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历史复习是初中教学的关键,在新课改的大旗下我们如何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取得中考的好成绩,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历史知识是一个整体,是由点、线、面、体串成的知识网络。现代考试要求学生必须抓住知识范围之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初中历史;复习计划;阶段小结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238-02
初中历史复习是初中教学的关键,在新课改的大旗下我们如何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取得中考的好成绩,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随着新课改的深入,素质教育已经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这也对我们的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学历史试题已开始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寻求适当的教学和复习方法策略尤为重要。历史知识是一个整体,是由点、线、面、体串成的知识网络。现代考试要求学生必须抓住知识范围之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对学生分专题训练,还要落实到每个知识点,通过纵横联系,点线面体结合,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形成一个立体的历史知识交叉网。我认为寻求适当的复习策略,提高课堂效率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一、依据新课标,合理计划安排
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制定明确的复习计划,确定复习的内容及所用时间。由于初三学生既要学习世界历史部分,还要对初一、初二所学历史知识进行总的复习,所以合理安排时间、制定详细可行的复习计划是必不可少的。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制订了如下的复习计划:初三上半学期完成九年级上下两册教材内容的学习,并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初三下半学期开学后,利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复习中国近现代史,之后利用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复习中国古代史,再利用半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专题复习,最后进行综合训练,全面提升同学们的综合能力。
二、具体落实计划,注重阶段小结
历史教学的效果直接体现在复习资料的运用上。首先,选择合适的复习资料。实用的复习资料不仅能使学生少走弯路,少做无用功,还能起到指向标的作用,提高复习效率。其次,合理使用复习资料。由于历史课时的限制,想要学生在短时间内取得好成绩必须提高课堂效率,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备课,把握中考动向,精讲精练。我校在复习过程中以《中考零距离》为主要复习资料,在复习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复习模式:第一步,使学生明确本单元或本专题的课标要求,并结合考情分析,让学生画出需要重点记忆的中考考点,做到重、难点突出。第二步,限时记忆考点聚焦中的内容,重点记忆第一步中所画的重要考点,巩固基础知识。第三步,引领理解重点、难点,透析部分典型题目,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第四步,结合中考连线,学会解析问题,巩固中考考点。第五步,做中考试题,模拟中考现场,冲刺中考。
三、注意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因材施教
人的性格跟其特有的气质特点相一致,不同性格的人具有不同的行为习惯和做事方式。所以在教学中也要具体学生具体对待。在这方面我也有过过错与教训,例如刚毕业的一个学生叫赵书源,刚开始接触时觉得这个学生文质彬彬,很有一股书生气,像是一个好学生。有一次我却见到了这个学生难缠和倔强的一面,在课堂上跟老师僵持起来。我分析了老师的做法与想法,也分析了赵书源的思维逻辑,感觉到了他的这种思维方式跟他的性格特征的关系。一直到做操时,我记得我还在和他推心置腹地沟通。过后我反思了很长时间,这个学生在气质类型方面属于抑制型,学习能力属于中下等。他敏感、内向、孤僻,但是自尊心却很强,他初三一年,我经常看到他很晚才从社会上的某个补习班下课,上课从没有纪律问题,但是成绩却一直没有明显进步。我的失误在于忽略了他的个性、能力水平。亨利.海涅说过:“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灭的。”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就特别注意因生施教。
我想说的是要根据不同的气质特点,因势利导,并能对症下药。好的历史老师,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能够镇住学生,为什么呢?就是他们很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我举一个排座位的例子:秦浩是一个具有兴奋型气质的学生,老师安排他与一个典型的安静型的学生同桌,整天憋得秦浩求着那位学生:求求你,你跟我说句话吧!结果人家还是不理他,他觉得太难受,写起了打油诗,结果被惩罚调到了最后排。接着又换成了高戴旭坐秦浩原来的位子,高戴旭同样是哀求:“你是石头,还是哑巴,求你说句话吧!”可以想象这样的安排虽然使他们感觉不舒服,但是客观上对他们有好处,对他们的不良行为进行了限制,也会对班级的稳定起到好的作用。假如要是让秦浩和高戴旭坐一起,那将会是鸡犬不宁。老师对他们班的学生太了解了,所以能对症下药,如上面说到的秦浩的处理,因为他太活泼好动,影响了班级纪律,老师先把家长叫来,然后领回家去看电扇转,看够了再回来,结果秦浩又是保证又是哀求,进班后行为有了很大的改变,这次期末考试秦浩进步非常明显。但是这种处理方法用在一个内倾性的学生身上显然不适合。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哪些学生能批,哪些学生要哄;哪些学生要磨,哪些学生要压,哪些学生要晾。这取决于学生的气质特点,只有理顺了各种教育的方法,教育才能出效果。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皆能成材。忠心地希望在我们的慧眼与教诲中这些性格各异的学生能在各自的人生中闪耀着各自的光芒,散发出不同的魅力。
四、教学与复习过程中注意乡土、多媒体等因素的积极作用
借助自然环境、人文特色和多种教学手段能对教学有很好的帮助。例如,关于中国古代史部分可联系我县的黄帝城、蚩黄帝、泉尤坟等历史古迹进行讲解。教材讲述,距今约四五千年前,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那时,部落间经常发生战争,东方有强大的蚩尤部落,相传他们勇猛异常。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我县(涿鹿县)一战中打败蚩尤。从此,黄帝、炎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这一部分,可通过传说、游览、收集资料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又如,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记忆起来比较繁杂,学生总是记不住,我把它归纳成18个字: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用当制,学汉礼。语言简洁,纲目明了,有利于学生掌握。美国内战一节讲析完后,我提示学生从独立战争和独立战争的结果进行分析,学生马上就想到了:首先,独立战争摆脱了了英国殖民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其二,随着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日益尖锐,奴隶制的存在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巨大障碍,通过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复习计划;阶段小结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238-02
初中历史复习是初中教学的关键,在新课改的大旗下我们如何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取得中考的好成绩,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随着新课改的深入,素质教育已经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这也对我们的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学历史试题已开始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寻求适当的教学和复习方法策略尤为重要。历史知识是一个整体,是由点、线、面、体串成的知识网络。现代考试要求学生必须抓住知识范围之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对学生分专题训练,还要落实到每个知识点,通过纵横联系,点线面体结合,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形成一个立体的历史知识交叉网。我认为寻求适当的复习策略,提高课堂效率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一、依据新课标,合理计划安排
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制定明确的复习计划,确定复习的内容及所用时间。由于初三学生既要学习世界历史部分,还要对初一、初二所学历史知识进行总的复习,所以合理安排时间、制定详细可行的复习计划是必不可少的。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制订了如下的复习计划:初三上半学期完成九年级上下两册教材内容的学习,并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初三下半学期开学后,利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复习中国近现代史,之后利用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复习中国古代史,再利用半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专题复习,最后进行综合训练,全面提升同学们的综合能力。
二、具体落实计划,注重阶段小结
历史教学的效果直接体现在复习资料的运用上。首先,选择合适的复习资料。实用的复习资料不仅能使学生少走弯路,少做无用功,还能起到指向标的作用,提高复习效率。其次,合理使用复习资料。由于历史课时的限制,想要学生在短时间内取得好成绩必须提高课堂效率,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备课,把握中考动向,精讲精练。我校在复习过程中以《中考零距离》为主要复习资料,在复习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复习模式:第一步,使学生明确本单元或本专题的课标要求,并结合考情分析,让学生画出需要重点记忆的中考考点,做到重、难点突出。第二步,限时记忆考点聚焦中的内容,重点记忆第一步中所画的重要考点,巩固基础知识。第三步,引领理解重点、难点,透析部分典型题目,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第四步,结合中考连线,学会解析问题,巩固中考考点。第五步,做中考试题,模拟中考现场,冲刺中考。
三、注意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因材施教
人的性格跟其特有的气质特点相一致,不同性格的人具有不同的行为习惯和做事方式。所以在教学中也要具体学生具体对待。在这方面我也有过过错与教训,例如刚毕业的一个学生叫赵书源,刚开始接触时觉得这个学生文质彬彬,很有一股书生气,像是一个好学生。有一次我却见到了这个学生难缠和倔强的一面,在课堂上跟老师僵持起来。我分析了老师的做法与想法,也分析了赵书源的思维逻辑,感觉到了他的这种思维方式跟他的性格特征的关系。一直到做操时,我记得我还在和他推心置腹地沟通。过后我反思了很长时间,这个学生在气质类型方面属于抑制型,学习能力属于中下等。他敏感、内向、孤僻,但是自尊心却很强,他初三一年,我经常看到他很晚才从社会上的某个补习班下课,上课从没有纪律问题,但是成绩却一直没有明显进步。我的失误在于忽略了他的个性、能力水平。亨利.海涅说过:“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灭的。”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就特别注意因生施教。
我想说的是要根据不同的气质特点,因势利导,并能对症下药。好的历史老师,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能够镇住学生,为什么呢?就是他们很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我举一个排座位的例子:秦浩是一个具有兴奋型气质的学生,老师安排他与一个典型的安静型的学生同桌,整天憋得秦浩求着那位学生:求求你,你跟我说句话吧!结果人家还是不理他,他觉得太难受,写起了打油诗,结果被惩罚调到了最后排。接着又换成了高戴旭坐秦浩原来的位子,高戴旭同样是哀求:“你是石头,还是哑巴,求你说句话吧!”可以想象这样的安排虽然使他们感觉不舒服,但是客观上对他们有好处,对他们的不良行为进行了限制,也会对班级的稳定起到好的作用。假如要是让秦浩和高戴旭坐一起,那将会是鸡犬不宁。老师对他们班的学生太了解了,所以能对症下药,如上面说到的秦浩的处理,因为他太活泼好动,影响了班级纪律,老师先把家长叫来,然后领回家去看电扇转,看够了再回来,结果秦浩又是保证又是哀求,进班后行为有了很大的改变,这次期末考试秦浩进步非常明显。但是这种处理方法用在一个内倾性的学生身上显然不适合。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哪些学生能批,哪些学生要哄;哪些学生要磨,哪些学生要压,哪些学生要晾。这取决于学生的气质特点,只有理顺了各种教育的方法,教育才能出效果。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皆能成材。忠心地希望在我们的慧眼与教诲中这些性格各异的学生能在各自的人生中闪耀着各自的光芒,散发出不同的魅力。
四、教学与复习过程中注意乡土、多媒体等因素的积极作用
借助自然环境、人文特色和多种教学手段能对教学有很好的帮助。例如,关于中国古代史部分可联系我县的黄帝城、蚩黄帝、泉尤坟等历史古迹进行讲解。教材讲述,距今约四五千年前,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那时,部落间经常发生战争,东方有强大的蚩尤部落,相传他们勇猛异常。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我县(涿鹿县)一战中打败蚩尤。从此,黄帝、炎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这一部分,可通过传说、游览、收集资料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又如,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记忆起来比较繁杂,学生总是记不住,我把它归纳成18个字: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用当制,学汉礼。语言简洁,纲目明了,有利于学生掌握。美国内战一节讲析完后,我提示学生从独立战争和独立战争的结果进行分析,学生马上就想到了:首先,独立战争摆脱了了英国殖民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其二,随着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日益尖锐,奴隶制的存在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巨大障碍,通过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