁甲文化和以“创新、协作、共享”为核心的信息主导文化熏陶学员,使学员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树立敢打必胜的献身精神。
  记:谢谢徐院长在百忙之中接受我刊的采访!
  徐:由衷地希望广大有志青年学生,能通过阅读贵刊投身国防事业,加入我们学院,为我军装甲机械化部队建设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其他文献
第四代战斗机性能对飞机总体布局的要求早已成定论,美军将其归结为隐身性、超音速巡航、超机动性、超信息优势。这四项特点基本为军事界所接受,成为衡量四代机研制的标尺和设计四代机的一个基本框架。  这四项性能,除了“超信息优势”与总体布局关系不大,其它三项都是和战斗机的总体布局紧密相关的,对战斗机的总体布局提出了约束性的要求。    隐身性    傅:隐身性是四代机“先敌发现、先敌发射、先敌摧毁”优势的保
坦克装甲車辆的隐身技术是由飞机隐身技术发展而来的,主要目标是降低装备的热信号和雷达信号特征。从各国推出的新車型,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具体解决方案。  首先,各国推出的新車型中,广泛采用了双层車体结构。双层車体的主要作用是利用内外車体之间的空气层,有效阻断車内热量向外辐射,可以大幅度降低車辆的热特征。德国推出的“拳击手”等装甲車辆,在动力舱的上方和载员舱部位,利用披挂装甲构成了外侧車体,与基体装甲之间有
图1 竹蜻蜓  竹蜻蜓何时在中国出现,目前的文献已经很难考证。有资料显示,大约在14世纪时,竹蜻蜓被西方传教士带入了欧洲。现存的一些文艺复兴时代的绘画中,已经有了竹蜻蜓的形象。  在19世纪末,历史学家在意大利的米兰图书馆,发现了文艺复兴巨匠达 · 芬奇的一份从未发表过的手稿,手稿中有一张达 · 芬奇绘制的想象图。  这是一个用上浆亚麻布制成的巨大螺旋体,看上去好象一个巨大的螺丝钉。它以弹簧为动力
自从2008年马英九上台后,台湾陆军的发展日益趋向“守土作战”,以反坦克为主要内容的城镇巷战训练内容急剧增加,这也对渐趋老旧的台军单兵反坦克武器提出严峻的考验。台军基层反坦克火力配系大致覆盖范围从100米到2000米的射程:400米左右有法国制造的“阿皮拉斯”和瑞典制造的AT-4火箭筒,1000米以上可使用台湾联勤兵工厂仿制的美国M40式106毫米无后坐力炮,2000米以上的有从美国洛马公司引进的
2009年2月22~26日。第九届阿布扎比国际防务展(IDEX-2009)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此次展会吸引了来自50个国家和地区的897家知名国防科技企业前来参展,其中,我国的7家公司再次统一以中国防务的名义参展,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和中国保利科技有限公司最为引人注目。    中国北方工业公司    中国新型远程多管火箭炮系统  新型多管火箭炮系统既是进攻性武器又是防御性武器,这种先
1909年9月21日,我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制造者和飞行家冯如,首次驾驶自制飞机“冯如1号”飞上蓝天,这是中国航空史的开端,也是无数航空先辈航空梦的延续、报国梦的升华、强国力的汇聚。  当岁月的长河流淌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领导新中国航空事业发展70年,“921”被赋予了愈加丰富、更为深刻的内涵。这是新中国航空工业完成飞机维修—引进生产—自主设计—自主创新连续跨越的新名片,是以
2012年1月11日早晨8时20分,伊朗首都德黑兰街头碾平常没什么两样,正要去上班的伊朗纳坦兹铀浓缩工厂的业务副主任穆斯塔法·艾哈迈迪·鲁珊坐在自己的标致405专车里,正和司机闲聊着什么。忽然,一辆双人摩托车在古尔纳比大街的拐弯处飞快地靠近鲁珊的汽车。驾车人戴着头盔,超车到前方后,转过头来朝汽车看了几眼,似乎在辨认什么,然后将一件东西抛向轿车。这东西似乎有磁性,立刻吸附在轿车右前门上,很快“轰”地
主持人/王 瑾  军事观察家/李梦汶 邢蓬宇    双航母战斗群聚首波斯湾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经在视察一艘航母时说过这样一段话:“一支常备不懈的舰队存在我心中,当危机这个词在华盛顿出现的时候,每个人要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的航母在哪里?”游弋在全球各大洋上的美国航母,牢牢控制着具有战略意义的海上通道。航母不但是美国力量与霸权的象征,更是华盛顿的政治家们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的一贯伎俩。  除了海上
今年冬天北京及华北地区的雾霾天气持续时间之长、PM2.5指数之高,已经让国人意识到了大气污染的严重程度。尽管今年北京春节并没有作出硬性规定,但燃放鞭炮的人却越来越少。  不过这厢中国人在琢磨少放炮,那边的邻居却放了一个更大的炮仗。就在中国的姑爷们刚刚回家的大年初三,朝鲜进行了第三次地下核试验。在距离中朝边境100千米的丰溪里万塔山下,朝鲜的“炮仗”没有光芒耀目的火球和震耳欲聋的巨响,却引发了5级地
要说2010年的十大国际新闻,朝鲜半岛绝对能占据两个席位——首先是“天安”号沉没,然后是延坪岛炮战。11月23日下午13时34分许,韩国据守的延坪岛上突然传来刺耳的爆炸声,不少建筑物都被笼罩在硝烟之中,十足的战争气象。韩国两名士兵和两名建筑工人被炸死,十多人受伤。现在,这次交火事件造成的后续影响还在继续。而这两次“战火”,把一个地方烧成了本年度世界第一热点。    在哪打?西海五岛    延坪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